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7章 第 137 章

作品:《行医在三国

    过了十五,月不成圆,天有小雪。

    郝普慢慢登上零陵城头。

    举袖望去,天际压着重重乌云,黯淡的月光似一抹寒霜映在云顶,细雪被夜风吹得飘摇,落在吴军肃穆成列的军队上,将那一排排的刀戈擦得雪亮。

    城下的将军极有耐心的跨马等着他。

    三千对阵三万,他没有优势。

    一个文臣对付武将,更无胜算。

    吕蒙还肯按着脾气等他投降,或许只是为了避免拖延战线、耽误截杀关羽的时间,也或许是因城中皆为老弱,他不愿屠戮过重。

    但他不会等太久,留给自己决策的时间已不剩多少。

    “太守”

    踉跄脚步踏至背后,传信的士兵大喘着气“关公已经麦城朝临沮方向后撤,恐怕是准备放弃我们东三郡了”

    “什么”郝普的声音在夜风中颤了一颤,“零陵虽无重兵屯守,但也是沿江要紧关口之一,我们整合兵力拼死一搏未尝没有胜算,为何关公如此决绝”

    士兵瑟瑟地看着他“听说是糜公望风而降后递了血书陈情,劝他和我们会师应战,关公素与糜公不睦,所以所以也就避开了零陵。”

    朔风灌满衣袍,沉甸甸地拉着郝普的身躯,仿佛稍不留神便会跌下楼去。他一眨不眨地盯着城下整师待发的大军,片刻悲怆涌上心头。

    的确是他用人失策、判断不当才被吕蒙陆议二人骗过眼耳,否则荆州东三郡何至于一路告破甚至毫无还手之力就算关羽没有怀疑到他的头上,此罪非九死不能抵偿。

    那士兵看他一头苍白的头发乱飞在宵风中,小心地问“我们当战,还是”

    郝普慢慢转过身。

    无数双眼睛含着绝望紧盯着他。

    风中传来铁甲摩擦冰冷的声音,细雪窸窣碾在脚下,他久久地回望满城灯火,由着夜风吹紧了衣袍。

    “太守”

    他知道他们想说什么。

    连关羽都已放弃了他们,抵抗只会制造无谓的流血,只要像糜芳一样放弃挣扎,吕蒙必会善待俘兵和百姓,苟全此身不是什么难事,顶多被人耻笑。

    气节固然可贵。

    成全气节又要牺牲多少无辜性命

    飞雪弥布双目,他一步步往前走着“来人,笔墨。”

    郝普的降书很快送至城下。

    但这并非一封彻底的投名状,甚至斗胆对吕蒙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吴军不得动兵戈,不得劫掠百姓,不得阻碍蜀人还乡。

    二,请吕蒙在战后遣返老弱俘军回到家乡,令他们能够安度残生。

    三,他要知道蜀中究竟有无奸细叛徒,渡江真相到底为何。

    “一个将败之人,屁事还挺多。”吕蒙将那降书随手一掷,阔步走出军帐。

    亲兵步步跟上“那我们”

    吕蒙回首淡淡地道“让他开门。”

    吴军的妥协很快有了回音,郝普亲自登楼迎客以示诚恳。

    城门缓缓拉开。

    夜已深。

    满城灯火尽灭。

    唯有一行行高低错落的屋脊积满初雪,在月下映出冷冷的光。

    为保吕蒙此行安稳,李隐舟随之从军而行,此刻他跨在马上,目光左右逡巡一周,不觉皱眉“零陵竟如此冷清么”

    凌统则警惕地握紧了枪,低道“先生自己小心。”

