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北游
作品:《后宫甄嬛传》 秋凉的时候。玄清策马而來。意气风发道“皇兄许我北游两月。我已经收拾好行装。咱们一起去吧。”
我愕然。“你北游而去。我怎么能跟去呢。”
他笑“我一向独來独往。微服出行。谁又知道我是王爷。而皇兄。他自得了新宠傅氏。哪里有空來理会旁人。我便带了阿晋。与你同游上京如何。”
我迟疑道“可是我身着佛装。尚在修行中。”
槿汐在旁笑道“娘子日日闷坐在这凌云峰里也无趣。不如去散心也好。反正咱们独自住在这里。谁又晓得咱们在不在了。娘子的佛衣换了就是。咱们还有好些旧年的颜色衣裳。带了换上不就和寻常女子一样了么。”
浣碧亦含笑道“小姐身边不能沒有服侍的人。不如带上我吧。”
阿晋笑嘻嘻拍手道“碧姑娘服侍娘子。阿晋我服侍王爷。四人一行。最妙不过了。”
槿汐温和道“娘子和浣碧姑娘同去吧。奴婢留下看家就是。这时节北上上京。正是秋光如画的时候呢。”
玄清目色中尽是笑意。“咱们从未一同出游过呢。你可愿意么。”
大周建国伊始。曾在阳京定都过十二年。亦称“上京”。距离如今筑有紫奥城的京都“中京”大约三百里。大周建元十年。北境的赫赫屡屡进犯上京周遭。最甚的一次。赫赫的济格可汗甚至领精兵五千长驱直入至距上京只有八十里的“雁鸣关”。
雁鸣关西临喜陵江。南接阳京北界。北有指仙关紧接落铁山栈道。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落铁山之外茫茫草原戈壁。大漠群山。皆都是赫赫的领地了。因而雁鸣关是赫赫挥兵进入大周万里江山的要地。也是一道如铁锁屏障的关隘。因其关防所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仰头望去几乎与天相接。连大雁亦难飞过。每到秋深季节。往往闻得成群大雁盘旋周遭哀鸣不已。故而名叫“雁鸣关”。然而雁鸣固然悲哀不已。雁鸣关四周的百姓。亦是备受苦楚。赫赫部族常年驻于北地。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美的年节还可。若到深秋时水枯草竭。民无温饱之资。便会铁蹄南下。踏马落铁山边境烧杀抢掠。往往边民家园被毁、横遭战祸。苦不堪言。民生哀苦之状。令人不忍卒睹。
建元十年。正逢大旱时节。赫赫千里肥美水草尽成荒芜。入秋不过十日。气候竟然大变。寒暑暴降。数日后大雪降临。冰冻三尺。赫赫为求国运。维系部族命数。倾尽国力集合十万大军挥戈南下。
彼时大周亦在旱灾之中。何况连年征战刚刚平息。国家正欲休养生息之际。国力十分疲惫。军中关口粮草难免粮草不济。又遇天降大雪。守关将士谁也不曾料到大雪纷飞直欲迷人双眼之中竟会冲出赫赫数万铁骑。如同从天而降。霎时各个只能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任由期铁蹄南冲而來。
若是雁鸣关被破。彼时的上京便如铁齿被断。喉舌尽会暴露在敌军面前。太祖征战十数年才打下的锦绣江山全要落入蛮夷手中。顿时国中人心惶惶。甚至有朝臣力劝太祖退居长江南岸。与赫赫划江而治。苟且守住半壁江山。
危急之时幸得大将齐不迟不顾征战沙场半生后的老迈之身。重披战甲抖擞上阵。以六十花甲之龄冲入战阵身先士卒。一箭射中济格大汗的肩头。迫得他跌下马來。一扫赫赫南下以來大周军士的颓唐之气。亦使赫赫士气大伤。萎靡不前。
建元十年十一月。赫赫元帅左都监阿不离率军再度攻打雁鸣关。齐不迟率军据守雁鸣关。在关右侧筑垒。称“灭赫坪”。并在地势险要处筑隘。设置第二道防线。严兵以待。十年十二月。齐不迟与赫赫军激战数日。终因力不及彼。退守第二道防线。赫赫将士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齐不迟与其弟齐不退督军死战。以劲弓强弩大量杀伤赫赫军。赫赫军攻势不减。齐不迟派部将慕容政率精兵锐卒。持长刀、大斧攻赫赫军左右翼。十一年一月初一夜。大周军燃火落铁山。战鼓动地。出兵反击。并派王喜、王武诸将攻入赫赫大营。赫赫大军惊溃不止。赫赫元帅阿不离战死。受伤未愈的济格可汗遂引兵逃遁。旧伤复发死在半路之中。齐不迟乘势扩大战果。派慕容政诸将追击而上。杀敌万余人。血流成河。又命齐不退于赫赫军队奔逃回国的必经之地河池再设伏兵。再攻赫赫军队。赫赫军被迫退回都城藏京。
齐不迟一生征战。铁血丹心。终于于六十花甲之年凭此“雁鸣关”一战封侯拜相。居大周武将第一侯“定勋侯”。太祖钦命丹青妙笔画其画像。悬挂在上京太庙的偏殿“阳翼殿”中。名垂青史。甚至当年落铁山附近若有孩儿顽皮啼哭不止。只消大人哄一句“齐不迟來了”孩子必定吓得不敢再哭闹了。
