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玉荣跟太子这一对天家的母子就是面子情。
所以,二人一直都是相互比较克制的。彼此之间怎么说呢,都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吧。
这见面了,二人也是一样的态度,很往常的行事一样。
太子客气,玉荣也是客气。
然后,二人便是没多聊,就是各自告辞。
进了殿中。
玉荣见着正统帝。
皇帝心情不错的样子。
“恭请圣安。”
“梓橦不必多礼。”正统帝摆摆手,他笑着回了一话。
玉荣也不客气,她得了正统帝这一话,便是走上前。
她在正统帝的身畔落了坐。
“我刚来时正巧着遇上了太子。瞧着太子新婚宴尔的,与太子妃真是一对佳儿佳妇。”玉荣是笑着夸了话。
“是不错,这一对佳儿佳妇就像梓橦说的,朕盼着他们夫妻和睦美满。”正统帝也是凡人。他曾经大婚时没得到的,现在自然盼着自己的儿子得到。
当初大婚,正统帝跟甄皇后之间可没什么美妙的回忆。
于是,在太子大婚这事情上,正统帝可是琢磨许多的。
长乐县主能入主东宫。
说起来是她的家世背景不差。本人也是出众。
但是,正统帝考量的还是长乐县主多有入宫。
而且还跟太子在宫宴上也是遇过几回。
正统帝差人侧面的问过太子对长乐县主的看法。
看法是正面的。
于是,这二人有眼缘。
至少,正统帝是这般认为的。于是,这一位嫡亲的外甥女才会被帝王指进东宫,做了皇家的儿媳。
“当是如此。”
玉荣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玉荣在正统帝这儿,当然只会说了太子、太子妃的一点子好话。
这事情摆明了是正统帝这一位父皇撮合的,哪能讲坏话了。
“圣上,我在寿康宫时,还听着母后提了贤哥儿的年岁。这一转眼的,贤哥儿也是长大了。瞧一瞧,等两年大选时,这贤哥儿都能指婚。我这算不算人老珠黄,美貌不在”
玉荣有点儿自嘲的小味道。
正统帝仔细的打量了皇后。
正统帝摇摇头,说道“梓橦美貌依旧在。朕眼中,梓橦甚美。”
“至于贤哥儿啊。”
正统帝也是琢磨了良久,他才回道“贤哥儿的年岁,也算一算快到指婚的年纪。朕与梓橦多年的感情,相如与沫。朕”
正统帝似乎在思考了什么。
“不若贤哥儿的婚事,就由梓橦你拿主意,你挑一个合心意的儿媳如何”正统帝笑着问了话。
玉荣听了这话,心中没什么欣喜的。
对于正统帝这话,她只感觉到了微微凉。还是透心凉。
如果正统帝对儿子的未来看的很重。
那么,这一位儿媳一定得自己挑的。
可若是对一个儿子的未来,不那么的慎重。
那么,这儿媳的人选嘛,皇帝就可以随意一些。
“还是圣上给贤哥儿挑了嫡妻的话,您指的婚,我最放心。”
玉荣笑着回道“都是圣上的儿子,圣上可不能偏心眼儿的。”
这话玉荣说的宜嗔宜喜。
不是抱怨,而是一种打趣话。
正统帝当然就没搁了心上。
正统帝想了想,说道“罢,罢。既然梓橦你这般讲了,朕绝对不能偏心眼儿。贤哥儿的婚事,礼哥儿的婚事,等着大选时,朕一起指了。”
“这哥俩的年岁倒是相近。”
正统帝说的顺嘴,他显然对于两个儿子的生辰,还是时时记着的。
“两年后的大选,礼哥儿的年岁会不会太小了些。”
玉荣又是问了一句。
正统帝听了此话,却是微微摇头,笑道“不小了,可以指婚。指婚又不是马上要成婚。”
既然正统帝都如此讲了。
玉荣自然点了头。
“两个孩子的婚事,还是要等了年月的。这般不急一时。只和靖的婚事,倒是近了。”
玉荣笑着提了一话。
“是啊,和靖的婚事近了。”
正统帝想到了次女。
