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武秀秀问自己,她还有退路吗
在和瑞大公主归府后,她见到了这一位长公主。
在一众的姐妹里她得到了和瑞大公主这一位嫂嫂的优待。
和瑞大公主待她的态度特别的亲切。
貌似她们在宫中的感情似乎挺深的一样。
“秀妹妹,你难得归府。不若今个儿随我一起去公主府小住几日”
和瑞大公主执着武秀秀的手,笑道“这会子不让去我那公主府认认门,我都怕你不知道公主府的大门往哪儿开。”
和瑞大公主待武秀秀的特别,在一众的姐妹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对着武秀秀时,和瑞大公主一直只是自称我。
可对着武秀秀的庶出姐妹们时。
和瑞大公主仅仅就是礼貌的笑了笑,送了一份见礼面。然后,便是没有然后。
在和瑞大公主眼中,这些庶出的小姑子们,那便是应该懂得离趣些的。
她这一位皇家公主对于长辈们,那是尽一些晚辈的态度。
可对于府中的小姑子们嘛,那就是态度各不同。
为何
只是为了显出武秀秀。
想与这位拉了关系,在和瑞大公主瞧来,自然就要表示出了她的重视。
亲疏有别,就是最好的表现。
武秀秀笑着瞧了她的母亲一眼。
她的母亲眼中,全然的一派骄傲。
“公主的话在理,秀秀你与公主在宫里是旧识,你去公主府小住几日也不错。”武秀秀的母亲忙是应下了这事情。
那态度热忱的,真是恨不能替武秀秀应下来。
“得公主嫂嫂的应邀,哪会不答应。就是怕叨扰了。”
武秀秀也是扬了笑脸。
武秀秀回话时,自然也是注意到了她的庶出姐妹们的神色里,各有各的尴尬。
可她只能装了看不见。
为庶出的姐妹们求话她算什么
她只是一个客居皇宫的武氏女。
公主哪怕嫁进武家为妇。
可也是世孙夫人。
再则说,公主都不住了国公府里。
公主一直住了公主府。
武秀秀从来不敢高看自己的。
若是太看得起自己,就怕真被人拔了面子时,丢的还是自个儿的脸面。
去公主府的事情,这般有了一个承诺。
于是,国公府的二太太还是有心的替女儿准备了一份礼物。
对此武秀秀应下了。
便是她本人也是准备了一份小礼。
礼不重,只是一点子心意。
是她自己私下学做的胭粉。
手艺还不错,算得一个乐子。
和瑞大公主夫妻在国公府只是一起用了一回午膳。
然后,晌午后,便是告辞。
世孙有事情,自然就是出府去办事儿。
于是,跟和瑞大公主一起回公主府的便是武秀秀。
公主府建的规制倒是挺大的。
占了半条街道。
公主府的旁边是一座国公府。便是英国公府。
很凑巧合的,这英国公府就是和靖二公主的未来夫家。
至于和瑞大公主的公主府,也不是新建成的。而是犯了事儿的勋贵,在正统帝的打压下,跟藩王造反的事情勾搭上。
然后,自然被除爵。
于是,这一座勋贵的府第就被收回皇家。
皇帝给女儿指婚后,这要造了公主府。然后,便是选了这一处公爵府的规制,再是修缮妥当。
这不,一座新的公主府就是出炉。
公主府内。
和瑞大公主邀请了武秀秀赏花。
初春,开的迎春花很美。
“你真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和瑞大公主打量了武秀秀,笑着夸了话,又说道“往日里咱们接触的少,我倒跟你不怎么熟识的。说起来,在国公府时也是说了一点子假话。”
“是公主嫂嫂给予我了一份体面。”
武秀秀还是懂得识了好人心。
“你真的不错。至少,咱们这般相处了,我觉得舒坦。想必还是皇祖母教导的好。”和瑞大公主还是会看人的。
她瞧着武秀秀真不错。
“你跟三弟倒是般配。”
