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2、第 72 章

作品:《我在七零娶了大BOSS

    回到隔壁家里,弘毅问苏翎“姐,我们不会真的跟大伯家断绝来往吧”

    苏翎过去勾着他的肩膀问“你觉得会不会”

    “我不知道”

    “问你姐夫去”

    “姐夫”

    李致远坐下来说“想想咱们进村之后的景象,你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两个小子摇了摇头,李致远问“整个村子谁家的房子最好”

    “我们家啊”

    “对啊”苏翎问,“你大伯和二伯家比别人家更出色吗更有能耐吗”

    “姐姐的意思是,大伯大伯家有这么好的房子,全是爸爸的功劳。”

    “不全是,大半吧因为爸爸的身份,一家子成了革命家庭,所有的地方都受到了优待。当然,爸爸这些年应该也没有少贴钱给他们。”苏翎看向苏康达。

    苏康达点了点头,此刻他有些懊悔。苏翎看向他“您啊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些年自己常年在外,亏欠妻子,亏欠家里,谁都亏欠。现在又多了一个亏欠我问题是您做了什么,让您觉得自己亏欠了所有人”

    苏翎往苏康达前面坐下“爸,您不欠谁的赵爱琴因为您,成了师长的爱人,去了机关工作,受人尊敬。除了您一年很少回家,对她不够尊重吗很多女人巴不得男人每个月固定打钱,人最好不要出现。”

    这话一出,老苏脸上不好看,幸亏苏翎转了方向“家里,当年您十五六岁没饭吃才去当兵的,是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您一个人在外边拼命,他们拿着您鲜血换来的军功在本地受人尊敬。您自己看看外头的老太太过的是什么日子,咱奶奶过的什么日子就算是我,您也不要成天想要弥补,跟您真没关系,你没有想要故意换了我,找到我之后也立马决定换回。够可以了”

    弘毅站在苏翎边上说“是啊爸,我们都长大了。你这么多年在外,自己吃的苦也不少,有好东西不是都紧着咱们的,回来能陪着咱们也陪了。没有您,咱们兄弟俩生活在一般的家庭,条件肯定没这么好。没有办法面面俱到的啊”

    “你们都安慰我”

    “是告诉您,别想着好丈夫,好儿子,好兄弟,好

    爸爸都能轮上,能做好一两个角色就不错了。只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不用难受地睡不着好好过日子,至少我们三个把你当成好爸爸”苏翎拍了拍老苏的肩。

    老苏哭笑不得“我知道了”

    “咱们家的灶间能用吗我肚子饿了。”

    “我去看看”老苏带着苏翎一起去了灶间,大约是准备他们回来,也是准备接下来会有的宴席,所以锅子都已经清洗干净了,边上的水缸里水也添满了。

    苏翎撩起袖子,李致远灶后烧火,下了挂面,老苏也不知道,为什么苏翎会带着挂面和调料,反正这样的冬夜里能吃上一碗热汤,真的很舒坦。

    李致远烧了水,大家打了水回去擦洗。

    两人躺在床上,苏翎伸手摸着李致远的肚子“小堂妹,我想带她,这种环境下,小姑娘还这么倔强,我觉得可以。希望她走出去之后,带着更多的女孩子走出去。榜样的力量吗”

    “弘毅也说让你我一起帮她复习。我觉得可以”

    “把书房里的柜子搬出去,那个房间虽然小了点,可放一张床没问题。去弘毅的学校借读,到时候回原籍来考试。”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起床,去灶间做了五谷杂粮粥,桌上摆上肉松,榨菜。等下出去一趟,找个借口,从a里弄点吃食回来。

    一家子在堂屋里喝粥,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从外头进来“康达”

    老苏站起来叫“二哥,二嫂快来坐”

    二伯娘过来一看“哎呦,早知道大哥家不招待你们么,就到我们家去吃啊你们回来才几天,怎么还要你们自己下厨啊”

    苏翎听她这个说话的腔调心里就不舒服,比起大伯娘,这个二伯娘实在嘴巴是伶俐了,却也不厚道。这些话可不是在挑拨离间吗

    “一样的,刚好孩子带了米面。”老苏笑了笑说。

    二伯问“昨天听说你跟大哥不高兴”

