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第 44 章

作品:《多功能科举考生

    袁县令今年三十有二, 浓眉大眼,五官端正,身材虽然算不上魁梧, 但也要比一般的读书人结实许多。

    此时, 他正肃着一张脸, 小心地接过王谨递来的帕子,又低头将鼻子凑上前闻了闻,接着便抬起头, 深深地看了一眼王谨。

    王谨朝袁县令眨了眨眼,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又指了指书房后窗的位置。

    袁县令了然地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帕子,三两步朝着后窗走去。

    王谨站在一旁, 静静地看着袁县令的动作。

    那送点心的小厮年纪并不大, 约莫只有十五六的样子, 碰上正儿八经练过骑射并且常年进补的袁县令,根本就毫无反击之力。

    只见袁县令猛地一推窗户,又伸手一拽, 接着那小厮便被袁县令拉着后脑勺的衣领,像一只小鸡崽一样, 被硬生生地从窗户扯了进来。

    “来人”袁县令一把将那小厮甩在地上,扬声叫道。

    两个守门的小厮先后进了门, 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面前的场景。

    袁县令吩咐他们将地上的人带走关押, 等屋子里的人都出去之后, 这才转过身, 一脸感激, 又带着几分尴尬地看向王谨。

    袁县令此时的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本来打算向这孩子卖个好, 结果自己却反过来欠下了一个天大的救命之恩,还让人看到了家丑,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那送点心的小厮是袁家的家生子,跟了自己许多年。连他都能买通,想来这幕后黑手,多半也就是自己那几位好哥哥了。

    邀请王谨上门做客是自己临时起意,这孩子带点心也只是巧合,那小厮估计也是瞅准了这个机会,想要趁机嫁祸给王谨,撇清关系。

    袁县令从小就不能吃花生,太医曾说过,一旦误食,很有可能会危及性命,因此,他在吃食上向来谨慎。

    刚刚在王谨动作之前,他本来也是正打算开口询问这点心里可有花生,如果一切正常的话,王谨应该会回答,本来有花生糕,但已经被撤走了。这样一来,自己应该就会以为,厨房已经替自己检查过了。

    说到厨房,看来一会这厨房里的人也要好好审一审啊,袁县令摸了摸下巴。

    不过,袁县令嘲讽地笑了笑。

    他那几位哥哥,未免也太过小看自己了。

    这么多年来,他对吃食上的谨慎,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像这样的糕点,他每次用的时候,都要凑到鼻边仔细闻一闻,确认无误之后才会下嘴。

    作为一个惜命的人,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他对那花生的味道实在是烂熟于心。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碎屑,一小滴花生油,他也能立刻闻出不同来。

    因此,就算刚刚王谨没看出问题,自己也肯定能闻出那股子讨人厌的花生味。

    只是,王谨也的确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如果这孩子今日没带点心过来,给那人可乘之机,那人之后还指不定会在什么其他的地方下手呢。王谨这也算是无意中帮自己引蛇出洞了。

    想到去年年底衙门封印,自己回家过年时,几位兄长的酸言酸语,还有父亲和祖父话里话外对自己的夸赞和暗示,袁县令忍不住在心底轻哼了一声。

    居然这就沉不住气了,还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真是有损他们袁家的家风。

    袁县令的面色变了又变,一旁的王谨则是依旧低垂着头,感受着袁县令起起伏伏的情绪。

    等到对面的呼吸终于平静下来了之后,王谨这才开口道“今日时候不早了,学生就先告退了。”

    想到袁家的情况,王谨心里对这幕后黑手多少也有些猜测,虽然还是好奇,但这到底是别人的家事,他也总不能死皮赖脸地留下来看戏。

    一旁的袁县令其实也有些好奇,这孩子的鼻子和耳朵怎么都那么好使居然随便一闻就能闻出不对来,随便一听就能确定那人的位置。

    不过毕竟人家刚救了自己一命,也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于是,他便一脸感激地朝王谨拱了拱手,情真意切地道“今日真是多亏了你,日后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千万别客气。”

    王谨忙侧身避开袁县令的礼,道“大人您不必这么客气。”

    只是,说到帮忙,王谨还真想到一件事。

    于是,他便也朝袁县令作了个揖,道“实不相瞒,学生的确有事相求。家中开有一间面馆,我日后可能会去府城求学,心里着实有些放心不下。可否劳烦大人,请几位衙役大哥去面馆里坐坐,这样我和家人心里都会踏实些。”