和瑞大公主夸了一句。
这也是和瑞大公主乐意跟武秀秀交好的原由。
毕竟,景仁宫的惠贵妃、和瑞大公主这一对母女还看好了坤宁宫的母子。
这也算一点小小投注。
“三皇子殿下龙章凤表,我一介臣女不敢肖想。”
武秀秀轻轻摇摇头。
自知之明有的。
武秀秀也不是一个爱勉强了别人的人。
她看得出来三皇子的疏离。
所以,她不想对方为难。
“你真傻,这是说的傻话。”
和瑞大公主轻轻摇摇头。
这时候,和瑞大公主不觉得武秀秀通透了。因为,这等傻话说出来,可不是傻得可爱。
“秀秀,咱们姑嫂,我说句真心话。你可是皇祖母挑中的人,武国公府里人人对你的期盼可不低。你哪还有退路吗”
和瑞大公主叹息一声。
她是真可怜这个少女了。
“你要知道了,你在京都的名声是什么”
和瑞大公主见武秀秀傻愣愣的表情,她又反问了一句。
“”
武秀秀听懂了一些。
“我自是武家的女儿”
武秀秀只能这般回一句。
“可你在许多高门大户的主母们眼中,那就是暗定的三皇子妃,是皇家期许的儿媳。”和瑞大公主说的很认真。
“皇家的儿媳,你若不嫁给三弟,你还能嫁给谁谁又敢与皇家抢了儿媳。”
和瑞大公主说的才是世人的观点。
皇家威权,这敢跟皇家抢儿媳,这得多大的胆儿
特别是在和瑞大公主更清楚了。
坤宁宫的母后可是有心人。这宫里的消息,和瑞大公主从母妃那里更得了一个确切的。
太子与三皇子之间嘛,要是竞争的关系。
一旦有一个万一
万一是三皇子成为新储君,成为国本。待父皇百年后,这本来预定给天子的女人,谁又敢抢
大户人家的女儿,享受了家族的荣华富贵。
这要担起来的责任,可是逃不掉的。
“可三皇子未必中用意我。”
武秀秀说了实话。
这才是最关键的。
三皇子不中意她,她便是有万般本事,千般能耐,也不顶用的。
“皇祖母最会看人,你这般好,三弟又是在皇祖母跟前养大的。三弟未必不中意你。”和瑞大公主有点儿旁观者清。
“其时,你真想跟三弟相处的好,那还需要解了三弟的心结。”
和瑞大公主指点了话,道“还是四弟那儿,三弟与四弟的关系最佳。”
武秀秀听懂了。
“我懂了,谢谢公公嫂嫂的提醒。”
武秀秀真听懂了。
其时,小姑娘给和瑞大公主一吓,也是心中慌慌的。
是啊,她担负了太多人的期盼。
她真的不嫁给三皇子,她还能嫁给谁
武秀秀心中是惧怕的。
她让和瑞大公主的话一讲,就像是抓着了一颗救命的稻草一样。
宫外。
哪怕小住,也是住不得太久。
武秀秀回了皇宫。
接她的人是武嬷嬷,这是领着皇太后的口谕。
于是,在一众的姐妹们羡慕嫉妒的眼神里,武秀秀又进宫了。
京都,皇城,东宫。
太子自然在琢磨了这大选的门道。
最热闹的入选秀女有哪些,太子也是清清楚楚。
可太子不清楚的是他的父皇会选了谁,以为皇家儿媳。
“”
太子搁下了秀女名册。
这名册上主要介绍的还是秀女的背景家世。其家族在朝堂上的势力如何
太子想要一个出众的妻族。
太子的一些动作,当然,也是瞒不了人的。
至少,乾清宫的正统帝知道的。
可正统帝默认了。
因为,他做了一事情。
春祭后。
皇后替皇帝批了奏章的事情,已经明愰愰的出现在御书房。
皇帝给皇后背书。
这事情自然闹出了风波。
可皇帝乐意分权一点子给皇后。
朝中的重臣、勋贵、宗亲们再不满意,皇帝大权在握,他们也没折。
于是,寿康宫的皇太后那儿,一时间很热闹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
还是有人认了死理,认为这是牝鸡司晨。
总归,皇后攒的那一点子好名声,一下子在京都里又成了风口浪尖。