    “没什么,就是几句话而已。”苏康达不愿多嘴多舌,这个嫂子不像大嫂那么厚道,喜欢搬弄是非。

    “你哥这个脾气,一直让别人都要听他的,凡是跟他想法不一样都是错的。城里来的孩子,想法能跟他一样吗”二伯娘在那里继续说着

    。

    苏翎放下碗筷,把东西给提了出来“二伯娘,我们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三家都是一样的,看看合不合心意。”

    二伯娘在那里看了看东西,显然她还是很满意的,看着那件大红的羊毛衫说“这么红,我穿不出去啊”

    “就是年纪大了,才要穿得鲜亮点吗再说了人家羊毛衫厂做出来就是让你们穿的啊”

    “哎呦,我长这么大连省城都没去过了,别说是江城了。真想什么时候去看看。”

    “二嫂,你们找时间过来呗”老苏说道。

    苏翎看二伯欲言又止,一般这种当不当讲的话,多半都是不要讲出来的好,一旦讲出来就是麻烦事儿。

    可不讲出来憋在心里难受,听二伯娘问“康达,听咱妈说阿翎在江城很吃得开”

    苏康达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若说吃不开吧也不是实情,这个丫头连当地的局长都攀上了。但是若是说吃得开呢有些关系不能当回事儿。

    “二伯娘,我才几岁呢哪里会吃得开不过是以前办厂子的时候认识了几个人而已。”

    二伯娘笑着说“总比我们这种庄稼人,认识的人多吧你堂哥去年高中毕业了,一直在家务农,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把他弄到江城去工作”

    二伯连忙说“是啊我们老苏家就几个男丁,你看能帮就帮个忙,当时你妈想办法把如雪弄到江城去,我们当时还说她呢怎么就不弄个男丁出去她说她是妇女主任。你现在不是管妇女的了,总归无所谓男女了吧”

    “您是想吃公家饭吧”苏翎问夫妻俩。

    “可不就是,要是能户口出去,吃了公家饭。以后找对象也能找个好的了。”二伯娘说道。

    这个年代一个城镇户口有多难更何况还是江城户口“户口以前还有工农兵学员一条路,现在全面取消工农兵学员了,只能靠考试了。考上了,来了江城,我和我爸会搭把手,但是考不上。就没办法了。”

    这下二伯娘就不高兴了“都是自家人,你们在江城吃香喝辣,我们在这里弯腰耕地,也不帮衬帮衬”

    苏翎笑着说了一声“二伯娘,我总归是爸爸的亲生闺女吧又是遇见了那么大的

    事情。就是这样,我的户口也不过是改了个姓。直到我最近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拿着学校的通知书,我才把农业户口改成了学校的集体户口。户口这个事情,难道您不知道有多难”

    二伯娘一撇嘴“不肯就算了”

    “二伯娘,不是不肯,是无能为力。”

    “昨天,你们不是还要把花花带到江城去吗这不是一样吗”

    “我们带她过去,也不是给她办理户口啊只是我帮忙复习。办理户口是天大难事儿,但是帮忙复习是我顺带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的。堂哥要是想要参加高考,我也可以帮忙。不过复习这个事情,考不考得上是一回事。毕竟您要知道考上的几率也就5。按照花花的成绩,我只能说她考个大专可能有戏。”

    “那你想办法帮你堂哥也复习复习,让他也考个大学”二伯娘这么说。

    苏翎被弘毅扯了扯袖子,苏翎笑着说“行啊我找时间出几道题,考考花花和堂哥,看看他们的底子要是实在不行,一年时间荒废下来也没意思。”

    二伯娘还要说什么,被二伯拉了一下“你少说两句,这种事情还是要孩子自己愿意学,建华连高中都不想读了。你还让他考大学”

    二伯娘似乎心有不甘,又把话题转往老大家“大哥的脾气,你们要跟他说说,不能让他老是管来管去”

    还没说完被二伯给拉住“回去了,回去了康达还要去大姐那里吧”

    苏康达也嫌弃这个嫂子花不着调,回“是啊把自行车借我一下。”

