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3、第223章 生辰

作品:《嫡后

    姬珩的继位大典进行得很顺利, 当然包括姬琮在内的有些人是起过拿他要携黎浔一起参加大典的事做由头来攻击他的念头的,可前一任皇帝在世时就禅位的大典这也是大觐朝史上的第一次,本来就无祖制可循, 姬珩就硬是要携妇一同接受加冕的仪式只要即将退位的老皇帝不反对,这些人就也没法穷追猛打的攻击。

    人家就说禅位登基的皇帝继位大典是这么个仪程规矩, 后世也尽可以效仿, 也就彻底堵住了他们的嘴巴了是吧

    反正

    瞧着以后也应该不会再有皇帝禅位这样的事了。

    骆长霖立于文武百官之中,亲眼见证了这一段历史的变迁。

    今日之后,大觐朝将迎来他的第六位君主掌权,前任皇帝彻底放手退居幕后成为富贵闲人太上皇。

    在场的朝臣们, 不管看好和不看好的,心潮都多有些澎湃, 有人忐忑也有人向往。

    祭天和加冕的仪式走了一个多时辰,这算是骆长霖有生以来站立时间最久的一次了, 等仪式过后他已然脸色惨白,汗流浃背, 双腿麻木僵硬到彻底失去了知觉。

    身边站着的朝臣陆陆续续的转身往外走, 唯独他还一动不动的站着。

    不是不想动,而实在是

    动不了。

    怕稍一动作自己就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倒下。

    即便今天这一场盛况里他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看客, 可他至少也不想成为一个笑话。

    折腾了这么长时间, 各种礼仪规矩都严苛, 黎浔挺着个快足月的肚子跟着祭天接受加冕和朝拜, 那滋味儿也不好受,好在姬珩心里有数, 全程都注意着,能扶的时候就尽量替她撑着。

    这会儿他夫妻二人正携手从高高的台阶上下来,她不经意的略一抬眸, 正好瞧见朝臣退去之后遗世独立般面部线条冷硬还杵在原地的骆长霖。

    他是个风姿卓绝的人,即便是站在一群都穿着同样官服的同僚中间也显得格格不入。

    此时众人相继撤离这殿前广场,潮水退去一般逐渐将他孤立遗留在原地。

    黎浔视线瞥见他双腿,多少能猜到他滞留在此的原因。

    可是姬珩小心眼,尤其还忌讳和她骆长霖来往,黎浔当着他的面也不好叫人去关照骆长霖一下,好在书云心细,她就不动声色的侧目递了个眼色。

    骆长霖站在那里确实显眼,书云自然也注意到了,被黎浔一提点就明白了,悄悄地落了几步下来去旁边找了两个小太监吩咐了两句话。

    等她追上去跟着帝后的仪仗离开之后那两个小太监就已经取了骆长霖的轮椅过来,殷勤的上前搀扶“骆大人,此间礼毕,宫宴要午间才开,这还有个把时辰,奴才们先送您去休息吧。”

    骆长霖坐回轮椅上,他的双腿酸胀麻木,前所未有的难受,神思却仿佛游离在外。

    又过了一会儿才哑着声音摇了摇头“我身体不适,小公公替我告罪一声,代为贺陛下一声吧。”

    他的脸色确实极差,而且小太监扶他时就感觉到他这几层的官服几乎都被汗水湿透了,本就十分心惊。

    此时自然也不会觉得他这是推诿之词,就忙是应承下来“是。大人还是要保重身体的。”

    将他送出宫去,交给了在宫门外等候的十安和九琼。

    那俩人本来正将马车赶到一棵大树下遮阴,一边聊天一边吃零嘴儿,瞧瞧天色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间出来,都赶忙跳下车过来接人。

    谢过了两个小太监,将他推着往马车的方向走,十安也被他的脸色吓得不轻“公子您这怎么了脸色差得很”

