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7 章
作品:《扒一扒想长生却惨遭被骗的冤种们[历史直播]》 第17章
第17章
“不仅是晋没有,新朝也没有。”
先前那一闪而过的秦、汉、隋、唐,只通过这前半段,便能猜测一二。
再联系后辈的话。这些应该就是后辈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了。
以秦为始。为何到那清就结束了
是因为后辈现在正处于清这一朝代
可是依那后辈口吻似乎他们这些朝代都是过去了。那么就是清之后吗
疑惑一闪而过。考证的话还得后辈自己来。现在只能说是猜测。
而面对纸上这一排
唐之后的,暂且不论。
眼睛一闭以后,如何知道唐之后的事,只能对此将信将疑。
但是唐之前的朝代,他们知道哇。
只需要稍稍回忆,三人便敏锐察觉到其中不对来。
长孙无忌谨慎道
“汉分为两部分。”
“一是汉高祖所建。汉定都长安,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历经几代皇帝后,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至此灭。”
“二则是在新朝覆灭后。当时群雄逐鹿,高祖的九世孙刘秀在大浪淘沙中胜出,重新建立汉,立都洛阳,史称光武皇帝。”
“后人以都城长安位于洛阳西方,称汉高祖建的汉为西汉,光武帝所建的称为东汉。”1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语速慢了下来,“东汉后,三国并立。不久后,曹魏篡汉、晋篡位后吞了最后的吴国后,统一天下。史称西晋。”
秦王妃摇了摇头,“如果说疆土大一统的话,本应当再加上新朝和西晋的。但是在后辈的描述里,根本没有这两个朝代的存在。”
“可是有隋。”
隋文帝杨坚身为周宣帝宇文赟岳父,在宣帝死后次年篡位建立了隋朝。
得位也不怎么光彩。
秦王李世民皱眉,“如果说得位不正的话,隋应当也不在其中。”
若说隋不同于这两个朝代的方面
三人对视一眼,“那应当就是功绩了”
“王莽的新朝,史称新莽。存在15年,改革失败后加速灭亡。留给后人的功绩”
不好说。
王莽的改革,迈的步子太大了。
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
又朝令夕改,无法推行下去。
只留给后人这场失败改革以供参考。
但是这个想法理论上太美好了。哪怕过去了几百年了,听这场失败改革的具体内容,还是会忍不住心动。
跟孔老夫子的天下大同有的一拼了。
都是美好的愿望。[1]
长叹一声,也不在此纠结。
三人商量一会,却都没有在王莽的功绩上达成共识。便暂时搁浅,说起另一个王朝来。
“晋”长孙无忌想了想,“晋也分为二部分。东晋时政权并立算不上大一统,只能是前面的西晋有这资格。”
“但这西晋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短短51年的寿命里,却始终伴随混乱。”
秦王妃点了点头,“西晋只稳定了十一年,便又开始长达八年的八王之乱。”
“不论是司马晋还是王莽新朝,或许偶有出彩之处,可都比不上隋文帝的建树。”
“隋朝不过短短37年,开国的隋文帝却以开皇之治让隋步入盛世。”
李世民道。
他长叹一声,“名留千史,何其难啊。而混乱几百年后,想要统一更是艰难。可隋文帝和他的隋朝做到了。”
饶是继隋之后的大唐,也得承认这一点。
在大唐,老一辈的人还曾经历过隋文帝时期。
至于,隋炀帝杨广
谁管他啊。
*
公子扶苏最近觉得很奇怪。
父皇他们泰山一行回来后,整个人都怪怪的。
扶苏记得先前的计划,父皇是有心要去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刻石颂功德的。
但是这次回来得是不是太快了些。
听王贲将军他们说,他们一下泰山后马不停蹄就往咸阳赶。
不太对啊。
而父皇一回来,阴沉着脸立即下令把胡亥送走。扶苏注意到,这一行人里,胡亥先前的老师,中书府令赵高没有回来。
最为奇怪的是,父皇信任的李斯,一回来就下狱了。
也不知道泰山这一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不是个好信号。其余没有去泰山的臣子一看李斯突然下狱,顿时慌乱起来,这几日朝上,都是臣子们自检的声音臣有罪。
父皇不耐烦听这些鸡皮蒜毛的的小过错,厌烦地直摆手,直接把这些臣子交给他处理。
倒是引起这阵风波的当事人。看起来还非常平静的模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真是奇也怪也。
李斯是个野心家,父皇欣赏他的野心,也欣赏他的才能,于是重用他。
下狱之后,没有意外的话,李斯的仕途就毁了。他自己不可能不知道
以扶苏对他的了解,李斯入狱以后不说要反抗,起码会不服气地上书。
怎么会这样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呢
实在奇怪
每一件事里头都透露着古怪。
而最近,父皇看他的目光也似乎多了些复杂。
每日行礼请安时,在父皇沉默的盯视下,扶苏总是被上方那道目光盯得头皮发麻。
出去时总是会后知
后觉发现自己一身冷汗。然后扶苏又开始三省吾身。[2]
扶苏忍不住问自己我有犯错了吗
而那些回来的大臣们,也有意无意地靠近他。开始的时候还在一本正经地讨论正经事,可是跟他说话,说着说着就开始抹眼泪,关键是臣子们看着他的时候还一副痛心疾首模样。
非常的一致
“”
那副眼泪汪汪的样子,也不说发生了什么,只是一个劲抹眼泪。
扶苏是真的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他只好好言先稳住臣子的情绪。
而这些臣子们,去了又来。
今日来。明日也来。
走时更是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这些天里从未厌倦。
特别是武将王贲。
扶苏知道大秦的将军,因为先前战神白起之事,对我大秦多少有点总之,这些将领大多数以此为戒,明哲保身。
特别是王翦。
王翦老将军,与白起将军,同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在时,尤为谨慎,甚至卸甲之后不留恋权势,而回到老家做个富贵翁。
王贲,王翦之子,也是大秦的优秀将领。在朝时,也像其父一般,为人低调。与扶苏的交情不过尔尔。
可这次泰山之行回来后,王贲一反过去行事,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与他搭话。
这是个信号。
王贲在给他撑腰。
对将军的好心,扶苏心里自是感激。
大秦目前并无太子。
因父皇对胡亥的宠爱,朝中流传一些胡亥甚于自己的流言来。
扶苏对此一笑而过。
倘若父皇真的认为胡亥优于自己,把江山托付给他的话,他自然也欣然接受,愿意以臣子辅助胡亥。
毕竟是父皇啊。
扶苏相信自己父皇的眼光。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人能以胡亥的名义中伤自己妨碍大秦的稳定
扶苏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而此刻,王贲的站队,无异于给他这方增加砝码。
扶苏自然感激不尽。
“扶苏殿下,一起吗”
扶苏又收到邀请了。
扶苏已经很习惯了。
此刻,他含笑点头,与那位臣子一同朝议事处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即将进入来自几千年后的直播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