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正统二十三年,人人都在为北疆大草原的肥肉而努力。

    京都,皇城。

    坤宁宫,玉荣见了曹妃。

    “圣上新圈了一位三公主的驸马人选。本宫特意知会曹妃你一声。”玉荣示意一下。秋兰得了信儿,亲弟递了一本小册子给曹妃。

    曹妃接过了,自然看了一回。上面写的很清楚,乃是这一位将要成为和宜三公主驸马的人选家世、背景,以及家族的人口。

    总之,资料很详尽。

    原由吗

    这人以前没在曹妃的入选名单中。现在搁上了,自然要让曹妃看一个明白。

    人选说起来,跟三公主很般配的。

    寿国公的嫡长子。要搁以前的话,那也不错。只是这一位嫡次子,是继室所出。前面还有嫡出的哥哥,庶出的哥哥们。

    那继承国公府的爵位那没可能的。

    这不,赶上了好时候。

    去年的北征,这一位参加了了。还立了功劳。加之寿国公也是跟皇帝服软了。这接受了推恩令。

    于是,这一位寿国公府的嫡次子也是得了便宜。

    由得皇帝册封了新的世袭爵位。

    皇家的爵位。

    皇帝颁布了新的法令。修正了原来的部分。分了三等。

    一等为世袭罔替,那能传了子子孙孙的与国同休。

    二等为降级而袭,每袭一代,降一级。

    三等则为流爵,终身制。这等爵位说着好听,多是为了辅臣们补上的,这些国之干臣,这还要添一个身后美名嘛。可军勋贵族,又不可能让这等文臣的后代享了爵位。所以,这算得两相妥协。

    这一位寿国公的嫡次子,得了皇帝的爵位便是一等忠勇男爵。

    这等驸马人选,好与不好

    在曹妃瞧清楚了小册子的资料后,那是恭敬的与玉荣谢了恩。

    “妾谢皇后娘娘的操持,妾与三公主全然得了天恩。这等驸马人选乃是上上佳,俱是全然欢喜。”

    这人选当然算得妥当。

    比起知根知底儿,曹妃之前圈的人选。那不差了半分。

    至于这人如何

    能得封了一份爵位,在曹妃想来,差不了。

    只是,这人选到底不是之前给摸了家底儿的。

    族里的人口,家中的长辈关系俱是繁杂的紧。可没法子,皇后娘娘说的明白。这是圣恩。

    圣恩给了,那就是开口叩谢的命。

    欢喜应了,才是正途。

    曹妃是识实务的,自然是替自己的女儿谢了这一份天恩。

    “好,曹妃你没意见。那本宫与圣上提了,你与三公主等了赐婚圣旨即可。今年,必是要让钦天监选一个吉日,三公主的大婚也不能担搁了。”

    玉荣笑望着曹妃,又道“本宫就要提前把这一桩喜事儿,与曹妃贺了。”

    “全是娘娘的提协。”

    曹妃也是软和的态度,总之是非常配合的。

    正统二十三年,春,正统帝下旨,给三公主赐了婚。

    入秋时,钦天监和的吉日,三公主下嫁。

    至于正统二十四年,春,皇家大选。

    这一回大选,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这一年,皇五子可是到了指婚的年纪。

    玉荣这一位皇帝也是拿出了所有的注意力。

    她可是盼着,可小儿子挑一个满意的儿媳妇。

    坤宁宫。

    五皇子司马逸可是来寻了亲娘。他是满眼的欢喜。

    “母后,儿臣的指婚您可得松乏松乏,给儿子抬抬手。”五皇子司马逸在今年大婚,他这等的年纪其时在玉荣的眼中,就一个中二的年纪。

    可这个时代里,可以成婚了。

    要玉荣讲来,太早了。

    可按着这一个时代的平均年纪,又算不得早了。

    想一想,小儿子也是大婚了。

    玉荣得感慨时间过的真快。

    “让本宫抬抬手,你莫不成看中了哪里家秀女”玉荣语气温和。对于小儿子要求不高,随他高兴就好。

    只要这秀女他自个儿满意,她这做母后的不多加干涉。

    五皇子司马逸听了母后的话,笑了,回道“秀女们有逛了御花园,儿子瞧了一些个。到有出众的。嘿嘿”

    五皇子的脸上浮现了陪笑,总之,看这模样似乎是春心荡漾

    玉荣心头一动。

    她是一酸,又是一喜。

    酸的是小儿子这一个年纪,这太小了,居然敢动了春心喜的是儿子知到了儿媳的要紧,想来也是成婚后,能担起了一家之主的责任吧。

    “说吧,是哪家的秀女母后可得给你考校考校”

    玉荣倒不拒绝了。

    如果儿子挑中的人选,那姑娘真不差了。模样性情好的,玉荣没对的理由。选谁都是做了她的儿媳。挑了儿子合心意,也算得美意。

    一听有门儿。五皇子司马逸满心的欢喜。然后,他就是伸了手,从袖中拿出一本小册子。

    “母后,您给瞧瞧。”

