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2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按着这个时代的规距,晚辈是要避讳了长辈的名讳。
于是,雍郡王家的长女得到了册封的郡主封号安荣。这可谓是与皇后娘娘这一位皇祖母的名讳相同。
可这一切,在皇后同意的情况。
这便成了长者赐,不可辞。
这是要表现了皇后对东宫的看重。这是要表明了,皇后爱乌及屋。总之,一切应该给东宫的荣耀,皇后都在表现了出来。
通天阁。
玉荣在与皇帝说话。
“明个儿是安荣的洗三,东宫非常热闹。圣上到时候,可要去赐了赏”玉荣笑问了话。
“朕不去了,朕要修行。”正统帝懒懒的回了话,他道“梓橦给东宫的荣耀,在朕看来够多了,朕不必去加了份量。朕觉得搁一搁,降一降温度为好。”
正统帝就是这样的态度。
玉荣听了,愣了一下。她当然听懂了皇帝话中之意。
“我其时是想表想了跟圣上一样的态度,便是看重了东宫,看重了国本。”玉荣解释了话。正统帝听后,笑了。
笑罢后,正统帝说道“朕懂。”
正统帝的目光望着皇后,他道“梓橦,你不必担忧什么。朕眼中,也与你看重老三。所以,你给老三的一些支持,朕全同意了。”
哪些支持
正统帝没明说,可玉荣知道的。
次日。
东宫洗三。
洗三宴。
雍郡王妃韦氏的娘家人自然进宫了。她的祖母、母亲专门去看望了她。
一家子人见面,自然是欢喜。
“知道皇家的消息,小郡主得了册封,府上全然的欢喜。”韦老太太满面的荣光。皇家给了孙女这一位未来的太子妃,那是十足的体面。
哪怕是生的小郡主,可没能生下了一位小皇孙,这肯定是有些失落的。
可皇家的重视,这就是韦府很满意了。
“是啊,东宫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
韦大太太也是说了话,道“府上老爷还是交待了话。说王爷一入主东宫,圣上与皇后为了表示看重东宫。一切可是多多提拔了东宫的得力姻亲。”
“此话如何讲”韦王妃也是好奇了,跟母亲问了话。
韦老太太、韦大太太对视了一眼。
二人才是有默契的,又是由得韦老太太说了话,道“你外祖父这一回得了圣旨,做了咱们大魏朝的次辅。”
次辅,当然不如首辅来的荣耀。
可在枢密院的群臣中,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次辅的权柄,可也是不小的。
再则,这一位李次辅,可是韦王妃的外祖父。这妥妥的,这一位李次辅站的位置,肯定就是东宫这一边。
有些姻亲关系,那是天然的。
“此事倒是关系重大。我居然不知道,倒是耳目不够灵光了。”韦王妃也是一时间有点儿小失落的。
“女儿,你当然不会知道了。昨个儿下的圣旨。”
韦大太太满面笑容的说了话。
韦大太太当然够得意。她的公爹做过首辅。她的亲爹做了次辅。这在满朝的诰命里,她如何都算得一个利害的人物了。
多少人,都是羡慕了她有这般利害的两个爹。
特别是女儿,又是注定了的,未来的太子妃。在这等情况,韦大太太能不乐意,能不高兴
“原来如此。”韦王妃满意了。
“此事临门,于咱们而言,真真是大快人心。”韦王妃的目光望了祖母、母亲,那也是欢喜的说道“母亲,您去了外祖父的府上,可得带上了我的祝福。这事儿,我知道了,必然也要备了贺喜的礼物。恭喜了外祖父能坐上了次辅之位。”
“应该的,一家子人都高兴。”韦大太太笑了。
韦老太太也是满面的笑容。
这事情在韦老太太的眼中,当然也是好事儿。毕竟,亲家成了次辅,这对于东宫有帮助。而东宫未来的太子妃,可是韦氏女。
这里面的帐,韦老太太还是会算的。
当初挑了韦氏的宗妇,这韦大太太能入选,自然是韦老太太一手操办的。
可以说,这亲家仕途好,于她的长子而言,这也是多有助力的。
“要说可惜了,就是你外祖父没能成为了百官之首。到底你外祖父比不得你祖父,总差了那么一丝的机缘。”韦大太太又说了一点了遗憾的话。
“糊涂。”韦老太太摇摇头。她瞧着大儿媳,这是欢喜过了。在东宫如何能讲了这等话。
韦大太太也是反映过来。
