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 51 章 二凤的忧郁

作品:《给各朝代直播科学技术

    不少官员也跟着红了眼眶。

    李世民是个情绪很丰富的人,很多时候就容易掉泪珠子,大家其实也都习惯了,甚至有时候还觉得李世民这样挺可爱的,聪明鲜活却又平易近人,少了那种君王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有种难以言说的魅力,让他们不由自主的愿意真心待他辅佐他。

    可今天,李世民这一通反问痛哭,却叫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李世民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浓烈的哀痛之意,他们从来没见过李世民如此失望透顶、失魂落魄的模样。

    本该是位于马上骁勇、临于朝堂自信的君王此刻却在怀疑自己,那种强烈的割裂感,叫不少臣子的心也跟着动摇了,慢慢的滋生出了不忍和愧疚来。

    “陛下所言甚是。”正此时,魏征又回忆般的说道“隋炀帝残暴不仁、弃万千百姓于不顾,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不知多少百姓因此失了性命,致使群雄并起,推翻暴君,立志救百姓于水火此些往事历历在目,永不敢忘。教训犹在昨日,我们如今又如何能违背誓言,此必不该是君子所为,亦不该是朝廷所为。”

    魏征这番话说的十分恳切,全是肺腑之言,在李世民质问过的安静朝堂里显得格外响亮有声。

    房玄龄被这一手君臣联合给弄的动摇了。此时一旦让步便是让出巨大的利益,那是生生的在剜世家仕族的血,且有一就有二;可若是不让步,他又有种自己日后再也做不了贤臣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世家仕族最后的结局

    房玄龄内心纠结极了,半晌拿不定主意。

    房玄龄能想到的杜如晦也能想到。不仅仅是他们能想到,在场的官员里十之八九都想到了。能在朝堂之上混至如今的,可能并不均是顶顶聪明的,但绝对没有一个是草包。

    “玄成说的是啊。”李世民背对着众人,诸臣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但从动作上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是在抹脸上的泪,且语气还颇为沉重,“当年父皇起兵,正是因隋炀帝压迫的百姓走投无路了,各地的官员、所有的民众都没了活路。为求生,各路起义军只能反。我等能活至今日,真乃侥幸。”

    这话头一起,大家可就都有话说了,毕竟,他们也是从隋末走过来的啊。甭管是原先就追随于李唐的还是后来转投的,他们确确实实都经历过乱世。

    比

    如程咬金,出自瓦岗军,后兵败投顺王世充,最后归降大唐、追随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后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被册封宿国公,连玄武门之变都参与了。他这前半生之丰富曲折,便是书写传记都能写上厚厚的一本。

    程咬金此时便道“隋末吃口饭都难,之后打天下连荒地都睡过,俺老程也没死嘛” 尉迟敬德叹道“谁说不是呢。”

    朝堂之上武将颇多,基本都是当年李世民率兵平叛、征战东突厥时追随他的。其中许多武将原先还追随过别人,大败李世民后李世民不计前嫌的将其收归麾下,而后入了李唐王朝。那时候,李世民就是将帅,大

    家也都是沙场兄弟,吃住一道,潇洒肆意至极。如今大唐稳了,武将们基本没仗打,在朝堂上都快憋屈死。

    眼下这一聊起当年打天下的事,那话就停不下来,他们真可多往昔能追忆了。

    武将前线打仗,文官在后边当幕僚出主意,嘿,一向有些互看不顺眼的文武百官这下竟能和谐的聊起来了。

    新鲜

    好好的一个严肃朝堂,竟然开起了茶话会,这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可李世民没阻止,他甚至乐见其成。同时,他心里也有不少感慨,也想起了许多旧年的人和事,如今再回想起来,就有种物是人非的凌乱感,叫他心中泛起细细密密的疼。

    原先他们兄弟的关系其实都不错,兄长李建成也很关心爱护底下的弟弟们,后来父皇起兵,为了成事大家也是齐心协力,其利断金。可后来

    父亲提防他,兄长提防他,弟弟提防他,大家都在提防他身上的战功及手里的兵权。在他们提防他的时候,他又何尝不是在提防着他们,若非小心翼翼、谨慎防备,他恐怕早就已经死了。手中兵权他也不能交,一是不甘心,二是他知道自己一旦交了恐怕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会死、他的妻与子会死、追随他的人会死

    为了不死,他只能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之变,他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兄长,之后逼迫的父皇不得不退位,他登基掌权。

    他这一生最不能释怀、最不忘记的就是玄武门之变,午夜梦回的时候,也常常会梦到。可若不是没得选

    ,他又怎么会走上这条路

    他是这样,其他人其实也是这样。

    李世民明白,李唐最后的覆灭,定然出在为君者、出在朝廷、出在官员自己身上。没有人愿意身处乱世之中,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从来不是一个正常人所渴求的,或许有野心者煽动,可皇族世家仕族也不是软柿子,他们也不可能就傻傻的站在原地不知反抗等着人来杀。而能把仕族杀个干净,那又得是何其强大的力量