    五皇子司马逸不客气了,递了小册子给自家的母后。那眼神里全是巴巴的渴望。

    玉荣接过了小册子,上面倒是详细,列了一排一排的秀女名目。从姓名到父亲的官职。够简单。

    一看就错不了。

    只是玉荣看完后愣了一下。她抬头,对小儿子问道“这上头本宫没数错的话,这是十二人”

    “你究竟选中哪一个”

    玉荣有些惊讶。

    “这十二人是秀女里美貌最出众拔尖儿,也是最合了儿子喜好的。儿子瞧着,都挺好。”五皇子司马逸的语气里,只有欢喜。

    总之,他是看哪一个,都蛮不错的。

    可玉荣就是愣住了。

    她的小儿子是色中饿鬼吗

    这一下子指十二个

    玉荣可是知道的,她这小儿子今年的秋,才满十四周岁。

    玉荣给儿子预备上的教导敦伦之事的宫女,那也要明年儿子满十五岁后方会赐下。大婚

    那更会晚了一二年。

    总之,这指婚了,不会马上大婚。

    可儿子这一下子瞧上了十二个秀女

    这瞧着美貌,就跟挖菜一样,全挖了自家的篮子里不成

    “你一下子指这般多的人,可容易坏了名声。”玉荣对着小儿子说道。一个贪花好色的名声,也不是那么好听啊。

    瞧瞧,小儿子前面的两个哥哥。

    可成婚这般久了,都像小儿子这般姿意行事。

    “母后,您就成全了儿子吧。”五皇子司马逸那是满心满眼儿的祈求,他道“儿子开了王府,到时候,哪会住不下这些儿子看中的媳妇”

    “至于哪一人为正妃,儿子不强求。母后您给指了便是。”五皇子司马逸表示他是一个乖宝宝,总之,很听长辈的话。

    至于名声

    名声能当饭吃吗

    不可否认的五皇子司马逸有点儿故意的。

    他眼不瞎。

    他可瞧出来了,最近的日子里太子三哥跟朝中一些勋贵有些冲突。总之,一些谣言五皇子听了。

    五皇子也不想被人拿来当了招牌。

    你说他污了自己的名声也罢,你说他真贪花好色也罢,总归,五皇子就想着开王府后,他是一府之主,他要随自己的心意过日子。

    玉荣听了儿子的话。

    她到底叹了一声。

    儿子一直求了话。

    她这当娘的,哪可能真拒绝了

    “成。本宫要考查一下。这些秀女若是没坏心眼儿的,本宫给你指了人。”玉荣最后同意了小儿子的请求。

    皇家不缺了美人儿。

    皇家的皇子更不会缺了妻妾。这一个儿子嘛,随他开心。

    反正来参加大选的,都是自愿攀了富贵的。

    在为皇子的妻妾,本来就是许多人的期望。她不阻了别人的青云路。哪怕是指给自家的小儿子呢。只要心眼不坏,心性正。

    玉荣不做了恶婆婆。

    这事儿,玉荣这里没意见。

    可事儿到后面,还要闹到了正统帝那儿。

    阅选时,正统帝会出席的。

    这等事儿,玉荣没必要,也不会瞒了正统帝。提前与皇帝通一个气儿,那是必需的。

    皇宫,通天阁。

    玉荣把这事儿就是捡成小话,随意提了一句。

    正统帝可能听了,只是没记在心上。总归,没在意的样子。

    玉荣提一句顺带的挪过。

    再提不可能的。

    最后,玉荣挪的话,是挪到了朝廷上。

    “这些年里丁口发展。加之北疆迁了不少人。圣上以为普查一回大魏朝治下的丁口、田亩,可行否”

    玉荣会提了这事情。

    也是有原由的。

    玉荣想摸一摸。

    有些事情,朝廷的案册上的登记未必就是真的。那些乡绅豪族,可不是吃素的。

    现在勋贵让皇帝拉拢了。

    兵权皆是在手。

    又或者说,现在喂饱了一些人。如此借了大势,皇帝查了丁口、田亩的情况,那是有支持人的。

    至少,这些吃饱了的,还是要顾忌一下形象。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穿了鞋的,比不得光脚的豁得出去。

    “梓橦你觉得应该查,那便是查。”正统帝回了话,他的态度很自在随意的样子。这事情愰若不那么重要一样。

    可玉荣却清楚,这不是小事儿。

    “有圣上的话,我这心里踏实。”玉荣回道“这事情摸一摸底,也好知道朝廷真正的底细。”