和靖二公主的婚事,是近了。
这一个女儿要出嫁,要说舍不得,皇帝还有点儿。
当然,更多的,倒是也是淡然。
“我与刘妃那儿商量了,刘妃最是在意和靖,和靖的大婚嫁妆,刘妃一直盯得紧。我差人核实了,一切都是办的妥当。”
玉荣心中有数儿。
刘妃在自己的女儿大婚一事,那是真花足了功夫的。
和靖公主有这么一个母妃,想来也是福份。
毕竟,后宫的皇子皇女们,想平平安安的长大,一个好的母妃是必需要的。
若不然,后宫里不缺了夭折的孩子。
更甚者许多的皇嗣,那是没出生,就是已经落胎了。
延禧宫。
刘妃在与和靖二公主商量了话。
“你专心了婚事便是。至于东宫那边,哪怕添了一位皇嫂,你也不必走的太近。”
刘妃仔细的叮嘱了。
“母妃,若是将来的话皇嫂会不会与我计较。”
和靖二公主还是在意了太子妃的。
毕竟,这可是东宫的女主子。
“这宫里的事情,说不准儿。而且,你太近了东宫,就容易开罪了坤宁宫的皇后娘娘。咱们母女的势单力薄,哪边儿都惹不得。”
刘妃说的是墙头草的活法。
看着是憋屈。
可问题在于,想活得随意,在皇宫哪有人都做到的
刘妃自己吃了现实的苦头。
在宫里摔打了这些年。
她的性子已经养成了。
和靖二公主低了头,她说道“女儿明白。女儿听母妃的。”
“你出嫁了,还是嫁得一门勋贵。往后,母妃就盼着你早些生儿育女,能与驸马恩爱。母妃就不求旁的了。”
刘妃说这话时,也是一脸的期盼。
她的一辈子就是如此了。
刘妃也是在女儿大婚后,就是觉得心头的大石落了地。
往后求的,也是女儿一辈子平安幸福。
“母妃。”
二公主很受用的。
英国公府。
英国公是一位老人了。在太宗年间是立了大功的。
这一位出身勋贵,一身的功劳,那是堂堂正正的拿命去挣的军功。
唯一遗憾的,怕就是他的三个儿子。
这真真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好在有一根独苗,长子留了一个男丁。也便是英国公府如今的世孙。
若不然,人这一辈子要强。
到最后没了自己的子嗣,那求一个什么
封妻荫子,公侯万代。
这都得有继承人。
英国公对于世孙的感情,自然是最重的。
毕竟,这是万里良田里的一根独苗。
在儿子身上,那是用足了老子的威严。
在孙子身上时,反而撒不出来。
其时,对于唯一的嫡孙是一个纨绔子弟,英国公一个人生智慧满满的老人家能不知道吗
知道的。
可比起能干的三个儿子,都是早逝的情况。
英国公宁可这孙子是一个无能的。至少,他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能给英国公府留了后嗣子孙血脉。
开枝散叶,让英国公府不至于一脉单传。
这才是英国公期盼的。
当然,为了给孙子留一条退路。
知道孙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于是,英国公就去求了皇帝。
英国公一辈子在军中,那自然有他的人脉。
他没打算留给孙子。
因为孙子无能。
一个无能之辈,若真得了一份大势力,那么,不是福,只能是祸。
这些东西全交上去,交给皇帝。
英国公给孙子的,就是一个爵位,以及一份祖产。
能让孙子吃喝玩乐,总归是过一辈子,当一个纨绔子。
不过,还得给子孙们留一点余地。
求了一桩婚事。
这曾孙辈儿全是皇家的血脉。
那么,总归是一条退路。
这就是和靖二公主会嫁进了英国公府的原由。
英国公许诺了很多。
也是负出了很多。
从祖下传到他手中的许多东西,他都舍了。
然后,求了孙儿能尚主。
“你马上就要大婚了。你祖父这一辈子能帮衬你的,都给你留了退路。”
