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皇帝所谓的逛一逛自然是走了一遍这京都郊外的军户村子。
数量并不算少,当然,也不是特别的多。
毕竟,这些村子能立起来全是皇家收回了之前被宗亲皇戚们占据的皇庄。收回来后,也只是拔给了一部分在平乱过程中,立有功劳的兵卒。
那些平平无奇,没甚功劳的。
自然不可能是好运的住了天子脚下。
只能是分散到了承天府的一州之地各地。
哪怕如此呢。
正统帝逛了一圈,走了一个下午,那心情是不错的。
等回了行宫。
正统帝还真是品了品老妇人赠予的干枣。
玉荣也是陪着正统帝一起尝了两个。
“味道不错呢。”
玉荣说道。
“是啊,吃着味道不错。”
主要是这很有成就感。这才是正统帝高兴的原由。
“士卒无后顾之忧,必能为皇家报达一片忠心。”
玉荣指着干枣,又是这般说道。
“也是辛苦了梓橦。当初为了盘查旧帐,梓橦受了委屈。”
正统帝能借了大胜之威,那是清查一切。
揭开这一个锅的玉荣,哪怕是皇后呢,她还是有些被为难了的。
到底那些宗亲里的诰命,还是有些许多是皇帝的长辈。
这些人以老卖老起来,也是够让人头疼的。
偏偏玉荣是皇后,还是要顾惜名声。
“不为难。比起圣上来,我那点子算不得为难。倒是圣上是一片苦心,如今是天不负,人心不负。”
玉荣没觉得是为难。
相反的越是有人针对了她,正统帝看了眼中才会越加的偏坦于她。原由很简单呢,她做的事情一片公心,为的是皇家社稷。
至于那些为难她的人
瞧瞧现在的结果,不是挺遭秧了嘛。皇帝也是小心眼儿的,秋后算帐什么的,那是必需要的。
“总算有一片子收获。若不然朕可不会简单的算了。”
正统帝很满意目前的收获。
这一场的行宫之时,帝后各有收获。
等得回了皇宫后。
自然又是有些忙碌的事情。
玉荣给内务府的白氏、韩氏、金氏许了好处。
这不,三家也是识趣的,也是递了人选上来。
于是,关于大公主、二公主的身边要添了伴读一事。
这般当然不算简单了。
人选一共八人。
玉荣是提前锁定了三人,还有五个名额。
玉荣倒不是什么独断专行之人。
于是,玉荣就是单独的在一次请安后,留了惠贵妃、刘妃独自说说话。
话里话外,简单的把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一事讲了。
“本宫与圣上商量过了,内务府递上来的三个名额,俱是良善之家的好女子。这三人成为公主伴读,想是惠贵妃、刘妃没异意吧”
玉荣笑着问了一句。
能有异意吗
便是有,也不敢说的。
惠贵妃先开口,回道“能得圣上、皇后娘娘期许的女子,必是处处出挑的。能伴在和瑞的身边,妾没什么不同意的。便是和瑞那儿,也是知道长辈一片心意,只有欢喜的份儿。”
惠贵妃的话,说是挺好听的。
至于这话中的意思,她是把亲近的态度表示了出来。
玉荣很受用。
“惠贵妃很好,也是能领会了圣上与本宫的一片美意。”玉荣颔首。
“妾无异意,全听了圣上、皇后娘娘的吩咐。二公主那儿也是孝顺的孩子,一切自然听了长辈的安排。”
刘妃恭敬的回了话。
“既然惠贵妃、刘妃你二人都无异意。那么,这事情便是定下了。两位公主一共八个伴读的名额。这指了三人,另外的五人如何安排,本宫且宽裕一回。由得你二人自行拿一个主意,如何”
玉荣是把公主的伴读一事,直接交给了大公主、二公主的生母们。
由得她们去操持。
“妾谢娘娘的厚恩。”
惠贵妃连忙是谢了话。
这等机会,自然也是揽了人心的。如果操作的好,里面可有好处的。
惠贵妃是眼热的。
