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8章 第 238 章

作品:《我夫君他权倾朝野

    王骞从不起眼的小巷里往外看了一眼街道上来回巡逻的守城兵,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从汴京城出发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次任务不会简单,但在岭南境外被直接打散, 现在身边只留了一个人这事儿他之前还真没想过。

    尤其是,他身边的这个人, 还是自家的表妹夫兼当朝首辅。

    再何况,表妹夫兼当朝首辅还在打斗中为了救他而受了伤。

    自诩武艺高超的王骞阴沟里翻了船,和宁端一起离开樊家密密麻麻的死士追捕时, 只寄希望于在场活下来的人都忘掉他出糗的这一幕。

    宁端带着南下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总共才五十人不到的队伍, 樊家突袭他们是在分兵之后的事情,那时宁端王骞在内也不过剩下二十一人, 而樊家派来了足有千人的死士队伍,显然是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直到暂时逃离了追杀的队伍, 王骞才有空思索了一番樊家是如何知道他们休憩点的问题,心中立刻浮现一个猜测有叛徒

    但他瞥了一眼身旁一语不发的宁端, 心想他能想到的,宁端肯定早就都想过好几遍了,于是又选择了安安静静地跟在宁端身旁。

    这跟着跟着, 王骞就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他发现宁端不但不朝着都察院其他的补给点走,反而在一路靠近有人烟的地方,一算方向, 居然还是往岭南走的。

    几天过去, 王骞惊悚地发现他们抵达了岭南, 而且就两人乔装打扮后普通农民的模样, 居然还和其他一群人一起被放进了岭南城里。

    不过岭南此时已经是只进不出,进城的关卡得不严,想要出去却是难如登天。

    王骞混在人群里悄悄瞧了一眼出城的队伍,视线又机敏地扫过街上的守城兵,计算了一番被发现后动手的胜算。

    而后他牙疼地抽了口冷气,发现就算摸进了岭南境内,他也没办法跟想象中一般千军直取敌首。

    但宁端却面不改色地随着人群入到城里,而后飞速带着王骞换装找了个十分简陋的客栈住下。

    王骞直到这时候才有胆子和宁端搭了第一句话,“大人,我们这是要”

    宁端看了他一眼,“釜底抽薪。”

    王骞硬生生坐在椅子上打了个机灵,兴奋得手臂上每一颗鸡皮疙瘩都站了起来,“就这么直接杀进去”

    宁端沉默片刻,像是在怀疑席向晚的这位表兄是不是脑子不好使,“樊家有水牢,又擅作密道,我知道他们府中布置。”

    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犯了个傻,王骞抓抓头发不耻下问,“那我们今晚就进去,以免夜长梦多”

    “不。”宁端坐在一旁检查自己肩上深可见骨的伤口,神情冷凝,“我们等。”

    “等什么”

    “等樊家以为胜券在握的时机。”宁端言简意赅地解释完,简单地将伤口重新清理包扎完毕,像是根本察觉不到疼痛的木人,“希望不要等得太久。”

    王骞刚才傻了一阵,这会儿又突然聪明了,“因为阿晚在等着”

    他一问完,就发现宁端冷硬的神情稍稍柔和了下来。

    年轻首辅重新穿上衣服,道,“有八日不给她写家书,我怕她担心。”

    王骞“”行吧,就我孤家寡人,王家一家都忙,谁也没空管我。

    宁端说等,那是真的耐心地一天天等待着,连这家客栈的门也没有出过,又躲过了两次官兵冲进客栈里挨个客房抓人的排查。

    王骞渐渐有些沉不住气来,他按照先前的计划扳手指算着时间,有些担忧,“按说我们这会儿都已经从海滨返回了,却始终没有消息送回去,海滨和汴京怎么办”

    宁端道,“海滨反了。”

    王骞吓了一跳,过去几日的事情他是一无所知,听宁端这么一说险些从椅子上跳起来,“什么”

    宁端冷冷看了少年一眼,将他重新钉在椅子里,才继续道,“樊家一路过去,说降了五个州。”

    “五”王骞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有些口干舌燥,“那岂不是”胜券在握

    宁端没有给少年解答太多,他看了一眼窗外岭南风格的街道和建筑,察觉到肩上一直没有好好处理休养的伤口在这潮湿炎热的气候中没有太多的愈合。

    但他既然已经摸进了岭南,就不能错过将樊家头目击毙的机会。

    樊旭海是个徒有其表的草包,樊子期瘫了下半身,他们都不会离开岭南,带军一路北上的虽然也是樊家的家臣和樊旭海的庶子,但到底不是真正的主使。

    樊家的根就在岭南,便是真造反成功,迁移也是要持续一两年的大工程,此时此刻岭南才是他们的据点。

    宁端预备在岭南就将樊旭海和樊子期父子双双击杀,没了他们二人这主心骨,樊家成不了大气候。

    樊家大宅的地图和暗道,是都察院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樊承洲和席向晚两人口述中艰难地复原出来的,其复杂程度令人咋舌,真正记得住其中每一条弯弯绕绕的人不多,宁端便是其中之一。