    话音刚落。

    嗖嗖数声啸鸣破空划过雪夜

    寂黑而危险的空气霎时燃起火光,覆雪的高楼中,数枚羽箭急雨般射破视野,袭面而来

    噔、噔、噔。

    也在同一瞬间,数万吴军潮水般涌上,亮出藏在铁甲下的盾牌,拦下伏击。

    只听吕蒙挥剑一声怒号,反攻拉响。

    兵戈与火箭在空中一撞,噼里啪啦擦出满目电光

    随着早有防备的调度按计划展开,兵力占了绝对优势吴军很快压过了敌方的攻势,以摧枯拉朽之势清剿完两侧伏兵。

    哒哒急促的脚步声远远传来,李隐舟看见数十精兵突破防线冲上城墙,直奔楼顶的郝普而去。

    大风刮起,雪花狂飞。

    郝普一袭大氅映于月下,显出分外伶仃孤寂的身影。

    回荡的呜鸣绕梁上高楼,他的声音被骤起的狂风拉扯得几乎破碎,却依旧洪亮地传来

    “哈哈哈,老夫早知弃义之人必背信,吴狗的承诺不过是笑话罢了汝等小儿,就陪老夫守在这零陵城吧”

    此言一出,李隐舟下意识地转眼西看,遥见零陵码头火光霎时冲起、狼烟如柱,几乎照亮半角天空

    看来是郝普早留了一手,若没能成功伏击,就以战火为号,要焚路断桥将他们拦在此处。

    “郝公”

    一声凄厉的嘶吼的将他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远远地,只见城头那道薄瘦的身影正往楼下急坠,本披在身上的大氅从他肩头分离,扑在风中,遮住雪月。

    天地一暗。

    城墙上的士兵慢慢止住了步伐,弓箭与兵戈同时停下,一片呜咽的风声中,零陵的守兵骤地失声痛哭。

    咚。

    郝普几乎可以听见坠地的同时,这具老迈的身躯被摔得粉碎。残留的生命跟着飞溅的鲜血急速地流出身体,模糊的理智脱离了痛苦,静静俯瞰眼前纷飞的战火

    鲜血融去薄雪,露出原本青黑色的石板,在那熊熊烈火的照耀下,潮湿模糊地折射出兵戈上一道道凛冽的寒光。

    不过眨眼功夫,吴军已占领了整个零陵。

    漂浮的视野中,他看见一道单薄的身影踏过染血的雪泥,走向他的将死的肉身,靠近那双不肯瞑目的双眼。

    那带着冰雪的声音落在耳畔,在一片悲怆的哭声中格外清晰、平静“蜀军中没有叛徒,但你的目的也绝不会达到。”

    不重要了,他很想回答这位仁慈的敌人,但颤抖的喉咙已发不出一丝声音,唯有心底回响着最后的信念

    此身积弱,他不能践行太守二字赋予的责任,守下此城。

    但终可如一位太守般殉城。

    鲜血顺着薄薄的积雪蔓延在脚下,李隐舟搭在郝普颈上的手慢慢往上,将他含笑的眼盖上。

    窸窣的脚步在身后停下“不忍心”

    李隐舟起身“如果今日是我们大意失败了,这一幕就会发生在江东,没什么可不忍心的。”

    胜者生存,这是战争的法则,没有碰撞就不会孕育出新的时代。

    在这乱世之中,他见过太多的郝普,那些熟悉的身影一道道闪过眼前,如山高大,如水阔达,在扭曲的夜空中静静转身,转瞬再度没入熊熊火光中。

    凌统很意外他的回答似的,半晌静默不语,直到他擦肩而过,才叹道“郝公烈节,看来我们注定要和关羽在临沮决战。”

    李隐舟脚步顿下,遥看天光破晓,天地间漆黑的一线在狼烟间慢慢明亮起来。

    随风一股股热潮袭面而来,他搭下眼帘,淡淡地道“那也得看关羽能不能顺利抵达临沮了。”

    渡口的火光烧了整整一宿,远近数百里的天穹映染通红。这不同寻常的大火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直至三日后,郝普死守殉城的消息传至蜀军大营。

    关羽目光烁动不定,神情复杂地回看零陵方向,终是大叹一声“孤不信子太,而子太以身救孤,终是孤辜负了子太,也辜负了零陵。”