刘妃则是恭敬的应了话。
貌似这事情看来是惠贵妃主持,刘妃协理了。
二人都无异意,玉荣自然更不会多插手了。
把这事情办妥后。
玉荣算是给下面人了甜头。
搁这若是白氏、韩氏、金氏往后敢不尽心
便是罚了,也不是不教而诛。
毕竟,上位者的好处给了,那么,下位者就得使了吃奶的力气,把差事办的妥妥当当。
这是一场默契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景仁宫。
惠贵妃一归来,就是去了女儿的寝宫。然后,在女儿的小书房里,瞧了女儿在写信。
“你倒有一份闲心儿。”
惠贵妃自个儿落了坐,态度是随意的。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惠贵妃摆摆手,道“都退下吧。本宫与大公主说些母女的贴心话。”
惠贵妃的人,自然是恭敬的行礼。
和瑞大公主的贴身亲信,自然是目光望了大公主一眼。得了大公主的轻轻颔首,便是也福了礼告退。
待宫人们都出去后。
惠贵妃笑说道“不错不错,看来你的本事有长进了。这些心腹调理的很好,如此母妃也能放心的你出嫁后的日子。”
惠贵妃膝下就这么一个闺女,那自然宠的跟心肝宝贝似的。
特别是她的女儿还是长公主呢。
“母妃,女儿会的一切还不是您教导的好嘛。”
和瑞大公主搁了笔,她对着母妃就是笑了,在回话时更是有些小讨好。
在皇宫的日子那是过一天少一天。等出嫁后,和瑞大公主很清楚的知道啊。那一切又不同。
出嫁后归来时,她就是一个客人。
“母妃是关心你。母妃在意你今后的日子,若不然你当母妃想唠叨你嘛”惠贵妃跟女儿打趣了话。
“你这给母妃未来的女婿写信”
惠贵妃问了一句。
“嗯,跟世孙写信。”
和瑞大公主还是要了体面的。一直称了未来的驸马一声世孙。
毕竟,未出嫁的少女也是害羞,怕称呼太亲近了会让人觉得轻浮。
“你跟世孙的感情瞧着不错。母妃也放心你的。”
惠贵妃说道“待你出嫁后,想是一切都挺好。”
“倒是今个儿坤宁宫的皇后娘娘讲了一事。这说的便是你身边的伴读一事。当然了,不光是你,便是二公主身边也一起添了伴读。”
惠贵妃简单的说了详情。
“你和二公主的身边更添四个伴读。八个名额,皇后娘娘已经指定了三个。余下的五人,就得母妃和刘妃一起挑了人选。”
惠贵妃笑道“你可有什么中意的人选又或是什么要求跟母妃提前讲一讲,免得到时候挑了您不中意的。”
“母妃一直为女儿考虑,想是母妃中意的女儿也能中意着。”和瑞大公主对于伴读的事情不甚看重。
她毕竟已经指婚了。
圣旨继下,那么,她未来就是要嫁进了承恩公府的。
再说,世孙人不错。
便是武国公府住着不舒坦。她还是长公主,她还有一座公主府呢。
做公主的特权,还是不错的。
在婆家只要自己立得稳皇家公主的威风,那么,国法在前,家礼在后。如何都不会被婆家给拿捏住的。
和瑞大公主是有心气儿的。
“母妃,二妹妹那边瞧着倒是问一问的好。想来刘妃母肯定也有打算吧”和瑞大公主跟妹妹的感情还不错。
或者说和瑞大公主一直挺有长姐风范的。
“嗯,此事你不必多管。母妃跟刘妃之间自然会处置的妥当。”
惠贵妃在刘妃的跟前,那是优越感很足的。
事实呢。
秋末,冬来。
大公主、二公主的伴读事情就是轻松的解决。
八位伴读,大公主的身边就是指了白氏的婆家侄女。她是守寡的,可她有儿子。所以,她做官后,还是内务府里有名有姓的人物。
在婆家的地位是一抬再抬。
这一回,再给婆家拢来好处。
白氏的日子自然过的更顺心。
这一位白氏的婆家侄女姓程。