英国公望着孙儿,也是感慨。
他老了。
真的老了,所以,英雄迟暮,这心软了。
若搁他儿子那时候。
他的儿子们像孙儿这般的无能,他会棒棍底下出孝子。
不上进,打。
不好学,打。
总之,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学。
哪像他这孙儿。
这府上的三个儿媳啊,把这一个孙儿都是宠到心尖尖。
要月亮不给星星的。
这不,这世孙还是在书房里,哪怕在祖父跟前,还是懒洋洋的。
显然,他昨个儿没睡好。
“祖父,孙儿听您的。”
世孙回了一句。
“说说,你如何听。”
英国公顺口问一句。
“啊。”
世孙貌似睡醒了。不,应该是被吓醒的。
“祖父”
世孙想说话,说啥子呢。他压根儿刚刚全在打磕睡,祖父讲了什么,他都不知道的。
英国公看着孙儿的模样。
就知道他又对牛弹琴了。
“你这糊涂子。”
英国公骂了一句,然后,就要起身。
世孙是一跳。
这祖父有前科,教育不好他时,就要打人了。
当然,以前的世孙那是小仗不受,大杖就跑。
总归,他去求了母亲,去求了叔嫂们。
然后,母亲、叔婶们就会去祠堂外面跪着。
跪谁,跪列祖列宗,她们无能,不能教导好后辈子弟。
这是儿媳妇的失职。
至于去哪英国公求情
不存在的。
这公爹跟儿媳之间,还是要避讳的。
于是,得了消息的英国公。
在三个儿媳跪了祠堂外,这等损了自己颜面的行外后。
英国公也得认了。
罚孙子,这哪是罚孙子。
这是罚了儿媳。
可这三个儿媳青年丧夫。
在英国公的眼中,也是一群贞妇。这是守了他的儿子啊。
英国公与国公夫人的感情好。
三个儿子早逝,国公夫人受不住。那是病了。
小病成大病。
拖来拖去的,最后,还是病逝了。
而英国公跟国公夫人不同。
他这一辈子,什么没经历的。
哪怕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心痛。
他得忍了。毕竟,孙儿没长大,英国公府需要一个掌舵的。
“你这小子。”
英国公倒底下不去手。
“你给我记着,往后跟公主好好过,万事听公主的。”
英国公这般叮嘱了话。
“其它的,算了算了”
英国公也懒得交代了。
这一个孙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教导了又如何
这是教了,从来就学不会,总会再犯的。
对于未来的公主孙媳。
英国公很看重的。
反正这未来的一切,都是这孙儿的。
那么,这国公府的掌家人,就让公主孙媳管了,也是可以的。
至于三个儿媳
这守孝的寡妇,总要避讳的。
英国公把一切想得挺美好的。
当然,世孙得了祖父的话,自然也是满口应了。
可英国公瞧得出来,他这孙儿压根儿没往心上去。
英国公能如何,摆摆手,让这孙儿走了。
也免得越看越气。
他老人家还想喝了孙媳茶的。
可不想跟孙子天天生气。
倒是从祖父这离开。
世孙去看了母亲。
不意外的,在母亲这儿看到了两位叔婶。
“给母亲请安,给两位叔婶请安。”
世孙在母亲跟前,还收敛许多的。
“大哥儿来了。”
两个叔婶的眼中,这世孙真跟自家的孩子一样。
当然,不可否认的,也是二人膝下无子。
这将来给二人养老的,还是这一个侄儿。
待这一位侄儿,两个叔婶也是疼爱的紧。
“我从祖父那儿过来,一路上就想着母亲,嗯,也想着两位叔婶的。”
这一世孙的嘴,还是挺甜的。
这时候,世孙乐于哄了话。
这世子夫人,还有两位妯娌,哪有不配合的。
总之,气氛是不错的。
“母亲,祖父寻我去,就是跟我说大婚的事情。”
世孙提道“我在外面,可听人说,娶了公主多不自在。咱家不缺了富贵的,如何就让我尚主。”