    身侧的将士劝慰道“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进了临沮便不怕那吴军背袭我们了。到时候血刃吴狗为郝公报仇,想必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可瞑目。”

    关羽不由垂首,看漫漫大军面露疲色,整军上下在一路疾行中早已劳累不堪,顿时深深皱眉“军心如此不振。传令下去,到了临沮,粮草齐备,我们便可暂时整顿,等战胜吴军以后,诸营更可各自与家中通信。孤也会请陛下休兵数月,以慰全军北伐功劳。”

    传令的士兵面露惊喜,一路小跑地将军令传递下去。

    可还未等他跑到军鼓处,忽然听见夹岸山川传来一阵悠长的歌声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他脚步慢了一慢。

    下意识地竖着耳朵倾听这熟悉而悲怆的童谣。

    正是黎明时分,合军安静极了,唯有带着乡音的哀乐回荡在肃穆的军营两侧,如一场清梦将游魂般麻木的士兵引回家乡的回忆中。

    “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贵于金”

    冰冷的朔风中渐渐响起一调长过一调的回音,潮汐般漫上整个军营,无数士兵走出营帐,对着家乡的方向流泪歌唱。

    “天苍苍,地茫茫。举目处,非我乡。”

    寒冷的晨光落在营帐上,落在士兵菲薄的肩头。

    风雪乱飞,掩住热泪盈眶的一双双眼眸。

    这片反常的动静迅速引起了前营的注意,关羽将那大刀一拍,登时暴怒如雷“放肆大战当即,是谁在唱此哀歌”

    稍理智的小将已忙不迭奔向指挥中心,上气不接下气地回报军情“山上传来歌声,恐怕是”

    不等他说完。

    “杀”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自四野冲来,吞没那凄凄切切的哀鸣,直欲震碎山河

    蜀军尚且在如在梦中,漫天的箭雨已从两侧深林急射而出,燃动的火星落在树梢、军帐和士兵的衣甲上,叫那夹着细雪的朔风一卷,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呼地掀起一片赤色的风潮。

    关羽立即披甲而出。

    站在高处瞭望一周,只见两侧火光的掩映中,那深不可测的丛林里隐约照出不停闪动的人影,如潜伏在暗的群狼,不知其数,更不见头目。

    反观蜀军,数万兵马早已如溃堤之蚁乱成一团,受惊的战马嘶鸣着狂奔,惊惧的士兵避闪不及,慌乱中跌撞逃窜,又一头扎进火海,在这人间炼狱中发出凄厉的哀嚎。

    “关公”经验不足的小将已手足无措,望着风中四起的硝烟咽了口唾沫,“看来吴军早布下伏兵,必是提前猜到了我们的动向。”

    废话

    悬在腰侧的刀柄被握得咯吱作响,似其主人几乎不可按捺的怒意。关羽蓦地拔刀出鞘,缺口斑斑的长刀划破风雪,直直挥向长空。

    沸腾的怒气在这一刻皆化作杀气喷薄在战栗的刀口,闪过一丝凛冽可怖的锋芒

    诸将无不胆寒心惊。

    关羽昂首直视乱局,目中闪过寸许寒光“伏兵诡异,但敌方人数绝不算多一则吴军主力都随吕蒙取东三郡,分不出太多人手埋伏。二则即便荆州防线松懈,也不可能毫无知觉容人深入腹地,所以必是吴军抽出轻兵乔装简行。三来,若他们有一击必胜的把握,就绝不会只用箭攻。”