程家女的性格不错,开朗大方。这般就入了和瑞大公主的眼缘,于是挑到了和瑞大公主的身边。
至于韩氏、金氏。
这二人也是一样的挑了婆家的侄女。
至于挑了娘家的侄女她们或许想,可她们做不到。因为她们膝下有儿子,有了儿子自然想的更多。
毕竟,娘家的侄女再亲,也是比不过亲儿子在婆家的利益。
现实嘛,就是明摆着的利益。
于是,韩氏的婆家侄女,一位姓钱的女子因为性格温婉,而入了刘妃的眼缘。这一位钱家女就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金氏的婆家姓曾。
金氏的婆家侄女,曾家女也是做了二公主的伴读。
原由更简单了。因为和瑞大公主那边儿自有惠贵妃的主持,惠贵妃亲自掌眼缘的挑中了朝中的名门淑女做伴读。一下子指了三人。
刘妃低调的性子不争不抢的。
和瑞大公主的伴读满额了。那么,曾家女自然就是被额到了二公主身边。
正统帝十一年过去。
迎来了正统帝十二年。
开春,南边来了一场春汛。
对于河汛一事,正统帝还是很重视的。
当然,再是重视了。
下面人上奏章来,自然想求了朝堂上的支持。
对于这等事情,朝堂上自然各有扯皮的。
对此,正统帝自然各打了五十大板子。然后,火速的让朝臣议了方案。
方案,自然是有成例的。
春汛灾情,救,一定要救的。
治河
如何治也是得有章程的。
于是,朝堂上银子得拔了。
自然关乎利益,里面又是一拔的斗争。
这些事情在皇帝眼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反正事情办了,天下又是太平。
至于这一年的万寿节,自然就没有操持大办。
至于皇后的千秋节
也同样的没有操持大办的。
玉荣一直的态度,就是她年岁浅。
真是操办宫中的千秋节,也当是以皇太后为尊。
长者为重嘛。
这尊老爱幼,总不会出错的。
春过,夏来。
坤宁宫。
晚膳后,正统帝与玉荣在谈话。
“今年是和瑞的将笄之年。来年的长公主及笄之礼必要操持大办才成。”玉荣笑着提一句。
“一转眼,和瑞也是要及笄了吗”
正统帝愰然大悟。
对于儿女哪怕关心,其时,皇帝关心的也有限。
“等和瑞及笄后,就是要准备了大婚之事。算一算啊,朕是有些舍不得和瑞出嫁。”正统帝跟每一个老父亲都一样。
一想到自家的女儿要出嫁。
唉,这养好的白菜要便宜了别家的猪,真是想打猪几顿。
“朕看武国公府的世孙,还要磨练磨练。”
做为皇帝,这当了老泰山嘛。
那一旦要为了女婿,自然有万种法子。
“圣上舍不得和瑞,想是惠贵妃更加的舍不得。”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只是和瑞的年岁就比着二公主大一岁呢。圣上可不能偏心太过了。二公主那儿还需要圣上指婚,也是赐下公主的封号。”
玉荣是中宫娘娘。
她是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
二公主那儿哪怕皇帝能忽视了。
玉荣却是不能的。
至少,为了好听的贤名,为了给自己披一层的保护色。
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一做表面的功夫。
当然,从心底来讲。
玉荣也觉得皇帝偏心眼儿,嗯,杠杠的。
大公主指军了,赐了公主封号。
二公主还是孤家寡人啊。
“哈哈哈”
皇帝笑了。
他用笑声掩饰了一下他的尴尬。
正统帝会说吗
他忘记了。
只能说二公主在皇帝这一位父皇的眼中太透明了。
