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第 26 章(入V三连)

作品:《抠门夫夫种田记

    第二十六章  盘炕

    宋柏愣住, 隐隐约约想起来, 自己家里好像是开粮行的好像还不止一间粮行

    头有些隐隐的疼, 但宋柏忍住了没做声。

    “怎么了”沈慕吃了一瓣橘子,运气好, 甜到了心里。便掰了一半递给宋柏, 却发现了他的明显走神儿。

    宋柏回了神, 揉揉脑袋,笑了一笑“没事儿, 就是想起来, 我家那块儿是一年一熟。两熟好啊,粮食多了不怕挨饿。”

    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下意识的没有告诉沈慕自己想起来了家里是开粮行的。

    宋柏的记忆,就像他自己置身于一座全是迷雾的迷宫一般,只有走过去,触发到那一部分, 才能想起来相关的事情。

    也不知道这座迷宫有多大,要走多少弯路才能全部触发。

    没有全部想起来之前, 无关紧要的事情也就罢了, 家世悬殊这样的事儿,让沈慕知道了不是让他白操心吗

    沈慕却叹气“虽然一年两熟收的粮食多,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咱家没有水田啊。”沈老大在镇上教书忙不过来,家里人口少, 一共只有两亩旱地。

    就是水田一年十熟, 和他们家也没有关系。

    真心痛。

    宋柏捂了捂心口, “没事,以后有我呢,等我腿好了就去赚钱,咱们买地,种稻子,就能一年两熟了。”

    沈慕想说不用那么辛苦,够吃就好。你要出去赚钱了,我就看不到你的脸了

    可是那是钱是钱啊有钱不赚王八蛋啊他把话默默咽了下去。

    “那,那我和你一起。”沈慕改口道。“多个人,也能多赚些钱。”

    两人这头说着话,那边泥砖也脱的差不多。有中午那会儿脱的比较早的泥砖表层已经晒干了。宋柏指导着几个大汉生了火堆,把佯干的泥砖立起来,不远不近的一圈一圈摆着烘烤。

    得烤的干透了才行,不然有水气在里头,或者隔了夜挨了露水、又或是被雨淋湿了,就没了韧劲成了糟坯,这种糟了的泥砖盘的炕就有可能会塌。

    有时候北边农村传八卦,某某和媳妇把炕都给折腾塌了,其实问题不在于“折腾”,要是好炕,光靠折腾是不会塌的

    当然了,这炕盘好了也不是就能睡一辈子,隔个两三年,最多四五年得清次灰,换个炕板子。所以宋柏才会嫌当年那个盘炕匠人要十两银子太多。

    好在之后他家炕的维修与护理都让宋柏亲自干了,省下不少的钱。

    趁着烤泥砖的时候,宋柏又请几位叔伯去捡一些石头回来。不用太大,拳头左右就行。

    几个人挑着担子两两成群的搭伙去捡石头了,留下沈青山和沈慕一块儿在宋柏旁边蹲下。

    “小宋啊,你真会盘炕”不是沈青山不相信他,宋柏也在沈青山家住了几天了,沈青山一早就观察过这年轻人,人高马大是没错,但不像他们庄稼把式。再看那手,白白净净的,根本没茧子,比个村里小哥儿的手还要嫩呢,也不像是手艺人呐

    这上牙碰下牙的就说自己会盘炕,沈慕也什么都由着他。

    宋柏听了,也不气沈青山不相信他,只细细的把如何弄分烟墙,如何开排烟口,如何盖方坯,如何抹炕面,那是说的头头是道,听得沈青山是云里雾里的,啧啧称奇。

    没想到人家还真是会呢就算手上活计不利索,听他说的这细致,有他指点着,他们这些干惯了活计的老把式还能不会

    人多力量大,这会儿工夫,那六七个大汉已经挑着三担子满满的石头块儿回来了。“小慕家的那谁,你看看这些石头行不行”这是没记住宋柏名字的。

    “什么小慕家的,人家叫宋柏,你要记不住名儿,叫小宋也行啊。”沈青山脸黑了。这谁谁家的都是称呼家里头媳妇儿的,宋柏纵然是个入赘的,也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啊

    再说了,这入赘的汉子啊,十有六七心里头都不好受啊让你这么一叫,本来心里没火,也拱出火儿来了。

    那汉子抓了抓头,“我这不是一时忘了吗,小宋你别跟我计较啊。”

    宋柏看了看担子里的石头,大部分都合用,这才冲那汉子笑道“没事儿,我不计较这些。再说了,我入了小慕家的门儿,叫一声小慕家的也没错。” 这些村人都是和沈老大交好的,性格淳朴对沈慕照顾有加,都是沈慕的异姓叔伯。更有沈青山这样的,根本就是亲叔伯。宋柏当然不会计较这些言语上的错漏,也有心和他们交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一时气氛轻松不少,沈青山的脸色也缓和了。本来就怕宋柏心里不满意,人家小两口好着呢,倒是他多操心了。

    就是沈慕的脸,跟被火烤久了似的,又红成了一片。“我去看看泥砖,该反面了,不能尽着一面烤。”

    沈慕被羞跑了,几个汉子便学着沈青山的模样,围着宋柏蹲成一圈。“话说回来,小宋,这炕到底要咋盘啊”