这等事情东宫太子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现在嘛,乾清宫的皇帝就是觉得他敢许应该给皇太子一点子安慰。
在太子妃的问题上,正统帝是真看理的。
“圣上。”
一个声音打断了正统帝的走神。
“梓橦。”
正统帝抬头,看到了御案下首处,正搁了笔的皇后。
“圣上可是身子哪不舒服我瞧着您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玉荣关切的问了话。
玉荣是真关心正统帝。
她如今的情况,虽说不是风雨飘摇。
可情况确实也不怎么美妙。
当然,有皇帝的皇权加持,一切还是稳得住。
当然,这意味着,她现在靠着还是皇帝的威权。
玉荣会注意到皇帝。
那是因为她批了一份奏章,颇有一种朝臣想在皇帝跟前告她的状,偏偏这奏章先是入了她的手。
真有一种当官的问原告。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一种满满的慌堂感。
当然,这等说了她这一位皇后逾越的话。
玉荣不在意。
她只是看完了奏章,然后,看到上面没正紧事。于是,她拿了皇帝给的小私,在上面盖了一个戳。
这奏章就是搁了一边。
如何处理
更简单的法子。
便是收起来,冷处理。
没回复,这就是答案了。
“朕无事,梓橦你不必担心。”
正统帝回了一句。
“朕一时走神,是想到了太子妃的人选。”
哪怕阅选还没有开始。
可关于太子妃的人选,其时,已经圈出来几人。
皇帝现在要考虑的,就是这太子妃的影响。
玉荣一听关乎太子妃。
于是,她闭嘴。
这事情她可不会插嘴的,没好处,还可能惹来麻烦的事儿,玉荣不想沾手。
“那圣上您确实得多考查考查,这关乎储君。”
玉荣很认真。
她说这话时,也不亏心的。
哪怕玉荣一直想着太子倒台后,她的儿子贤哥儿上位。
可一切只是未来的想法。
这不是没实现嘛。
对于玉荣而言,那就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有梦想是好事。
万一万一实现了呢。
“如梓橦说的,朕是得多想想。”
正统帝一时间也没有拿定主意。
这主意也不是那么好拿。
乾清宫。
帝后二人谈些话,这解一解乏。
然后,继续政务。
当然,皇帝能轻松些。
皇后分忧不少。
可皇后上位了,这分忧了。
这里面的麻烦多多,于是,为了不被人抓住痛脚,这自然得更辛苦些。
这一日。
晚膳前。
玉荣得了寿康宫的话儿。
皇太后想请皇后前去一起用晚膳。
皇太后的邀请,自然没法子拒绝的。
于是,玉荣去了寿康宫。
司马贤、司马礼哥俩在呢。
这哥俩一直是午膳在坤宁宫,晚膳在寿康宫。
总归皇太后这儿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
晚膳,皇太后用得挺香。
待晚膳后,司马贤、司马礼哥俩告辞,一起回了皇子所。
婆媳二人闲下来,自然对坐谈话。
“皇后,哀家寻你来自然是有事儿。皇后你琢磨琢磨,哀家这是为了何事”
皇太后反问了话。
为了何事
玉荣有些琢磨与猜测。
“儿媳自然听了母后的教导。儿媳愚笨,可得多听听母后的教诲才是。这揣测了母后的心思,一时间,儿媳真想不到。”
玉荣打了哈哈。
哪怕想到了,也不必真讲。
毕竟,她可不能先摆明了她的态度。
还要看看皇太后的想法。
“皇后,你这话不实诚。”
皇太后轻轻摇摇头。
“不过,看了贤哥儿、礼哥儿、逸哥儿的体面上。哀家也不跟皇后你计较什么。到底哀家老了,也没几年好活的。”
皇太后也得认命的。
人老了,就不乐意结了一些恩怨。这怕遗害了家族,给家族留了后患。