    有了衙役的照看,再加上朱三那边的人手,这样自己就能彻底放心了。

    袁县令暗暗松了口气,他还以为王谨有什么大事相托呢,原来只是这点小事。

    他正想开口说,要不自己改日去王家面馆里坐坐,可转念一想,自己在这清源县又呆不了多久,而那些衙役,可都是祖祖辈辈扎根在这县城里的本地人,对城里的那些三教九流各种弯弯绕绕要比他清楚得多。王家人又不是什么爱惹是生非的人,平时有衙役照应也确实够用了。

    话虽如此,可袁县令还是打算改日去一趟王家面馆,毕竟,哪怕自己日后离了任,他这个袁家人的名号也多少是有些分量的。再说,他可是馋那王家面馆的刀削面很久了,只是,这面还是要刚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才好吃,自己从前又不想被人认出来。如今既然打算跟王谨交好,那倒是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想到刀削面,袁县令忍不住偷偷咽了咽口水,对王谨道“这算什么明日我就派人去你家面馆。”

    道过谢后,王谨便很快告辞了。回去的路上,他的心情着实不错,只觉得自己今天这一趟真是没白来。

    王谨向来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和老师,他都非常乐意付出。

    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无私伟大,只是,对他这样一个不喜欢亏欠别人的人来说,想要开口让人帮忙,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

    而一旦自己先帮了别人,那如果日后自己遇到什么难事,开口寻求帮助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态度也会自然些。

    当然,他也不会挟恩图报,只是他确实比较享受这种帮助别人的感觉。

    做一个手握大叠欠条的债主或许并不是什么特别愉快的体验,但做一个坐拥大堆人情债的债主,这真的让王谨非常满足。

    怀着愉快的心情,王谨一路往城西方向走着。

    刚拐进自家面馆所在的街道,就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王谨抬头一看,只见那人群聚集的地方,正是自家面馆。

    王谨忙加快了脚步,心里也是有些无奈,怎么这一出又一出的,全都赶在今天了。

    此时,人群中的空地上,一个看上去年纪在五十上下的妇人正在哭天抹泪地控诉着“各位乡亲父老们,可要给我们评评理啊这王家仗着自己是什么大家族的后人,竟然敢随意打人这可真是没王法了啊可怜我儿,这条腿以后怕是要废了实在是欺人太甚啊”

    听到这话,围观群众们自觉地将目光移到了妇人身旁,那个正躺在门板上的男子身上。仿佛是为了配合妇人的表演,那男子动了动身子,十分痛苦地呻吟了几声。只是,那声音和动作,怎么看都带着一股不正经的感觉。

    人群中的几位女子忍不住撇了撇嘴,面上全是嫌恶之色。

    这个刘大,抠门好色,欺软怕硬,平日里最爱占人便宜,实在不是什么好人。如今被人打断了腿,也实在是活该。

    只是,人们到底还是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在的。看那刘大的老娘哭得实在凄惨,围观的人们也忍不住低声议论了起来。

    “这刘大真的是被王家人打的”

    “谁知道呢不过,这王家的大郎,之前倒的确是跟刘大起过几次冲突,许多人都瞧见了的。”

    “我怎么不知道快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集市上那个卖豆腐的江娘子你可知道,前段日子”

    听到这里,王谨也大约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之前大哥王谦也提起过,他曾帮江娘子赶走过一个闹事的宵小,想来被打伤的就是那人了。

    此时,看热闹的人们也发现了王谨的到来,纷纷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来。

    王谨自带光环的出现,让人群中舆论的风向又是一转。

    “只是,这王家也不像是那等不讲理的人吧”

    “是啊,那王家大郎可是王小郎君的亲哥哥,应该不会做出这种事吧”

    “我也觉得这王家大郎长得虽说没有他弟弟那么出挑,但一看就是正派人,实在不像是那种爱动手的人。”

    “指不定是那刘家讹人吧”

    “我觉得有可能你看他们家”

    听到这些瞬间倒戈的议论,刘老娘的哭声一滞。她恨恨地瞪了瞪王谨,接着便又开始大声哭喊道“老天爷啊这王家仗着自家出了一个小秀才,就开始欺负普通老百姓了这实在是没天理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