一时间,高兴过了,把真心话都讲出来。
“母亲说的是,是儿媳糊涂了。”韦大太太认了一个错处。
“祖母,母亲也是在意了外祖父。”韦王妃劝了话。
韦老太太瞧着孙女这般讲了,她是笑道“王妃说的是,老婆子这一回当是没听到。老大媳发,你便是为了王妃着想,也万万不可再口无遮拦。”
“母亲说的是,儿媳记下了。”韦大太太赶紧的认了话。
“母亲,祖母想也是关心您呢。外祖父的事儿,这已经是皇恩浩荡,咱们只有报郊天恩的,岂能多生了野望”韦王妃赶紧的,又是说了好话。
韦大太太自然也是认了这话。
那态度绝对是良好的。
这一场洗三宴。
东宫当然是一场的热闹。
皇后出席了,给足了东宫的面子。
倒是皇帝没露面。
于是,洗三结束后。
韦大太太在离开前,还是偷偷的与女儿说了心底话。
“为娘的就盼着,你早些能给王爷生一位小皇孙。你莫怪,为娘的心里着急。为娘就是想着你在皇家立得稳稳的。”韦大太太不舍得女儿,可到底还是离开了。
韦王妃心知道的,这一别。
可能再相见
嗯,等着孩子满月宴时,应该能见着亲人了。
东宫的洗三宴结束。
第二天,便是安郡王府的小皇孙的洗三宴。
皇后摆贺了王府。
皇后出宫,当然不是小事情。
这一回,皇帝同样没参加。
可谓是两个儿子的面儿,他一视同仁了。
安郡王府的洗三宴。
同样是热闹的紧。
玉荣既然出席了。
应该给的体面,她是给了十足的。到底这也是她的孙儿洗三,她这做皇祖母的真高兴。
若依着皇帝的意思,赏赐给了。
这就是体面十足。
可问题在于,东宫那边玉荣给做足了脸面。
她的大孙女出生后,洗三没过,就给册封的圣旨。小皇孙这儿
也不好太偏坦了。
玉荣怕的,就是这老三、老四兄弟之间,有什么隔核了。
这一回洗三,她来了。
老三、老五自然也要来。
兄弟嘛,多聚一聚总会不错。
这一年,正统二十一年。
夏来。
夏来,皇家的大选,也是在阅选后,进了尾声。
玉荣得了皇帝的话,皇宫里不选了嫔妃。那么,宗室到了年纪,应该赐婚的,还是赐了下去。
至于两个指了婚的儿子
安郡王司马礼这儿,儿子不求赐人,玉荣是不会插手的。
倒是东宫那边,皇帝点名了,圈了两个人名。
这二人给了两个承徽的名额。
玉荣瞧着皇帝乐意了,她也就是没反对。
至于皇帝指了人
东宫的儿媳会不会多想
玉荣猜测八成会多想。可玉荣不会为了儿媳,就跟皇帝对上的。
到底玉荣小动作够多了。
为了给东宫的老三加了筹码,她已经在朝堂上,给老三了好些的助力。所以,玉荣做了足够多的事情,那么,她就不能再继续的画蛇添足。
一切就看老三、老三媳妇二人的应对。
夏去,秋来。
这一年的秋。
丰收祭。玉荣依然做了祭祀天地的亚祭。
皇帝很给了玉荣体面。
至少,玉荣瞧得出来,皇帝大大方方的放权了。很多的权柄,在往玉荣的手上拽紧了。
于是,今年新上任的司马首辅有点儿不满意。
这一回首辅姓了国姓。
可他不是宗亲,也不是皇族。
要说他跟皇家一点关系也没有
那不可能的。
毕竟,司马这一个姓氏,也不是什么大姓。
真论起来,可能五百年前,跟皇族是一家。
不过,在高祖皇帝起家之前。
司马氏是分了宗的。就是北宗与南宗。
高祖皇帝这一是属于北宗。
这一位司马首辅,那就是属于南宗。这不,这一位能上位
玉荣特别的清楚。
司马首辅是一个人老成精的点头翁。
那是皇帝说什么,他不反驳了。
大朝会,皇帝出席了。
这一位就是老好人。小朝会,皇帝懒得出席时,这一位跟玉荣这一位实权皇后,就是暗戳戳的,那是不那么的对付。
乾清宫。
玉荣批了奏章。
这些奏章,有些名堂。玉荣瞧得出来。
这里面的文章在哪儿
不外乎,是立储大典将近了。关于东宫的太子讲师人选。
未来的帝师,当然会让很多人心动的。
可玉荣对于辅臣们的提议人选,有点儿不满意。
要说,这提议的人选。
这资历上,那是上上等的。
可在玉荣瞧来,却是学儒,那是做学问可以的。
可问题在于,太子又不是治学问。
太子是要治理江山社稷的。那等人选,自然是实干之才,辅阁之臣,最为的好。
偏偏清流之辈
玉荣不够喜欢。这等人的嘴皮子功夫,立得官面文章太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