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陈年事

作品:《御前美人

    他就这么走了

    苏吟在寝殿里懵懵的, 觉得心里空空的,可这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对。

    整场交谈,她从头听到了尾。除却有几句二人离得太近时的低语她没有听清楚以外, 其余的每一句话她都听到了。

    楚霁是当真觉得通房无关紧要的, 沈玄宁也不觉得这不对。如此看来, 是她奢求得太多。

    可她想要的夫君, 却又只有那个样子。她不想妥协不想退让,因为那是美好的事情如果不美好, 为什么文人都在书里追求那种感情呢

    怔神之间, 寝殿的门在苏吟眼前打开了。

    她木然地抬眼, 沈玄宁关切地看着她“没事吧”

    苏吟无甚表情地摇头“多谢皇上。”

    “出去走走”他提议道,“朕也想出去透透气,一道去吧。”

    她颔了颔首, 就迈出了殿门, 又与沈玄宁一道走出了乾清宫。秋日的午后, 微风清爽又不冷,两个人缓缓在宫道上踱着,走了很久都没人说话。

    这种气氛很容易令人紧张, 途中遇到的宫人都道是皇上心情不好, 一个个都瑟缩着下拜, 一点声音也不敢有。

    于是又过了一会儿,沈玄宁不禁嗤笑出来, 终于搜肠刮肚地思量起了话题, 想打破这种吓人的安寂了。

    苏吟倒比他先一步想了出来“皇上昨日和贵女们共度中秋, 可顺利么”

    “挺好。”沈玄宁不太自在地一哂,苏吟垂眸笑道“有皇上满意的人便好。若能早一点大婚,皇上也能早一点亲政。”

    “嗯。”沈玄宁点点头,自言自语般地道,“朕也想尽快亲政。”

    若不是想尽快亲政,他就不想这么早大婚了。这样选妃,让他觉得自己在苏吟面前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不远处,余泠兰正从黎氏的住处告退出来。她是专门来取黎氏给她们备的谢礼的,没想到礼太厚,她一个人竟拿不了。

    黎氏便差了身边的侍女送她回去,自己也多走了几步,将她送到了院门口。就这么着,黎氏在院门口一抬头,便遥遥望见了沈玄宁和苏吟。

    黎氏不禁怔了一怔,因为她发现,苏吟竟几乎是在和皇上并肩而行。

    而且他们还都怡然自得。

    “皇上和大姑姑”黎氏迟疑地看了眼余泠兰,余泠兰也愣了一愣,迅速思索到了该如何回话。

    她不知皇上对大姑姑究竟有没有男女之情,但她觉得,只消让贵女们认为有,便可以了。

    “皇上待大姑姑,很好。”余泠兰着意咬重了末尾的两个字,笑了笑,又说,“宫中的一些传言,小姐大约也听过。”

    “可也有人说不是真的。”黎氏说。

    “是,皇上可比传言里待大姑姑好多了。”余泠兰噙着笑,“大姑姑生病,皇上总要去看一看。大姑姑心情不好了,也多是皇上开解她。”

    黎氏脑中微微僵了一会儿,很快又缓出了笑容“知道了,多谢姑娘。”

    余泠兰没再说话,福了一福就告退了。黎氏远远地又看了苏吟一会儿,心里忽然十分不安。

    苏吟生得也太美了。

    她不是那种艳丽的、灼目的美,而是美得很温柔、很让人舒服。黎氏设想了一下,若后宫总要有宠妃,那这种大概就是最可怕的一种,因为她看起来太贤惠,骂她妖妃旁人都不信。

    黎氏一时木在了原地,迟疑了一会儿,想上前见个礼。可刚走了两步,又停住了脚。

    她看到苏吟不小心绊了一下,皇上旋即伸手把她扶稳了。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理所当然,不经意,又温和美好。

    她过去能干什么呢黎氏长长地缓了一息,不声不响地径自回了住处。

    贵女们这次在宫中住的时间着实不短,临近年关才各自回家。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太后又召了她们进来,但这回只召了沈玄宁先前定下的黎氏、汤氏、胡氏,算是明里暗里地向外面透了个底。