世孙一直对娶公主没多大的兴趣。
他是英国公府的香饽饽。
在英国公府里,除了祖父他最大。
母亲、叔婶们只有疼爱他的份,从来不管他。
这等情况下。
世孙真真不想娶公主。
娶了公主,做了皇帝的女婿。
那日子过的,也不是万般容易的。
毕竟,皇帝岳父盯着。
想花花心思,那可不敢。
世子夫人听了儿子的话。
轻轻笑道“又是讲了糊涂话。”
要不嘛,在世子夫人的耳中,就是儿子性子还没有长大。
她的宝贝儿子,当然是公主也配得。
至于公爹的打算。
其时,也没瞒了三个儿媳的。
英国公的想法。
三个儿媳也清楚。就是孙子不争气,总得给曾孙留了体面,留了退路。这尚主,就是最好的。
总归,一个驸马一辈子享富贵。
做皇亲国戚的,没能耐,也不会被人为难了。
这世道里,真以为享了富贵,就不沾了风险的。
没权势时,没能耐时,一个家主无能,也可能累得一个家族倒台的。
可皇帝的女婿,一般人可不敢去谋害的。
这般惹恼了皇家。
“你尚公主,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那些人跟你如何讲了尚公主不好的,都是吃不着葡萄,就讲了葡萄酸了。”
世子夫人跟儿子叮嘱了话道。
“葡萄啊。”世孙有点儿馋嘴了。
毕竟,他这等纨绔子弟,那会的事情,就是吃与喝,玩与乐。
干正紧事情,他不在行的。
“咱们府上最近可没有葡萄,这季节不对。不对,不缺了葡萄酿。母亲,儿子就想沾沾酒。那酒是果酒,可不醉人的。”
世孙就想着,拿出去,去跟人一起饮酒做乐。
当然,在自家母亲跟前,可不能如此讲。
世子夫人不知道儿子的想法。
她最心疼了儿子,在此时,自然是捡着好的,就想给了儿子。
英国公府里。
世孙还在继续他的生活,总归是轻松与惬意的。
皇宫中。
东宫,太子妃见了太子的两位良娣。
三人都是旧识。
一起大选的嘛,哪可能没心中衡量过对方。
只是一场选秀后。
各人的命运就不同了。
长乐县主成为了太子妃。
她是太子的嫡妻。
而陈次辅的嫡孙女,永安侯的嫡长女,这两位只是太子的妾室,是良娣。
哪怕良娣算是侧室。
可倒底还是妾。
要说陈良娣、安良娣二人的心中没疙瘩,那是假的。
当然,二人也会做事儿的。
在太子妃摆了贤惠的态度时,二人也是捧了场。
初初见面,肯定没傻子,会冷场的。
太子的女眷,除了这三个外。
便是正统帝给赐的两个教导了太子人事的宫女。
如今嘛,也有品阶,就是东宫女眷中最低的奉仪。
于是,这算是太子的妻妾五人,第一回的见面。
“四位妹妹,往后咱们都是在东宫里过日子。抬头不见,低头也见。”太子妃笑容温和。
“也盼着大家都和睦相处。”
太子妃说话还是挺温柔的。可谁若以为太子妃可欺
那就是假像。
“全听太子妃的。”
陈良娣接了一句。
“对,对,太子妃最是仁慈不过了。哪能不听了太子妃的。”安良娣也是温柔的回了话。
倒是两位小奉仪,就是坐了半个綉墩,那是恭敬的紧。
听着太子妃的话,也是小心翼翼的,可不敢多哼了半个字眼儿。
太子妃对于四人的态度,是瞧在眼中的。
两个奉仪。
自然不在太子妃的眼中。毕竟,这二人没什么家世。那是宫婢出身,是被亲人卖进宫的。
说起来,这等没出身的想上位。可不容易。
毕竟,这皇宫里的女眷,也要讲一个出身,讲一个娘家给力不给力的。
这两个小奉仪在太子妃眼中威胁不大。
当然,太子妃也有些防犯的。
可以说,如果可以的话。
太子妃是盼着快些在宫里站稳了脚跟。
如何站稳了。
那还用讲吗
当然是快些怀上了太子的子嗣。
最好呢,生下了太子的嫡长子,皇帝的嫡长孙。
如此,才算得优势。
当然,这等子想法,只能想想。