    天幕说,是农民起义。

    这倒也是,耕种者人数永远是最多的,他们活不下去了便联合起来反仕族,仕族又能逃到哪里去

    哪哪都是“敌人”。

    所以,一个人可以煽动、两个人可以煽动,十个人也可以煽动,可若想煽动所有人,那必然有让所有人都痛恨的点。

    因而,答案再明显不过了。

    君王朝臣、世家仕族让所有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只能下死手来反抗,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恨意。

    想清楚这些,李世民依旧心绪难平,为大唐难平、为百姓难平、为李氏宗族难平难平的人和物太多了。同时,他也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诸朝臣那里撕开一条缝来。

    在李世民悉心谋划的时候,诸朝臣的回忆之路也接近尾声。

    很多臣子的心没那么大,但要世家仕族退让他们又不甘心,所以一直没决断出个所以然,便一直没怎么说话。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的视线交流已经许久,

    至于彼此心里究竟是怎么个章程也都不好说。

    上回李世民把他们和魏征一块留下来商议削去仕族土地免税之事,

    李世民一番感慨之下只有魏征松口支持,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没答应。之后李世民又试探了他们几次,也都被两人打哈哈过去了,这事就一直这么拖着,拖来拖去,拖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房玄龄不由得看李世民,对方已经不哭了,脸上的泪痕也擦了干净,一点哭泣的痕迹都瞧不出来,不过也依旧能看出来李世民的心情不好,此时郁郁着一张脸,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房玄龄小声问杜如晦

    ,“你怎么看”

    杜如晦道“陛下心里不好受。”

    房玄龄道“我等心里难道就好受了”

    房玄龄叹道“同样不好受。”

    都是仕族出身,后辈将死,又有哪一个是好受的

    房玄龄轻声道“两相抉择,哪条路都不好选。”

    杜如晦沉默着没说话。

    现场的茶话会开到了末尾,然后一干朝臣就发现之前又凶又哭的陛下这会儿浑身都笼罩着一层郁气,他静静的坐在那里想事情,不接话也不看他们管他们,仿佛沉浸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

    朝臣们心中一突。

    说实在的,他们认识李世民这么久,也就只有在上皇驾崩时见过李世民这般沉闷抑郁,现在

    天塌了

    大家互看一眼,纷纷眼神询问这是怎么了

    众人摇头,不知道啊。

    刚还怒气冲冲又凶又闹又哭的,现在怎么又变得这么安静沉闷了,这节奏不对啊

    “陛下”有朝臣大着胆子唤了一声。

    “嗯”李世民掀起眼皮,像是刚回神似的,“诸位爱卿谈论完了”

    刚聊的津津有味的臣子们被李世民这话问的脸上讪讪,心想的确是有点过了,好好的朝堂,竟将陛下给忽略了,还是在这种时候。

    可李世民却没有怪他们的意思,反而是说道“刚听诸位谈起当年打天下的日子,朕心中也是好一番感慨,那经历过的诸多往事、遇到过的诸多人、遭遇过的诸多苦与难,如今回想起来,竟叫朕无比怀念。都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朕如今也觉着,这江山可真难守啊,守着守着就给守丢了。”

    朝臣们“”

    这话您叫我们怎么接呢

    “诸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你们为辅佐朕也是辛苦了。”李世民长叹道“也希望朕不是大唐的亡国之君、而诸位也不是那亡国之臣。”

    朝臣们“”

    大家发现,现在陛下说话是越来越难接了。从前还能说“陛下正春秋鼎盛,大唐必将千秋万代”,可现在知道大唐不仅灭亡了,且他们这群人的宗族可能都得被杀光了,那句话就哪怕是脸皮再厚也无法再说出口。

    杜如晦心中一叹,算是看明白李世民这句句不离大唐、句句不离亡国的是想干什么了,他道“陛下,有些东西,朝廷是该改一改了。”

    李世民心中一喜,但脸上丝毫没表现出来,“改如何改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改了只怕诸位要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杜如晦“”

    他以前是真没发现,陛下说话竟然能噎死人。昔日朝臣拿来规劝他的话,如今陛下全拿来反讽他们了

    其他臣子刚跟上节奏,就又被李世民这句话说的有点心虚。

    知道李世民想干什么的魏征及时的递上梯子,“比起改一改往日的些许旧规,恐怕宗祧无人继承、香火断绝才是更无颜去面对列祖列宗吧。”

    魏征之前就表露过自己的支持,杜如晦自然心知肚明魏征此时是在帮李世民。不过他既然已经做好了决定,那就只会顺着魏征的话说“是啊,比起宗族之灭,如今让一让又如何”

    有臣子彻底反应过来了,“等等,杜大人,你这”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看向房玄龄问“房相,依你之见呢”

    聪明善谋如房玄龄,此时哪里还看不明白眼下究竟是个什么情势原本纠结的他见杜如晦和魏征都赞同了,也就不再左右摇摆,干脆道“的确该改一改了。”

    李世民大喜,他在这半真半假的忧郁沉闷半晌,看来倒也没白费功夫

    “那便改一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