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以及宋皇室的南迁。而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更是深刻。

    一是意识形态的变化。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

    由于当时的环境,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际,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1

    近代有人对此现象这样讽刺

    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皇帝换过了几家,守节思想倒反发达。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

    到了清朝,儒者真是愈加利害。看见唐人文章里有公主改嫁的话,也不免勃然大怒道,“这是什么事你竟不为尊者讳,这还了得”假使这唐人还活着,一定要斥革功名,“以正人心而端风俗”了。2

    “”

    众人不约而同冒出许多问号,不约而同觉得离谱。是他们跟不上时代了不,分明是这所谓的节烈太超前了

    这靖康之耻不以为耻,不奋发图强,不好好重视武将发展军队夺回燕云十六州,在这儿搞什么呢

    贪生怕死,残害忠良。

    想想就头大。

    就是汉跟宋在同一时代,刘彻现在也不想带他们飞了。救命啊这,太窒息了。

    三个时空里,其中要数被提及的唐朝时空最为激动,毕竟是在这种事上点名了他们。

    “我大唐公主改不改嫁管他们什么事”

    唐朝众人勃然大怒。

    呸真是莫名其妙多管闲事。这还真是管到祖宗头上来了

    他们气极反笑。

    李世民手里用力更是差点捏断了笔,哪怕风度如他此刻面色也不由难看了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哪朝公主改嫁还会受此非议就连民间都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简直荒谬

    要是他们大唐的公主也会受到这种风言碎语特别是他跟观音婢的女儿以后长大了,要是被这样

    他不由自主同身旁妻子对视一眼。

    他会被气死的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稳住自己。

    更何况,联想一下这事的起因,是更加窒息。这靖康之变是如此屈辱啊,宋朝如此卑躬屈膝,脸面不存。宋朝帝王自己愿意跪着也就算了。可他们代表的终究不只是他们自己。

    就连立场与他们天然一致的皇室子弟都如此凄惨,那么其他人呢其他人为什么要受此磋磨还不是因为上位者

    被他们连累的百姓何辜那些被连累的女子又何辜

    如此这般,宋朝又怎么不山河日下

    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二是北方地区的被破坏。以燕云十六州为代表的北方,原本是最繁华的地区,因为屡次战争的缘故,各方面百废待兴。无疑,损失巨大。

    三则是基于战争和北方地区破坏后产生的经济重心南移。

    这些都是同时发生的。因为有了大规模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于是有了北方的流民南渡逃难,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科技和文化,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以及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

    所以后人有评价道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3]

    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岁寒生在客观上狠狠下了重音。

    他说第三点可不是为了夸这靖康之变。给南方这些好处只是附带的。

    促进民族融合并不是非要战争的手段,但是战争是最暴力最无情最无理的,也是最快的。十年的和平安稳下的建设发展抵不过一夕巨变。什么国、什么家什么都要在战争面前倒下。

    他深吸一口气

    靖康之变,更加直接的就是导致了南渡的南宋越发软弱。

    在靖康发生之前,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可谓内忧外患。

    然后又是燕云十六州的存在,在此加快了北宋覆灭的进程。

    北宋一心惦记着流落在外的燕云十六州,为此宋朝采取策略,与金国连手攻击日渐末路的辽国,约定功成后把原纳给辽的岁贡aaadquo转名过户vv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予金,而宋则可得回失陷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然而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

    但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于是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

    到宣和五年金天会元年,1123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4]

    燕云十六州原本是中原最繁华之地,有一天竟然变成这般模样。很难想象。

    当然,金的胃口很大,远比想要的还要大。吞了辽以后,便迫不及待找个借口南下攻宋。辽朝灭亡不到半年,金军就兵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宋。西路金军虽被阻挡在太原城下

    ,东路金军却在攻占燕京后很快渡过黄河,进抵东京。

    徽宗惊慌失措,仓促禅位给赵构的兄长赵桓,然后南逃。赵桓即位,改元靖康,是为钦宗,亦欲南逃,被兵部侍郎李纲阻止,死守东京。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见东京难以攻克,便在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日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割地赔款外,还要求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质。这才有了靖康之耻。