    这是玉荣的想法。

    有些事情要做了,家底子还是要清楚的。

    一点底子都不清楚。

    哪知道谁人奸

    正统二十四年。

    夏。

    阅选时,帝后出席。

    五皇子看中的人选,玉荣顺势皆留了牌子。

    倒是正统帝心不在嫣的样子。

    直到一个位秀女行了礼,交代了她的背景。

    玉荣愣了一下。

    这容貌真眼熟。

    愰若当年。

    玉荣当然识得。

    或者说这秀女的父亲官职,这太耳熟了。

    徐宜州的闺女,原母仪天下女主楚婉婉的女儿。在玉荣改变的这一条线上,玉荣本来以为这一位都不会出现在她的眼前。

    哪料想,这一位居然出现了。

    玉荣把徐家一家子人搁开了。

    原以为这一家子人的感情好。这一位徐大姑娘怎么样也会出嫁为嫡妻吧哪料想,这一位会参加在选

    “”

    徐大姑娘徐珍珠行了礼后,久久不得上面的问话。

    帝后二人都是愰然愣神了。

    二人没说话,殿中的气氛很安静。良久后,还是玉荣开了口,说道“圣上,这一位徐秀女若何您瞧着”

    皇帝什么态度

    玉荣拿不准。毕竟,这一张脸的分数,那是大大加分的。

    玉荣不可揣夺圣上。

    可有些时候,这不可能的。这已经成为了她的本能。她总要摸一摸皇帝的心底念头。

    若不然,这拍马屁,拍错了,总归不好的。

    “留牌子。”

    正统帝给了一个答案。

    玉荣心中就一个想法。

    看来,她揣摩的不错啊。多少年了,那一位皇帝心尖尖,还有一个位置在皇帝的心窝窝里。

    啧啧。

    这真让玉荣感叹,慕容婉儿真真是皇帝的白月光啊。

    一张脸,只要与这一位相同了,不是不一样了。

    当然,要让玉荣吃飞醋,那不存的。

    她只是感慨罢了。

    这一场大选。

    徐珍珠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场。

    等着选秀的尾声时。

    正统帝没阅完,就是把摊子支到了玉荣的头上。皇帝回了通天阁。

    玉荣自然主持了后面的阅选。

    至于有没有留牌子的

    完全没有。

    留了牌子的秀女,自然有高兴的理由。

    那些没留牌子的,自然各有自己的遗憾,又或是别的什么情绪。总之,大选还是按时的结束了。

    玉荣在琢磨了,这一位徐珍珠如何办

    她可不会拿了主意,还要问一问皇帝的意思。

    凭着皇帝的年岁,那真会纳了这一位入宫

    若如此,玉荣只能说,这一位徐大姑娘可惜了。要知道,皇帝今年已经过了四十一的万寿节。

    搁这一个时代里。

    皇帝的年纪当徐大姑娘的爹,那都是绰绰有余。再添几岁,做爷爷当辈儿也使得。

    通天阁。

    正统帝没修仙。他在写了经文。

    正统帝的心情算不得起伏。

    明明他自己以为,他会很在意的。

    或许时间变幻了一切。

    那一张出现时,确实有些惊讶。可更多的嘛,正统帝发现只是淡淡的遗憾了。还有旁的感情吗

    浓烈的爱

    遗憾的悔与恨

    不存在的。

    李善禀了话,皇后求见。

    正统帝回道“请皇后进来。”李公公得了皇帝的话,赶紧去办事儿。

    在李公公恭敬的态度下,玉荣进了殿内。

    “恭请圣安。”

    玉荣给皇帝福了一礼。

    “梓橦,来,瞧瞧朕这字,现在可是写的如何”皇帝抬头,笑回了一话。玉荣听了,自然走上前。

    “圣上的字,字如其人,端是举重若轻,笔锋稳健,形神俱得。”玉荣夸了话。在皇帝跟前,她从不说皇帝的傻话。

    皇帝写完一页后搁了笔。

    皇帝说道“朕这字,还得多练练。写字时,朕心很稳。”

    皇帝这般说,玉荣还能如何

    自然是附合了。

    “朕有一事得问问梓橦你的意思。”皇帝话是这般说。玉荣能如何当然是听了。玉荣笑道“圣上有话,我可得听听。”

    玉荣是洗耳恭听的模样。

    正统帝沉默片刻后,才道“那一位跟婉儿表妹很像的小姑娘,有着朕熟悉的模样啊。”皇帝的眼神里,全在回忆往昔。

    玉荣听着皇帝的称呼。

    她有点儿牙酸。

    可玉荣面上不显。玉荣得赞道“是呢,我瞧着,确实像极了。”