    悄无声息进入樊家的机会只有一次,宁端知道自己必须得沉住了气才行。

    他唯一担忧的就是远在汴京的席向晚,樊家军队一步步北上,看起来势如破竹,汴京此时定然人心惶惶,他又失踪多日杳无音信,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原先宁端随身携带的佩刀上还挂了席向晚亲手打的络子,进岭南城之前他却已经扔了,只将一条络子藏在了身上,却也被鲜血染了一角,变成一块暗色。

    宁端用手指摩挲着络子上的编结,轻出了口气。

    她必然还在等他。

    他必然要回去。

    席向晚从梦中惊醒过来,不出意料又见到屋里仍然是一片漆黑,习惯地坐起身擦了擦自己的冷汗,没唤外头守着的人进来。

    宁端失踪这几日,她惊醒的次数也有好几回,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席向晚靠在床头算了算,发觉距离上一次收到宁端寄来的家书已经有了十四天。

    她轻叹了口气,披上外衣蹑手蹑脚地起身,到书桌边将自己桌底暗盒中宁端先前寄来的家书又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尽是报喜不报忧的,正事都一语带过,甚至还有闲工夫和她说说路上趣事,哪里看得出是战时的家书。

    “十四日”席向晚自言自语地说着,将信纸重新折叠到放入了暗盒之中,咔嗒一声重新落锁。

    她已经没了睡意,便合衣在床头静静坐了一会儿,将汴京、岭南一路上的一切都细细在脑中走了一遍,将宣武帝和樊家双方的博弈也统统化作了生动的画面。

    若是按照宁端和宣武帝最开始的计划,宁端此时甚至或许都已经在回程的路上了。

    而如今,樊家军还在中北部和王家三位带领的小股队伍打得不可开交,而汴京城中已然风声鹤唳,若无必要,满大街的家家户户都恨不得每天闭门不出以保平安。

    天渐渐亮了起来。

    席向晚听见了外头有人起身的声响,扬声道,“进来吧,我醒着。”

    吱呀一声,翠羽应声将门推开,她的细眉拧在一起,“夫人,您又只睡了半宿”

    席向晚嗯了一声,“我心中有些不安宁,大约是有事该发生,便睡不着了。”

    翠羽不赞成地走进房间里,仔细瞧了眼席向晚的脸色才道,“我这边给您打热水传膳去。”

    要是大人到时候回来见到夫人消瘦的模样,宁府里所有下人没一个讨得了好的

    席向晚轻轻点头,手中一刻不停地把玩着宝令的私印,这动作已经几乎成了她的一个习惯。

    樊家是打算在进入汴京城之前就将宝令私印抢走,还是准备兵临城下时再动手

    席向晚拿不准主意,便只得做两手准备。

    樊子期从汴京退走时看起来虽然十分仓皇,但席向晚可不敢就此当做他在汴京城的势力也一道退得干干净净这么草率。

    翠羽很快去而复返,手中捧着热水,食物的香气也从外头飘了进来,唤回了席向晚的思绪。

    席向晚将玉印收起,由翠羽服侍着净了手和脸,换完衣裳又梳完头之后,钱管家正好带着下人将早饭送到。

    早饭后,席向晚又翻看起了账本,顺道等着出了门的翠羽带回来前一日都察院新汇聚的消息。

    这原本是十分普通的一日,却在中午时分风云变幻急转直下。

    晌午日头还没挂到正空,席向晚便听见宁府墙外传来了一阵响亮的嘈杂声,让她不由得放下手中书卷转脸看了过去。

    坐在屋顶的樊承洲立刻翻身下地,他在门口探头对席向晚做了个制止的手势,道,“你在这里别动,我出去看看就回来。”

    樊承洲的动作很快,半刻钟不到的功夫便去而复返,皱着眉道,“有恶徒闹事,已经被捉起来了。”这么说着的他脸上神情却并不轻松,而是道,“这时候,真有这种不要命的人”

    席向晚沉吟片刻,将书卷合起,“等等翠羽回来,看她有没有新消息。”

    过了不多久,翠羽就一脸凝重地回到宁府,带给席向晚一个坏消息,“今日汴京城中的奸恶之徒似乎都商量好了似的上街作奸犯科,守城军和三法司险些分身乏术,定是有人在暗中指使的”

    而这还只是第一日。

    第二日和第三日,汴京城中打砸抢劫之事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好似所有人心中最恶劣黑暗的一面都被勾了出来似的,城中各部不得不纷纷上街捉捕这些人,每日都疲于奔命,城中无辜百姓更是惊惶失措,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着了道成为了受害者。

    宁府有护院有樊承洲,更是宣武帝令人严密守护的地方,倒是没有受到这些小打小闹的干扰,但她知道,这不过是樊子期计策的第一环罢了。

    到第四日时,有个蓬头垢面的人想从宁府的后门硬闯进去,连外围官兵的关卡都没过就被抓了起来,那人嚷嚷着要见席向晚不肯走,动静大得惊动了樊承洲,他皱着眉过去看了眼,就将擅闯之人提去见了席向晚。

    那几乎像是个乞丐模样的年轻人见到席向晚安然无恙,长出了一口气,他捋起头顶散落的头发露出脸庞,急切道,“汴京城要完了,你也赶紧走吧”

    “平崇王世子。”席向晚端详着易启岳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的面容,沉吟片刻才道,“你不将事情说清楚,我是不会离开的。”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