    近代学者对此评价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5]

    北宋怂,又腐败。在攻辽之时,辽怕金,却不怕宋,这无形之中已经说明问题了。

    他们瞧不起宋。

    到南宋的时候,经过这靖康之耻,南宋比起北宋却反而更加的软弱了。这个软弱不只是说南宋王朝的不敢战,还说南宋明明可战、能战、却偏偏要跪在地上。

    想要站着的人,既然与他们意见不同,那便要杀掉

    诸位且看,这便是南宋最富有盛名的大将军岳飞的墓地。

    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陷害入狱且死在狱中。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之于北山。直到二十年后,岳飞才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平反。继任的宋孝宗,将岳飞遗骸以一品官之礼改葬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后历朝历代都对岳飞墓进行过重修。[6]

    说到此处,天幕倏然一变,一座墓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座墓的周围有石栏围护,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

    墓门的下边四个铁铸人像被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形象沮丧。

    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7]

    而随着镜头的变化,观众们转头又看到“精忠报国”“尽忠报国”诸如此类

    镜头拉长时,整座墓园都以俯视的视角落入眼中,停住之时,岳飞墓三个字在收尾处跳了出来,稳稳占据屏幕的中心。

    这座墓墓主自然是这个后辈提到的岳飞。这应该是个了不起的将军,有才华、有能力的将军。墓道两侧的石刻、廊上陈列的墓主人生前诗词、奏扎、手书、画像碑,乃至于整座墓园都在昭明墓主的身份和生前情况。

    而看那副对联,再看那四个跪着的人像,墓主是怎么被陷害的谁都能猜到个大概。那四个自然是罪魁祸首

    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却死得这样可惜又屈辱,谁能不替他叹惋

    一柄重锤,沉沉击打在众人心里。

    众人心头无法不沉重。

    虽然这里岳飞墓前只有这几个人,但是害死忠臣岳飞的,哪里只有他们几个

    学者吕思勉,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现代四大史家之一。他对此的评价是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

    适应于竞争之故。

    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试看宋朝南渡以后,军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而一部份士大夫反溺于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8]

    岳飞所效忠的宋朝,当时的皇帝,叫赵构。

    北宋灭亡后,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与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以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

    徽、钦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从汴京到韩州期间,基本上处于辗转迁徙过程,到了五国城后,囚禁生活才稳定。他们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县、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市、韩州辽宁省昌图县等地,最后迁徙至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

    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时间最长,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

    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徽宗又由于8年的俘虏生活,加上身患重病,于四月病故。钦宗被迁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终被俘29年后,最后在公元1156年死于燕京。

    辽朝灭亡不到半年,金军就兵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宋。西路金军虽被阻挡在太原城下,但是金军却在攻占燕京后很快渡过黄河,进抵东京。徽宗惊慌失措,仓促禅位给赵构的兄长赵桓,然后南逃。

    赵桓即位后,改元靖康,是为钦宗,也想南逃,被兵部侍郎李纲阻止,死守东京。

    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见东京难以攻克,便在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日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割地赔款外,还要求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质。而赵构便是当时的被作为质子的亲王。这是第一次南下。

    没过多久,不一年都没有,只是几个月,金朝便再次南下。这一回来势汹汹得攻下了太原还不止,东京也攻破,徽钦二帝及百官都被金人控制。

    此时钦宗又派人要赵构救援,但赵构却向东移师。并且此时,各路宋军纷纷来会。率二千士兵首先到达的宗泽提议将军队直接开往黄河要津澶渊,以截断金军退路,最终解东京之围。

    但是,赵构和汪伯彦拒绝这一建议,他们为避免与金兵遭遇,始则逗留不进,稍后便退入山东境内。为了掩护赵构逃跑,大元帅府命宗泽进屯澶渊,造成赵构正在军中的假象,同时又可将宗泽排挤出军事领导的中枢。

    到他们积攒一些兵力之后,已经可以发兵的时候,可赵构面对父兄被俘、东京百姓惨遭金兵的局面,仍作壁上观,并想继续逃到长江以南,只是因为军队反对,所以暂时驻防山东境内。

