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2、第62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皇贵妃什么想法
当然是贼心不死,还想得了一二法子的抚养一位皇子。
“母后,您误会儿了。”
皇贵妃连忙解释了话。
“真误会”
皇太后反问,说道“当着哀家的面不必掬束,咱们姑侄说说心底话。若不然的话,往后你真做出了让哀家为难的事情,你还能指望哀家给你善后不成。”
皇太后的话说的明白。
皇贵妃沉默了片刻,她才说道“母后,圣上不愿册立儿为皇后,坤宁宫的女主人没儿的一份。儿就想养一个孩子,儿这些年一直没怀上,许就是缺了子女缘分。想是抱想一个”
皇贵妃在皇太后的压力下,倒底是吐露了心声。
可这话听了皇太后的耳朵里,怎么听着,怎么不中听。
“皇贵妃的位置让你这么不满啊。哀家真不想到呢。”皇太后呢喃了话。
正统帝当初可是没晋升昭贵妃为皇贵妃的意思。
这是皇太后说服了天子的。
理由吗
就是四皇子受了一回罪,给裕妃一些安慰。而宫里安慰了宫妃的法子,自然就是升了位份。
裕妃升职了。
惠妃呢皇太后讲明了,惠妃这些年没功劳,也有苦劳。
再则,惠妃膝下有大公主。再过些年大公主的年岁渐长,这议了亲事时,惠妃的位份高,大公主是天子的长女,这更加的体面。
其时,要说皇太后没挑明的。
正统帝也听懂了。
两位贵妃上位,那么,原来的昭贵妃呢
这皇家的规距,贵妃是定额两人的。
于是,皇太后的意思已经明了。
就想拱了昭贵妃上位。
当时,后宫的女眷人数不多。
正统想着既然都要晋升,干脆便是同意了。
正统帝未尝不是想着,给皇太后体面。
同时,亦是安抚了承恩公府。
给昭贵妃了皇贵妃的位份,这也在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他不立继后。
有皇太后的亲侄女顶在前头。
这朝内朝外的,眼睛明亮的就能看懂了,想当继后的,别那么想上位了。皇帝不想册立继后,皇太后也未必乐意有人爬到了她嫡亲的娘家侄女头上。
相互妥协了。
皇太后、皇帝
都满意了。
可这些满意里。皇太后更懂一个道理,除非是皇贵妃自己生的皇嗣。若不想想抱养了
没可能的。
瞧瞧皇子所里,二皇子可是缺了养母的。
就这呢,皇贵妃这儿不也没能抱养成嘛。
“你若提拔了史才氏、贾才人,哀家没话说。那是你想多揽些天子的圣宠,提拔些帮衬着说话的。可你若想抚养了皇嗣的话,除非你自己亲生的。”
皇太后的话,这是说的斩钉切铁。
这意思明白着,不给了皇贵妃什么余地。
“母后。”
皇贵妃还想说了话呢。
皇太后摆摆手,说道“你好自为之,莫在想些有的没的,哀家总给你善后,哀家会烦的。”
皇太后又不想解忧童子。
她真不乐意给侄女善后了。当然,皇太后也就是嘴里说说。实则为了承恩公府,皇太后已经给皇贵妃善后太多回。
只是人嘛,总有懈怠感。
皇太后亦不例外的。
那一些姑侄的情份,这再是磨下去,皇太后总觉得有让她这个侄女给消磨掉的时候。
到那时,皇太后的心境可就会变了。
“儿知道了。”
皇贵妃瞧懂了皇太后的态度。
她到底明白在后宫里,她多得皇太后的照拂,这等自己的靠山,皇贵妃不敢真惹恼了。
于是,皇贵妃低头了,准备把原来的计较搁浅下来。
正统七年,春。
玉荣的娘亲嫡平得了召见的旨意。这不,便是进了宫来。
永寿宫。