可惜天不假年。齐不迟在封爵三月后力竭而死。含笑九泉。其后人虽然被太宗以富贵荣荫化解兵权。不再手握大周万千兵马。然而身家富贵。宠遇优渥经历百年不衰。直到本朝乾元年间。齐氏一族渐渐人丁凋零。家族才逐渐式微。然而将门百年。积威犹存。名声显赫。而齐不迟的后人。如今在宫中的即是端妃齐月宾。这也是何以齐月宾自幼养在深宫。为玄凌必选嫔御的缘由。
齐不迟死后数年。死讯依旧被大周朝廷牢牢封锁。赫赫在雁鸣关一战后不仅折损元帅和数万兵士。连大汗也命殒途中。赫赫畏惧齐不迟的余威。加之元气大伤。数年内不敢对大周轻举妄动。一味地安分守己。不久。继任的赫赫大汗英格向大周议和。愿以落铁山为界。建立“互市”买卖。以牛马换取大周茶叶、丝绸、米粮。各守边境。永不互犯。
齐不迟死后大周其实已五多少可用之兵。加之雁鸣关一战。于国力民生的损耗亦不是年间就恢复的过來的。巴不得赫赫來议和。于是顺水推舟应承了。于赫赫和大周的中界河池双方歃血会盟。史称“河池会盟”。
大周和赫赫分别在上京和藏京建碑。刻盟文及与盟人名于其上以纪其事。双方在盟文中申明“和同为一家”的兄弟亲谊。协定今后“社稷叶同如一”。“各守本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还规定了大周与赫赫双方人员往來路线和设立“互市”等具体事项。约定“善以金银、牛马、皮张、马尾等物。商贩以缎细、布匹、釜锅等物”。
落铁山左近各五十里。设有“互市”。 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又陆续开设马市十三处。“每岁贡马一次。以二月为期”。
然而建元十年赫赫兵临城下的情景太祖依旧历历在目。建元十二年一月。太祖迁都如今的中京。建筑“紫奥城”居住。又遣嫁宗室女茂成宗姬封为“金山公主”嫁于英格大汗为正室大妃。如此百年來。虽然大周与赫赫边境偶尔也有小冲突发生。然而终究保全了百年平安。再无遍地狼烟烽火燃起了。
此刻我与玄清携手游历中京。打扮一如民间夫妇。我着一身粉霞锦绶藕丝罗衣。蜜合色大朵簇锦团花的芍药纹锦长裙。到底是秋凉天气。早晨起來禁不得寒。玄清随手为我搭上一件银丝边掐花对襟外裳。我对镜左右顾盼。不由笑道“好喜气的颜色。”镜中的玄清亦是一身淡青色银线团福如意锦缎长袍。愈加显得身量颀长。神清气爽。濯濯如春月照柳。
我回首打量他两眼。唇角不由澹澹扬起。含了几分情味。笑道: “好好的怎么想起來穿这个颜色。”
玄清的手按在我肩上。足足把我本不娇小的身量比成了小鸟依人。道“你穿了粉霞色。我便选青绿色來配你。颜色益发热闹了。”
浣碧捧了梳妆盒在手。仔细盯着我与玄清。忽然扭过头整理衣裳不再看我们。只淡淡笑道“小姐和公子这样子。倒是很像燕尔之际一同去出游的新婚夫妇。”
我隐约觉得。如今浣碧的笑容越发浅淡了。总像隐在乌云后头的毛月亮。即使有清辉落下。也是隐晦而淡漠的。她更爱低着头。性子愈发柔顺隐忍的样子。
玄清闻言喜不自胜。便回头向她笑。“果然很像么。”
浣碧低一低头。柔声轻轻道“公子若自己觉得像。那么看出來就更像了。”
我笑着戳一戳玄清的手臂。不觉红了脸吃吃笑道“哪里有人这样问话的。也不害臊。浣碧是在取笑你了呢。”
玄清露出一点孩子气的神色。轻轻道“我果然是觉得咱们像的。”
我听他这样说。更不好意思理会他。只拉了浣碧的手问道“许久不作这样的打扮。我竟浑忘了。民间女子是梳什么发髻的。”
浣碧微微一笑。道“小姐既是做新婚打扮方便与王爷出游。自然头发是要全部拢起來梳理成发髻的。”她一边说。一边手势娴熟地把我的头发全部拢好。然而盘到一半。她凝神思索。又重新拆了梳成一个寻常的芭蕉髻。为我挑选一枝赤金榴钗插上。那钗也不过是赤金的质地。只是上头一双明珠拇指一般大。洁白浑圆。熠熠生辉。越发同映得人容颜出彩。亦如明珠生辉一般。浣碧左右端详片刻。又去挑选珠花。此时窗下一盆秋海棠开得正娇艳。寻常民间的秋海棠。自然不如宫里是纯正的白色如聚雪凝霜。花瓣是斑驳纷杂的粉红。零碎重叠。却依旧十分娇艳动人。玄清折下插在我鬓边。只凝神微笑看着我。目光眷眷不已。
浣碧恍若未见。只挑了几枚点蓝点翠的梅花钿儿埋在我发丝间。如隐约其间的一点春心闪烁。
我对镜自照。粉红的颜色团团明艳。照得人的容色亦如春晓映霞。仿佛有无限明媚与欢悦从肌肤里满溢出來。这样的自己。我自己亦是不曾见过的。他与我并立其间。铜镜上描绘的图案也是再寻常不过的鸳鸯戏水。比翼连枝。粗陋的刀功。却掩饰不住那世俗安乐里的花好月圆、人世完满。我依在他肩头。只是一味盈盈浅笑。我甚少穿粉红、粉霞这般艳丽娇嫩的颜色。总觉得太俗气而喜悦了些。然而此刻穿着。只觉得粉红那样世俗的颜色也有无限的欢喜、无限的好在里头。才衬得起我此刻的心境。宛如鬓边秋海棠的花朵。花瓣密密簇簇拥挤在一起。整颗心亦是这样柔软而欣悦的。于是索性又择了一条绯红绣并蒂海棠的手绢别在衣裳排扣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