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0章 换个颜色
作品:《1942风起南洋》 经过消息确认,萨尔曼确实只是因为交通原因而被扣押,主责在他的同伴,扣押了半天调查清楚后,萨尔曼就被放出来了。
众人又仔细观察了两天后,中断了三天的会议才继续换了个地方进行。
“真是一群野蛮的执法者。”萨尔曼坐在另一张长条桌旁时尚还嘀咕着那天的事情。
他塞钱过去还差点被以行贿罪的名义扣押更长时间,就算是在恒河以东地区,塞钱的方式也比较好用,但显然东边比西边严格多了。
“你确信你们那边先锋军控制很松懈?”苏俄顾问诺维科夫心中压力还是很大的。
莫斯科让他来这里发动暴动,但在仔细了解先锋军在基层的各种布置后,他对这次任务并不看好。
莫斯科搜集到的情报已经过时,在对英法停战后,先锋军的大量退伍军人扩散到了下边的城镇里,稳定了地方。战乱动荡后,就连地方土著也想着稳定生活,尤其是那些带头的头人基本都被先锋军扫了个遍,想闹事的早就在日本人和英法的调拨下冒出来,被先锋军削平了,剩下的都变得老老实实,很难再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活动。
原暹罗和寮国地区是先锋军控制最严格的地方,已经很难动摇。他才选定了之前遭受战乱洗礼的越南作为主要发动地,这里的组织也相对健全。
但显然又晚了一步。之前的战争让近百万大军把这里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停战后已经很难组织起来反抗者了。
据说,先锋军高层会议上定的调子就是下一步发展大力发展越南地区,那些渗透到乡下的退伍军人和建设兵团就表明了先锋军的重视。
稳定才能发展经济。
诺维科夫来了越南后立即体会到了和地方上的人报上来的情况不一样。
这里的组织只会一个劲的要支援,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说。当初报名时,他还抢着来呢,结果却把他坑里边来了。
这次的任务完不成,回去后他会被戴上无能的帽子,甚至他永远回不去了,要留在这落后的地方继续战斗一辈子。
发动当地土著的计划始终都要完成,而且还要尽快完成。
苏俄在欧洲的压力很大,铁幕的冰冷已经笼罩了整个欧洲,相对于美国和西欧的联合,苏俄势力还是弱了。莫斯科决定拉长战线,点爆全世界。
东南亚也是苏俄重点经略之地。
苏俄在亚洲的重点还是临近的东亚,对于东南亚有些鞭长莫及,但总要去试一试。
之前苏俄势力早就渗透进来了,但先锋军和英法互怼这样的机会,苏俄只会推波助澜,不会在先锋军这边拖后腿。现在先锋军停战,还有精力隔空喊话苏俄了。既然现在先锋军和苏俄的关系一直不可调和,那么就让他们变个颜色,最起码也要搅乱这边的局势,牵扯美国的精力。
先锋军一直怼苏俄,东南亚的橡胶和锡矿等并不直接对苏俄出口,而是需要经过美国和英法的二倒手才能收购到一部分,被西方卡得死死的。先锋军这边乱了对苏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直接受益的美英等损失更大。
若是更完美一些,东南亚这边和华夏一起都成为苏俄的小弟,就算是硬怼西方世界,苏俄也更有底气了。
诺维科夫就是抱着达成最完美状态的心思来的,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上边安排给他的最低目标可能都没法实现。萨尔曼的话此时却提醒了他,让他眼中一亮。
之前他就准备东西两面双开花,好让先锋军顾此失彼,现在东边局势不妙,不如在西边投入多一些,只要轰轰烈烈闹一场,让先锋军焦头烂额,任务就算完成大半了。
当他开始逐渐向印缅地区引导时,越南这边却提出了异议:“希望组织上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援。这一次我们一定能成功。”
“哦?”诺维科夫决定听一听理由,无论怎么说,越南方主动对他会更好。这一次任务要的只是捣乱,不是在当地建设组织,损失多少对他影响不大。
“国内上下对不公平的福利政策怨声载道,我们要推翻这种不平等制度,创建一个新秩序。”原来越方的一些大头领早就被先锋军重点关注,大部分都因为或大或小的违法行为被驱逐了,剩下的就算不会被抓,也容易被一些琐事绊住,没法来参加这次会议。奶白西装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表现得格外积极。