玉荣瞧着嫡母,瞧她喜气洋洋的样子。
玉荣心情亦不错。
“臣妇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耿武氏福了礼。
玉荣走上前,赶紧搀扶了嫡母。
“母亲,您快请起。”
玉荣搀扶起了耿武氏后,母女二人落坐。
此时,宫人送了茶水点心。
玉荣摆摆手,示意道“本宫与母亲说些体己话,你等都退下吧。”
宫人们自然是福了礼,然后一起告退。
殿中,剩下母女二人。
“臣妇进宫来,有两个好消息说与娘娘听。”
耿武氏说话时,那是语气太了轻快。
“那听母亲讲讲是何等的好消息,本宫也一起乐一乐。”玉荣也是笑着应了话。倒真想听
听是何等的好消息。
“娘娘,去年秋时,得了宫中的赐婚圣旨。这不,咱们府上跟余府一起过了礼。现在,余府大姑娘的及笄礼也过了。你弟弟的大婚之礼就定在这春三月。”
耿武氏的亲儿子要成婚。她这当娘的哪能不高兴
这嫡亲的儿媳要入门,耿武氏巴不得,她可想着当婆母,当祖母。
“这是好事。”
玉荣抚掌笑了。
对于去年秋时,嫡母进宫与她求了话,就想求道指婚的旨意。
玉荣当然没拒绝。
玉荣是跟皇太后提了一嘴,只当了娘家的喜讯说一说。跟皇帝那儿,才是认真的提了。
玉荣的想法,就是正统帝不反对。
她嘛,自己给一道宫中的妃子旨意就是。
哪料得皇帝知道后,真没反对的意思。同时,还是给了一桩体面,直接下了圣旨赐婚。
这对于耿府、余府而言,这就是天大的体面。
皇帝赐婚,那自然的天作之合。
两府上都是热闹的准备起婚事。
说起来,那实足的涨脸。
“可惜,本宫在宫里,倒不能参加了弟弟的大婚喜宴。”
玉荣嘴里说的遗憾。
可她心中没甚的遗憾。到底她不是原身,她与娘家的人嘛,感情就是浮于表面。
耿府上下盼着她在宫里安尊高位,同时,亦是护了皇子长大。
到时候,耿府自然能享受了皇亲国戚的待遇。
而她呢,一个后妃同样需要娘家的帮衬。
这算是相互扶持,彼此合作。
到底除了利益外,也有血缘的纠葛,这等关系很复杂,同时,在这个时代而言,也是比较牢靠的。
“娘娘,府上多得体面,也是娘娘在宫里显贵于斯。府上盼着娘娘平安,至于诺哥儿的大婚娘娘见不着。等诺哥儿的媳妇进门后,臣妇自会领了她进宫来,来给娘娘请安。”
耿武氏笑着说道。
“嗯。本宫可等着见弟妹一面呢。”
玉荣点头同意了。
当然,她不会忘记了,这会子,从头上拿了一枝簪,她说道“这一枝簪是圣上送与本宫的。本宫便是转送给弟妹,算是给弟妹新婚的贺喜。就劳母亲转交了。”
耿武氏一听后,当场谢了话。
“娘娘待诺哥儿媳妇的好,等
诺哥儿大婚后,臣妇定会跟诺哥儿媳妇好好讲一讲。”耿武氏接过了簪,还是保证了话。
对此,玉荣温柔笑对。
“二弟大婚,这是大喜。母亲,可还有一喜,又是何事”
玉荣又是问道。
“娘娘一直让盯了楚氏女,那一位跟孝仁恭慧皇后长的相似的女子。如今楚府上已经办了婚宴,这一位出嫁了,嫁进徐府做了媳妇。往后,娘娘可不必再记持着此女。”
耿武氏赶紧又说了一桩事情。
这一桩一直让玉荣让记挂着的事情。
“楚氏女大婚了啊。”
玉荣呢喃一句,然后,脸色笑容灿烂,她道“好,很好。”
“宫里有一位良婕妤,那就得了圣宠。若再来一位更像极了孝仁恭慧皇后的女子,还是出身好,前途更选大的,那才让人心忧了。如今本宫算是解一桩心事。”
玉荣笑的真高兴。
把母仪天下原里的女主,那是顺顺利利的给嫁出去了。
玉荣这会子,那十足有了成就感。
