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8 章

作品:《开局十大帝王盘点[历史直播]

    弦月初升,树影婆娑。在那圆镜中之所显露,是老年汉武帝静静行走在那宫室之间,一幕幕属于过往之场景与画面不断闪动。伴随有字迹与声音出现,对这位帝王做出最后的陈词。

    单于守蕃,百蛮服从

    昔有唐虞,今有强汉。

    何为强汉

    将儒家思想提升到官方的意识形态,表章六经,开阐圣贤之学,固然可以从精神上建立了大一统。但尊严呢,尊严又当如何如何获取与存有

    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中华强盛,坐令夷狄衰弱。

    汉武帝用他这一生之穷兵黩武,给出了答案,亦给了这个民族以尊严。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

    即便是在偌大的帝国风雨飘摇之际,陈汤亦可进军中亚,无敌于域外。

    那么,什么又叫穷兵黩武

    后世的赵宋官家们倒是没有穷兵黩武,然后呢

    今日失一城,明日丢一城,等到退无可退,便是神州陆沉。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便是在汉朝灭亡五百年后的五胡乱华时期,亦有胡人纷纷改姓为刘,主动更名为汉。

    纵使风烛残年,亦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保持着对外的霸权。

    汉武帝之过且不去说,但他之功,在后世,更在千秋。

    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

    圆镜之中,老迈的帝王走向黑暗,在他的身后,是四方的疆土,战士的鲜血,文人的锦绣,酷吏的枷锁

    圆镜之外,平行时空当中的另一条时间线上,同样老迈的汉武帝将手中圆镜覆于桌面,而后开口

    “虽不知接下来又当是谁,然昔者,朕之不明,当下罪己诏。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休养生息”

    汉武帝声音渐低,似是陷入到沉思之中。诸天万界之内,陷入沉思的显然并不仅仅是老年汉武帝一人。

    大秦,咸阳宫内,始皇帝以刻刀在竹简上刻下两个篆字。

    儒家。

    但

    始皇帝忽然想到那同自己意见并不相合的长子,眼睑垂下,指腹于那竹简之上细细摩擦,面上神情晦涩难言。

    “扶苏。”

    始皇帝的声音在宫殿之中响起,不带有丁点的情绪。

    这本当是他之所选定的继承人,虽然尚还有着各种短板与不足。但于诸公子之中,勉强算得适合。不过现在

    扶苏,当真合适吗

    大秦的这辆战车,他的这个儿子,当真能够驾驭

    始皇帝扪心自问,却迟迟不曾给出那个答案。

    属于这位华夏之祖龙的意志与传承,并没有于扶苏身上得到体现。

    但于此之外,在那圆镜之中,画面却又再度生出转变。

    鼓声起,琵琶声扬。岁月的长廊走过,时光的帷幕被掀开,有巍峨壮观的城池出现于画面之内。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雪亮的刀锋于暗夜之中闪烁,马蹄踏下,厚重的宫门破开,铁甲银盔的将军纵马回眸。

    于其目光之所见,有女子抬眼,温柔浅笑。

    婉兮清扬,有如水一般的绸缎在水镜中飘荡,盛世的画卷由此而开展。

    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排名第二李世民

    “后世之帝王吗”

    汉未央宫内,已经决定要弥补晚年之错漏,下罪己诏的老年汉武帝发出如斯疑问。而后开口道

    “朕倒要看看,这一位,又究竟是何人。”

    实际上到此时刻,在其内心当中,有关那第一位,已经再无任何的疑问。

    不过

    “不为第一,二哥,可有憾否”

    唐朝时空当中,长孙皇后轻扯李世民的袖子,开口。

    “观音婢何出此言”

    李世民问,翘起的唇角略略压下,一本正经道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有此排名,朕已经很是欣慰,又有何憾”

    “不过戒之慎之,更进一步才是。”

    言毕,却见长孙皇后一脸似笑非笑,双目之中分明带着几分促狭,不由得唬了脸,开口道

    “好你个观音婢,竟敢作弄于朕。”

    然而话未及说完,夫妻俩俱皆是笑,于是这宫城大殿之中,一时充满快活的气息。而在那唐朝太宗文皇帝往后的时空之中,无数以小太宗为目标的君主帝王们,纷纷对出现在圆镜之中的名字表示吹捧与点赞。