“母后,儿媳恐慌。”
玉荣赶紧的表了态度,那态度是十分的诚恳。
“算了算了,你是母仪天下的中宫。哀家老了,哀家这儿敢最近也不得清静。皇后,这是为什么你清楚。你是有些逾越了。”
皇太后说得直白起来。
皇后嘛,也是母仪天下的中宫娘娘。
这位置肯定是尊贵的。
可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封建社会。
这是一个男权时代。
所以,玉荣的上位,正统帝的简拔,这真是扰扰纷纷,流言扉语的。
“”
玉荣沉默了小片刻。
“母后,儿媳得圣上信重,儿媳只能一腔赤诚回报之。”
玉荣这般回了话。
牌子抬起来,这是天子的话。
她哪怕是皇后,也不可能拔了天子的意思。
玉荣的态度很明白。
皇太后也是瞧懂了。
“天子”
皇太后一声感慨。
就是此时。
有宫人的禀报声。
天子的御驾来了。
玉荣赶紧的起身。
“恭请圣安。”
玉荣给皇帝行了礼。
“平身。”
正统帝走进来,还是搀扶了玉荣。
“给母后请安。”
皇帝走到了皇太后的跟前,又是问了一个安。
“天子,坐。”
皇太后满面笑容,刚刚跟玉荣打机锋时,那等冷寂几分的气氛,一下子不见了。
此时,皇太后也是笑得春暖花开的模样。
那真是要多慈爱,就是多慈爱的。
“谢母后。”
正统帝坐了下来。
他还是摆摆手,笑道“梓橦,你也落坐吧。”
“谢圣上。”
玉荣自然也是谢了话。
在皇太后跟前,把对待皇帝态度的真诚,一定要表现出来的。
把皇帝捧高了。
玉荣就更好借用了皇帝的牌子,这能为自个儿多挡挡灾。
“圣上,您可是用了晚膳”
玉荣赶紧的又问了一句。
“朕在乾清宫用过了。等忙碌完政务,想来母后这儿小坐。倒巧,梓橦你也在。”
皇帝说的随意。
可真是巧合吗
嗯,可能是吧。
“难得天子一片心,哀家就是受领了。这会子天子、皇后你们能陪哀家聊些趣事。哀家只有欢喜的。”皇太后在皇帝跟前一直是慈母,现在自然也一样。
“这些日子,想是母后的清修也是让人扰了。”
正统帝提了一话。
“母后,您可想去行宫小住。那儿山清水秀的,也是能少了京都里某些人的打扰。”皇帝似乎是寻问。
“朕正巧着,也是要阅兵。这摆驾去行宫,也得去几日的功夫。梓橦,你随御驾。”
正统帝点了名。
“圣上点名,我自然乐意。”
玉荣笑着附合了话。
倒是皇太后沉默了片刻。
皇太后说道“宫里住了一辈子,哀家习惯了,行宫虽好,倒底陌生了些。”
“倒是天子、皇后你们去行宫,去忙碌正事。哀家就不去打扰了。”
皇太后给了态度。
见此,皇帝自然不强求了。
至于皇太后之前还有点拔了皇后的意思。
现在皇帝在呢。
于是,皇太后也不打算再多嘴。
皇太后挪了话题。
“大选,眼瞧着,也到了阅选的时候。太子妃的事情,天子您可得去行宫前选中了。”
皇太后提醒一句。
“当中如此。这太子妃是朕的儿媳,必然要挑一位佳妇。”
皇帝也是高兴的。
于是,这一对天家母子聊的话题,自然就是聊到了太子妃的人选上。
全程里玉荣就当了一个合格的背景板。
就是在话尾时,玉荣提了一句。
“太子大婚,这大婚前是不是应该派了教引宫女。”
皇家的规距摆那儿。
玉荣怕她不提,万一万一今后一口黑锅来。她这才要麻烦。毕竟,她可是嫡母。
皇家的皇子皇女们都叫她一声母后。
有些事情宁可提一提,也莫是漏了。
“这事情,是得重视一下。”
皇太后也是笑了。
“教引宫女,也不是什么大事。总挑了端厚稳重,容貌不出挑的才成。也免得让太子沉迷入美色里。”
皇太后对于教引宫女的事情,自然有插手一把的意思。
皇太后是太子的皇祖母。
这插手一手,玉荣也不多话。
倒是皇帝似乎有想法。
