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第 82 章

作品:《穿成男主小姨子(穿书)

    老夫人一死, 时家子弟全部都要回家守孝。

    时祯也只得带着余如音回来了, 因为余如音不足一月便要生产了。

    但是时祯还带着一个貌美的丫鬟回来,余如音被安置在外院。

    时锦碰到了那个丫鬟,感觉她心气极高, 不大像是丫鬟。后来才知道, 是落魄的官家小姐,因为时祯所救,自愿卖身做丫鬟报恩的。

    时家出嫁的两姐妹带走了时家的大半家产, 原本指望着靠时鸢翻身,接过时鸢已经不知去向。

    老夫人的葬礼并没有大办, 但是也要在家中停灵七日。

    时锦两口子本来打算略住几天, 便启程回京的,这样一来, 也不得不留下来,直到老夫人的丧事毕。

    时复一直做着自己, 也代替父亲风光回京的美梦, 一月以前的他, 万不会想到,这一天不仅不会如期而至,反而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风光回京是时复大半生的信念, 这信念一垮,人也跟着垮了。

    老夫人刚过世没两天, 时复便颓废得全然没了精气神, 甩手不干, 丧事都是李氏主持下办的。

    三年丁忧。别说三年了,就是一年,朝堂变化莫测,一年后都不知是什么样子了,但是有一点可以想象了,就是三年后,错过了官途上最好上升期的时复,已经永远够不上权力的中心地带了。

    作为老夫人的孙儿,即使是庶出,年尾才去做了县令,一片前程大好的时祯也不得不回来奔丧,且要为祖母守孝一年。

    毫无疑问,一年后,时祯那好不容易才等来的县令一职,花落谁家尚且不知,但是一定不会还空着等他回去了。

    时家上下,一片阴霾。

    “不然你们就先回去吧,这丧也算奔过了,也没人能挑得出错来。”

    李氏考虑到二人新婚,可别沾到了晦气。

    现在府中就靠着李氏一人支撑着,见天忙得连轴转,府中已经抽不出多少现银,只得卖了两间铺子。

    这铺子原本是要给时锦作为嫁妆的,但是时锦远嫁京城,铺子也不好作为陪嫁,便留了下来,如今却不得不卖出去了。

    时锦夫妻回来只是探亲,也没带多少银子,帮不上什么忙。再者说,就是带了银子,李氏也不会要他们的。

    “哪有那么多讲究,您就我这一个女儿在身边了,我不帮您,还让外人来帮您不成”

    前面时聿死的时候,时锦也帮着管了家,这回也算熟悉了些。现在她身份不同了,虽然回家是客,但是下人们也没人敢不听。

    李氏闻言,心里一暖,果然女儿就是贴心啊。

    时湛虽然在军中任了小职,但毕竟不是正式的编制,走的是冯家的路子。当时冯家和时家还算交好,但是时复丁忧之后,冯家态度会如何,就不好说了。

    可以说,老夫人这一过世,彻底将时家打回了原形。

    四天后,外任县官的时祯也回来了,带着比出去时更多的行李和仆人。

    时锦看着那些一一搬进府的行李,心想时祯是真的打算在外面过一辈子了。只怕最不想回来的人就是他了吧。时家再无任何留念的人事了。

    看到时祯,时锦就不自觉会想到余如音。

    算算日子,余如音当要临盆了才是。时祯既然不能继续在那边任官了,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回来了。

    但是没有看到余如音的身影,想来时祯将她安排到了别处。

    “三妹妹。”

    时祯自院门处进来,着一身梧桐色绣暗竹纹春装,芝兰玉树般,脸面带着以前没有的沉稳之色。

    “大哥,回来了。”

    时祯笑着点头,又道“三妹妹大婚,没及赶回来,三妹莫怪。”

    “怎会。”

    时锦不知该说些什么了。时祯也没有恭喜她,这个时期也不适合说喜庆的话。

    “那我就先去祭拜老夫人了。”

    “大哥请便。”

    李氏在灵堂招呼客人,时祯又去了灵堂祭拜,搬整东西的下人不停地搬着行礼进来,眼看就要将路堵上了。

    这一会儿说不定要来吊唁的客人,现在又没有分家,时祯名义上还是鳏夫,事情自然要身为嫡母的李氏帮着打理的。但是李氏现在抽不开身,时锦又正好在这,便指挥着下人,将行李搬到时祯原先住的院子去,至于要怎么归整,就得时祯自己来了。

    随着行李搬进来,几个面生的丫鬟婆子也跟着进来了,却没人上前去招呼她们该往哪去。

    见时锦站在一旁指挥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上前来问时锦

    “这位夫人,我等是老爷在苍南县买的下人,我姓张。请问夫人,我等应该往哪处安置”

