正文 断亲3
作品:《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孙大哥到店里买了印泥,准备直接回家。
到了半路,又拐到屠户家买了一条肉。
想着明早再杀一只鸡,让小弟他们多捉几条鱼,就差不多丰盛的能招待李捕头吃饭了。
到家告诉长辈们都办妥了。
特意进里间告诉言娘一声,让言娘安心。
言娘等天亮后,见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两个大儿子跑进来趴到床上,争先恐后的叫“娘”。叫着叫着就哭了。
昨天那场面吓到他们了。
当时情况紧急,邻居发现言娘的情况跑过来叫孙家人。
等孙家人赶过去的时候,啥都没有,孙大哥跑去请产婆,孙母带着两个儿媳烧水,给言娘准备食物补充力气。也就没顾得上两个孩子。
“摸摸毛,吓不着。”言娘顺手给两个娃娃摩挲背部。
好像很习惯的动作。
“哎,造孽啊。这么小的孩子啥都看到了。”孙母晚了一步进来,把抱着的三娃放低,让言娘看看。
“幸好年纪小,过一段儿就忘了。”
嗯,怎么说呢
见到三个孩子,就想见到亲哥哥给自己生的侄子的感觉。
没有感到以前看到的书啊视频啊里面说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好东西、甚至是命都给他们的那种感觉。
难道自己没有母爱言娘自我怀疑道。
不管怎么样,自己接收了言娘的人生,就要把他们养大成人。
暂不敢说成才,自己会努力挣钱送他们去学堂。要是他们有那个天赋,自己会一直供他们读书。
不过,等娃们长大些,该学的人情世故,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孩子们能做的也得学着做,这是农门子弟的本分。
以后就是读书当官,地方官治理下农业方面,也是升迁成绩考核之一啊,毕竟封建社会农耕为本嘛。
自己可不能把孩子惯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姑姑就姑姑吧,亲姑姑也不错。
想到从前自己给小侄子买衣服、鞋子、玩具、早教书,自己可是很疼小侄子的。
自己原来穿的是清朝寡妇养儿种田文啊。
言娘总结道。
睁开眼看到的男人发型,还有言娘的记忆。都告诉言娘这是清朝康熙年间。
言娘这时候正趴在床上,用手指头凑到小孩儿鼻子前,感受三娃的呼吸。
这个孩子太弱了,不足月出生,孕期营养跟不上,瘦瘦小小皱皱的,感觉头还没火龙果大,胎发没几根儿,言娘老担心他没呼吸。
在现代早产儿还需要住保温箱,现在要啥没啥,言娘担心自己食言,养不活这个小娃娃。
孙母安慰她说,让她放心,当年老二老三是双胞胎,言娘和老四也是双胞胎,出生时也是差不多这大,这不是都养大了,还长的高高壮壮的。
咱们家有经验,别担心。
言娘还是不放心,觉得等明天事了,就请大夫来看看,要不要开药调理调理。
第二天一大早,孙家男丁全都早早起来,吃过早饭,换好体面的衣服。
不约而同的来到堂屋。
早早等在村口的孙大哥,等来了穿着一身官差服饰、骑着大马的李捕头。
李捕头这么装逼也是为了给朋友撑腰。
孙大哥先把李捕头带回家喝茶,再通通气。
等时间差不多了,全都跟着孙大伯起身,所有人跟着站起来。
需要签字的只有族长孙大伯,未来族长孙大哥,还有言娘父亲孙老头。
其他兄弟们不需要签字也要去壮声势我们老孙家在张家村虽然户数少,但男丁多啊,也不是你老张家能随意欺辱的。
言娘隔着窗户目送男人们离开。
心里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别担心,你大伯他们有成算的。”坐在床边抱着三娃的大伯娘,淡定的安慰言娘。
“嗯。”言娘勉强扯了一下嘴角。
虽然知道大伯一直是孙家的定海神针,大事儿都要告诉大伯。
但是切关自己后半辈子,言娘还是不由自主的担忧。
“你昨晚没睡好,今天又一大早起了。先睡一觉吧,等你一觉醒来啥都办妥了。”孙母把言娘按到被窝里,拉好窗帘。
和大伯母抱着娃出去了。
言娘原本想着自己睡不着,闭着眼胡思乱想。
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言娘一觉醒来,隐约听到堂屋推杯换盏声。