    “好自己来拿”

    吃过早饭,老苏去找了二伯家借自行车,他们把自行车推过来,苏翎和李致远拿着礼物出门,二伯娘特地站出来,一双眼睛盯着的他们手里的东西,生怕她吃亏了多少似的。

    李致远带着苏翎,苏康达在前面带路,去了姑妈家,给姑妈家拜年。姑妈家就在隔壁村,家里条件就没两位伯伯家好了,土坯的墙,一个院子,小表弟比弘民还小,姑妈上头连着生了四个闺女,才生到一个儿子。

    小表弟还没等东西放下,已经拆了袋子,拿出蛋糕往嘴里塞。看见这个小表弟,苏翎难免会想起上辈子的那个弟弟,

    也是被养得这样。

    姑妈聊天干巴巴地,聊了几句就聊不下去了,老苏请他们全家年明天过来吃饭,包括几个出嫁的女儿。

    回到家里九点左右,苏翎拿着地图说“爸,我俩去买点东西回来。”

    老苏说了一声“还是我们带你们去吧”

    “才两辆车,我和致远一人一辆也能多买点儿回来。”

    刚好村上的乡亲过来打招呼,苏翎说“您陪大家说会儿话。”

    去了偏僻的地儿,从a里拿出了一堆的食材来,自行车的龙头,后边书报架上的筐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假装转了一圈,再回了家里。

    两人推了那么多东西进来,二伯娘站在门口立马迎了过来,牛羊肉,肘子,鸡鸭,活鱼

    李致远打了水,一家子一起来杀鱼宰鸡,把大菜都备料备下。做了一锅子红烧肉,就算是今天的主菜了。

    a里的东西品质都很好,不一会儿一股子肉香飘了出来,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

    苏翎红烧肉盛了一大盆,又拿了一个碗给苏老太太盛了一碗,让弘民拿过去。

    一家子围在桌前吃饭,还没吃完饭,听外边大伯娘和二伯娘吵了起来,苏翎夹了一块红烧肉加上一筷子的锅塌豆腐,端着饭碗走到外边,听大伯娘指责二伯娘“你出去胡说什么什么叫我们跟康达他们闹翻了”

    二伯娘笑了一声“都掀了桌子还不叫闹翻昨天刚刚回来,今天就单独开伙了,就不算的闹翻要怎么样才能算没闹翻”

    大伯娘叫住苏翎说“阿翎,你来评评理酒醉之后,吵得再凶,等下也就忘了。”

    大伯过来说一句“从小到大,做哥哥的一直都是让着弟弟,兄弟之间的一点点小事,难道我们还当真了。小辈不懂事发脾气,做长辈的难道还真计较”

    这话说的,想要和解,却还是坚持是她这个小辈不懂事,想要扳回面子。苏翎站在那里扒拉着碗里的饭,把肉骨头往地上一扔,花狗过来一口衔住骨头,苏翎吃完了碗里的饭,低头看狗儿啃骨头。

    苏翎进去收拾碗筷,苏翎洗碗,李致远拿了扫把扫地,弘毅和弘民,擦桌子,清理干净。

    苏翎下午继续准备明天的荤菜,不一会儿,大伯

    娘、堂嫂和堂妹过来帮忙,大伯娘在那里说“阿翎,你大伯好面子,你也别往心里去。”

    “都是一家兄弟,不说两家话是对的,不过有些封建习惯也要改改。花花,跟不我跟我走”

    花花看了看她妈,大伯娘说了句“跟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跟”

    苏翎这才笑了起来“花花,帮我把肘子拿过来,我开油锅”

    初三一大早,大伯家的堂姐一家四口,姑妈家除了如雪以外的表姐,姑妈姑父带着他们那个宝贝儿子,来了家里。

    孩子们为了几颗糖吵吵闹闹,大人们忙碌着中午的酒席,到了中午,堂屋里摆了四桌,两桌男人,两桌女,另外摆了一桌在厨房。

    苏翎和大伯娘把最后一道汤端了上来,过来一起坐下,大家这才一起举杯,不管家里人各有心思,只管把这么一个新年给过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