    是挺像的。

    这事实嘛,玉荣得承认了。

    “瞧着她的年纪跟老五挺般配的,你说说,朕给这一对璧人赐婚,你觉得如何”正统帝说这话时,带着一点儿轻松。

    正统帝发现,他是真正的轻松。他想做的,只是弥补了一些遗憾。

    他和婉儿表妹少了一些缘分。

    过去的,终归过去了。

    可若是这一对新人,再结一份缘。

    正统帝觉得许是好事儿。也是了一桩遗憾。

    玉荣觉得如何

    玉荣当然觉得大大的不妥。她可不想,她的小儿子得一个皇帝的心尖尖。她心里隔应的慌。

    “圣上,之前我与你提过一嘴儿的。老五瞧中了好些的秀女。一共十二人。这一回全留了牌子。当初您没反驳,我当是您同意了老五的一点子念想。”

    玉荣这般说了话。

    玉荣的态度很明白了。

    皇帝没反对。她就当同意了。而且,要给儿子指了十二个秀女。

    若是之前,玉荣还有心,在最后,再是减掉点名额,把人那是压到了个位数。

    现在嘛

    知道皇帝的心思后,没必要了。

    正统帝的目光,那是挪到了皇后的身上。

    “圣上,您亲自指的人,老五只有敬着的份儿。可偏偏老五又是一个喜好了娇美女子的。这”玉荣想了想,才道“他的眼光,有些跟不上圣上您的眼光。”

    玉荣这般挺婉转的。

    就差明说,这父子俩的喜好不同。

    一个喜好了慕容婉儿那样的白月光。那是恰一低头的温柔,跟水莲花一样的娇羞。

    这当爹的好了白月光。

    可当儿子的却是喜欢了明艳动人的。

    像是那等艳丽娇俏的,才是小五皇子的爱好。

    “圣上本意是弥补一些遗憾。若是搁老五这儿,指成了一对怨偶,倒是可惜了。”玉荣为了帮儿子,也是努力的站了自己的态度。

    她真不会去害了自家的崽。

    皇帝的想法重要吗

    当然重要的。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指婚了,儿子可在面对一辈子的。玉荣万万不想了,她家的小五后辈子让皇帝这亲爹拿了放大镜去看。

    万一让抓着黑料,这天家父子之间坏了感情,大大的不妥当了。

    正统帝最后,又是沉默下来。

    玉荣也是把应该说的话,全是说了。不应该说的她好像也说了一些。可立场摆明白。玉荣等的就是皇帝的抉择。

    这看是一张脸重要,还是亲儿子重要。

    “罢了。”良久后,正统帝才是说道“择一个宗室子为那徐秀女赐婚。这事情梓橦你操持,圈一个人选给朕即可。”

    “好。”

    玉荣同意了。

    皇帝没准备让徐珍珠进宫,现在也不打算给小儿子赐婚了。

    挺好的。

    那么,在宗室子里给赐婚,这更好办了。简单的小事儿一桩。皇家赐婚,也是荣耀的事儿。

    正统二十四年。

    夏末。

    皇帝下了圣旨。

    五皇子指婚了,正妃、侧妃给塞满了。连庶妃都指了名额。一共十二人。总归,特别的显眼。

    那么,徐珍珠赐婚宗室子的事儿,自然就不引了注意。

    谁让这一等赐婚,真的没太重要呢。

    徐府。

    徐珍珠指婚了。这一位徐大姑娘成婚前。她上头还有一位大哥徐子瑜。

    这大姑娘出嫁前,做为兄长当然应该成婚。

    长幼有序嘛。

    徐子瑜的婚事,那是让徐老太太很不满意的。

    因为,徐珍珠在里面的插手,最终,徐老太太的娘家侄女白贞贞的女儿,还是与徐大公子徐子瑜成了一对未婚夫妻。

    一些场合

    又或是一些人为

    不管是不是意外。徐子瑜因为妹妹的一些举动,那是不经意间的坏了钱清儿这一位表妹的清誉。这亲戚之间,最后,解决的法子。

    自然便是结为亲家。

    或者说,徐老太太还是心软了。

    娘家侄女那哭得让她动容了。到底是亲侄女,又是只得了这么一个女儿。

    若说起徐大公子的大婚。

    这一位未来的妻室,钱家的姑娘嫁妆还是非常惹眼的。

    可能钱清儿的家世让徐老太太不满意。

    可这嫁妆还是让她满意的。

    嫁妆是一个女子在婆家的底气,这一点儿上,钱清儿的母亲白贞贞还是做的挺到位。总之,搬了庶子未来可能承继的大部分家业,那是填补到了女儿的身上。

    这一年,秋。

    徐子瑜、钱清儿大婚。

    白贞贞谋划了那般的久,她的目光最后还是达到了。

    当然,女儿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她是满意的。对于未来的女婿,自然是越看越满意。