    时锦抬眼看了看眼前的妇人,她穿着普通的青布衫,面相还算和善,便道“你们应该称呼我三姑奶奶。你们先去修文院候着,等着管家来安置,修文院的下人只怕已经够了,但是”

    不等时锦说完,妇人身后一个丹凤眼的女子便挤上来插嘴道“我们是老爷从苍南买的,自然要伺候老爷才是。”

    猛地被人打岔,时锦颇有些不悦。就是规矩不甚重的时府,也没哪个丫鬟敢在主子说话的时候插嘴的。

    她打量了一眼那个女子。

    只见那女子瓜子脸,丹凤眼,薄唇,双眉细长,皮肤莹白。

    虽然她同样穿着一身青布衣裳,可看她纤细双手交于小腹前的姿势,不像是奴婢的样子。

    那妇人连忙拉了一下身后的女子,示意她不要多说。

    “你们既是大哥买的,自然也就是时府的奴婢,哪里有应当伺候谁,不应当伺候谁的道理难不成让你们去伺候夫人,就不愿意了吗”

    女子咬唇不说话,妇人连忙赔笑道“三姑奶奶别生气,这锦绣初进大户人家,不懂规矩。”

    时锦看着这心高气傲的女子,心里慢慢有了个想法。

    “既是还不懂规矩,便先去二院管事曹嬷嬷手底下,先学学规矩。不懂规矩,怎么伺候主子”时锦道。

    女子只怕也没有想到,自己无意识地插了一句嘴,竟然就让这三姑奶奶盯上了。她眼神着急,也不敢再乱开口,只急急地拉了拉那妇人。

    只是两人虽同样为奴,但是并没有太深的交情,张妈子也是个有眼色的,见眼前女子虽然年轻,但是说话一套一套的,看着情况是府上出阁的小姐,但是还能在府中如此指手画脚安排事务的,只怕定是嫡出的没错了。张妈子也不会为了她,去得罪主子。便不出声。

    女子见张妈子不出声,自己又想不出应对之策,便只得戚戚然应了下来。

    时锦安排好了事情,便拍拍手回二院了。

    恰逢时祯正好在房中拜见李氏。

    时锦进来,便见时祯正端坐着和李氏说着话。

    时锦便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两嫡母庶子,意诚心不诚的说话。

    等两人话头告一段落,时锦便轻飘飘地道“大哥,你从苍南带回来的那些个丫鬟妈子们,我不知大哥要做何安排,便先将她们送去修文院了。”

    时祯连忙道“有母亲在此,定会为儿子安排妥当,全凭母亲做主。”

    时锦又道“还有个丫鬟,打岔我说话,我便吩咐她先去母亲院子管事曹嬷嬷手底下学学规矩,希望大哥不要怪我多事才好。”

    主子说话时插嘴,时锦只说送去学规矩,言下之意就是她没规矩。时锦没有点出来,已经是给时祯留了脸面了。

    时祯连忙认错道“母亲也知道,我忙于职事,后院无人打理,下人们便放纵了些。如今回来,正好交由母亲打理,累母亲费心了。”

    时锦以前对下人一贯是很仁慈的,今儿将那丫鬟点出来,只怕也真是不懂规矩,惹恼了女儿。便应了下来。

    时祯走后,李氏又问起原由。

    时锦便将那女子模样说了。

    李氏一听就明白了,这女子要么是时祯自己中意的,要么就是中意时祯,想往上爬的。

    “我看那女子也不像是丫鬟的样子,别是大哥中意的女子,特意带回来的吧”

    李氏道“只怕十有八九是你大哥自己中意的吧,不然怎会将这样的女子带回来”

    但是时祯现在分明有了余如音啊余如音还快临产了,这才几个月,时祯不至于就变了心了吧。

    时锦虽是如是想,但也不想去深究。时祯会如何,余如音又会如何,她已经不关心了。将那女子送去学规矩,也只是因为她实在没规矩。

    时锦如今作为外客,帮着李氏打理府中的事,还算合规矩,但是帮着接待外客,就不合规矩了。所以时锦就错过了见冯淑离的机会。

    等她知道冯淑离来过的消息时,冯淑离已经走了。

    “母亲,冯姐姐看上去怎么样”

    李氏道“没什么特别的,上了香后,连茶都没用,便走了。”

    “母亲可在别家见过冯姐姐”时锦问道。

    李氏摇头。

    转而想起了什么,又轻声补充道“前阵子,一个流言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

    “冯家姑娘去年被贼人绑走的事,有人说是赵家小子派人做的。后面被冯家查了出来,赵家这才不敢声张,吃了哑巴亏,将冯家姑娘娶进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