侧着头细听了一下。原来事儿顺利的办完了。
多亏了李捕头的一身官服,张家才那么没有刁难,顺利的签了协议。
等言娘起来把自己的名字签到和离书上就完事儿了。
言娘觉得自己既然醒了,就不能躺着装睡了。
坐起身来慢腾腾的穿好衣服。
这身体真虚啊,穿个衣服还出了一身虚汗。
言娘下地穿上鞋,开门来到外屋。
“闺女咋出来了快回屋,外面冷。”送菜的孙母见到言娘出来,赶忙说到。
“没事儿妈。我出来谢谢李大哥,感谢李大哥为了我的事儿跑了一趟。”
说完行了一个记忆中有,但是不熟练的蹲礼。
“谢谢李大哥费心帮忙,小妹感激不尽。以后但烦有用得上小妹的地方,小妹必尽全力。”
李捕头爽朗的笑到“这有啥孙大是我的兄弟,你就是我妹子。帮自家妹子不是理所应当的嘛。”
“李大哥豪爽,要不是妹子刚生过孩子,一定得敬您一杯酒。现在妹子以茶代酒敬李大哥一杯。”说着端起孙老头的白开水仰头一口气闷了。
后来言娘有能力了,李捕头家孩子结婚生子言娘都有添妆,甚至李捕头家儿子科举入仕,力所能及的忙,言娘帮不上,也让自家男人帮忙。当然,林老爷也乐意。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好。”李捕头端起酒杯也一口闷了。
随后言娘告辞出来了。
憋死我了,膀胱快爆了。
解决后,钻到厨房“娘,我饿了。”
被孙老娘塞了一大碗小鲫鱼汤。弟弟们到河边抓的。
不带盐味儿的鱼汤甭难吃了。
催奶呀言娘低头看看自己的胸脯,粮仓挺大,可惜地主家没有余粮了。
三娃现在还是二嫂帮忙喂的。
言娘寻思着二嫂生过娃半年了,母乳也不是那么优质了。毕竟母乳,尤其是初乳,对小孩子是最好的。自己要不要请大夫看看,开些催奶药,让三娃吃上母乳,提高免疫力。
孙家人解决了心头大患,感觉天清气爽,好似肩头卸下重担。
一家劝酒劝的诚恳,李捕头也难得放松,不知不觉就喝酒醉了。
饭后,已经申时过半。
原本李捕头还想着自己骑马回家呢。
骑马不喝酒,喝酒不骑马。
言娘在屋里担心,想着万一不行自己也要出去劝一下,喝醉了可不能骑马。
万一明天接到李捕头坠马受伤的消息,自己就罪过大了。
孙大伯一锤定音,让孙大哥去借牛车车。
孙大哥找人借牛车,和孙二哥一起把喝醉的李捕头送回家。
孙家兄弟把李捕头送到家,不好意思的向李家嫂子道歉,一时忘形,只想着敬酒表示感谢,却把人家灌醉了。
李家嫂子也没放在心上“你李大哥就是这德行,睡一觉就好了。”
天已经黑了,孙家兄弟也不好久留,婉拒了李嫂子留饭,赶着车回家了。
李嫂子关上大门,回身打了一盆凉水,准备用凉水毛巾给李捕头醒醒神。
“哎呦,他妈的谁”春寒料峭的二月,李捕头立马精神了。
看到床边媳妇儿挑高的眉毛,赶紧把后面的话吞回去。
“酒醒了”
“我就没喝醉,孙家盛情难却,就稍稍喝了两杯。我可是记得媳妇儿出门前的交代的。”
回来路上,已经在牛车上睡了一路的李捕头,基本上酒醒了。讨好的对自家媳妇儿说到。
看到媳妇儿还没消气,赶紧拿自家媳妇儿爱听的八卦转移话题。
“媳妇儿,你知道今天我去干啥了不”如是这般巴拉巴拉给李嫂子倒了个干净。
“哎,孙家妹子倒是可怜,这孤儿寡母的4个人以后咋办咧。”李嫂子津津有味的听完故事,怜悯的说到。
“咦,孙家妹子,是不是你以前想介绍给王捕头哪个大明寺高僧批命有五子二女的那个”李嫂子把几年前的事儿从脑海里拉出来问道。
李捕头努力转动被酒精侵蚀的大脑“唔,就是她。当年王捕头他娘约到大明寺相看,被路过的高僧批的命,当时王捕头他娘多高兴啊。谁知道,回家没两天就传来孙家为了报恩,和张家瘸秀才定亲的事儿。”
“哎,天意弄人啊。”李嫂子感叹一声“行了,别抖机灵了,知道你喝完酒没胃口,起来喝碗小米汤养养胃再睡觉。”
“还是媳妇儿最好了。”李捕头立马掀开被子,狗腿儿的说到。
孙家。
晚上,大家简单的吃过饭,孙母把协议和和离书拿出来让言娘看看,言娘又在和离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孙母有郑重的收起来了。
说言娘年轻不稳重,家里小孩也多,怕她不小心弄破弄丢了。
言娘笑眯眯的听妈妈的话,让孙母把这来之不易的东西收起来。
考虑起立女户的事儿。
这种事儿少见,也不好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