    同样是这一年的秋。

    京都更引人注意的,便是一系列的贪腐大案。

    围绕了普查丁口、田产一事。

    已经倒台了一些官员。这更像是风暴来监时的兆头。毕竟,目前倒台下的,基本上是集中在文官上。

    东宫。

    太子最近很忙碌。

    普查一事,太子也是插手了。

    这是帝后给太子的权柄。

    若说原来太子对于勋贵不满意。现在更不满意了。

    这查出来了的问题,文官那边被打击的利害。可勋贵这边有风声的,又或者说,这些家伙抽身的够快。

    这家业都是往北边转移了许多。

    有问题的抽身的够快。留下来的可都是干净的产业。

    而文官这边,有问题的倒台了。

    留下来的至少没查出来问题。于是,东宫太子的身边越来越多的文官站了队,站了这一位储君大义这儿。

    “殿下,回了东宫您还忙碌了政务。”太子妃亲自给太子送了宵夜。这当然是夫妻相互之间的体谅。

    “可是用一些宵夜,莫累坏了身子骨。”太子妃还是劝了话。

    太子得了太子妃的好意,倒不拒绝。

    二人一起用了宵夜。太子的胃口还成。忙碌了,饿的也挺快。

    没食宵夜前,倒还不觉得。

    这一食用了,却感觉到了饥饿。

    “孤的身体不错,你不必担忧。”太子用完了宵夜,还是与太子妃说些话。他道“政务太多,孤只恨时间不够。”

    “殿下,事情哪能操持的完您可得顾惜了自个儿。”太子妃连连劝了话,说道“好好歇息,保重身子骨。一切来日方长便是。”

    太子听了这话,却是摇摇头,他道“只恨不能争了长短朝夕。时间紧啊。”

    太子不傻。

    太子妃一直的劝解,还有他遇上的压力,来自于哪儿太子清楚的。

    只是太子也是倔强的性子。

    他自己认定的事情,他总要一个结果。

    偏偏越是如此,越是让太子妃觉得担忧了。

    太子妃的目光中,真真的全是忧虑。她的忧思,有一些还不能与太子讲了。就怕讲了,坏了夫妻的感情。

    说到底太子妃是感觉膝下无子,她没甚的底气。

    “殿下,父皇、母后一直支持于您。您若是遇上了难事儿,也无妨与母后请教一二便是。母后一直最看重于您。”太子妃还是提了建议。

    最近一些流言扉语的。

    太子妃听了,那是害怕的。

    “无妨的。”

    太子却是摆摆手。他只道“孤是东宫太子,有些事情孤做的,也立得稳。真有难处,办事不利,还学得让父皇、母后笑话孤这太子做得不够好。”

    太子妃最后在太子的坚持下,到底没劝住什么。

    正统二十四年,这普查开始。

    一直到正统二十五年的春。

    开春,新一年,新的耕种。这普查算是告一段落。

    这应该倒台的,在皇后的谋划暗许下,那也是倒台了。应该安插自己人手的地方,皇后也没有手软了。

    可以说,借着合适的机会,皇后的势力那是来了一回膨胀。

    这些事情,玉荣有些做的隐晦。有些做的明白。

    里面的分寸,自然要她自个儿拿捏了。

    效果吗

    还不错。至少,正统帝没反对。

    皇帝没反对,玉荣就当是默许了。

    帝后的默契很好。

    可太子那儿

    皇宫,通天阁。

    帝后二人谈了春祭的事宜。

    “圣上,亚祭还是由我奉于上苍厚土。那最后辅臣献祭一事,可否由得东宫的太子参与”这等事情一旦太子出面了。

    那便是拔高了太子的地位。

    玉荣就是想给儿子一点儿表现的机会。

    对于东宫的一些事情,皇帝知道的,玉荣这一位皇后也知道。

    在文官与勋贵之间,太子的倾向很明显。

    皇帝的态度

    皇帝是孤家寡人。

    皇权至上。

    可以说,文官也罢,勋贵也罢,只是皇帝的棋子。有用的,皇帝不介意给厚赏。没用的

    可能是搁开了,更可能是报废了。

    结局如何

    这得看,这等人识像不识像。

    挡路了,在大势面前,被踢开的结局那是不一定的。

    浮沉之间,要看了本事的。

    玉荣想缓一缓的,就是这一对父子之间的关系。

    天家的父子,唉。

    “太子”皇帝想了想,道“春祭不必改动。等丰收祭时,朕再琢磨琢磨。”

    正统帝的态度给出来了。

    玉荣懂了。

    皇帝这怕要以观后效。

    丰收祭,何尝不时老三的一个考验。

    玉荣想了想,她还是决定了给老三透一透考题。自家母子之间,这等问题,算问题吗

    “圣上这话在理,春祭在即,确实不宜大改。”玉荣附合了皇帝的话。反正皇帝的话,不正面驳了便是。

    “圣上,我倒是想着有一事,您可得操劳了。”玉荣挪开了问题。她准备提点儿喜庆的事情。玉荣说道“今年秋八月,和德、和僖的及笄礼就到了。她们的婚事,可得您给指了。”