    伏击战讲究的是出奇制胜,一举击溃敌手的心理防线。

    而面对这位征战沙场数十年的老将,对方显然没有草率轻敌。

    听关羽沉着冷静分析战局,一众将士这才将心揣回肚皮,用崇拜的眼神看向他们的战神,热切地等待着一场大快人心的反击。

    关羽却是五指一张,任那长刀锵然落地,接着疾走两步,抽出一名将领背后的弓箭。

    嗖

    一片混乱的蜀军中,骤然见一箭擦出锐啸,直直穿过火海

    随着箭光横掠视野,只闻轰一声雷鸣似的巨响,军鼓炸裂,余音久久不散。

    瞬间惊天的震动令上下皆停下动作,直勾勾看向箭来的方向。

    关羽登在至高处,花白的长须在风中漫飞,如火上灰烬。

    他以一身气魄震慑全军,颁下最简洁,也最急迫的军令

    “立刻整军,准备反击”

    一声令下,本颓靡的士气复又燃起。

    可还未等他们收拾好局面,火箭却自己无端停了下来,山林中脚步错乱地响起,倏忽间归于一片死水般的寂静。

    唯有落雪霏霏,模糊了视野。

    “看来敌人不敢来攻。”蜀将这才擦了把冷汗,“毕竟咱们有数万人,还在我们荆州的地盘,又不是水上作战,不怕那些吴军。”

    马后炮。

    关羽冷哼一声,蹙眉收起了箭。

    “取沙石灭火,迅速整军西撤”

    火光寂灭,烧焦的气味顺着风向飘进山林,引得埋伏的士兵鼻尖痒痒,拼命忍耐着没有发出大动静。

    他们着一身特制的绿衣,背着弓箭悄无声息沿山路前行,视线不免落在山下已狼狈不堪的蜀军身上。

    敌众我寡。

    但同时,敌明我暗。

    双方各有优势,这场突袭里他们原本占尽上风,只要顺势攻下便可铸造一个以少胜多的传说。天知道将军为什么这时候居然下令收箭,本已在眉睫的胜利就这么撒手没了,难免令人心生怨言。

    “为什么不顺势拿下蜀军难不成还怕了他关云长”

    “我们还是等吕将军的兵马汇合吧。”

    “凭什么要把功绩让给他咱们又不是没有那个本事”

    细语如草动。

    窥视着敌军的眼睛忍不住转了方向,落在自家将军平静温和的面孔上。

    大火残余的温度将细雪融为清露,顺着错落的枝叶落下,溅在那一眨不眨的眼瞳中,泛起微澜。

    他的神色依旧平静如常,丝毫没有偷袭得手的喜悦,也不见准备激战的狂热,只安静观察着蜀军的动向,片刻得出结论“敌方士气仍存,时机尚未成熟。”

    时机

    他们已经等了足足两年,只为这场胜利

    现在却告诉他们,时机尚未成熟。

    难不成非得等吕蒙抢了这个头功吗

    怨念弥布在一双双因疲劳而通红的眼中,终是有一人忍不住低声道“都督是读书人,学的是仁义道德,可我们不懂,拼死拼活就为了成全别人吗这话也不是为了我们自己”

    他们到底不过最底层的士兵。

    还不是为他这个被人非议的都督委屈

    听他嘟囔一番,陆议唇角牵起一个温和的弧度,可就在小兵跃跃欲试的眼神中,那双淡静的眼瞳却骤然一寒,如水成冰

    “你既知道我是都督。”那瞬间冷肃的脸划过一丝飘摇的雪,将温吞的声音点上一层凛冽的决然,“吴军任何人的胜利都是我的胜利,同样,任何人的失败都是我的失败。”

    决战当前,岂可忙着争功

    陆议一句话,终将士兵的怨气压了下去,同时点醒了他们的初衷。

    此行的目的是截杀关羽以全据荆州,将整个长江防线收入江东兵线中。

    否则曹操死后,短期之内无人能克制刘备,只怕江东马上就会被这昔日的盟友反噬一口

    谁的胜利都不要紧。

    他们必须赢。

    待蜀军灭火、整军,准备继续西行往临沮时,暮色已落,斜阳如火。

    陆议的小队一路轻装,已无声无息走在前头。

    他目不转睛盯着终于重整士气的蜀军,慢慢扬起了手

    “准备,落石。”,,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