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斯觉得,他得让自己更有用一点。

    就是不能再有爵位,他也要以近臣身份让自己对大秦更有价值

    他是法家的人,既然大秦的法还有可完善的地方,那他就还有用

    李斯开始扒拉自己的小算盘。

    有关大秦的法,哪些方面还有问题,目前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他默默打起腹稿,只等后辈给出后世答案后再将其完善。

    那一天定然不远。

    李斯叹息一声。仿佛在这一声叹息里,看到吸取二世而亡经验的秦,真的绵延千年了。

    *

    而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134年开始,实行流传在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这是在我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系统的选官制度,它对当时社会以及后来的选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汉武帝时的东方朔。

    那时候,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虽然他在整个升官如流水的孝武年间,没什么建树,留下的记录也很少,可光从上林苑劝谏,那这些留下的只言片语里,我们不难看出此人的才华。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后人更是认为东方朔乃相声之父。1

    这相声之父是什么东西。

    相声又是什么

    又是新鲜东西。

    所有人一同冒出了疑问来,然后齐齐落笔记下。

    哪怕是所提及的汉,这个时空的人更是一头雾水。

    在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他,不可避免地产生疑惑的时候,当事人同样也很懵逼。

    不过,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概自己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被后人采纳了吧。

    东方朔很快从惊诧里恢复过来。

    更何况,几千年的差距呢。出现点新鲜东西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懂就不懂呗。

    老实说,他也确实是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天幕上。

    但是

    哎嘿,这抬举他就接下了。

    东方朔含笑,坦然接受众人那带着嫉妒的注目礼。

    卫青霍去病,未来的大将军就算了。他东方朔,小小的太中大夫,凭什么也流芳后世

    东方朔可不管这扑面而来的酸气。

    他笑眯眯地起身,先向上方帝王行礼,尔后向诸位同僚一一行礼。

    众人只好压下那不平衡,也跟着回礼。

    轮到卫青的时候,起身时看这年轻人老实巴交的样子,东方朔还调笑一句“能让大将军给朔行礼,东方朔可不亏。”

    “。”

    正要重新坐下的卫青,可疑地沉默了一下,“

    太中大夫严重了。”

    哪有这么严重。

    不就是这样正常行礼吗。

    太夸张了吧。

    *

    天幕还在继续

    所以说,如果是按正常的情况,卫霍二人需要投军,在军中崭露头角才有机会继续升官。

    一个最底层的士兵,需要多久的时间才有机会成为大将军几年十几年还是几十年

    不好说。

    闻言,各时空所有人神情不自觉一愣。

    但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这二人能出名,能扬名,确实靠自己的真本事。如果让他们走科举制,脱去外戚的身份重新来,必然也能成大将军

    这是必然的

    声音振振

    显然说话的人觉得,不可能再有第二种可能了

    所有的观众也不由跟着精神一震。

    秦。

    王翦没忍住直拍大腿“不错纵使不是外戚又有何妨”

    他大笑,“好男儿当战四方只要有合适的战场,那就是我等扬名之时”

    众人心潮澎湃的同时,也不由多嘴问上一句“那科举又是什么”

    当真比现在这举荐制好

    汉。

    “不错”

    刘彻也没忍住拍案而起,“爱卿之能,岂会是区区外戚能遮挡得住的”

    “不过那科举又是什么”

    他琢磨,“听起来不错的样子。”

    估计施行起来也很困难就是。

    “没关系。”

    刘彻自信满满,“等后辈介绍到,我们大汉就也来试试。”他这一代不行还有后代呢。子子孙孙,一直努力呢,总能成功

    至于后辈不介绍

    哼。

    唐。

    “科举制”

    众人愣了愣,继而一笑。“隋文帝果然大能。”

    科举一制,由文帝而始,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在此基础上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大唐现在还刚刚建立,目前沿用隋制。2

    但是,不难想象这科举一制,能沿用多年,乃至几百年。必然无数后人在百年间不断的进行改革改良,这才有了几百年的生命

    “也不知我大唐以后,对这科举又做了怎么样的改变”