“乾清宫那边有合适的女子。朕吩咐李善安排一下此事。这事情再简单不过的,太子那儿哪用得着母后万般挂念的。”
正统帝在儿子身边安插的钉子,那很正常。
至于让皇太后,又或是皇后插一手
正统帝未必就乐意。
皇帝有话。
皇太后笑笑,再次又是挪了话题。
玉荣就是听着,一点也不再多嘴的。
正统十四年,大选。
待阅选时。
皇太后出席了,皇后出席了。
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皇帝也出席。
满目所见,皆是娇花一朵的小姑娘们。
个个水灵灵的,真是一棵棵的大白菜。现在嘛,一个一个的盼着嫁进皇家。
对于这些能入阅选的秀女。
玉荣瞧来,就真没差了的。
端看的,要拼的,就是姑娘们的家世背景。
可以说,这就是现实版的拼爹。
拼爹,才是大赢家。
玉荣知道这一回大选,就是选了太子妃,以及东宫的良娣等。
总归,皇太子不会一下子只娶太子妃。
皇家不兴独宠。
深情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得套路动人心。
这等话,就已经说明了皇家嘛,这规距摆那儿,按着套路来准不错。
于是,玉荣见识了最后。
皇帝指给太子的妻妾。
坤宁宫。
玉荣笑了。
“圣上可真是厚爱太子。”
玉荣浅浅一笑,还是嘴角含了扬起的弧度。
“娘娘,太子妃的身份可不低。长乐县主可是圣上嫡亲的外甥女。”
秋兰也是提醒了话。
封建社会嘛,可是提昌了亲上加亲的。
这一位长乐县主的母亲,就是太宗的长女,正统帝的长姐。
长乐县主玉荣仔细也瞧过。
是一个端庄的皇戚贵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是有自己的格调。
“长乐县主的身份当然不低。可那两位良娣的身份,更不低。”
玉荣只是想笑了。
这太子的东宫往后,可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热闹的太子妃人选。
陈次辅的嫡孙女,永安侯的嫡长女。以及长乐县主。
现在,前两者都让皇帝指婚了,是未来的东宫良娣。
至于长乐县主则是未来的太子妃。
瞧瞧,这一局的牌面,正统帝可给了太子最好的一把。
陈次辅在文臣中,那是赫赫地位。
永安侯是开国的勋贵,在军中自然盘根错结的关系深厚。
长乐县主带代了皇亲国戚。
总归,这应该有的关系,东宫的太子那儿,全是一起齐活了。
眼中看着当然好,红红火火。
可将来呢
对于正统帝这等重视了权利的帝王。
玉荣有些看懂了。
正统帝在平衡东宫、坤宁宫。
两方嘛,一直在努力的加码。
瞧瞧,她得了替皇帝替笔的机会,还是堂而皇之。
于是,太子也得了一个大安慰。
一下子三个妻族,那可不容易啊。这若是拉拢了,太子的势力可是会膨胀的。
偏偏玉荣是巴不得。
当然,玉荣看得看,不代表了别人也看得看。
于是,太子的指婚下来。
耿府就是递了牌子。
玉荣当然是在次日召见了嫡母。
这一回,就是嫡母入宫,嫂嫂小武氏、弟妹余氏,这二人没陪着一起进宫来。
“臣妇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母亲,免礼。”玉荣搀扶了耿武氏,一如当初。
这摆出来的姿态,还是挺低的。
这给了娘家的体面嘛。
“谢娘娘。”
耿武氏谢了话。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玉荣与耿武氏皆落坐。玉荣摆摆手,示意殿中的宫人们全退下。
“本宫与母亲说些体己话,你等退下。”