“是啊,娘娘少一桩心事,往后吃饭也香,心情也舒畅。”
耿武氏表示了,府上对于娘娘在意的事情,一定办妥了。
这一日,耿武氏进宫来。
玉荣知道两桩事儿,这两件喜事,玉荣听着都愉悦的紧。
在耿武氏告辞离开时。
玉荣又开了库房,不忘记让嫡母带了她备的一些礼。
耿武氏离开了宫。
玉荣在永寿宫中,却是闭目养了神。
她在琢磨了,原女主楚婉婉往后跟宫里不会有交集。
那么,她眼下要紧的事情。
就是想法子的再瞧一瞧,后宫里的动静。
良婕妤盯上了长春宫。
想来应该不会平静太久的。
玉荣这般想。
她也是呢喃了话,道“谁会当了第一个筏子呢”
玉荣莫名的想到了,处在皇贵妃手下做帮衬的史才人、贾才人。
这二人嘛,在良婕妤眼中,肯定就是软柿子。
柿子当然要捡了软的捏啊。
“娘娘。”
秋兰来禀了话。
玉荣听着秋兰禀道“咸福宫的消息,史才人小产了,落了一个男胎。”
“”
玉荣莫名有点儿小心虚了,她这算不算乌鸦嘴
玉荣心头这般想。
可再是什么人
宫中身经百战的老人,那肯定不会把不属于自己的错,那是揽在自己的身上。
玉荣心气一提,她就是精神百倍。
玉荣神色淡然起来,她说道“哦,这消息来的太快了。”
“太医是干什么吃的如何没救治了”
玉荣是真觉得太医没起了作用。哪怕是救一救,指不定她们这些宫妃到了咸福宫,史才人都还能挽留一下肚子里的皇嗣吧。
“史才人从长春宫离开,在进咸福宫的殿门时,撵轿的抬杆断了,史才人当场从撵轿上摔下来。太医许是没能赶得及时,史才人就已经落胎了。”
秋兰仔细的回了,打听到的消息。
“咸福宫报信的宫人,把消息已经禀了上去。”
秋兰又道。
“咱们继续得到了消息,本宫琢磨了,还得去瞧瞧。”
玉荣本不想去的。
可她想到了皇贵妃啊,她琢磨了,她应该去瞧瞧,也许能看了皇贵妃的态度呢。
玉荣吩咐了话。
秋兰自然是应了。
等着玉荣到了咸福宫时。
她发现,她不是最早到了的,当然,也不是最迟的。
皇贵妃早在咸福宫里。
玉荣到了时,皇贵妃还在安慰了哭得伤心的史才人。
至于落了最后到的宫妃要数了惠贵妃、良婕妤。
这二人是一起来的,那叫一个凑巧了。
宫妃相遇,自然是各自见了礼。
然后,这咸福宫内,还是听了皇贵妃的指挥。
玉荣来了,就是来了一份安慰的礼物。
她还是让太医当场瞧了,这带来的药材,可是能让小产后的史才人用了
得了太医肯定的话,玉荣很满意。
这过了明路的,让太医确认过了,那么,将来出事儿,也不关了她的事。
“裕妹妹倒是一份善心,这可真真关心了史才人。”
惠贵妃瞧着玉荣送的,那里面可有一些上等的好药材。真求了时,一时半会儿的还未必求的到。
“一份本心,惠姐姐,你说笑了。”
玉荣淡然的回了话。
惠贵妃、良婕妤自然各自都送了礼。
此刻,惠贵妃又是凑了皇贵妃的跟前,还是说了好些史才人的好话。
不外乎,都是些安慰的。
皇贵妃听着,这
等安慰的话,初时听了,许是觉得还入耳。
可说的人多了,她是烦了。
毕竟,这落胎的是史才人,她这一个掌了宫权的皇贵妃,哪需要人捧了这事情的臭脚。
可偏偏许多人的眼中,貌似她好像就很想了护住史才人腹中的皇嗣一样。
皇贵妃有点小心虚的。
当初,她确实有那么一份心思。
可皇太后戳破了,皇贵妃心思就变了。
打那后,皇贵妃可没在逾距的关心了史才人。
“史才人只是落了胎,太医也诊过脉,只要好好调养,一定能恢复如初的。”
皇贵妃说了话。
这算是给事情下了结论。
“至于害得史才人落胎的事情,本宫会让人查了。不管这是人为还是意外一定查一个清楚,给史才人一个交待。”