    按照以往的先例来说,皇后必是会从这三人里出了。另外两个多半也会有妃位,至少也会有个嫔。

    胡家终于松了口气,沈玄宗也为此轻松了些。

    皇兄那边定了下来,他与胡菁的事便也可以开始慢慢地提起来了。正经提起婚约自然还是要等胡菁的长姐正经进了后宫再说,但在那之前,他们可以先往外散一些风声。

    风声一点点散出去,循序渐进起来,才像是他们两个逐渐生情。突然提亲,就容易被觉得是有别的缘故了。

    于是在清明时节,沈玄宁听闻四弟和胡家的次女一道去踏了青。

    “这事不对劲,四弟不会平白无故沾上胡家。”他道。

    太后点了点头“你先前说,婉太妃和胡家走动过如此,虽尚未查到她与崇王府也有联系,但崇王和胡家搭上是为什么,也不难猜了。”

    沈玄宁漠然颔首,太后又说“你有什么打算”

    “不能让四弟与胡家结姻。”

    “但也不能此时惹恼胡家。”

    “不会。”沈玄宁吁了口气,平静地看了看母亲,“朕会给他们都留足面子,外人都不会觉得他们有错。错在何处,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便是了。”

    太后轻轻地吸了一口凉气“你要动婉太妃”

    “或许母后当初就不该留着她。”沈玄宁说着一叹,沉吟了一会儿,离座一揖,“儿子会想想,如何既压住婉太妃,又不伤兄弟情分。先告退了。”

    他说罢转身便走,太后一时想要叫住他,但又噎住了声。

    她最终什么也没说,见苏吟迟疑地停下脚望着她,便摆了摆手“你去吧,哀家没事。”

    苏吟便福了福,也跟着沈玄宁一道走了。等到他们都走远,朱嬷嬷上前换茶,听得太后幽幽道了一句“皇帝的心慢慢地硬了。”

    朱嬷嬷一怔,颔首说“但皇上还是重情义的,他对崇王殿下”

    “哀家倒宁可他不重情义。”太后叹了一声,锁眉摇头,“这事不可能不伤兄弟情分的。他越重情义,最后便越难过。”

    他说得对,或许她当初就不该留着婉太妃。

    宫里死的不明不白的人多了去了。死人不能开口,沈玄宗就是日后怀疑她的死因,也只能止步于怀疑。

    是她给他留了后患。

    可眼下,事情已经牵扯了前朝,就不是她还能着手料理的了,只能放手交给他。

    宫外,沈玄宗在两日后听御前宦官来传了话,说皇兄想传他进宫一起用个膳。

    类似这般的事,从前常有。因为他们兄弟关系好,皇兄时常会传他一道用膳。

    可这一年多里,这样的事就不多见了。不是皇兄转了性子,而是他总推说不去。

    母妃的事,于他而言到底是个心结。他通过书信往来知道母妃野心不小,可还是无法轻易释怀皇兄对他的隐瞒。

    甚至直至现在,皇兄都还瞒着他。

    沈玄宗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便想着,等到他和胡菁成了婚、等到他把母妃接出来,再去与皇兄促膝长谈,把这些恩怨都一口气说个明白。

    在那之前,他不想见他,更不想再装什么兄弟和睦。他恭维着胡家,心里已经很憋得慌了,无力再应付其他人。

    于是沈玄宗再度寻了个由头,跟御前的人说不去,御前宫人也一五一十地将他的话禀给了皇帝。

    “崇王殿下说今儿个顺太妃身子不爽,所以”

    “知道了。”皇帝生硬地截断了他的话。那宫人一下子噎了声,躬着身子一个字也不敢说。

    “都退下。”皇帝又道。

    宫人们都死死地低着头,低眉顺眼地向外退去。苏吟却没走,她静等着殿门阖上,上前轻劝道“皇上别生气,兴许顺太妃是真的身子不爽呢”

    沈玄宁轻笑了一声“你信吗”接着他疲乏摇头,“朕已有半年没见过他了。”

    “皇上是重视兄弟情分。”苏吟道。

    沈玄宁轻叹“朕自然重视兄弟情分。”

    “可生闷气,是伤情分的。”她又说。

    他锁着眉头侧首看了看她“你想说什么直说好了。”