四位太子的妾室,这两个良娣,可没有省油的灯。
太子妃能做的,就是摸清楚了情况。
然后,按着家族里教导的一些手段。那么,在让东宫的女眷侍候太子时,那日子得挑了一些不那么容易怀孕的时间。
这般的算计。
里面的功夫就很深。
可这样的法子。却最安全。
因为,没动手的,就没有痕迹。
当然,要说为难的。
就是要看了太子配合不配合。
毕竟,太子若是不配合。
那就是万事皆休。
可太子妃相信,她能做一些手段。
从太子对她的态度来看,他会给她这一位嫡妻必要的尊重。
太子妃的温柔笑在。
她心是清楚,她求的是一个嫡长子。
只要她生下了嫡长子。
那么,太子的女眷们,还是要怀孕生子。
若不然,她一个太子妃敢把持了东宫子嗣。
这可是天大的麻烦。
想到这些时。
太子妃就是琢磨了。她是不是应该跟太子聊一事儿。
二人可是夫妻。
夫妻若不同心,那就是真真的害了东宫。
这一场妻妾间的见面。
太子妃很客气,最后,喝了四人敬的茶。还是赏了东西。
然后,就是客套几句。
太子妃就是让两位良娣,两位奉仪告退了。
这时候,太子妃可没心情跟四人聊什么姐妹情深的。
太子妃还有事情。
她要在太子跟前表明了立场。
这里面的分寸,太子妃是还要拿捏的。
东宫。
太子归来。
太子与太子妃一起品了茶。
“孤刚从皇子所归来,去那儿看一看两位皇弟。三弟、四弟的功课都好,也难怪父皇为孤这些兄弟感到骄傲。”
太子说这话时,话中似乎有话。
太子妃仔细的听了。
直到太子停了话,她才是接道“三弟、四弟学业好,那必然是上书房的师傅们教导的好。”
“要我的眼中,殿下的学问,也是不浅的。殿下如玉君子,如何都是风度万千,跟父皇最相似。”
太子妃笑着回了话。
夸了儿子像父亲。
这总归是没错的。
在皇家,这很重要的。
“孤哪敢比了父皇,差的太远了。”
太子摆摆手。
“不过,这一回大婚,父皇给了孤三天的假。让孤是轻松一些。”
太子的目光,就是挪到了太子妃的身上。
“父皇一翻心意,瞧着亦在殿下的身上。”
太子妃笑了,说道“殿下大婚,我能嫁进皇家,亦是万分的荣耀。”
“就不知道殿下满意与否,我这等的嫡妻。”
太子妃的目光是望着太子。
“自然满意。”太子执了太子妃的手,说道“你可是父皇挑给孤的。”
“三天后,孤就要上朝听政。父皇对孤似乎已经乐于重用了。”
太子对于上朝听政,这是盼了多少年。
总归盼来希望。
“殿下很想听政吗”
太子妃笑问道。
“总想为父皇为忧,以敬儿子的一份孝心。”
太子这般回道。
“殿下孝心一片,父皇若知道必是心中高兴。”太子妃也是笑了,她又道“只有一件事情。我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说。”
太子问道。
“坤宁宫的母后待我挺亲近的。殿下以为,我如何处之,对东宫最好。”
太子妃还是问了话。
她的态度很明显,想弄懂了太子的态度。
宫外可有一些传言的。
东宫、坤宁宫之间的争斗,以及矛盾所在。是一个明眼人都懂。
太子妃自然也要表明了立场的。
她的立场就是东宫。
“坤宁宫。”
太子呢喃了一句。
“你做一个皇家儿媳,尽了本份就可。”
太子说道“至于母后,母后最是仁慈,想必不会为难了咱们这些晚辈的。”
太子这话说有点冷。
可太子妃听懂了。
看来东宫、坤宁宫有矛盾,这真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是不是应味着,三皇子是真的想夺嫡。
一想到这些时。
太子妃的思绪,也是想得深了。
毕竟,太子妃的利益在东宫。
她的一辈子都是绑定在东宫的太子身上。太子成功,她就是皇后。