正统帝一忙碌了,别说刘妃没印象,便是刘妃生的二公主也是给忘记了。
真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明明一个爹,这当的就是一碗水端不平。
“和瑞一直是一个好孩子。朕在乾清宫里,也是常常得了这孩子的孝心。倒是刘妃那儿,也不知道如何教导的二公主”
正统帝当然不会认为他错了。
他只会认为是刘妃教女儿,教得不够好。
瞧瞧惠贵妃教导了女儿,那是和瑞大公主哪怕不比皇子得宠呢。
可应该跟亲爹撒娇时,应该摆了女儿孝心时,那是回回都不落人后。
总之,亲爹如何漠视我,亲爹如何忽视我
不必在意。
继续去撒娇,继续去讨好。
只能说惠贵妃教导女儿跪舔亲爹的功夫,玉荣瞧了,都得说一声利害。
当然,玉荣是真心夸的。
因为,玉荣跟和瑞大公主啊,走的都是一个路数。
皇帝在意不在意咱
不必搁心上。
总之,皇帝可以忽视咱,咱不能忽视皇帝。
多一些小举动。
要时时刻刻的,在皇帝的生活中出现。
总之,要让皇帝的脑海里有一种印象,就是有这么一个人啊,一直存在的,也是一直在意了皇帝本人的。
印象深了。
皇帝有好处时,随手撒一点儿。
那就是天大的利好。
“许是刘妃的性情温婉了些。二公主也是随了生母的性情。”
玉荣开解了一话。
“嗯,梓橦你都提了。朕必不会忘了这一个女儿。”
正统帝想了想,说道“朕跟钦天监提一提,让他们合了吉祥的名字。到时候朕再圈一个好的给赐下。”
这事情正统帝也算是记下了。
至于玉荣嘛。
她做了好事,肯定不会瞒了的。
所以,玉荣就是给大公主、二公主都赏了一批东西。
借口自然是皇帝的美意。
不过,在刘妃住的延禧宫,玉荣差了秋兰去传话。
当然是暗中的点了点,皇后给二公主争取来的一些福利。
延禧宫。
刘妃满面的激动,还是谢了话。
待秋兰一行人离开后。
刘妃与二公主母女是心情复杂的。
“母妃,瞧着这一回的赏赐应该不是父皇赏的,应该是坤宁宫的母后赏赐的。”
二公主不傻,这一点子表面的功夫。
二公主还是瞧得出来。
皇帝、皇后赏了人,那可不同的。
“皇后娘娘是在意了你,在圣上跟前应该是给你说了好话。”
刘妃的眼神中,也是一翻的复杂。
“是母妃无能,母妃不得宠,倒累了我儿。”
刘妃是有自知之明的。
这时候,也是有些自怨自哀了。
她这一宫主位娘娘做的,真是一个小透明。
“母妃,其时这般也挺好的。延禧宫中一直挺安宁的,没什么麻烦的事情。”
二公主倒是看得开的样子。
“”
刘妃动了动嘴,还想说些什么。
最后,还是止了话头。
到底刘妃的性子搁这儿。
在宫里也是磨练了出来。有时候时候,在刘妃看来,真是争如不争。
她这位置,她的出身,有了很多的限制。
她若不安份,哪能平平安安的养大了二公主。
要知道在二公主之前,其时,刘妃当年才是生下了正统帝第一个儿子的女眷。
只是孩子夭折了,没能入了皇家的排行。于是,太子才成为了大皇子的。
过往之事。
刘妃回想起来,也只有一把的辛酸泪。
当然,比起当年的旧人。
刘妃又是安慰的。
至少,她不是最惨的。
想一想当年还是艳压六宫的贤妃娘娘。那一位当年多得宠啊,生了一位小皇子夭折了。
唉,最后还是连娘家都落了一个凄惨的收场。
过往如烟。
刘妃是守得住寂寞的。所以,刘妃自然就不敢奢求更多了。
正统十三年秋八月。
皇帝下了旨,赐了二公主的封号为和靖。
和靖二公主同时亦得了赐婚的圣旨。
这一位公主殿下指婚的对象,则是英国公府的世孙。
英国公府是开国的勋贵。