    “皇上生闷气没有用;粉饰太平,其实也没有用。”她说着也叹了一声,斟字酌句地又道,“不如奴婢替皇上去见见崇王殿下若能把话说开,往事就不再提了;若不能,皇上该怎么做便怎么做,也怪不得皇上了。”

    沈玄宁抬眸看了她好一会儿,心绪复杂地点了头。

    她总是有些机灵又管用的点子,帮过他不少忙。这么聪明,若能当他的皇后该多好可惜偏偏不能。

    离她与楚霁分开,也过了有半年了,他仍是没跟她说自己的心事,而且还愈发心如止水了起来。

    他似乎慢慢地接受了这件事。不能让她满意,就索性不跟她提,至少也不会让她惶恐为难。

    他不着痕迹地苦笑了一声“你去吧。婉太妃的事你所知道的,都可以开诚布公地提。但你要跟他说清楚,朕不可能放婉太妃出来。”

    “奴婢心里有数。”苏吟莞尔一福,看看他紧皱的眉心,又道,“皇上放宽心。”

    “嗯。”他勉强笑了笑,沉然跟她说,“多谢你。”

    苏吟便在傍晚时分出了宫,不过多时,就到了崇王府。

    沈玄宗乍听人说“乾清宫大姑姑到了”时,好生心虚了一阵,但还是如常亲自迎了出去,向她一笑“苏姑娘。”

    “殿下。”苏吟搭着府中侍婢的手下了马车,提步便往府中走。

    她没主动说明来意,走了没几步,沈玄宗果然就沉不住气了“有什么事么”

    苏吟停住了脚“奴婢想说自己是奉旨来看看顺太妃。”说着话锋一转,“可皇上和奴婢都清楚,顺太妃身体无恙。”

    沈玄宗面色微白,笑容尽数淡去,冷冷地看着她“那有话就直说吧。”

    苏吟心下一叹,觉得眼前的崇王殿下着实变得陌生了。这不只是因为她与他也已有大半年没见,更因为他眼中有了一种刻意地提防和疏离,这和从前面对沈玄宁时的疏离是不一样的。

    那种疏离,只是因为沈玄宁是皇帝,全天下的人都对皇帝心存敬畏,不敢太过亲密。但现下,他的目光里含着怨愤。

    苏吟心中五味杂陈,看看他,一时也没说话,径自继续向府中走去。

    沈玄宗一语不发地跟着。苏吟一路走到了府中花园的凉亭里坐下,他站在旁边轻笑了一声“皇兄究竟什么意思”

    “皇上想让奴婢心平气和地同殿下说说话,奴婢觉得亭子里多少轻松一些。”苏吟坦然道。

    沈玄宗又笑了声,便也坐了下来。苏吟温和道“听闻殿下前几日与胡家二小姐一道踏青去了”

    “皇兄管得是不是太多了。”沈玄宗冷淡地睇着她,想到她不过是奉旨办差,又强自缓了口气,“我不是冲着你的,但有些事”

    “殿下听说什么了”苏吟直截了当地问了过去,沈玄宗一愣,狐疑地看向她。

    她又道“皇上并非因为听说殿下与胡家走动而让奴婢来兴师问罪的,是为别的事情是为婉太妃的事。”

    刹那之间,沈玄宗面目惨白。

    他以为皇兄是不高兴他与胡家走动,全未料及他竟知他与母妃联系的事。

    “他知道”他难以置信地望着苏吟,“他早就知道,是不是我母妃还在宫中的事他也早就知道”

    皇兄一直在冷眼旁观,从头到尾都瞒着他,现在却还有脸来对他兴师问罪

    “殿下何必怨气这样大。”苏吟心平气和地凝视着他,“昔年婉太妃所做所为,殿下想来也已知道了。那殿下觉得,若太后不这样做,她和皇上活得到今日么”

    “若殿下您在那个位子上,您会怎么做”她一字一顿地道。

    沈玄宗被问得滞了一滞。他紧咬着牙关,怒视着苏吟,半晌也没说出话来。

    “婉太妃活到今日,已经是万幸了不对么”她恳切地和沈玄宗对视着。

    在这件事上,换做是谁,都难以做到更加仁善了,因为再仁善一点都有可能搭上自己的命。

    “请殿下三思。”她又说。

    然而砰地一声,沈玄宗的拳头狠砸在石案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