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6. 嫁到我家来吧

作品:《清穿之玉貌花容

    继弘晖大婚之后, 王府上又迎来另一桩喜事。

    大格格受封郡主,于五月下嫁蒙古,弘晖和弘昀将她送至草原才折回。

    若是皇家公主抚蒙, 还能在京城修建公主府,但大格格这一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回一趟京城。

    岁岁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目睹大姐姐穿了红嫁衣出门, 之后就见不着人, 追着幼蓁和四爷问了好几回“大姐姐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来”

    四爷沉默不语,幼蓁只好将岁岁抱在膝头, 解释道“你大姐姐嫁人去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岁岁看过弘晖成婚,隐约明白嫁人什么意思, 大嫂就是嫁到她们家的,不能和自己的额娘阿玛住在一处, 得和大哥住在一个院子里。

    她想了想,语气纯真道“让那个人嫁到咱们家来吧,阿玛再给大姐姐修个院子。”

    这样大姐姐就不用出远门了。

    幼蓁愣了一瞬, 被岁岁的童言童语逗笑, 点点小姑娘的鼻尖“你想的倒好,也不看人家愿不愿意”

    莫说宗室格格了, 就是皇家公主里,也不曾有招赘的,能像五公主一般嫁在京城,已是莫大的恩宠。

    岁岁觉得自己的主意好极了,奈何额娘阿玛不答应,为此郁闷了好些天。

    小姑娘藏不住事, 满心的不高兴全写在脸上,在书房读书时也是蔫蔫答答的,肉嘟嘟的小手撑着下巴,眼睛放空不说话。

    个哥哥围着她转,都没能让岁岁展颜,最后弘昼小手一挥,吩咐他的哈哈珠子“兆惠,你带妹妹荡秋千去吧”

    哄小孩子也是体力活,弘时个还有功课要做,只好将这重任分派下去。

    兆惠得了命令,当即就起身,他不敢去牵小格格的手,只能抬手去摸岁岁花苞头上的珍珠流苏。

    “格格,咱们出去玩吧。”兆惠小声道。

    岁岁抬头看他一眼,怏怏地点点头,兆惠忍不住抿嘴一笑,这才握住岁岁的手,扶她下了椅子,牵住往外走。

    侍奉的小太监和宫女远远缀在后头。

    书房外头的院子极为宽敞,墙角榕树下专门为岁岁搭了秋千。

    到了树下,岁岁很自然地伸手,被兆惠用力抱上去,她这圆滚滚的小身板,一般七岁大的小孩真抱不动,不过兆惠从小就比同龄孩子高壮,伺候岁岁正好,连宫女姐姐的活儿都被他抢了。

    兆惠等岁岁坐稳,从腰间荷包里掏出一块奶糕,递到岁岁手里“格格,给你吃。”

    这是他用早膳时省下的糕点,一直揣在荷包里呢。

    岁岁也不客气,小手接过,嘴巴一抿一张慢慢吃起来。

    “格格,你今儿不高兴啊”兆惠开始推秋千,幅度很小,好让岁岁慢点吃奶糕。

    岁岁闷闷“嗯”了声,嘴里有了好吃的,才勉强多几分说话的兴致,她道“大姐姐嫁人了,阿玛不让她回来。”

    在岁岁的认知里,四爷不给大格格修院子,就是不允许大格格继续住在家里。

    她气鼓鼓“哼”一声“我不跟阿玛说话了”

    兆惠比她大两岁,懂得稍微多些,知道大格格是被嫁到蒙古去了。

    他可不敢和岁岁一样说四爷的坏话,帮着解释道“大格格嫁得太远了,回京一趟要好几个月呢。”

    “就不该让大姐姐嫁人,”岁岁不高兴地鼓起小脸,又想到偷听来的话,小脸添了郁闷,“可是嬷嬷们说女儿家都要嫁出去的,我不想离开阿玛和额娘。”

    手里的奶糕也不想吃了,岁岁头也不回地往后头一伸手,兆惠一手推着秋千,一手接过半块糕点,往自己嘴里塞。

    吃完糕点,兆惠悄悄往后头瞧一眼,见服侍的人都站的老远,他便稍弯下腰,靠近岁岁道“格格,我给你出个主意,不让你离开王爷和福晋。”

    岁岁睁大眼睛,好奇望过来。

    兆惠对上岁岁清澈明亮的杏眸,不免有些紧张,扶着秋千的手不住出汗。

    但他还是壮着胆子说出口“格格,等你要嫁人了,就嫁到我家来吧,我天天送你回王府来。”

    岁岁眨眨杏眸。

    兆惠更紧张了,心脏咚咚地跳“我家离王府可近了,骑马只要一炷香时间。”

    他说罢,抿着嘴角等岁岁的反应。

    岁岁歪着头想了想,她还并不明白出嫁的真实含义,在她的小脑瓜里,这和出门做客也差不多,故而点了点头。

    “好吧,可我还不会骑马呢。”岁岁道。

    兆惠呼吸一松,咧开嘴笑,抹抹头上的汗“没事儿,我教你,我骑射学得可好了。”