    众人琢磨。

    眼看该说的都说了差不多啦,是时候该下播了。

    岁寒生还要忙着找资料去。

    简直了,真是一想到就头痛。

    弹幕里的大佬真会出题。

    那个有关历史上各时期的律法的综合大题,跟座大山一般沉沉压在他心头。他要早做准备

    于是,此时岁寒生轻咳一声

    “好

    啦,第二位大冤种也是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就此便告一段落啦,第三位大冤种

    咳,他有点特殊。

    他不算追求长生不老,不过他也被骗啦。”

    “唐时那位庙号为太宗的皇帝,是一位武能征战四方、文能与重臣一起开创贞观之治的全才。在还未即位前就以过硬的功劳,创下封无可封的历史。

    后人对他的评价更是极高。

    可是谁能想到他也在受骗名单当中呢”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不等那些难缠的观众老爷们反应过来。啪嗒一声,岁寒生迅速点下结束键。

    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对着黑下去的屏幕,岁寒生轻轻吐了口气。在屏幕再次亮起的时候,点了下鼠标,页面一跳转,他就开始在搜索栏里搜索起来。

    唐。

    直播早就已经结束了,屋内却没有一人说话。

    断接往来直播间内外的屏障分明消失了。众人甚至在这份静谧中,不需侧耳便可以听到不远处巡逻兵行动的声音。

    该走了。

    朝中局势不稳,他们这些秦王的势力受打压得厉害。说不定明日朝堂之上,他们这些人就要挨个被参上一本。

    可是在场谁也没有动。

    此时屋内更是沉默得有些可怕。

    众人面面相觑。

    “”

    我大唐的天策上将还能说谁

    那当然是他们的秦王殿下了

    本应该高兴的,正要欢呼前,被旁边人联合起来止住了。

    怎么了

    对方拼命使眼色。那人目光移到上方的秦王那处,倒吸一口凉气,立刻闭嘴。

    就不明白,明明是赢了太子和齐王了,殿下还会不高兴

    可当事人李世民,大概是听到天幕的话一时间承载过多,现在只觉得自己有些晕眩。

    后面说他被骗,暂且不提。李世民目前的心思也落不到这上面。

    有关庙号。参考历史上众位皇帝。

    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太”、“高”、“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庙号,所以周王有谥号而无庙号。

    再到之后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又将庙号连同谥号一同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

    所以从周朝到秦朝,这之间,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是到汉朝时才渐渐恢复庙号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谥号为高皇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和刘秀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

    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酷应微炒大德者不能拥有。3

    在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认证下,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分别是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刘病已。

    后人以此作参考。往往将开国皇帝庙号叫祖,而第二位继位的便称为宗如此类推。

    李世民知道,如果不出意外,他的父皇,也就是当今圣上,故去后庙号便是祖。那继位的这位太宗

    “是我。”

    他对群臣道。

    对于这个结果。

    很意外,却又不是那么意外。

    可李世民惊诧于自己竟然是那么平静。

    目光一一从众人身上扫视,在场的人都是追随他的人。他们每个人,此刻看着他的表情都带着担忧。

    他很让他们担心吗

    李世民想着现在自己的处境。

    实话说很不妙,但是他确实已经尽可能缓和矛盾了。可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自己同父皇和太子齐王之间有和缓的余地吗

    不可能的。李世民默默回答自己。

    而且他分明已经做好准备了。几年前他到李建成的太子东宫赴宴,回来之后“吐血数升”。事后调查后发现,他喝下的那是毒酒啊太子和齐王是真的想要杀他啊

    这怎么能不让李世民胆寒。

    太子府里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他收买,成为他在东宫的眼线。

    齐王府里也埋下了密探。李世民还记得密探曾传来消息说齐王曾经醉酒后大放厥词太子,他总有一天要取而代之

    别看他这对兄弟现在还是联合的,他李世民一旦被他们扳倒,下一步就是他们开始内斗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或许哪怕被逼急了,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定。

    是天幕让他下定决心。

    “秦王府众将听令”

    他李世民功高盖主,目前皇位上是他的亲生父亲,他处境尚且如此,可以说是处处受气。

    如果登位的不是他,那么他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好在,哪怕在后辈的历史里,他也是成功者。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怕的

    李世民声音冷静

    “起事之前,暂且忍耐。”

    如何动手,也需图谋。

    但是他相信,最先忍不住的,绝对是他的好兄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