    更有甚者,认为以李世民之文治武功,当居于首位才是,这第二着实是委屈。

    宋朝时空当中,于灯下提笔写书的司马光便看着一旁的圆镜,开口道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这第二”

    司马光摇头,似乎有些不解。

    “那位又如何当得第一”

    毕竟以儒家之修齐治平观念看来,内圣外王,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当得是最理想的帝王。

    嗯,还有汉光武帝。

    汉文帝同样算。

    但以此前的排名来看,汉光武帝当不在此之列,所以第一究竟是何人,司马光心中亦有了答案。不过,司马光心中显然并不怎么赞同。

    不过你李世民是太宗,朕赵光义同样是太宗。这太宗,李世民做得,朕赵光义同样做得。宋朝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赵光义便对着左右问道

    “朕何如唐太宗”

    左右默然。

    唐太宗驴车漂移的技术自然是比不过您的,挥舞斧头的技术就更不必说。

    不过这话是可以说的吗

    于是有人回“太宗之治,其事已至,其功可知。陛下之治未至,功不可知。”

    唐太宗的上升空间已经到底了,但凭后人盖棺定论。但官家你不一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官家你加油,我们看好你哦

    至于某些数,赵宋的官家有过吗

    南宋的时间线上,秦桧便对着宋高宗赵构道

    “文帝虽至诚而少学,太宗虽问学而未诚。”

    “陛下兼有之。”

    汉文帝、唐太宗算什么

    官家您才是最胖的

    赵构的嘴角止不住的上扬,而后例行谦虚。

    “唐太宗不敢望汉文帝,其从谏多出矫伪。”

    汉文帝吧,马马虎虎。但是李世民这个人啊,就是个虚伪的政治表演艺术家。

    虚心纳谏

    假的

    秦桧闻弦歌而知雅意,疯狂打ca“文帝能容申屠嘉,而太宗终恨魏徵,其为真伪可见。”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没错。

    汉文帝就不多说,好歹能容下申屠嘉。

    您看那个李世民,根本就容不下魏徵,等老魏一死没多久就把人碑给推了,简直不能更假

    却是选择性的遗忘了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回师,慨然叹息,继而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并重新立起墓碑。

    于是一时之间,君臣共欢,宋朝高宗皇帝赵构寂寞如雪,大有青梅煮酒,千古名君,唯自己与汉文帝耳。

    属实是辱李世民了啊

    汉文帝

    谢谢,真的有被冒犯到。

    身兼创业守成之事

    以英武之资,克敌人如拉朽,所向无前

    鲜衣怒马,男人至死犹是少年郎。

    没有被生活所磋磨的少年郎是怎么样的

    于那圆镜之所显示的画面当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出身高贵,文武双全。

    十七岁从军雁门关,救隋炀帝。

    十八岁,跟着李渊安定山西,内平叛乱,外抗突厥。

    十九岁,太原起兵,攻克长安,官封大都督,爵封秦国公。

    二十到二十三岁,西破甘凉薛举,北定并汾宋刘,中原歼灭王世充,虎牢关以少击多打败窦建德。

    奠定唐王朝统一大业。

    从世家公子到平定天下的天策上将,李世民用了多少年

    不到十年。

    李世民上位之后为什么不杀开国大臣

    攻打宋老生时,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浅水原之战,以少胜多,坚壁诱敌,出奇制胜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

    虎牢关大战,三千五百铁骑正面o十万大军。

    更不必说,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

    古之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就问,李唐开国,还有比这更大的功臣吗

    讲个冷笑话,李渊决定提前赐死李世民。

    皇帝卫队陛下何故造反

    得益于李唐王朝的府兵制度,唐初将很多,但是帅按照武德年间正常的升迁系统以及程序,禁军内外百分之八十的将领都曾沐浴在秦王李世民的光辉之下。

    你以为父慈子孝保护的是李世民吗

    不,是李渊。

    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齐王李佑谋反,什么动静都还没闹出来呢,就被当地军民给捆了,然后直接送往长安发落。

    更有百姓对着李佑口吐芬芳。

    我文皇陛下平定天下,开创大唐盛世。怎么,有问题

    至于在太极宫和裴寂吹牛那位,那是谁

    我们陛下不是开国皇帝吗

    我大唐难道不是太宗开创的吗

    虽好虚名,豫张声势

    “嗯”

    圆镜之外,李世民目光微顿,唇角笑意渐渐凝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