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9、知青

作品:《六零年代活神仙

    对于前几天学校的事情, 青团儿感觉有些抱歉,虽然她是好心,但是不小心办了坏事。

    她连续奔走了几日,把墓主人, 黄大仙都找了个遍, 就为找到个靠谱的工匠, 宁肯再搭上点阴币, 也要把学校建成老校长心坎里的样子。

    这日早饭时间,青团儿让许建设把她带到县里去。

    许建设问了一嘴“你去县里干嘛”

    青团儿道“我要去找老校长,最近墓主人给我介绍了一个民国的工匠,说是在法兰斯那边留过学,可以建法式香阁。”

    许建设差点把嘴里的米粥给喷了出来“你可拉到吧。”

    老校长这才缓过来几天,就别再刺激他了。

    这几天,学校都成参拜圣地了,大家都在传, 前几日落下的七七四十九道天雷, 把学校劈成了宫殿的样子。

    这宫殿可不是一般的宫殿, 是王母娘娘赐下来的。

    反正越说越邪乎,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学校门口插着些未燃尽的香烛, 民众的热情高涨,有来求子的,有来求姻缘的,有来求健康的

    反正是怎么轰都轰不走。

    要是一夜再变成法式香阁,老校长岂不是要被活活气死

    青团儿撅着嘴道“哼哼,人家也是好心,还赔上了那么多香烛和阴币。”

    许建设摸摸她的羊角辫,笑道“我知道。”

    进入到5月, 可以开始春播了,山西村的村民们又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生活。

    坏分子中的何老头精通农事,他还亲自制作了有机肥,不仅用在了自家居所的前后院,还大方地送了一些给村民们。

    村民们用后,确实感觉要比自家沤的肥料好一些,这地里的小白菜蹭蹭往上长,每一颗都是水灵灵的。

    于是乎,但凡有些农事相关的难题,大家都会去找何老头,渐渐的,坏分子和村民们的关系又亲近了不少。

    甚至,有一些青年人还会找陈森一起去打猎摸鱼。

    赵老头前些日子寄出去的信,已经收到了回信,因为身份特殊,所以他只能把地址写成了青团儿家。

    就在刚才,青团儿把信和包裹都送了过来。

    赵老头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看完后却一直眉头紧锁。

    元老头着急的问道“老赵,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呀”

    赵老头叹了口气,把信塞给他“你自己看吧。”

    剩余坏分子们都忍不住好奇,凑过去一起读信,元老头看完后,忍不住失望道“看来你这位老朋友也快要自身不保了。”

    赵老头苦笑道“他说,既然咱们这地方不错,就让我在这好好待着,好歹不至于被人批死斗死,饿死冻死。”

    元老头点点头“咱们这儿民风淳朴,没有什么互相伤害,确实不错。”

    何老头在一旁提议道“老赵,趁你朋友还没出事,让他提前运作运作,来咱们这里避难呗,好歹有个照应。”

    这一言惊醒梦中人,赵老头激动道“我这就去写信。”

    其余几人也都有牵挂,纷纷都找纸写信,可惜呀,这笔只有一支,得轮流排队写。

    待青团儿看见这么一厚沓子信时,有些蒙圈“这么多呀”

    赵老头不好意思地塞给青团儿一盒午餐肉罐头,这是他的老朋友寄来的。

    “青团儿,麻烦你再帮忙买点信封和邮票。”

    青团儿挠挠头,觉得这事儿自己办不了,于是回去把许建设叫了过来。

    许建设也是爽快人,听了坏分子写信的原因后,便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乎,青团儿开开心心地捧着午餐肉罐头回了家。

    路上,她还遇见了桂芳姨家的三娃,三娃和一群孩子们正在土路上疯跑,青团儿揪住他的衣领,提醒道“三娃,你慢一点。”

    三娃朝青团儿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就跑开了。

    青团儿嘀咕道“真是太皮了。”

    这才刚走到家门口,她就看见她娘披上头巾走了出来。

    青团儿凑上去问道“娘,你这是要去哪呀咱们不是说好了要去山上采山菜的吗”

    青团儿妈也很无奈“刚刚妇女主任过来通知,让我去村委开会,说是关于什么知青的安置问题。”

    青团儿失望地哦了一声。

    青团儿妈揉揉闺女的脑袋瓜子“你乖乖地在家等我,我马上就回来。”

    这时,青团儿奶奶站在厨房门口喊道“快过来,奶给你蒸了打糕。”

    青团儿闻言,立马扔下妈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打糕沾白糖,好吃又粘牙。

    青团妈失笑道“这贪吃的小东西。”