在朝中也是一流的门第。可以说,真论起来的话。其时,这一门亲事比和瑞大公主的夫家更显赫。
当然,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可能是就是英国公府一直以来的子嗣很稀薄。
当今的英国公一门三子。
然后,在太宗年间,接年的早亡。
英国公的世孙,就是英国公这一脉的第三代唯一男丁。
自然的,英国公对于这一唯一的孙儿,那看得很重。
于是,这一位世孙要论了真本事
肯定比不得武国公府的世孙。
这一位英国公府的世孙说白了,就是一个等着继承家伙的纨绔子弟。
景仁宫。
惠贵妃得了和靖二公主的赐婚之事后。
她还跟女儿聊了话。
“可会嫉妒了你的妹妹”
惠贵妃问了女儿。
“母妃何出此言”
和瑞大公主有些不解。
“和靖的夫家可不同,那是立有开国之功的勋贵,能世袭罔替的。”
惠贵妃特意的提了话。
和瑞大公主愣了一下后。
也是沉默了小片刻。
“若说不羡慕,母妃都不会信了女儿的话。不过,女儿却是觉得有得必有失。”和瑞大公主很清楚的,天下间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女儿的婚事,母妃也是精心的挑选了。驸马出身皇戚之家,虽说,这承恩府的爵位是减等袭爵。可在女儿眼中,已经足矣。好儿不吃分家饭。若是子孙能干,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和瑞大公主的眼中,倒是信心满满的样子。
显然,她对将来教养子孙嘛,还是挺有信心的。
“空有爵位,若无权利,也就是一个摆设。女儿的驸马可是一个有本事,也得了父皇眼缘的人。女儿觉得挺好的。”
和瑞大公主真觉得挺好。
毕竟,承恩公府的长房一脉,有承恩公的爵位承继。
次房一脉,那有一个轻车都尉的爵位在。
总归,这是分得一个清楚。
和瑞大公主对于二妹妹的婚事。除了羡慕一下英国公府的爵位外。
还羡慕什么
羡慕一个纨绔子弟的未来夫婿吗
“想一想二妹妹的婆家。女儿可听说了,公府里有三位未亡人的长辈。想是二妹妹将来有的头疼。”
和瑞大公主表示了。
这夫婿不上进,有点儿不靠谱。
再加之,头上的三个女姓长辈。
还都是早年守寡的。可不那么容易应付的。
“你看的明白。母妃就不担心了,你这心头不平衡了。”惠贵妃笑了。
“其时,要母妃看来,你二妹妹将来也有的头疼。就像是你说的,英国公府可有常年守寡的长辈。”
惠贵妃说道“那些寡妇啊,对于一手养大的儿子是疼到骨子里。可对于这抢了儿子的儿媳妇,看着就像是眼中钉了。”
“啧啧,哪怕你二妹妹是公主又如何如果夫婿让人挑拔了,这夫妻关系也难以相处的。”
惠贵妃活了这般多年。
对于一些做婆母的人,那还是见识的够多。
至少,京都的八卦,那些高门大户里的事情,真是不新鲜了。
“其时,若是二妹妹的禀性能硬气一些,女儿倒觉得未必能受什么委屈。二妹妹是皇家公主,从来只有皇家给人摆脸色的。哪有皇家让人欺负的。”
和瑞大公主真不觉得做公主了,下嫁还有什么能受了委屈。
真是受了委屈,也是自己给自己了委屈。
只是瞧着二妹妹的性子。
和瑞大公主又不肯定了。毕竟,就她二妹妹的软性子。和瑞大公主都要为对方着急。
关于二公主的婚事。
自然是后宫有些议论的。
这不,玉荣去了寿康宫时。
皇太后还是关心了一回。
“皇后,和靖的婚事,你可是提前知道的”
皇太后很关心的样子。
玉荣摇摇头。
“此事圣上前面未提。儿媳也是赐婚后方知道此事。”玉荣说的实话。
本来嘛是玉荣在正统帝跟前提一提二公主的年岁。
