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第35章

作品:《开局十大帝王盘点[历史直播]

    名为开国,实是覆宗

    皇帝荒唐,傻子即位,开国就有亡国之相,晋可谓是独一份。

    于是在接下来的画面与场景之中所显示的,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指着洛水而盟誓,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道是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便可以保留爵位及财产。

    曹爽在短暂的思索之后同意了,认为就算是最差的局面,自己亦可以退而作一富家翁。

    毕竟上一位指水而盟誓的,是刘秀。

    对,没错,就是那个大魔导师、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在劝降杀兄仇人朱鲔之时,就曾指着黄河水表示,只要朱鲔投降,便可以既往不咎。

    然后朱鲔果然于刘秀手下得到了善终。

    并且在朱鲔死后,子孙后代承袭侯爵,没有遭受到清算。

    曹爽以为自己可以和朱鲔一样,得到妥善对待。

    但司马懿不是刘秀。

    于是曹爽就被司马懿夷了三族,牵连被杀者高达数千余人,连三岁幼儿都不曾放过。

    这只是个开始。

    因为在司马懿之后,司马家又干了一件大事。

    当街杀天子。

    登车拔剑起,奋跃搏乱臣。

    陵云决心意,登辇讨不臣。

    于世人的评价之中,文学才能可以同曹植相比较,武略才能类似于曹操的天子曹髦在喊出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后,拔剑登辇,亲率殿中卫兵和奴仆数百人,大张旗鼓出宫,讨伐司马昭。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

    从傀儡皇帝到横死街头,这位帝王以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三国时代曹氏家族最后的血性。同时,亦将司马家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再不能拔除。

    那是谁

    是前日当街被杀死的天子。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天子不应该是神圣的吗,又怎么会像普通小老百姓一样,被当街杀死呢

    于是天子不再神圣,亦不再神秘,在后来的乱世之中,杀皇帝和杀鸡并没有任何的分别。

    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从司马炎篡位开始到晋恭帝被篡位结束,历经一

    百五十四年,十五帝。基本没有得到善终,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

    司马家的皇帝病死六人,被毒杀三人,被闷死或勒死三人,他杀一人,忧愤而死一人,因酒色而死一人。

    一个“帝王始崩,臣下论功”的时代,从司马家篡魏开始拉开序幕。

    魏以前,以忠孝治天下。但魏以后,司马家不敢再言忠,亦无法叫大臣们对晋效忠,只能够强调孝。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因为他们司马家的皇位是从巧取豪夺而来,如果主张用忠来治理天下,那么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所以一定要用孝来治理天下。

    既然以孝为重,那么不忠无损大节。

    所以孝友传中的刘殷、王延都背晋事敌,做了刘聪的高官,却可以名列青史。王膏、韦忠等都背晋投敌,却可以在在忠义传中立传。

    以致于司马家的后人晋明帝在知道自家老祖宗创业获取天下的详情之后,掩面而泣,既吃惊又羞愧的发出感叹。

    “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如果当真如你说这样,先辈们居然是用这样不道德的方法取得江山,那么晋朝的天下又如何能够长久

    司马家三代人的接力,篡取了曹魏的天下。

    固然,曹魏同样是用手段篡取了老刘家的天下,凭什么谋朝篡位的事情你老曹家做得,我司马家便做不得

    但曹家的天下好歹可以说是曹老板带人真刀真枪的拼下来,只是借了个汉朝的壳子上市而已。你司马家呢

    外斗外行内斗内行。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一个冷知识,高平陵事件当中,被谋害的魏国文臣武将数量比被二袁、吕布、孙吴、刘备等军阀杀死的加起来还多。

    讲个永不过时的经典笑话。

    高平陵事件之后,几个官员在一起聊天。

    吴国官员天下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十万大将军一起去北伐,跑过去又跑回来,优势在我。

    蜀汉官员天下最幸福的事,就是晚上加班,加到一半睡着了,醒来发现丞相已经帮我把活干完了。

    “这位大人,你因为支持曹魏天子,被捕了。”

    “搞错了,支持天子的在隔壁。”