    待青团儿妈来到村委的时候,空地上已经被人摆上了一排又一排的长板凳,桂芳抢在第一排,正四处撒摸着青团儿妈的身影,待她看见人后,赶紧摆手招呼道“秋霞,我在这儿呢。”

    青团儿妈走过去坐在她的身边,这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听见村干部扯着嗓子喊道“各家的代表都来全没”

    大家都自顾自地聊天,村干部的声音瞬时被淹没在人声鼎沸之中。

    村干部无奈,只好敲盆警示道“大家都肃静,肃静,我要开始点名了,来的人吱一声。”

    村民们这才安静了下来。

    村干部点完名,见人全齐了,才跟大家交代道“为全面实行上山下乡运动,上面要分配一些知识青年来村里帮我们搞建设促生产,县里让各个村都报一下能接收的人数。”

    有人喊道“别开玩笑了,那些知识青年放着城里的好生活不过,要来咱们乡下吃苦”

    村干部道“所以人家才叫知识青年嘛,有知识有志向,思想觉悟高。”

    “那他们也跟着咱们一起下地种田”

    村干部道“不种地,哪来的粮食吃他们要是来了,吃喝肯定是咱们村里出。”

    有人不乐意了,当初坏分子的粮食都是他们一家一家凑出来的,要是再来一批知青,那大家岂不是更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嘛,毕竟离秋收还有大半年呢,这地里的庄稼苗苗才刚刚长出来呢。

    村干部道“正因为知道大家的粮食都不多了,所以我才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咱们要接受多少人。”

    有人问道“咱不接收不成吗”

    村干部“不成,别的村子都10个20个的接收,咱要是不接收,村长也没办法和上面交代。”

    众人只好妥协,最后举手表决,决定接收6人。

    村干部又道“关于知青住的地方,村里决定先安排在绝户的旧房子里,但那房子太破了,得修整一下,各家的老少爷们儿们,下工后都过来搭把手。”

    此话一出,底下一片怨声载道“每天下地就够累的了,咋还得去给别人收拾房子”

    村干部道“你们不干也成,那等知青来了,先把他们安排在村民家,之后让他们自己收拾去。”

    村民们也不是坏心人,家里地方充裕的人家纷纷都报了名,说可以让知青们暂住在他们家。

    青团儿家虽然地方大,但是家里那些多到说不清的粮食,外加后院那十几只兔子,青团儿妈自然不能同意让外人住进来。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桂芳倒是大大方方地报了名。

    村干部高兴大家觉悟高,还表扬了这些报名的人家。

    等青团儿妈开完会回到家,青团儿已经吃光了一盘子的打糕,正歪在炕上打着瞌睡。

    青团儿奶奶则是坐在一旁做针线活,上次小白哥哥送的蛛丝缎,摸在手里柔软顺滑,穿在身上可谓是冬暖夏凉,青团儿奶奶一合计,给娘仨一人做了一身衣裤。

    青团儿妈跟婆婆讲了讲城里的知青要下乡的事情,青团儿奶奶倒是很乐观,她觉得坏分子们都这样好相处,知识青年们更不能差了。

    一个月后,知青们背着行囊来到乡下,村长赶着牛车去汽车站接应他们。

    他们一共六人,三男三女,来自五湖四海,年纪看着都不怎么大,也就二十左右岁的样子,个个都青涩的不得了。

    这个年纪正是朝气蓬勃、热情盎然的年纪,几人交换了名字之后,就成了革命队友,他们坐在颠簸的牛车上,一路上都唱着革命歌曲,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前面赶车的老村长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听着知青们的豪言壮语,不厚道地笑了。

    这些城里来的娃娃们,根本就不知道人间疾苦,来到村里恐怕是要吃苦头的。

    很快,牛车就驶入了山西村的地界,此时正是上工的时间,村里的男女老少们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一些孩童们在路边嬉戏。

    老村长摆摆手,叫来一个小童,并让他去地里喊人。

    不多时,几个村民陆陆续续跑了过来,老村长道“这些就是来咱们村搞生产的知识青年,你们一家带走一个吧。”

    知青们有些不知所错,其中有一个胆大的男知青问道“村长,我们没有单独的住所吗”

    村长解释道“村里给你们安排了知青点,但房子太久没人住了,得修整一下,你们先安心在村民家住着,等房子弄好了,再搬过去就成。”

    知青们无法,只能提着行李跟着村民走了。

    临行前,村长叫住了他们“你们放完行李之后,到村委来找我,我跟你们讲讲咱们村里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425 08:26:0520210425 21:03: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当当的鬼画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