    金人在开封一阵掳掠之后,由兵力不济和水土不服,便没有继续南下,带着大量俘虏物资回撤之时走到哪儿破坏到哪儿。其中赵构的母亲韦氏、妻子邢秉懿和几个女儿也在俘虏之中。

    没过几个月,赵构登基,史称南宋。

    [9]

    “难怪了”

    端看这赵构的上位之后,不,更早一点,看他得到权力之后干的事严肃之余众人又不由露出微妙的神色。

    这种人当个永远的亲王可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旦大权在握本性便暴露无疑了。

    贪生怕死不是问题,但是贪生怕死到这个程度,甚至

    哪怕山河破碎、妻子儿女被掳,蒙受这般侮辱的时候还不忘记争权夺利。这就让人很看不起了。

    而岳飞这般名将,在政治权利争夺中也变为牺牲品,实在是所遇非良主啊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岳飞所作词满江红。字字表明这位爱国将军的抱负,可惜了。

    赵构上位以后,一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一面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

    同年,削诸将兵权,并杀岳飞,此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维持对金媾和路线。[10]

    宋朝,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诸如岳飞这般的将军们,他们收回的国土,哪一块不是他们的心血不是他们拼命得来的损失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

    以此延伸,甚至历史上的那些谈判,也是以这些武力和军队铸造而成的国防作基的。

    否则,没有武力的话,北宋当时那场,虽然亏了,但是相比后来已经算是可以的澶渊之盟里,宋朝这块大肥肉被打得落花流水后只会被辽宰得更狠遑论之后了。

    南宋也是如此。不过南宋有些特殊,南宋的外交建立在送,不过,他们是送法,比起先前的北宋,又更上一层楼了些。

    这一回,他们把最后的希望一并葬送了去。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他带领的军队独树一帜,力主抗金,这股汇集而成的力量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强大到收复建康。

    后来几年里,他收复襄阳六郡。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又南下攻宋,岳飞又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于是一鼓作气,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此战双方一次交锋,金军便全军奔溃,只最后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

    毫无疑问,岳飞快要成功了。

    但是。

    但是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

    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岳飞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大军撤至蔡州一地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既表感谢,又在劝说“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

    在岳飞离去之时,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

    金军趁此机会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而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本人更是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就连绍兴和议的内容也是将岳飞他们的努力心血踩在地上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除这些外,岳飞的被诬陷离不开金军首领的手笔完颜宗弼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奸臣、外敌再加上君心难测。于是一拍即合。

    古代,正统说法里,是一直不把赵构纳入杀害岳飞凶手的。

    直到明人文徵明,他在满江红拂拭残碑指出出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凶,并猜测是因为岳飞想要迎回二圣而威胁到赵构的皇位。后来也援引该词,并强调“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亦间接肯定赵构是杀害岳飞的真凶。

    不论是谁,岳飞的死没有那么简单。而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不管是对哪方,岳飞的逝去都是件大事。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天幕上,地图还在变化。

    随着金与宋的边界在不断向北而去时,代表着宋军的符号一路高歌前进,连旧都开封也重新被纳入麾下,照此下去收复北方指日可待,说不定还能把靖康耻平,迎会流落北方的土地和人民,还可更进一步收回燕云十六州。

    但是代表着美好愿景的一切,戛然而止了。

    北伐事业中道崩殂。

    不要说燕云十六州了,靖康耻也无法再平了。那会是永远的耻辱

    天幕中传来隐约的泣声。先是一人两人在哭泣,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奏之下,这泣声竟然也变得动天撼地起来。

    如何不叹惋。

    心潮起伏不定。众人哀恸。

    有前面铺垫,这个结局并不意外,可待知道了中间辗转,却并不能因此减免心里不忿。

    甚至是更加的愤怒了

    相隔数个时空,又悲、又痛、又愤怒

    为后世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性情将军将士骄傲。

    为那些渴望归来的存留在北地的汉人,为那些渴望与北方亲人相聚的南渡人而悲痛。

    更为当权者这般软弱而愤恨

    最终这愤怒化作哀思。

    他们长叹一声,将酒液洒在地上,不约而同悲痛道

    “此酒敬将军。”

    “岳将军一路走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