    宋柏刚才为什么要提前在青山叔面前显摆一通,现在要再次复述一遍

    这些汉子甚至还不如沈青山考上过童生,理解能力更差,听了宋柏说了半天,更觉得迷糊了。“嗨,反正到时候你在边上指挥着,让我们咋弄就咋弄,说这些我也听不懂啊”

    那你刚刚还问我心累。

    待泥砖都烤的干透了,就要开始盘炕了。宋柏指导,村里的汉子们操作,宋柏也不藏私,和沈慕坐在一旁挑石头。

    往炕洞里放的石头,得耐烧才行。那些捏起来能碎的土块是不行的。太规整的也不行,得长得奇形怪状,石头和石头之间能撑起缝隙的才是好石头。

    这样热气才能在石缝里穿行,不然垒严实了,热气透不过来,还叫什么火炕

    几人看得啧啧称奇“都以为长得周正的才是好的呢,还挑拣了一下,早知道不费那工夫了。”

    几人干得热火朝天。到了晚上天色暗了下来,炕终于盘好了。晾个几日再点火烘烤,就能住人了。而这段时间,宋柏还得暂住在村长家里。

    宋柏很感激几位来帮忙的叔伯“这次大家也算都上手了,谁家要是也想盘炕,照着来就行。有不会的地方尽管来问我。”

    虽然宋柏热心,可是村里人对着这个新鲜物件,却并不十分看好。

    “嘿,我看呐,还是木头板子床睡的舒服些。这炕虽然大,却硬的像石头,躺上去能舒服吗”说话的大汉名叫刘二愣,沈慕叫他二楞叔。之前粗心喊宋柏“小慕家的”就是他。

    “其实咱们这儿冬天也不很冷,烧炕还得费柴火。也不是每间屋子都连着厨房的,不能做饭,那柴火烧不是白烧了”连沈青山也皱起了眉。他是村长,更有远见,目光不只局限在舒服不舒服,而是看到了烧炕背后资产的浪费。

    宋柏笑道“这炕可不止是为人暖和才烧的。我听小慕说,咱们这边的粮食都是一年二熟,和我老家那边一年一熟不一样。要是到了冬日,太阳不足,或是平常收粮的时候下起雨雪来,粮食可怎么晒呢有了这炕,就能把粮食烘干。”

    这倒是没人想到过。按照宋柏这么说,有了这炕确实是有些方便。不过村里人嘛,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看见别人家有了成效,才愿意下本呢。

    于是大家虽然讨论的热烈,却对宋柏所说仍然保持怀疑。宋柏要盘炕他们愿意帮忙,可是自家就算了。

    宋柏也不勉强,他还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这屋子,说到底,他只是暂住他终究是要和沈慕住在一个屋子里头的。要是再买一张床,到时候岂不是没有人睡浪费了

    还不如盘成炕,不睡的时候还能烘粮食,多个用处。至于村长说的费柴火,到了冬天在屋旁砌个灶眼儿,日常烧个开水,洗衣服做饭就都有热水了。反正柴火满山都是,去砍去拾就是了,只是费点力气,不花一分钱的。

    对宋柏而言,只要不花钱,万事好说。

    就比如,刘二愣说床舒服,可买床并不便宜。一般人家都是自己上山伐木,再找村里的木匠给打成床,给人家个手工费。但说到底手工费少说也得百十来文吧虽然他不知道沈慕家有多少钱,可是就算是天下第一富的人,怕也不会嫌自己家钱多。能省一点是一点儿啊

    而这盘炕,泥土是地里随便挖的,技术是宋柏自己脑子里有的,就是人力稍微花点钱,也是涵盖在盖房里头。这一来一回省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宋柏为自己的节约精神点了个赞。

    这房子收拾齐整,炕盘好了,就等开窗晾几天,炕风干硬实了,宋柏就能搬进去住了。

    房间里的米粮已经挪去柴房,柴房的柴火又挪到院外的土坯房里。这边打扫打扫,就是干干净净十分明亮的一间大瓦房。

    村长的两个儿子又用简易担架把宋柏抬了回去。

    晚上回到村长家里,方氏炒了一大盘大葱炒鸡蛋,拨了一大半给宋柏端去屋里,自己家十口人分吃一小半儿。

    宋柏见了那一大碗的鸡蛋很惊讶,“不是说一天吃一个就够了吗”

    方氏笑道“你可住不了几天了,小慕送来的鸡蛋足有二十几个,一天吃一个你可吃不完。”

    宋柏有些不好意思“大叔大婶留着吃呗。我在这儿叨扰这些时日,米粮都是吃您家里的。”

    方氏摆了摆手“跟我们哪用计较这个再说这鸡蛋是金贵东西,平常谁家能老吃你这是伤了才给你补着,我们家里用不着。趁你走之前尽量给你都吃了,我们能占你的光尝个味道就很知足了。”

    说是一大碗,方氏总共也就打了三个鸡蛋,里头再添些水,稀释过的蛋液炒出来颜色都有些发白了。不过配上许多自家种的小葱,还是很香的。

    宋柏笑了笑,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看得出这家人都是很好的。不占人便宜又热心,关键是,他们家对沈慕好。

    现在自己家困难些,就不说什么了。日后总有法子报答他们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