    从三代到秦汉,甚至是汉魏的禅让,都有一个前提或者是基础,那就是前代德衰,即前朝统治的没落。

    如此,新朝便可以打着天命的招牌,合理的将前代进行取缔。

    然后司马家便破坏了这种规则。

    当然,正儿八经的大一统王朝,纵使是二世而亡如秦隋,大多也是感叹子孙不肖。

    像晋朝这样被认为从根上就乱了的,确实是少见。

    魏蜀吴三分归晋,晋武帝司马炎于皇宫当中设宴,款待四方。

    当是时,司马炎指着一旁的座位对着投降之后的吴主孙皓道

    “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然后孙皓反唇相讥。

    “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当然,此时的孙皓肯定想不到,不过是一时激愤之语,竟然一语成邋。

    司马炎去世之后不足三十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室衣冠南渡。司马炎的后辈竟然真的坐在了南方,偏安一隅。

    司马炎身边干脏活的大臣贾充于是开口,不怀好意的问孙皓道

    “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

    难不成你心理变态,能够从中体会到快乐不成

    暗指孙皓残暴。

    不成想孙皓放声大笑,继而做了一副严肃的样子,开口道

    “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

    你贾充是什么人

    司马家养在身边的白手套。

    你莫不是以为天下人眼睛都瞎了不成,不知道当年就是你贾充听了司马家的吩咐,使人当街杀天子。

    你以为我是脑子有坑喜欢胡乱杀人吗

    不,只有当有臣子像你贾充或者是司马家这般意图弑君或奸诈不忠之时,我才会对他们施以酷刑。

    可谓是将司马炎君臣的面皮放在脚下踩。

    当然,脏事都是司马炎他爹、他爷爷干的,同司马炎之间关系似乎并不大

    r 毕竟如果要在魏晋南北朝当中选一位最是仁慈宽厚的君主,那么似乎非司马炎莫属。

    要知道不管是禅让的曹家,还是乐不思蜀的阿斗、嘴炮达人孙皓,司马炎似乎都对他们不薄,并没有将其杀害。

    但当一个开国且谥号为“武”的皇帝,得到的评价竟然是仁恕时,本身就是莫大的讽刺。

    好善而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

    伴随着天音落下,画面之所显示的,是有古老的书卷与典籍翻开,显示出晋书对于司马炎的盖棺定论。

    宇量弘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

    什么意思

    借用后世某人给某位叫门天子洗地的说法,司马炎是个好人,是个好领导。

    事实上这不仅是晋书对司马炎的评价。

    后世同司马炎之间或许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关系如司马光,便以手捋须,开口道

    “晋武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

    司马炎yyds

    晋武帝yyds

    当然,司马光这一支还是要脸的,只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精神魏人司马孚这一支的后代,肇亲只攀到司马孚。

    至于司马孚老哥司马懿,侄儿司马师、司马昭啥的,不好意思风太大你说啥,没听清。

    哦你说我祖上啊,大魏忠臣,司马孚,知道吗

    司马家最后的面子,懂

    总之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至于整个中原大地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没多久分崩离析,神州陆沉,并由此导致三百多年的战火和黑暗时期,这又和司马炎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人那时候已经离职了不是吗

    当然,你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封建帝王之所具有的诸多种种毛病,如刚愎自用、残忍好杀等,在司马炎身上几乎都得不到体现。

    于是在接下来的画面与场景之中,之所显现的,便是司马炎在位期间,不管是对于士族臣子还是寒门臣子都一向宽容,并没有枉杀大臣。

    如出身高门的太远王济,在同司马炎一起下棋之时箕踞而坐。

    这无疑是一件相当无礼的事情。

    毕竟当年荆轲刺秦王,被人砍中大腿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之后,就曾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道是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想要生擒赢政,得到秦国不攻打燕国的契约来回报燕太子丹。

    但司马炎对此不以为意,并没有将王济这种略带侮辱的做法放在心上。

    对于世家出身的王济如此,对于寒门出身的王睿,同样宽容。

    王因为受到世家豪强的排挤,所以经常找司马炎追忆往昔,诉说自己的功劳。或者是干脆把老板当垃圾桶,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候离开时也不向老板行礼。

    这时候的司马炎是怎么做的呢

    帝每容恕之。

    当然是选择原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