太子失败,她就是废太子妃。
而皇家的太子有退路吗
没有,一旦退了,就是一个死字。
可胜了呢
至尊至贵的皇权,是非常有魅力的。
“我省得。”
太子妃笑着回了话。
东宫的太子、太子妃有他们夫妻的态度,那是立场一样。
直到太子的婚假结束。
太子正式的上朝观政。这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在太子站在朝堂上,正大光明的迎接高官显贵,勋贵皇亲的目光时。
太子是一种站在万人中央的感觉。
这一种注视,就是意味着他要接受了考验。
储君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坤宁宫。
玉荣听着小桂子的回话。
“哦,这般说来,大家对太子都很满意啊。”
玉荣轻轻浅笑。
“娘娘,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可是越来越重。还有人在朝堂上请了奏章”小桂子话到这儿时,那是愣了一下。
似乎有什么话,让小桂子迟疑的不敢说。
“说说吧。”玉荣笑道“本宫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怕什么。”
小桂子于是一咬牙,才说道“有人上请奏章,把太子的皇家玉碟改了,把太子的生母改为孝仁恭慧皇后。如此一来,太子就是嫡子出身,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嫡长子身份坐稳东宫储君之位。”
“那些道貌岸然之辈,还说什么如此能不伤了东宫、坤宁宫之间的母子情分。”
小桂子说这话时,也是气得狠了。
玉荣听了。
心中却是一个警惕。
“小桂子,让咱们的人查一查。东宫如何跟慕容国舅的府上有牵连,牵连有多深”玉荣很在意了。
白月光的威力啊。
玉荣从来不小瞧。毕竟,一个死人,一定争得赢活人。
因为,人的脑补功力太强。
人不在,那么,自然会脑补的。美好的,再是多回忆一下,全成了最美的。
天然的,就带了滤镜。
玉荣如何敢比划了
“娘娘,您的意思是背后有人,还跟慕容国舅有关”
小桂子也是吓住了。
没法子,孝仁恭慧皇后在正统帝心中的地位。可没人敢挑衅的。
毕竟,人不傻。
争赢了,没好处。输了,那就是很容易跌到人生的谷底。
“本宫就是猜一猜。不管如何,总要查查。”
玉荣说的肯定。
“娘娘放心,奴婢一定查一个清楚。”
小桂子很肯定的回了话。
这事情很重要的。
似小桂子这等一身富贵,全在坤宁宫的人。
那肯定是盼着坤宁宫的主子越来越好。敌人嘛,最好消失。
只是,东宫太子是一个利害的对手。
这想让对方消失,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小桂子去查了事情。
可玉荣就是有一种直觉啊。
“哼”
玉荣一个冷哼。
太子这真是好本事啊。
刚一娶妻,又有两位侧室良娣,这三人可是背景出众。
这还不满足,还想做中宫嫡子。
真以为是太子,就可以为所欲所。真当天子是死人
玉荣心里有了琢磨。
然后,她就是摆驾,坐了凤撵去乾清宫。
乾清宫。
御书房。
玉荣到了时,正统帝在生闷气。
“恭请圣安。”
玉荣进来了。
她行礼后,正统帝摆摆手。
“梓橦,坐。”
正统帝指了身畔的位置。
玉荣也就不客套了,她坐了正统帝的近处。
“又是谁招了圣上的讨厌”
玉荣问了一句话。
“还不朝堂上那些不识趣的。”
正统帝就是一说。
“既然不识趣,那便是换了识趣的。这天下间想当官的,最是不缺了。”玉荣笑道“科举的用意,不就是满堂尽是天子门生嘛。”