    岁岁扬着小下巴,乖巧“嗯”一声。

    幼蓁还不知道自家小姑娘已经被人几句话哄骗过去,自打入了秋,永和宫里德妃犯了咳疾,身为儿媳,她和十四爷家的得轮流过去探望侍疾。

    如今小六满了两周岁,整日精力十足,幼蓁去宫里时,就让马佳嬷嬷带他逛园子,或是送到前院去和哥哥姐姐们玩。

    这一日幼蓁和完颜氏一同出了永和宫,往东华门走去,远远瞧见八爷和八福晋才出了宫门。

    这段时间气候渐冷,宫里上了年纪的几位娘娘都有些不好,不同于德妃轻微的咳疾,延禧宫里的良妃娘娘病情十分严重,传闻也就是今年冬天的事儿。

    完颜氏自然也看到八福晋,撇撇嘴道“往日她向来瞧不上良妃这个正经婆婆,整日在惠妃娘娘跟前献殷勤,如今倒知道孝顺了,连日地往宫里跑。”

    完颜氏声音极低,只是说给幼蓁听。

    幼蓁对上八爷府的人,向来没什么好脸色。自弘晖腿伤一事之后,更加不愿和八福晋打交道。

    完颜氏又道“四嫂,弘晖的腿如何了我家爷前些日子寻到一位名医,再有几日就要到京城了,让他给弘晖瞧瞧。”

    自打十四爷送的马让弘晖受伤,他们夫妇俩就内疚得不行,时常派人来问,也帮着寻医问药。

    幼蓁回道“恢复得不错,只是阴雨天还是会疼,大夫入京后你派人递个信就是。”

    弘晖虽伤了腿,但意志并不消沉,也不讳疾忌医,想着快些将腿伤治好,就能从四爷那里领差事了。

    过了大半月,德妃咳疾渐消,幼蓁和完颜氏也不必日日进宫。

    她才闲下来,宫里就传来良妃于深夜薨逝的消息。

    幼蓁与良妃交集甚少,只有逢年过节时会在宫宴上见到,印象中是个极美貌的女子,哪怕上了年纪,也难掩眉眼风华。

    良妃薨逝,各家皇子及福晋都去葬礼上走了趟场面活,唯一伤心的恐怕只有八爷,连他的福晋都是硬挤着才流出泪的。

    临近年关,幼蓁发现四爷越发忙了,常常到她睡下了,四爷才踏进栖梧院的大门。

    有几回佟府给她送信,里头都夹着几句带给四爷的话。

    幼蓁瞧不太懂,隐约能看出和四爷通信的是她的小叔叔隆科多。

    两位佟大人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就算是默许了。

    幼蓁对四爷外头做的事并不太清楚,她也懒得去想,省得自己心烦。

    康熙五十一年在冬日的泱泱大雪中姗姗而来,幼蓁收到阿玛从南边送来的信,说是今年八月将进京述职,到时一家也能团聚。

    幼蓁满心欣喜地等着阿玛和额娘归来,一直数着日子,就盼着八月快些到来。

    五月时皇上巡幸塞外,四爷被留下监国,带着满府的人住进修建得越发阔绰的圆明园。

    园子里一片岁月静好,九洲清晏里人进人出,监国职责让四爷越发忙碌起来,时常连午膳也不记得用,还得幼蓁留心才行。

    这一日,幼蓁来书房给四爷送夏日的凉汤,瞧见四爷坐在书桌后,黑眸沉沉盯着桌上的公文。

    听见幼蓁的脚步声,四爷抬眸,朝她招手“过来。”

    幼蓁放下手中食盒走过去,被四爷抱到腿上坐着。

    “瞧瞧这个。”四爷将折子往幼蓁面前一推。

    幼蓁疑惑望过去,折子上只记了一件事,八爷去妃陵祭奠途中,给皇上送去两只海东青。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那两只海东青送到御前时已是奄奄一息,惹得皇上大怒。

    “这鹰”幼蓁犹疑开口。

    四爷直截了当地回答“是惠妃和老大那边动的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惠妃依旧稳坐四妃之位,昔日老八和老大走得最近,如今老大被终身圈禁,老八却隐隐有崛起之势,惠妃娘娘哪里容得下他

    幼蓁闻言,看向四爷“表哥心里早就有数了吧”

    四爷淡笑不语,他并未从中作梗,只是旁观罢了。

    “皇上身子本就不好,被老八这么一气,险些晕厥。”四爷说到此事,面色微微凝重起来。

    幼蓁合上面前公文,重新铺好纸笔“那你多写几道请安折子送去塞外,皇上看到你的孝心,或许会好些。”

    四爷捏捏她的脸“就你最会讨巧卖乖。”

    幼蓁轻笑,拨开四爷的手“表哥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在请安折子里写些肉麻的话吧。”

    老人家被一个儿子伤了心,自然期待旁的儿子多尽孝心。幼蓁偶尔瞧过四爷写过的折子,情真意切字字至诚,看得她都甚为感动,想来皇上见了,心情定会大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