这是想让正统帝给二公主赐了封号,再是安排了京都公府的建造。当然,顺道里指一下婚事,也是题中之意。
至于正统帝没跟玉荣商量了
玉荣也不在意。
在玉荣看来,和靖二公主说是喊她一声母后。
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淡的。
想是这一门婚事,皇帝没跟她商量。和靖二公主的母妃,刘妃那儿肯定问过的。
皇帝做事,不会不近了人情。
“事后儿媳还是跟圣上寻问了一话。方是知道此婚事,刘妃是点过头的。”
玉荣挪了话题。
这事情与她无瓜。
真论起来,这是刘妃、和靖二公主这一对母女的瓜。
“原来刘妃点头了。嗯,既然如此,你这做嫡母也确实不好再多问了事非。”皇太后此时也是同意了耿皇后的话。
“要哀家说来,和瑞、和靖的年岁搁这儿,确实是应该指婚。如今婚指了,等着及笄年之礼大办后。这婚事也是要大办了。”
皇太后更关心了。
“是啊,母后说的在理。和瑞的及笄之礼,下旬就到了。”
玉荣眼带笑意,一派的温柔。
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记,已经很近了的。
这事情玉荣都没有管。
玉荣很大方的让惠贵妃揽了事情。
惠贵妃也很乐意的忙碌了自家宝贝闺女的及笄礼。
对于一个女儿家而言,一辈子一次的及笄礼。
那是非常重要的。
这意味着,这一位少女成年了。她可以婚嫁了。
当然,及笄礼嘛,只能是皇家、世家豪门、官宦人家,总之,就是有钱有闲的才会给女儿办了及笄之礼。
一般的老百姓还在为了生活忙碌。
可是消费不起这等事儿的。
皇家,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
皇家的公主,这及笄之礼自然小不了。
坤宁宫。
玉荣在皇帝来了时。
玉荣提了和瑞大公主的及笄之礼。
“圣上,和瑞的及笄礼近了。惠贵妃操持一切,我瞧着十分用心。等来年和瑞的大婚之礼,可还让惠贵妃揽一个种。也是让惠贵妃尽一片慈母之心。”
玉荣跟皇帝谈了一些儿女事。
对于惠贵妃嘛,玉荣看的淡然。
惠贵妃现在的态度,貌似在跟坤宁宫走得近些。
“和瑞之事,景仁宫想插手,也由得她操持一二。”
正统帝同意了。
“惠贵妃知道圣上的同意,想必是心头欢心。到底惠贵妃的膝下就和瑞一个女儿,我瞧得出来,惠贵妃也是心疼了和瑞的。”
玉荣说了一点子惠贵妃的好话。
“那来年和靖的及笄礼,刘妃也是忙碌一回,揽一个种。圣上,您觉得可成”
玉荣不介意了,让刘妃也是给女儿办一个及笄礼。
总归,有时候一点子小权利,玉荣乐得松松手。她是行一个方便。当然,对方也得识趣的。
刘妃在玉荣眼中,一直是一个识趣人。
“梓橦,这些小事,你拿了主意就好。”
正统帝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于是,他全让皇后自己做主。
“成,得圣上一句话,我这心中踏实。这是心里有底儿。”
玉荣笑着回道。
“我这边不受累,乐得把一些活儿推给了愿意搭手。倒瞧着圣上又是轻减了。明明太医说了,秋季最是养人才对。”
玉荣的目光上下打量了正统帝。
“看来太医院得敲打敲打,这是没把圣上的龙体搁心上。”
玉荣的眼神一下子也是锐利了不少。
“太医院还是尽心的。”
正统帝解释了一句。
“可不够尽心,圣上龙体最重要。他们这些当差的必不够尽心。”
玉荣还是使了一点子小脾气,可是反驳了皇帝的话。