“既然是天子门生,可不就得听了圣上的旨意。”
玉荣歪一歪话题。
“梓橦,你这话在理。”
正统帝听了,越是想,越觉得皇后的话听了,就觉得中听。
在正统帝看来,这才是站了他这边人的想法。
若是朝堂的臣子,真跟梓橦一样的,想为朕分忧就好了。
哪像如今,个个都是私心过甚之辈。
“可惜,朝堂上的一些老顽固。他们可是抬了祖宗家法,就想大理长篇的来说服朕。真以为朕是一个傻子不成。”
正统帝可不想了,朝堂上的太子势力越大。
毕竟,太子是储君,储君是国本。
那也是大义名份在身。
真是太子势力膨胀了。
依附于太子的人,就真能安份了。
别逗了。
在权力面前,只有更利害。没有最利害一说。
人人想往上爬。
皇帝阻了路,也会有人想造了皇帝的反。
天家父子,在权利面前,那亲情淡薄的可以。
就像是如今呢。皇帝在培养了太子,皇帝也在防犯了太子。
“哦。”
玉荣一挑眉。
“我可听了一些风声。后宫中都在传闻了。”
玉荣笑了。
“梓橦也听说了。”
正统帝当然知道的,这事情瞒不住。
所以,他的态度更淡然。
“那梓橦说说,你如何看”
正统帝问了话。
显然,正统帝想听听皇后的看法。
“我如何看当然是站着看。”
玉荣打趣了话。
不过,在瞧了正统帝认真的眼神后。
玉荣摇摇头。
“圣上,这事情我不能插嘴。我一旦插嘴了,就是坏了您跟太子的父子亲情。”
玉荣说的认真。
“”
正统帝想了想,当然也想通了。
这事情皇后众有千种想法,也不能吐了一字。
不然,就是一场大事。
谁让皇后是太子的嫡妻,偏偏太子还是庶长子。而这一位皇后嫡母的膝下,可有亲生的儿子。
太子的兄弟,可是嫡子出身。
这衬的太子特别的尴尬。
当然,这等尴尬在正统一朝,太子都得忍了。
等他忍到上位后,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儿。
可目前嘛。
太子就只能忍。
谁让这是皇帝的考验呢。
“梓橦,你啊”
皇帝轻轻摇头,也不再催了皇后讲这事情。
“那你给朕说说,宫里的谣言又是如何回事”正统帝把话题拉回来。
“有人讲,圣上一定会同意了朝堂上忠贞之辈的一片忠君之心。天子立储君,是为国本。如今为了国本,把太子的皇家玉碟改了,那是顺了民意。”
“当然,也有人讲,出身归出身。立嫡立长,这太子万般出众,是一位出类拔粹的储君。所以,圣上点头一下,给太子改一个出身,也是成全了太子。”
“”
气氛有点儿沉默。
“朕倒觉得太子真有本事,他如何是国本,那就足矣。朕不必帮衬太多。立一家一姓的天下不容易。这社稷江山,总不能交到了无能之辈的手中。”
皇帝的态度更明确。
当然,这话里的真实成份有多少
玉荣很怀疑的。
可她不会说,谁都不会说的。
“太子是一位出众的儿郎,不愧是司马氏的千里良驹。”
玉荣夸了话。
“当然,这一切是圣上教导的好。想来贤哥儿、礼哥儿多得皇帝的催促教导,也必然像太子一样的出众。”
玉荣小小的拍了皇帝的马屁。
同时,亦是想让皇帝多看重了自己的儿子们。
“贤哥儿、礼哥儿亦是朕的骨肉。梓橦,朕亦在意他们的。”
正统帝给了肯定的话。
玉荣听了,连连点头。
“贤哥儿、礼哥儿的眼中,也是最觉得圣上伟岸。”
玉荣给了肯定的答案。
哪一个少年郎的心中,父亲总是最利害的。
毕竟,撑起一个家。
如今的皇帝更不同。
皇帝的权势,那可谓是生活这一片土地,就不能忽视,也不敢忽视的。
一言而决,便是天子。
众生命运,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