玉荣还是给秋兰使了眼色。
秋兰懂了。
在殿中的宫人们皆退下后。
一下子安静下来。
“娘娘,臣妇进宫,亦是带了老爷的关心。娘娘在宫里,可是有为难事儿,府上也愿意为娘娘分忧的。”
耿武氏赶紧的先开口。
“在宫里一切皆好,劳父亲挂念。倒是本宫弄了一些风波,累得父亲受了牵连。”
玉荣面上有愧疚的神色。
可心中却没有。
耿府能起来,她这一位皇后的光彩,耿府是沾了的。
她倒底非的身身啊。
这感情还是差了一点点。
“娘娘,您说笑了。你给府上带来的全是荣光,何来的牵连。”
耿武氏摇摇头。
耿武氏又不傻。
当然知道府上的依仗。
“娘娘,太子一下子得了三个出类拔粹的妻族。老爷让臣妇进宫,就是想请娘娘多忍让一二。一切不必计较当前的得失,往后一旦有机会时,再算前帐不迟。”
耿武氏的话,还真是耿老爷的意思。
“母亲,本宫觉得圣上多关心国本,关心太子,这没什么不好的。那两个指入东宫的良娣,还是太子妃长乐县主,本宫皆见过的,都不错。其时,若不是太子妃的宝座就是一人。陈良娣、安良娣二人,未必不是太子妃的好人选。”
玉荣的眼中,显然这二人都不错。
这夸的不亏心。
“娘娘好禀性。”
耿武氏对于宫里的娘娘态度,这算是摸出来了。
对于娘娘淡定的态度,耿武氏是相信娘娘一定有招的。毕竟,凭着娘娘在宫里的能耐,想是东宫一定奈何不得。
不得不说,耿武氏美化的挺好。
可问题在于,玉荣也有小秘密。
不会事事跟耿府上讲的。
宫里嘛,一木一瓦,都可能会开口的。
玉荣还是谨慎的性子。
对秋兰给的信号。
玉荣看懂了。
知道这是监听的走了。
玉荣放了些心思。
她凑了嫡母的近处。
小声说道“母亲,你带句话回府上。父亲当初都说一切莫急,静待三皇子的长大。如今本宫还是一样的态度,本宫真不急。”
玉荣说的从容。
耿武氏听懂了。
“娘娘放心,这话臣妇一定带到。”
耿武氏应下了。
在坤宁宫的玉荣与嫡母谈话时。
东宫。
太子这儿,最近还是有挺大的改变。
往日,太子是心事重重。
就怕哪儿做的不够,惹了皇帝的不高兴。谁让太子的东宫储君身份,未必就那么的靠谱。
可现在不同呢。
现在父皇给他指婚的三个妻族。
嗯,陈良娣、安良娣哪怕是妾,可在太子眼中,这二人的娘家也是与他的妻族无二。
说白了。
在利益面前,太子也得权衡的。
“父皇赐婚一事,满宫上下可有什么议论。”
太子问了心腹的小太监一话。
对于宫中的情报,太子还是重视的。
也许在正统帝的眼中,太子没成婚,就是没长大。
在玉荣看来,这时代的男女成婚太早。
当然也是时代的局限,毕竟,这一个时代的平均寿命就未来的一半。
这等情况下,当然一切有些差异。
这很正常的。
在求活,在民族的壮大面前。
那自然是万般不同。
“满宫上下都赞了殿下,赞殿中得圣上的爱重。指的太子妃娘娘与两位良娣,皆是出众的名门淑女。“
小太监赶紧的回了话。
这真不是假的。
打从太子的指婚下来,东宫走出去比往常可是更有牌面。
太子得皇帝看重。
这等未来的天子,自然有宫人奴仆想下注。
就盼着一朝龙飞之时,就是这些旧奴的发家之时。
这宫里嘛,这等情况太多。
“嗯。”
显然对于这一个答案,太子很满意。
“那两个教引宫女呢,如今可安份”
太子不是重女色的。
毕竟,赐了这两个宫女前,正统帝跟儿子谈过心。
也是如此,太子解开了一些心结。
当然,没有全解开,还是有些疙瘩的。
人心是肉长的。
一旦痛了,哪会有心里阴影的。
“全是安份的。”
小太监赶紧的回话。
“就如此吧。”
皇太子对于两个教引的宫女,那就是搁了脑后。
至于多宠了两个宫女
不存在的。
哪怕这是太子的头一个,头二个女人。