    “还有便是和德、和僖的生母,高才人、魏才人两位生育公主总归是有一份功劳的。您看,这二位才人妹妹的位份,可是要提一提也算给和德、和僖两位公主提拔一份体面儿。”玉荣对于后宫的嫔妃们,要说多在意

    不存在的。

    她只是想着,应该给的甜枣,还是要给的。

    到底两位公主真大婚出嫁了,两位公主的生母位份低了,着实不好看。这些人碍不着她什么,提了位分,也是提一些待遇罢了。

    她是正宫皇后,她怕什么

    皇家还不缺这点子养了宫妃的禄米钱。

    “和德、和僖啊”皇帝这时候有点儿愰然。对于公主们,他真没太在意的。一年到头的,见得少了。

    要说感情多深

    骗谁呢。

    不过,到底是亲生女儿。

    对于皇后的提议,正统帝想了想,说道“依梓橦你的意思,给她二人的生母一份体面,提拔一个嫔位。封号,那就不必了。”

    体面给了。

    正统帝觉得他很大方了。

    不得宠的嫔妃,皇帝哪需要记得。

    至于公主的赐婚

    “关于和德、和僖的婚事,朕再考虑考虑。”这事情皇帝倒没有马虎。关乎女儿一辈子的幸福。皇帝还是会下了功夫琢磨一翻的。

    得了皇帝这话,玉荣自然满口的夸赞了。

    后宫。

    升了两个嫔。还是未出嫁的两位公主的生母。

    这事儿在帝后这里是小事儿。

    可搁了后宫,还是挑开了一翻的波澜。

    惠贵妃当然给高嫔道了喜。

    “高嫔妹妹,这也算是喜事来。”惠贵妃对于高嫔,这一位一直住一起的小嫔妃,以前没在意。现在嘛,还是心中琢磨了,这里面于她的好处。

    毕竟,四公主和德也是要到指婚了。

    这岁数搁这儿,惠贵妃有眼睛瞧着看的。

    “妾母女一直得贵妃娘娘的照顾。妾升了嫔位,也是圣上、皇后娘娘抬爱。”高嫔要说心中不欢喜,那是假的。

    升了位份。

    嫔位,也是一宫主位。她这可要挪宫的,她往后,亦是一宫主位。

    这能不高兴吗

    做一宫主位,可以享受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

    熬了这些年,高嫔是真觉得自己熬出来了。毕竟,她这身份,那是搁那儿。

    出身不行。

    哪怕生了公主,这熬啊熬,这里面的苦楚,那就是自己清楚了。

    “是啊,是圣上、皇后娘娘的抬爱。”惠贵妃附合了高嫔的这一话。

    在惠贵妃这儿,气氛还不错。

    可搁了魏嫔那儿,有点儿小尴尬的。

    要说原由

    自然是魏嫔升了位份,也是要挪宫的。史妃抱养了和僖五公主,这魏嫔挪宫了。史妃一些谋划,倒是不好伸张了。

    史妃谋划的什么

    说起来,也是不简单的。自然便是五公主的婚事。

    这养母、生母若是一条心,若是求了皇后。

    那么,皇后松松手,这婚事就能成。

    可现在魏嫔挪宫了,不在史妃的手下过日子。

    一切可不同了的。

    至于魏嫔这儿

    魏嫔只有高兴的份儿。她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这终于是正紧的要成为一宫之主。

    要说,后宫的主位摆那儿,是有数儿的。

    可后宫一直以来嘛,不,应该说打皇帝开始修仙后。这后宫嫔妃的日子,有些难熬的。

    皇后不减了待遇。大家按着位份过日子。可问题在于,许多的小嫔妃那没有上进路了。这才是让人心灰意冷的。

    膝下有公主的,当然还有盼头。

    可没一儿半女的,这嫔妃的日子也不好过的。

    现实就是高嫔、魏嫔这咸鱼翻身了。

    这现在的例子摆这儿。

    这让更多的小嫔妃有点儿小小的绝望了。前途不亮啊。

    正统二十五年,秋。

    皇帝病了一场。然后,有朝臣上了奏本,请求太子监国。

    原由,便是皇帝一回病的来势凶凶。

    皇后亲自照顾皇帝。

    这朝政就是分摊在了辅臣们的身上。

    于是有人就提议了。

    可在玉荣看来,这是有人在试探了。

    乾清宫。

    玉荣见了太子司马贤。

    “老三,朝堂上的一些事儿,您怎么看”玉荣想问了儿子的态度。她之前已经给了儿子一些暗示,他亲爹在观察他啊。

    他这一位太子可在观察期。

    “儿子瞧着有人想混水摸鱼。这等人其心可诛。”太子司马贤的态度,还是让玉荣很满意的。

    “是啊,有人其心可诛。”玉荣也觉得这是有人想挑拔了天家的父子感情。皇帝可在生病,要知道病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动摇的。