皇贵妃当初哭惨了的史才人的面,把事情定下了一个调子。
史才人能如何
她巴结了皇贵妃,她现在也只能盼着皇贵妃给主持公道。
至于皇帝
正统帝压根儿人都没来。
倒是乾清宫的李公公给送来了安慰的赐礼。
那些再是耀眼的赏赐,若是做了锦上添花,后宫的女眷人人欢喜。
可落了失去皇嗣的史才人眼中
这全是无用的废物。
若可以,这些圣赐的十部,史才人也愿意拿出来。
她只想换回了,她的皇嗣。
乾清宫。
李公公走了一趟咸福宫,这归来后,自然给皇帝回了消息。
正统帝这会子乾清宫的暖阁里,没批了奏章,没理了国事。
正统帝在让太医给治了头疾。
不知道是不是朝政太多,一桩一桩的事情压了帝王的肩头。
正统帝偶有头疼发作。
这头疾嘛,太医是没法子根治的。
能治着,也是治标,治不了本。
这也是正统帝为什么没去了咸福宫。
皇帝头疾,这也是算病痛。
可为了朝堂上的安稳,正统帝是一直瞒了他有头疾的事情。
哪怕是治了头疾的太医,正统帝也是做了借口,只是平常给他调养龙体,那是开了药膳的方子。
这事情操作的人,就是李公公。
李公公才是真正管了这一桩事情,给皇帝打了马虎眼儿的。
“”
李公公归来
,正统帝就是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后,便是搁开了。
李公公自然是识趣的,就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安静的待着。
直到了太医给皇帝的头部施的针,那是施好了一个疗程后。
太医再度收回了银针。
“圣上,今日的施针结束。”
太医躬身回了话。
正统帝睁了眼睛。
他自然感觉到人是舒坦了一些。
特别是头疾的疼痛,是减轻了许多。
“王太医,你倒是有法子,朕这头疾经你一治,确实舒坦了。”正统帝舒缓一口气。这头疾啊,头疼起来,正统帝特别难受。
不光人难受,那心火也是上涨的。
“圣上,臣的施针,加之药膳食疗,却是治标不治本。臣请求圣上再招杏林名手,多方汇诊,以便早日治好圣上的头疾之症。”
王太医是须发皆白,那是真正的老太医。
这行医的经验绝对够久,人老成精了。
王太医这是真没法子治了皇帝的头疾。
这治标不治本,这就是一桩祸事。
万一哪日皇帝痛的狠了,这要斩了人头时
王太医这等老太医在宫里久了,也是害怕担罪责的。
自己担了罪责,更可能牵连这亲人与家族。
正统帝听了王太医的话,却是沉默了。
正统帝登基的第七个年头,要说这皇位自然算得坐稳了。
可这皇帝的位置,哪是那么好做的。
好不容易把皇权揽在帝王手中。
一旦皇帝生病的消息传开,这巩固的皇权肯定会出了隐患的。
那时候,皇帝万一一不注意了,让朝中起了权臣
皇帝对于权臣可是万分警惕的。
正统帝好歹是太宗皇帝培养了几年的帝王。以史为鉴,知晓兴亡。
大魏朝之前,自然也有统一社稷的朝廷,那便是大晋朝。
晋朝的开国皇帝从谁手中夺了权利
那是自己的皇帝外孙手里,夺得了天下权利。
连皇帝的外祖父,这做了权臣都不够可靠了。
何况他人乎
至于说,皇帝已经册立了太子
由得太子监国
那更不可能了。皇帝还记得是,晋朝之前,南唐的开国高祖皇帝,就是被亲儿子囚禁起来,由儿子篡夺了帝位的。一代开国高祖皇帝,最后是活活的饿死在禁宫之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