“是朕心头有事,又是忙碌了朝堂上的政务。这才会劳累了些,加之头疾又犯了。唉,轻减些也好,轻减些也是药膳不错,精神头更足。”
正统帝是自嘲了话。
“可不能拿了龙体开玩笑。”
玉荣伸手,一下子捂了正统帝的嘴。
这般温情。
正统帝很受用。
玉荣得承认的。她真关心了正统帝的身体。
如果皇帝操劳过度了,有一个万一
玉荣一定会哭惨的。
要知道,东宫的太子看玉荣母子四人,那是越看越不顺眼的。
现在撑起了玉荣与三个儿子的。
就是正统帝这一位天子。
“皇后,朕打算来年的春祭后,让你正大光明的在御书案房为朕替笔。也不必瞒了,朕做事何需看人脸色”
正统帝显然不满足了,皇后很天晌后,再去乾清宫帮衬一二。
显然,正统帝想皇后再多帮衬一些。
皇帝集权越来越多。
皇帝受得累更多。
哪怕皇帝有心腹分忧。
那又如何
朝中的重臣权利,皇帝一直在集中,从来没给了权臣的土壤。
这等情况下,皇帝空有野心,他没有一个合格的身体。
“圣上身边的侍讲学士们,倒是一一光拿了圣上给的俸禄,全是不能替圣上多分些忧。”
玉荣没直接答应。
她是提了提皇帝身边的秘书班子。
侍讲学士,官不特别的大。
可这些人却是位卑而权重的典型。
玉荣若是让皇帝立起来,做了代言人。
那么,玉荣同时也是分了这些人的权柄。
权利之争。
可没那么简单的。
“若论天下间,朕最信任谁梓橦,朕相信你。”
正统帝执了皇后的手,那是一片真诚。
比起身边的心腹,那些侍讲学士,有一人算一人自然全是皇帝信任的。
也是皇帝亲自简拔的仕子。
那又如何
这些人的背后,也是各有纠缠的。
在权利场上打滚,哪能没有私心
而且这些仕子的背后,因为科举之途,也是有一张大网的。
说是天子门生。
可这话皇帝信了半成。
真论起来,皇帝确实是信任了皇后。
因为,夫妻一体。
皇后的权柄,那来源就是皇帝。
再则呢,正统帝的眼中,耿皇后生的几位皇子也是得了他的心意。
皇后多占了权柄,为的什么
在正统帝看来,也是他们母子之间多些自保之道。
这本来也是皇帝的打算,平衡东宫与坤宁宫。
朝堂上讲一个平衡。
皇宫也是一个平衡。总之,一面的人不能过于的混乱,也不能真是一团和气的架空了帝王。
“圣上的厚爱,我便不推辞。”
玉荣回了帝王的手。
有机会来了。
玉荣当然得抓住。
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当然就是机会。
丰收祭,春祭啊。
再到了替握了帝王的那一笔。
以前的暗中替笔。
那不一样的。
现在啊,明晃晃的走入世人眼中,又不同。
可玉荣还是担下来一切。
她知道的,正统帝敢这般说,自然有帝王的决断。
这一位皇帝眼中,会不会小瞧了她这一个皇后
玉荣相信不会的。
正统帝做事,可是一套一套的。
玉荣能做的,就是再多攒些皇帝的信任。
这一些信任,很重要的。
至少,有东宫太子的对照,那更重要了。
“来年那真是一个忙碌的年份。”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哦。”
正统帝听了挑眉。
“圣上,我说给你听听。春时,您的万寿节。春日,和瑞要大婚。春季大选拉开大幕,太子也到了挑选嫡妻的年岁。来年可不就得忙碌嘛。”
玉荣扳一扳指头,这是一一讲了。
正统帝一听,好像这么一回事。
可正统帝记得的,就是太子选妃的事情。
因为太子选妃,这事情定下后,皇家就要操办此事。
一旦太子大婚,那么,太子必然就要观摩国事。
太子本来就有东宫的小班子。
太子的权柄与大义,一直是正统帝在意的。
