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43 章

作品:《我爹是王羲之

    第二百四十三章琅琊郡公

    晋国大胜的消息,从漆子巷传出去。不到半个时辰,立马传遍山阴,乃至传出会稽

    城里城外的百姓,听闻这个消息。或喜极而泣,或激动昏倒。无论是否相识,都会互相诉说喜悦。

    王徽之第二日酒醒,才知道这个消息。

    跑去找王献之的时候,却发现王献之不见了

    “官奴何在”

    王徽之询问隔壁的王玄之。

    王玄之打着哈欠从屋里走出来,懒洋洋地告诉王徽之“官奴昨夕离开启程离开会稽矣。”

    王徽之皱着眉头言道“官奴为何要离开”

    王肃之从隔壁屋里走出来,告诉王徽之“陛下急召。”

    “陛下急召”王徽之若有所思。

    晋国大胜,陛下为何要急召王献之入京

    “只怕官奴赶不回来,参加我等的婚礼了。”王肃之告诉王徽之。

    王徽之一脸不悦,他问道“虎头何在”

    “虎头上街去了。官奴临走前,让他出去看看。”王玄之说完,转身回屋。

    王徽之问道“外面有何情况”

    王肃之笑着告诉王徽之“昨夕得知晋国大胜的消息后,全城百姓欢喜醒来,在街头狂欢。”

    “我出门看看。”

    王徽之转身离开。

    街头巷尾,全都是人,全城的人如痴如狂。有些人在仰天长啸,有些人一边大笑一边捶打墙面,有些人跪地大声哭嚎,有些人身子没穿上衣,在街头狂奔。

    王徽之见到了顾恺之。

    顾恺之面色平静地望着街头上的每一个人。

    王徽之走到顾恺之的身边,没有引起顾恺之的注意。

    王徽之出声问道“看什么”

    顾恺之盯着街头,低声回应王徽之“人。”

    王徽之问道“官奴让你用画笔记下这场面”

    顾恺之点头,双眼不离人群。

    王徽之转头对阿良言道“取酒来。”

    阿良劝道“五郎,昨夕你喝了不少酒。”

    昨日王凝之大婚,王徽之喝得最多。到后面,没人能叫醒王徽之。

    王徽之不以为然“我心甚悦,想畅饮一番。”

    阿良无奈,转身离开,跑去酒垆打酒。

    酒垆里的卖酒郎,不知道去了哪里。阿良叫了好几声,都没人搭理。

    阿良只好跑回来告诉王徽之“五郎,卖酒郎不知去了何处。无人卖酒。”

    王徽之起身朝酒垆走去。

    马车缓缓驶入建康,天空飘起小雪。车夫出声言道“下雪矣”

    闻言,阿陌拉开草帘,望向外面。

    王献之也望向外面。

    “七郎,当真下雪了”阿陌高兴地告诉王献之。

    王献之面色淡淡地点头。

    “又有人喜极而毙矣”

    外面传来路人的谈话声。

    “晋国大胜,天下统一,如此大喜消息传来,不知乐毙多少人。”外面的人感慨起来。

    另一人摇头,喟叹道“某村里,痴了十几人”

    有人叹气道“多少人盼统一,盼太平,期盼许久。多少苦,都经历过。却承受不住如此大喜”

    阿陌将帘子放下,转头看向王献之。

    王献之闭上了眼睛。

    自从晋国大胜的消息传开之后,各地百姓如同疯了一样,情绪波动很大。甚至,有不少人因此乐死了。

    “有马车不知车上是哪位贵族”

    有人注意到王献之的马车,目光纷纷集中在王献之的马车上。

    “上面挂着琅琊王氏的族徽车上的贵人乃琅琊王氏子弟”

    “琅琊王氏听闻琅琊王氏中,只有小王丞相拥有马车莫非车上之人是”

    说到此,外面的路人立马朝王献之的马车奔去,围堵住王献之的马车。

    “七郎不妙”车夫提醒王献之。

    阿陌拉开帘子,望向外面。发现许多人跑来围堵马车,阿陌连忙告诉王献之“不妙许多人来围堵七郎”

    王献之

    王献之睁开眼睛,无奈地言道“阿三,回王家,让叔父派人接我。”

    外面传来冷漠的声音“遵命。”

    王献之被人堵了半个时辰,才被琅琊王氏接回乌衣巷。

    王献之刚踏入王家大门,立马被王家子弟围住了。

    “小王丞相晋国大胜矣”

    王家子弟欢喜地围住王献之,兴奋地谈论起秦晋之战的事情。

    “听闻秦国当地晋人,得知晋国要攻打秦国,联合起来,帮助晋军对付秦军定是晋国借粮一事,让当地晋人感激于怀”

    “是也是也秦晋之战,小王丞相也有功”

    “咳咳咳”