    “中了点儿暑气。”骆长霖面无表情的随口敷衍了一句。

    被挪上马车之前,他又忍不住回首去看身后富丽堂皇的皇宫宫殿群

    他对这锦绣繁华的京都皇城和人人神往的高官厚禄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心里始终清楚这一点,这段时间心里有过无数的念头想要抽身而退,可又总是觉得就此离开心里会觉得少了些什么,特别的不得劲。

    就像是今天的这一场盛典,明知道他来不来都毫无意义也无人会在意,可就是想来,觉得如果不来,心里会缺点什么,可来了以后呢心里是不空了,可也依旧乱糟糟的,不舒服。

    更可怕的是,他心里又很清楚这都是为了什么

    清醒的可怕,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和行动。

    曾经以为的冷漠理智,终究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溃败瓦解,成了脚下泥泞的一片沼泽。

    他指尖疲惫的压着眉心捏了又捏,可就是有一种认知很清楚,他不想走,不想离开这京都。

    以前可以四海为家处处都是归宿的他,开始矛盾的疯狂留恋一个其实打从心底里应该是最厌倦的地方。

    这天午间,姬珩在宫中设宴,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宴请了在京的文武百官。

    城中也在几处衙门门前搭建了台子,分发点心和赏钱,因为现场在外围全部派了官兵和禁军看管维持秩序,有些居心叵测想趁机怂恿百姓哄抢闹事的人一看没机会也只得是放弃了。

    次日的皇后寝宫,在京的六品以上命妇集体盛装入宫朝拜。

    同时这一天太上皇则是和新帝父子二人又带着朝臣去了皇陵祭拜列祖列宗,父子俩在行宫斋戒礼佛三日,之后新帝回京主持朝政,太上皇则以养病为名留在了皇陵行宫说要多住一阵子。

    新旧政权顺利交替,京中以姬琮为首的众位皇子也没理由继续滞留,纷纷打包行李带着家小离京前往各自的封地。

    太上皇去了皇陵行宫,但他人还健在,他的后妃们就算有儿子的也不能这就抛下他跟着儿子走,他不想为难姬珩,出宫之前就让这些女人也打包了细软,全都搬出皇宫移到了城内的一座行宫里去。

    黎浔本来也没有容不下这些女人的意思,其实只要她们都安分着别作妖,她也不介意她们继续住在宫里,不过既然太上皇设想周到了,她自然也乐见其成,所以也没假惺惺的挽留。

    朝中诸事很快平顺下来。

    黎浔的生辰是在六月底,廿七。

    这是她登上后位之后的第一个生辰,也是和姬珩成婚之后的第一个生辰,更何况还怀着孩子,姬珩从皇陵归来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毫不含糊的下旨给礼部和内庭司着令他们大办皇后寿典。

    旨意颁下去,战风当时就撇了嘴

    说好的省下单独的封后大典不铺张呢说好的一切就只是顺便一下呢那事儿这才过去几天啊就这么打脸不疼么

    而果不其然,这道旨意刚颁下去,次日的早朝就收到好几名朝臣的联名谏言,指责他以如此大的排面为后宫办生辰实非明君所为,要他收回成命。

    也不算什么真的公平和正义,说白了

    有些老资格的朝臣们都还想试探一下这位新帝的脾性,以便于判断以后是可以得寸进尺的加以拿捏掣肘还是得尽量避其锋芒,顺毛撸。

    其他人也都多少欺生,参与谏阻的朝臣越来越多,朝堂上可谓是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

    姬珩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一声不吭的看着他们打口水官司,直到几位暴脾气的老臣嗓子都喊哑了,他才四两拨千斤的反问了一句“皇后的寿辰你们不准朕大办,那来年等到朕的寿辰呢是否也要一切从简”

    历年的万寿节都算是朝中数一数二的盛典了,关乎朝廷脸面,按照祖制一直都是默认要大办的。

    一众的朝臣义正辞严“陛下的寿诞乃朝中盛典,怎可与后宫妇人同日而语,自可照规程大办的。”

    姬珩于是满意了,冷笑一声“以后的万寿节都不办了,每年国库的这笔开支全挪来给皇后办寿宴行了吧”