    人嘛,面临生死。

    总会软了性情的。

    玉荣能不怕吗

    万一有些人动摇皇帝的心念,那真的成功了呢

    玉荣是怕的。

    玉荣在琢磨了,是不是应该给一些人一些教训

    “老三,你可得多注意些。你那儿”玉荣琢磨了错词。她也怕伤了儿子的体面。到底孩子长大了,也是要颜面的。

    玉荣想了想,才道“再是谨慎些。总归,子肖父,才是好事儿。”

    玉荣这真是提点。

    子肖父。这是说儿子跟当爹的得一样。可至少,这政治立场得一致。

    至于说些不孝的话。

    这做太子就得夹着尾巴。这过了太子这一关,成了皇帝那时候,自然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在屋沿下,就得懂得低头。

    这才是玉荣一直提醒儿子的。

    儿子这里,玉荣谈了一些话,也是隐晦的说了一些她的暗示。

    再说明白

    玉荣就怕激起了青年人的逆反心态了。

    至于皇帝那儿

    玉荣真关心。她在儿子这儿说了一些话,然后,就去照顾皇帝了。

    说是照顾皇帝

    皇帝身边哪可能缺了人。

    可玉荣瞧得明白,皇帝生病后,倒是想身边多了说话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哪有资格与皇帝谈心

    玉荣这一位皇后是有资格的。

    所以,嫔妃侍疾不存在的。皇帝给了态度,他不需要。

    于是,嫔妃不侍疾了,玉荣这一位皇后可不能不侍疾。那样的话,朝臣上又要起流言扉语了。

    玉荣的权柄,最开始起于皇帝。

    可在北征之后,玉荣拿到了小小的一部分兵权。很小很小的一块,还是与人谈了利益里,那是得到了的一小部分。

    可能也有皇帝的默许。

    在普通丁口、田产一事中,玉荣又是开了夹袋,借机让自己人上位成功。

    现在来看,玉荣的势力,在朝堂上也有自己的位置了。

    不太明显,可足够玉荣目前掌握了局势。毕竟,她除了自己的势力,可还有皇帝的支持。

    皇帝躺在榻上。

    用了药,一时间有些睡意。许是睡得多了,皇帝又是睡不着。

    “朕怕是老了,老了就是不中用。”正统帝有点儿感慨。翻了年,春,皇帝就是四十三岁的生辰。

    在这一个时代里,已经过了平均寿命线。

    皇帝在这个年纪那是挂掉的,还是非常多。

    对于一个爱惜性命的皇帝而言,生死之间有大恐惧的。皇帝想活的够久啊。

    “圣上,您是鼎盛春秋。何谈老了”玉荣摇摇头,说道“人吃五谷杂粮,有些小小的病痛,这是人之常情。等圣上的病一好,圣上再瞧瞧,您啊,这是一时想差了。”

    玉荣可是知道的。

    皇帝修仙,为的什么就是为了长寿。

    说皇帝短命鬼

    除非活腻歪了。

    “许是吧。”皇帝伸了手,突然握了玉荣的手。

    玉荣愣了一下,没拒绝。

    她发现,皇帝的手少了一些力道。比起往日来,这手也是瘦了些吧。那青筋毕露了。

    再是看了皇帝的容貌。

    这时候,玉荣愰然才发现,皇帝的头上,已经见了白发。

    她的心头只有一个念头,也许皇帝真的老了

    那么,自个儿呢

    要知道,玉荣比皇帝小两岁。皇帝老了,她是不是也老了。

    不,这一个念头才起。玉荣就是打断了自己的想法。

    女人四十一支花。

    玉荣觉得她还是挺美的。丰华正茂。

    “圣上,不若我让人摆了皮影戏,让人给您唱些曲儿听。也是解解乏。”玉荣提了话。

    皇帝病了。

    又没睡意。这看着,也许热闹一下,皇帝不介意就当是听曲儿,那是打发时间。

    皇帝听后,倒没有拒绝。

    于是,玉荣就是陪着皇帝看看戏,听听曲。

    小日子挺不错,也是挺悠闲。

    约是小半旬,皇帝的病情才是好一个妥当。

    这一回病了的结果,就是皇帝更爱惜小命。

    同时,朝政什么的

    皇帝更是大权放了。玉荣这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后,貌似在集权上,那是大踏步的走了一回。

