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9、第 379 章

作品:《麒麟儿

    林城离丹阳并不算远,按理来说不该是个不毛之地。但话不能这样说,京畿左近区域,发展不起来的,从古至今都不少见。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京畿地区发展,吸掉了周边地区的潜力,而此时丹阳西部的一些地方却不是这样。

    还是此时南方发展程度太低,开发程度最高的也就是三吴地区,和北边已经没什么两样的。至于建邺,则是行政影响经济的典型,以前也曾是吴国的国都所在,眼下又因为南渡小朝廷入驻,发展也不错。

    至于别的地方,那就是零碎开发,没有结成整体了。比如豫章、长沙这些地方,依托大城,还是有些人口的,但放在地图上就是孤零零的一个点,出了这个点,其他的南方地区该落后的还是落后。

    林城就是这样,明明离丹阳并不很远,在十几年前却是非常萧条,甚至于危险的朝廷衰微,就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一些关键地区,比如说前线对峙区,又比如说三吴地区。像林城这种地方,在当时治安可不太好,地方官派去了能不能上任,上任后会不会因为没有根基被当地豪强宰了,那都是说不准的

    李鸿祖当初上任的时候也是世家子弟不愿意来,才便宜了他

    是在李鸿祖手上,林城才越来越好。到他起事前林城已经是周边的中心,人口充实、工商业氛围好如果是这样的林城,十几年前是怎么都轮不到他来做县令的。

    等到李鸿祖起事之后,林城并没有因为战争而萧条,反而比之前更好了。李鸿祖在别处占下更多的地盘、弄来更多的钱养军,不管别的地方怎么样,作为被他打造成大本营的林城却是因此生发了起来。

    大量的商人涌到这里,与李鸿祖做生意,李鸿祖手上有那么多人要养,不可能都靠抢的,必然是要与外界做生意的。另外,李鸿祖还要扩大林城、修筑工事、建造一些必需的建筑,这些需要材料,同时还需要人。

    多方面因素影响

    下,林城汇聚了很多人,而人就是消费力,这里颠不破的真理这又不是住在乡间能够自给自足的农户,哪怕消费力再弱,至少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积少成多,总是大买卖。

    人多、经济活动多、人来人往、热火朝天这样的林城,看起来就很有活力,在当今也是少见的。

    但眼下,一切戛然而止骅县的失败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一点点防备的。

    骅县守不守的住,在开战之前李鸿祖就和心腹们讨论过了,无论是扛住许盈部的攻势,还是扛不住,其实都有相关预感。之所以如今让所有人慌了手脚,还是骅县大势已去地太快

    这还讲不讲基本法了

    特别是见了从骅县逃回来报信的人,所有人更是懵了。回来的人说了火炮的事,但他们也不知道火炮是什么啊经受过火炮攻击的人更容易联想到神仙手段,此时惊魂未定,对没见过那一幕的人一说,他们能明白才怪

    胆子小的被吓住了,胆子大的或许不信,但也是一头雾水

    眼下李鸿祖和心腹们都聚在李鸿祖私宅的大厅里,李鸿祖这人还是比较克制的,至少没有像杜规那样得志便猖狂,还没怎样呢,就在自己的地盘兴起土木来了。李鸿祖搞的建设都是必需的,比如加固城墙,比如平整土地做校场什么的。

    至于自己住的地方,李鸿祖依旧住着原来林城县衙后面的官宅,在他做县令的十多年里,这官宅也曾修缮过几次,已经不是当初那样破破烂烂的样子了。如今又加建、整饬了一回,也没有金碧辉煌,就是此时城中大户人家的样子。

    李鸿祖身边的人劝他为了威严之类的原因修一座大宅,有当年汉高祖的例子在,后人功业未竟时大兴土木也有了话说了。但李鸿祖并不同意,他的野心是很大的,忍耐力也很强,眼下更是不在意一座富家翁级别的宅子。