    “陛下”他这是强词夺理,一群老臣当仁不让就又纷纷要继续谏言。

    “都给朕闭嘴”姬珩这就彻底不干了,把放在他案上的那一堆折子全甩回去,“朕又没有挥霍国库的底子,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反正这一笔银子是国库例行拨出来给朕私用的,我们两口子拿到手里的银子愿意给谁花你们也敢管若是连朕的家务事诸卿都要事无巨细的插手指点一下,那是不是以后也要把你们各家开支的明细都拿出来咱们朝堂之上大家也一评点评”

    虽然就是强词夺理,但是

    这话说得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这些朝臣们,哪个家里没有几笔不能示人的烂账,可真经不起翻。

    皇帝陛下夫纲不振虽然很丢人,但是总比他们丢官甚至丢命强。

    “微臣不敢”一群口齿伶俐的文臣御史被他怼得脸红脖子粗,再回头想想好像自己确实也没什么立场去管人家两口子的家务事了。

    老子就乐意给我媳妇办生辰,你们叽歪个屁

    姬珩生了气,甩袖而去,这早朝不欢而散。

    骆长霖是得了太上皇恩准可以坐轮椅上朝听政的,在这场争端之中他是始终不曾发一字一言的,全程冷眼旁观,此时别过了头去意味不明的冷嗤了一声。

    礼部和内庭司随后开始着手准备皇后的寿诞,忙得热火朝天。

    既然是姬珩的意思,黎浔也没管。

    她本来就不是什么贤良淑德之人,也没想着名垂青史留个什么一代贤后的名声,她只是守着自己的底线做自己,她要夫妻和睦,举家平安,做的事也只要是问心无愧就好,并不想为了迎合世人的苛刻眼光去故意做什么事给什么人看。

    别人在忙,姬珩刚接手朝政也很忙,她就在后宫安心养胎。

    其间六月廿四,褚府和晋阳长公主府借着新帝登基的喜气儿也如期办了喜事。

    喜酒黎浔自然不可能去喝的,但是看在晋阳长公主的面子上却送了一份很是体面的贺礼过去,次日晋阳长公主就亲自陪同女儿进宫来叩拜谢恩。

    颍川郡主对黎浔依旧是不喜的,这是一种女人之间出于本能的排斥,确实没办法化解,不过她到底是大家出身,加上如今黎浔已经是一朝国母了,她就是再骄傲自负也不至于不分轻重不懂事,总归虽不热络谄媚,但面上该有的礼仪规矩是半点不含糊的。

    黎浔也不强求人人都能喜欢自己,也无所谓颍川内心的想法,和她们母女聊了两句,晋阳长公主就带着女儿起身告辞了。

    颍川郡主在黎浔跟前是抹不开面子,一直绷着,两人退下的那个瞬间,她转身展颜不经意露出的那一抹笑靥娇俏又灿烂,却正当是一个新嫁的女子心满意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模样。

    黎浔盯着颍川脚步轻快离开的背影,会心一笑。

    书云不明所以,困惑问她“娘娘看见什么了似是有些高兴”

    “青春鼎盛,风华正茂。”黎浔的视线也沐浴在外面温和的阳光里,颇为惬意,“也没什么,就是觉得挺好的。”

    她是个相对自私的人,但这也并不妨碍她欣赏这世间属于他人的美好,毕竟岁月静好平顺安稳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专利,这当是世间所有人都渴望的幸福。

    廿七当天宫里大摆宴席,百官命妇进宫一起为皇后祝寿,盛况非常,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对皇后娘娘的疼宠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当朝皇后一时风头无两,成为普天之下女子艳羡的对象。

    黎浔的这个孩子怀得很乖,一直在肚子里待到了足月。

    生辰过后她就把季氏和黎浅都接进了宫里,生产她还是很重视很小心的,一定要自家人陪着才能放心。

    季氏二人陪了小十天,直到七月初六的夜间宫里终于人仰马翻的有了动静。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