    玉荣有发现,皇帝对她似乎更容忍一些。

    一些小小的试探,皇帝看见了吗

    也许吧。

    可皇帝默许了。

    这为什么

    玉荣有些想法。可她又是迟疑着,还是没拉开了步伐。到底她顾及了儿子老三的想法。

    正统二十五年过去,迎来了正统二十六年。

    春,四公主、五公主二人得了皇帝的赐婚。

    在这一年的秋,两位公主大婚下嫁。

    至于五皇子司马逸,也是这一年的秋,正式得了皇帝的册封,册封为楚郡王。

    楚郡王离着安郡王府很近。

    这兄弟俩住了隔壁。

    在楚郡王司马逸的王府一切修缮一新后。

    他这侧妃、庶妃们,倒是先入府了。

    至于大婚

    这王妃自然便是在来年的春,正式的大婚,然后,嫁进皇家做儿媳妇。

    正统帝二十七年,春。

    万寿节、千秋节,那是大加操办,非常的热闹。

    安郡王府。

    楚郡王司马逸来哥哥这儿看小侄儿。也是给嫂嫂道喜。

    安郡王妃武秀秀又怀上了。

    楚郡王司马逸要添了小侄儿,又或是小侄女。

    “哥哥、嫂嫂真是恩爱。我那府上不缺了妻妾,瞧着我很快就会添了比哥哥嫂嫂更多的孩子。”楚郡王好是露了笑意,表示他会努力的生儿育女。

    总之,在儿女数量上,那要压哥哥们一头。

    武秀秀不打扰这哥俩,她是拉了儿子的小手,那去花园子玩耍。

    这是留了这哥俩一起谈些事儿。

    安郡王司马礼写了话。

    他提笔写道只为道喜一定有事情发生。

    楚郡王司马逸见哥哥的肯定,他不瞒了话。

    他讲了心里话,说道“朝堂内外都在议论了,太子三哥跟母后有些意见相佐。朝堂上可都要站队了。”

    “啧啧。”楚郡王司马逸乐呵呵的模样。他的目光望着四哥,说道“四哥不会光顾着与四嫂过小日子。真一点不过问朝堂上的事情”

    楚郡王司马逸在外面的形象,都是爱惜美色了。

    可他一样听着朝堂内外的风云变幻。他不相信,他四哥真没听着风声。

    兄弟之间,不讲什么虚套的。

    楚郡王这话讲了。

    安郡王司马礼颔首,示意这事情他知道。

    楚郡王司马逸说道“我听着风声,父皇那边”司马逸指了皇宫的方向,然后轻轻摆摆手。

    那个动作很明白。

    安郡王司马礼看懂了弟弟的意思。

    他提笔,再写了话母子情深,母后会安抚父皇的。三哥这一关没难处。

    楚郡王司马逸瞧了这话,那是眉头一动。

    他握紧了拳头。他说道“母后待三哥过于宽厚。要我说,三哥就是倚仗了母后的偏坦。若不然,哪敢与父皇有冲突”

    “哼,说什么三哥跟母后起冲突我一直瞧着,怕是父皇不满意才对。”楚郡王司马逸明明之前不想谈得更深。

    可这会子,一下子还是吐了真正的心思。

    安郡王司马礼听了,脸上露了笑容。

    他提笔,再写了话储君,国本也,岂可动摇

    楚郡王司马逸瞧着四哥的话,那是摇摇头。

    他神色慎重起来。

    他说道“四哥,国本有动摇的时候。咱们的太子哥哥,以前还有一位废太子。”

    “我瞧着朝堂上的风波,总觉得不对劲儿。”这才是楚郡王司马逸来四哥这儿的原由。他心有不安。

    安郡王司马礼听了,也是沉默起来。

    良久后,他提笔写了话父母大人在上,我等小儿辈守了孝悌之心,以壁上观便是。逍遥王爷,世间乐也。

    这是安郡王司马礼的态度。

    他有娇妻幼子,他一辈子便是足矣。更多的,在他是哑巴王爷的情况下,没得争,也不必要去争什么。

    安郡王司马礼给了态度。

    楚郡王司马逸当然看懂了。

    皇宫。

    帝后二人在谈话。

    正统帝递了一份密本给皇后。玉荣接过了,看了后,神色大变。

    “这些人如何敢真是当诛。”

    玉荣怒了。是因为她发现,有人敢动了伸手摸一摸兵权。

    这等事情,若不是皇帝给了她看,她真不知道的。

    如今一瞧,玉荣发现她的底子还是薄了些。到底不如皇帝,那是耳聪目明的。只是,看到最后时,玉荣心头有火气。

    好端端的,如何把东宫又牵扯进来。

    “圣上,这等心怀不诡之辈,必不能轻饶。”玉荣的想法很简单。皇帝给她看的,那么,必然是皇帝不满意的。

    杀之便是。

    帝后一心,很快能平了这事情。

    平了事情。想是东宫那边,就能早些拖累。

    至于老三那儿,玉荣心头有了计较。她在想着,也许老三是得狠狠的教训一回。

    “那就交给梓橦你去办。办成铁案,杀一批,也是让人警醒警醒。”正统帝说这话时。那语气里的意味深长。

    玉荣总觉得是话里有话。

    可事儿,玉荣揽下来了。

    要办,玉荣不含糊。

    她下头可有人手去为她奔走。人有倒霉了,自然就有人会升官发财。官场上,从来就是如此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