    所以也就这样了

    真图所谓的威严,在他这个阶段还是看拳头够不够硬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

    “明公我们赶紧走罢”有人六神无主之

    下建议。主要是拿下骅县的战绩太吓人了,这么快攻城成功这是超出这时人的经验的。而遇到经验之外的事情,无论是谁都会慌张的。再加上本来就做过跑路的方案,可不是一下就想到了么。

    李鸿祖有些不甘心,虽然做了撤退的打算,但真要撤退,而且是丢了骅县之后的撤退,他还是会肉痛的。而且,眼下因为冯遇春比预想中的推进的快得多,原来做的预案根本不能用,只能匆匆跑路。

    可想而知,损失会比预想中的大得多

    “明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关键时候还是常凤的话让李鸿祖反应了过来。

    李鸿祖起身,道“如此,便先避其锋芒罢”

    李鸿祖是下决定的人,等他下过决定,心腹们才抓紧时间定下撤离的章程他们都不是只有自己,有了李鸿祖如今的身家,带人撤离也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身后有追兵的情况,更是麻烦

    然而,李鸿祖一干人等还是低估了冯遇春的行动力,冯遇春马不停蹄地赶到林城。因为林城这边已经乱了的关系,甚至没有爆发像样的冲突,冯遇春这边就被迎进城了。

    骅县那边的事普通人没那么快收到消息,但本地总有一些豪强,他们也时时刻刻盯着骅县那边,发生了什么他们并不比李鸿祖晚知道。再者,李鸿祖要带人撤离林城,这是无论如何也瞒不住的,这种情况下林城不自己乱起来才怪

    地方豪强也见机快,李鸿祖走人,他们也不会和许盈硬扛的自然是喜迎王师,主动开门了许盈如今打下的旗号还是去建邺清除奸佞、匡扶天下的,所以说是王师虽有些牵强,但既然林城的豪强都不尴尬,也就轮不到他尴尬了。

    冯遇春动作太快了,同时也是因为林城这边根本没组织起来什么抵抗,所以冯遇春进城的时候,李鸿祖和他的心腹虽然跑了出去,但后面的尾巴还没跑完,而且他们并没有跑多远。

    冯遇春虽然年轻,在军事上却是非常老练的,很快调度起人手咬住了李鸿祖身后还没跑掉

    的尾巴。别看只是小小的尾巴,却也是李鸿祖一多半的兵力了当然,既然是作为尾巴断后,就不太可能是嫡系核心了。

    李鸿祖真正倚仗的亲兵肯定都安排在自己的身边,一起跑出去了。

    一边将尾巴留下来,一边派人出去追踪跑掉的李鸿祖部,倒不是为了围追以冯遇春现在的人手,是分不出兵力来做这事的。

    他这是打算借刀杀人痛打落水狗谁不喜欢呢

    李鸿祖当初在本地发展,必须得向外侵蚀别人的地盘,有些人加入了他,获得了利益,自然就有人因为他利益受损眼下李鸿祖情况不好,想必不少人已经打起了算盘就算没有旧日恩怨,一些人看上李鸿祖手下的兵和钱,这个时候做些动作也是可能的。

    冯遇春派人追踪李鸿祖的撤离路线,是为了加速这一事件到时候对周边一些有能力的势力传信,一方面是情报,另一方面也能借着许盈的排面施压

    这些事冯遇春的打算,但说实在的,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收拾掉跑出去的李鸿祖,特别是抓回李鸿祖本人,这是他不能笃定的李鸿祖完蛋是必然,这一点结合眼下的局势谁都看得出。但什么时候彻底完蛋,以及他本人被抓住,这都是要看情况的。

    有太多局外因素影响其中了。

    但大概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到了第二日,冯遇春初步收拾完林城这边的首尾,剩下的打算交给此时才过来的江州军,然后自己去码头同老师汇合时,手下带来了新消息。

    “将军,李鸿祖被人送来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