等太子开始观摩国事后呢
这意味着太子涉足朝政。这也是为何呢,正统帝准备来年让皇后春祭后,正式的朝中立足了。
一方的势力弱一些。
皇帝不介意拉拔了一些。
“来年忙碌起来,梓橦,你要辛苦了。”
皇帝的目光是直视了皇后。
“这算不得辛苦。”
玉荣摇头。
“太子大婚,圣上您得挑了中意的儿媳。母后那边肯定也关注的,到时候,我就是关注了初选、复选。等着阅选时,一切还得圣上你操心了。”
玉荣在表明了,太子妃的事情她不会乱插手。
毕竟,她是中宫皇后。
太子可是庶长子出身。她插手多了,反而可能引了猜忌。
玉荣才不想揽了麻烦上身呢。
“嗯,太子关乎国本。太子妃乃是未来的一国之母,确实得仔细的斟酌。朕会让人盯紧了那些入选的秀女。朕必要挑一位合格的皇家儿媳。”
正统帝也是给了明确的答案。
这答案在玉荣的预料之中。
太子妃的人选,玉荣这一位中宫皇后做不得主,东宫的太子一样做不得主。
一切得看了正统帝的打算。
“圣上挑中的儿媳,想必太子一定是满意的。”
玉荣笑着回了话。
太子不管满意不满意,皇帝挑的。
那也得脸带温笑的,把这一门亲事给受领下来。
“至于和瑞大婚一事,景仁宫会多出力。梓橦你一直的做事法子,朕瞧着就不错。”
正统帝同样给了答案。
显然,和瑞大公主是皇帝的长女。
皇帝还是在意的。
“是啊,惠贵妃倒时候可得出力了。和瑞可是她的心肝儿。”
玉荣也是颔首。
表示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至于朕的万寿节,还有皇后的千秋节。秋年确实要大办一回。”
皇帝挥挥手,还是气势十足的。
“圣上的万寿节,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至于我的千秋节,倒不必大办了。母后那儿的千秋节,才是应该大加操持,以显了圣上的孝心。”
玉荣提议了。
“不必,来年的万寿节与千秋节都得大办。”
皇帝有了主意。
玉荣劝了。
皇帝不同意。
那能如何
玉荣当然是同意了皇帝的话。
当然,在心中嘛,玉荣还是有点儿美滋滋的。
于是,次日里,玉荣传了惠贵妃、刘妃二人。
关于惠贵妃来,这是说了来年的事儿。
那是关乎了和瑞大公主一辈子的大事。可不简单的。
一位公主的大婚,要准备的嫁妆可不简单。
惠贵妃做母妃的,哪能不盯紧了。
玉荣把话一提,惠贵妃满口答应下来。
“多谢皇后娘娘一片心意。妾哪有不答应的。”
惠贵妃只有高兴应下的。
“嗯,惠贵妃愿意受累。本宫就是满意了。”
玉荣也是笑了。
“倒是刘妃这儿,和靖公主的及笄礼近了。你也是多操心些。”
玉荣又是问了一些近况。
刘妃一一讲了。
“如此刘妃忙碌一回,本宫就是清闲了一回。”
玉荣笑着说了话。
“不敢当了娘娘的话。”
刘妃很客气的。
“哪里的话,本宫是满宫皇子皇女们的嫡母。倒是一片心意,只是念着这些年来,刘妃你也是心疼二公主的。和靖想必也是乐意了,你啊,亲手主持一下她的及笄礼。”
玉荣又是解释了一下话。
“妾明白,娘娘全是一片美意。”
刘妃态度很诚恳。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1123:58:412020091223:56: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暖融融10瓶;素描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