    王献之被一大群王家子弟围在里边,王彪之等人压根看不到王献之。

    “汝等不好好学习,跑出来做什么”王彪之板着脸面对王家子弟。

    王家子弟讪讪地看着王彪之。

    王珣小声地说道“听闻小王丞相归来,我等特地出来迎接小王丞相”

    王彪之瞥了眼王珣,对他们言道“现在把人迎接入门了。汝等可以回屋看书了。”

    王家子弟低着头,慢吞吞地离开前院。

    王家子弟离开之后,王彪之带着其他族人朝王献之走过来。

    王彪之走到王献之的面前,忽然伸出手,双手有劲地扣住了王献之的肩头。王彪之低声说道“晋国大胜矣”

    王献之觉得肩头被王彪之抓得疼,他出声言道“叔父,献之从会稽前往建康,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许多人因此消息乐毙。叔父冷静”

    王彪之拍了拍王献之的肩头,笑着言道“琅琊王氏之人,岂会如外面那些平民一般”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陛下急召献之入京。献之要进宫面见陛下。”

    王彪之点头,他告诉王献之“已经备好车,你乘牛车出府。”

    王献之颔首,乘坐牛车来到皇宫外面。

    侍卫看到王献之,纷纷向王献之行礼。

    “小王丞相。”

    王献之回以一笑“辛苦诸位。”

    侍卫们纷纷摇头,抬头挺胸地言道“此乃吾等职责”

    王献之笑容温柔,朝他们点头,进入皇宫。

    司马聃盼王献之入京,盼了许久。

    听说王献之入宫了,司马聃立马出门寻王献之。

    看到司马聃亲自出来迎接他,王献之惊讶,他向司马聃行礼“陛下”

    司马聃跑过来,拉着王献之的手,高兴地说道“王七郎朕想到办法了”

    王献之抬眼,目光诧异地望着司马聃。

    司马聃握着王献之的手入殿。

    入殿之后,司马聃让宫人退出去。他激动地告诉王献之“王七郎。朕想到办法,该如何制衡士族了”

    王献之笑着问道“不知陛下有何高见”

    司马聃告诉王献之“规定重要官职的当政期限”

    王献之惊讶“任期制”

    司马聃愕然,低声呢喃“任期制何意”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如陛下所言,规定官职的当政期限。例如三公,如献之。太保之位,只有三载的当政期限。三载之后,轮到其他人来担任太保。”

    司马聃拍手,激动地说道“正是如此”

    司马聃想了好久,才想到这个办法。没想到,王献之早就想出来了

    司马聃问道“王七郎既然早就知晓这个办法,为何不提出来”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陛下。因为此前,时机不合适。献之未及三公。献之若是提出朝堂改革,必遭诸位公卿反对。如今,献之位及三公。此事可以提出了。”

    司马聃思量起来。他缓缓问道“王七郎之意,是让朕从你开始改革”

    王献之颔首“是也。最好由武陵王在朝堂上提出这一改革。”

    司马聃沉默。他的手抓着下裳。

    司马聃低声言道“如此,对你不公”

    如今其他世家,极为忌惮王献之与琅琊王氏。从王献之身上开始改革,最为合适。只要司马氏提出任期制的改革,王献之被踢出朝堂,那是早晚的事情。能把王献之从太保之位上拉下去,其他世家一定会鼎力支持

    可是,什么事,都从王献之这里下手。司马聃觉得对王献之不公。王献之为天下、为晋国、为百姓付出了多少。努力到今日,最后却被踢出朝堂。听起来就可怜。

    王献之不以为然,浅笑着言道“献之本就打算离开庙堂。或早或晚,不过是时间问题。在献之离开庙堂前,还能对朝廷做最后的贡献,献之感到荣幸。”

    司马聃目光复杂地望着王献之,他伸出手,握住王献之的手“王七郎,朕欲封你为王。你看如何”

    王献之摇头,笑着言道“陛下,自古以来,异姓藩王,皆无好下场。献之多谢陛下好意。若陛下要封赏献之,不如封献之为琅琊郡公。”

    司马聃低声呢喃“的确如此琅琊郡公。你若是喜欢,那朕就封你为青州琅琊郡公今后,青州琅琊郡为王七郎之封地”

    王献之起身,朝司马聃行礼“臣谢陛下”

    司马聃招手,让王献之坐下,高兴地与王献之谈论起秦晋之战的事情。

    聊到最后,王献之说道“陛下,臣家中还有三位兄长要成亲。若是陛下没有吩咐,臣想赶回去,参加家兄婚礼。”

    司马聃愕然“朕不知晓。既然如此,王七郎速速回家”

    王献之在建康待了一夜,天不亮便启程赶回会稽。

    作者有话要说王家子弟七郎太优秀,让吾等压力山大

    本文快完结了开不开森虽然也没多少人看了,还是要喊两句oq

    感谢在2020022623:59:592020022723:59: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简单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