那又如何
太子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不那么的太平。
总有意无意的,被父皇给敲打。
这顾然锻炼了太子。
同样的,也是让太子很敏感。太子可不想做了被父皇敲打的,爱美色的儿子。
太子有远大的志向。
还是盼着有朝一日能继承大位,成为天下主宰。
太子能轻松些。
可坤宁宫,玉荣身为了中宫皇后,这可是轻松不起来。
皇太子指的两个良娣,今年一一会入宫。
这等良娣嘛,简单。
可来年太子大婚,那就不简单。
玉荣是皇后,这事情她得操办了。
总不能让皇太后受些累吧
那不是更损了皇后的贤名吗
于是,玉荣很忙碌的。
真忙碌,不是假装的。
“娘娘,您也是累了一天,可是歇一歇。奴婢给您揉一揉。”
秋兰提了话。
玉荣想了想,没拒绝。
于是,由得秋兰给她捏一捏肩膀。
“你这手艺活不错。”
玉荣享受着,还是夸了秋兰。
“娘娘觉得成,那可是奴婢的荣幸。”
秋兰笑得高兴。
“秋兰,本宫瞧着小桂子的养子不错。你呢,你有什么想法,可是想着抱养一个孩子,以解了百年之后的身后之忧。”
玉荣真心为秋兰考虑的。
秋兰自梳,一辈子做了嬷嬷。
玉荣在,自然许了秋兰的女官之位。
可秋兰如今年富而力强。
可老了呢
玉荣总想着,秋兰老了,能享受一下儿女的侍候福份。
她想得多。
当然,也不会自做主张,总要秋兰乐意的。
“娘娘,奴婢跟小桂子不同的。”
秋兰摇摇头。
“奴婢就想一辈子侍候娘娘,在娘娘这儿,奴婢可不缺了想巴结的。至于抱养一个孩子娘娘美意,奴婢心领了。”
秋兰的神色间,愰然有回忆。
对于娘家。
秋兰的态度不可能全然的强硬。
她一直是惹不起,躲得起。
因为幼年的伤害,她想独身一辈子。
现在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的。
秋兰也是有一翻事业的。要知道,她名议上,也是管了审计司的。
这等握了大权的。
巴结她的,那太多了。
在皇后跟前,她是管事嬷嬷。她这等生活,也是有小宫女侍候,也是有单独的屋子住着。
没什么不好的。
一个女官的身份在身,有皇家的俸禄拿着。
这还有一份自在。
至于民间的妇人日子。
在秋兰看来,哪有她的随性。
至于抱养孩子
秋兰没有小桂子的执念,她也不想抱养孩子。
她一辈子把自己活一个明白。
就已经足矣。
“秋兰,你再想想。若你什么时候想通了,跟本宫提一提就是。”
玉荣笑了,说道“你知道的,本宫总会强求你做了,您不愿意做的事情。”
“娘娘,奴婢能侍候您,一辈了余愿就足了。”
秋兰再度的表了态度。
“那咱们往后,余生相扶持吧。”
玉荣的眼中,秋兰不光是她的助手,更像是她的姐妹。
当然,二人身份有差距。
可在玉荣的心中,对于秋兰是真信任的。
等入了秋时。
皇家又有热闹。
东宫的太子那儿,两位良娣入了皇宫。
玉荣这儿,还去皇太后跟前提了提。
皇太后给东宫赐了两份赏赐。于是,玉荣顺道的也给了赏。
“来年太子大婚。关于太子的大婚太宗年间有旧例,儿媳打算照此规距。母后以为,可还有什么需要改动的”
玉荣表现了谦虚。
皇太后听了,笑道“已有成例,那就依了便是。哀家就不插手了。”
皇太后想了想,还笑道“想一想,太子娶妻。再算一算,贤哥儿的年岁啊,也是下一回大选时候的事儿。”
皇太后提这话是什么意思
玉荣的脑海中先是转悠了这么一个答案。
没法子。
寿康宫有一位武秀秀,这太显眼了。
这由不得玉荣想法嘛,这先得歪一歪猜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