“嗯?”诺维科夫一琢磨,也确实如此。
先锋军的福利待遇只惠及华人,当地土著一开始还没什么怨言。刚刚结束多年战争,无论是越南还是印缅那边,都遭受了日本人的压榨和剥削。
战争让基础建设失效,各种自然灾害爆发,连吃上口饱饭都是奢侈。东联国一建国,最起码把缴纳的税费降到了原来正常的水平,又大面积推行耕种,稳定了粮食市场,普通老百姓虽然没吃上福利粮,但起码安安稳稳地饿不死了。
这么一对比,大多数老百姓都还算满意,并不愿折腾。但安稳了两年后,很多人心中就有些不平衡了,尤其是在某些人的故意煽动下,一些人就蠢蠢欲动了。
奶白西装就是要推动这股力量。
“武器一直掌握在华人手中。”奶白西装一边说着还一边瞟了康志生他们一眼,“我们需要武器,大量的武器来武装我们的军队。”
康志生不动声色,只管埋头记录。
“我们也需要大量的武器,还有资金。”萨尔曼这时候也毫不退让,力争道。
诺维科夫心中盘算,到底是尽力扶持一方更好,还是继续按照原定的东西两开花的计划好。毕竟苏俄能远及这里的支援不会很多。
他扫了一眼华夏来的两人,见两人都在端端正正地看着笔记,不由心中冷哼了一声。
若是华夏肯支援这边,完成任务无疑会更容易。但来的两人拿不了主意,他们上边的态度也很模糊。他也知道华夏的走势更重要,但这种态度让他很不喜欢。一个和先锋军关系太好的华夏似乎也并不符合莫斯科的构想,除非先锋军换了颜色。
……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又一条铁路开始动工修建了。
这是曼谷到大城的铁路,借着原来铁路线的运输方便,正在旁边不远处铺设新的宽轨。
除了正式的铁道兵外,还有大量的华人劳工不断在忙碌。
先锋军的低保福利政策中,没有工作不劳动是享受不到更高福利待遇的。那些新移民暂时没有适合的工作,更愿意出力气活。
有补贴的低保福利降低了薪酬,还有勤劳的天赋,当地人在这方面很难竞争过新移民。
“宽轨技术已经没什么太大问题,只剩下投资和土地的问题。”参加完开工仪式的李衡对顺路经过的叶关感慨道。
宽轨标准在研制了两年后已经基本确立,连很多技术也已经突破,包括最高时速可超过150公里的宽轨客车和80公里的宽轨货车。
当初德国人设计的可是250公里的最高时速,连货车都设计了100公里。这样的技术标准太高,二十年之内,李衡都觉得难以达到,直接降低了标准,就现在的标准都是为以后发展而预留的。客运超百公里,货运超60公里才是正常运行的标准。
有了德国人的研究成果,很多技术更容易解决。西方各国包括苏俄都已经有了庞大铁路系统,对德国人的这份宽轨计划并不怎么感兴趣,最后这些资料基本都便宜了先锋军。
技术障碍搬除,剩下欠缺的只是资本的投入。
在这钢铁还属于战略物资的年代,铁路的成本已经很高,宽轨的成本更是激增甚至翻倍。在忙着夯实工业基础的先锋军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来投入,现在曼谷到大城的这一段76公里宽轨铁路也只是属于两年500公里试验线的一部分。更多的资金先投入到了维持原有米轨铁路系统上。
“这两年资金可以不用多大的扶持,但土地的问题得给我们解决了。”李衡手中的资金调拨足以完成这五百公里实验线路,但他却头疼沿途土地的征用问题。
在经过当初驱逐了日本和英法殖民者以及流亡王室贵族和土邦头领等势力后,他们的土地基本都收归国有了,其中一部分奖赏给军人外,剩下的都是集中经营,毕竟移民们有福利待遇,对土地的需求就没那么迫切了,包括建设兵团们新开垦的土地一起,国家可以自由的划拨和分配这部分土地。
但还有大量的土地散布在私人手中。一部分是属于当地土著,还有一部分在当地华人手中。
现在抱着美国大腿,在西方世界警惕红色浪潮的背景下,这部分土地三巨头是不敢轻易收归国有的。这就造成了在工业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牵扯到了土地的征收冲突的一系列麻烦事。
“放心,我们不是阿三哥,土地私有的问题不会绊住我们的脚步。”叶关笑嘻嘻道,“有些问题换个颜色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