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年代知青(06)

作品:《我家别墅能穿越

    郑海燕跟第一次见到雪一样, 兴奋的不行,可许媛媛不愿意搭理她。

    早上是睡懒觉的好时候, 昨天幸好已经把带回来的几块肉全腌制了。

    她后来买了牛肉炖土豆,买了红烧肉,原本要留一块肉吃的也没有留,全部用早早准备的腌肉缸,腌制起来。

    打算全部做成腊肉,每一块有足足十几斤,他们几人好奇, 哪儿来的这么多肉,许媛媛撒谎,说是瘟猪肉。

    其余五人表示明白,立马不多问, 这种猪肉一般是私下悄悄卖的, 也不要票,只要有钱,运气好的时候能买下来一整头猪肉。

    许媛媛的几十斤猪肉, 他们压根不怀疑,只是认为许媛媛运气比较好。

    瘟猪肉他们也是吃过的,味道不错。虽然明面上禁止不许卖,可老百姓们肯定不舍得, 也有不少城里人买来吃。

    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谁吃出事来。

    四大块分成一斤一条的小条猪肉腌制,熏制好以后一斤就要缩水。每一条都不够一斤, 以后做来吃是刚刚好。

    一顿半条或者一条。

    许媛媛用被子紧紧的捂住脑袋, 死活都不起床。下雪有什么好看的,睡觉不香吗

    拽不起睡懒觉的人,兴奋的郑海燕只能自嗨。先给炕灶加柴火。

    还得把炉子给生起来。

    外面大雪纷飞, 两位男知青被郑海燕在屋檐下走来走去,闹醒。

    起床,发现外面下雪,脸都没有洗,就去新盖的杂物间搬,扫雪。

    院子里,郑海燕她们三人也在清扫积雪。

    在屋内还有个睡懒觉的人,翻身继续睡,一直睡到九点才爬起床。

    其余几人也没有吵闹她,各自忙活着。

    知青院里付出最多就是小米同学,这时候大家都能体谅她,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们力所能及,都不愿意惊动她。

    他们也不是蛀虫,也想为他们这个临时的小家付出多一些。

    几人吃过早餐,一人两个煮红薯,坐在许媛媛所住的房间,这里有“暖气”炉,坐在屋子里暖和和的。

    “哎,几点了”许媛媛没有拿手表出来戴,他们知青院有两人有手表,谁要是出门,就会借一块戴方便看时间,掐准时间。

    褚正亚看了眼手表,“九点过几分。”

    “哦。”

    懒洋洋的爬起来,套上薄棉袄。屋子里暖烘烘,不需要穿很多。

    收拾完毕,炉子边的桌子上还温着红薯。

    用手背试试温度,还好,温温的。拿起来就吃,几人闲唠嗑。

    “媛媛,一下雪,猫冬可算是正式开始了。你说我们要做点什么打发时间”

    “想做什么,我来的时候带了一些农业书籍,我打算多钻研钻研,也许有什么收获。你们想做什么,问我也不知道给你们什么答案”

    站起身,走到炕柜前,打开摸出来一本基础的农业书籍。

    还翻出来几本塞给他们几人没事翻翻。

    她还拿出来笔记本,笔,打算做做笔记。

    昨晚,她悄悄的在万界淘宝,看见开了一个专属页面,全是粮食种子,里面有介绍,说全是高产不需要杂交,能自行留种,口感极好。

    有各种农副产品,全是各个时空的不同品种的粮食种子,其中有营养丰富的新稻种,还自带香气蝴蝶兰稻米。

    取名为蝴蝶兰稻米,是因为开的花像是小小号的蝴蝶兰还有散发的香气也比较接近。

    重要的是产量高,亩产可以达到一千五百斤。

    也有不适合普通土地种植的稻谷,那是灵稻,一晚上许媛媛在页面上买买买,所有的种子都买了不少,普通的粮食种子也好,还有需要用灵田种植的灵植也好,都买了不少,不说分量,至少种类是齐全的。

    万界淘宝,是个很奇怪的外挂。有些时候一些商品只是出现一段时间,以后再也难以遇到,还别说购买。

    有些却是一直存在的。

    许媛媛又是一个喜欢囤货的人,只要遇到有用的,不管此时用不用的上,都会囤上一些。

    昨晚,买好种子以后,又在年代商店中买了好些农业书籍,是外边有的,就是出版的书局也是和外边的一样。

    至少看起来是一样的。

    许媛媛买了一大堆书籍,她似乎明白了,这一世自己就是个种田的。

    因为买到的种子,除了粮食种子还有蔬菜种子,水果能留种的种子,还有各种花卉的种子,都是这里没有的一些,或者看起来与某种种类一样,但有一些差别的种子。

    种田就种田吧,光这些就足够自己折腾一辈子的。

    等以后自己开一家种业公司,开一家粮食公司,还有各种与农业相关的公司,一样能把日子过红火。

    对了到时候去大学再深造一下,搞个文凭。自己出资弄个农业研究所之类的。

    一晚上,她不但悄悄进到别墅空间与吴佳,邹放他们商议试钟一些普通土地可以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后,还规划好了自己以后的事业大道。

    未来做什么职业,要干什么,一晚上给自己整的明明白白的。

    明年开春以后,她就要为研究麦种,稻种做准备。

    他们六位知青一共分了四分地的菜园子,还有六分地的自留地,总共一亩地。

    就在知青院边上,地广人稀有这个好处,边上全是荒地,规定给你多少,你开就是。

    他们早早开好一亩地,来了以后还种植了一些成熟较快的蔬菜。

    六分自留地,她打算改一分成水田,试种蝴蝶兰稻。

    种子的来源,请邹放出来客串一下,撇清自己就行。

    以后就好办了。

    再从蝴蝶兰稻,到各种别的种子,具体怎么操作,她已经想好。

    怎么遇到邹放,当然得是放在市里,猫冬的时候与知青院的几位知青去趟市里,再放邹放出来客串一下卖良种的人。

    一次性多买几样良种,为以后做准备。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对农业感兴趣的人,在不知道情况下,以为她被人骗的那么一个人。

    铺好路,以后的道路就好走多了。

    一晚上,可忙坏了她。每一种种子都有独有的育苗方法,还有一直到收获时的种植方法,面对各种天气变化时的应对方法,也是有的。

    许媛媛大致看了一些,自己以后就是躺赢 ,啥方法都有,自己研究啥

    “啊,媛媛,你怎么想的呀,研究农业”李萍不解,其余几人也不解,这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翻翻手中的书,难道米同学从下乡之前就想好了。

    几人都望着许媛媛,想知道答案。

    “干一行爱一行,以后我们才不会觉得日子难过。来之前,我也悄悄问了那些早就下乡的知青家人,问他们的父母姊妹,他们都是带着理想下乡,可来了以后一个个的蔫吧了。

    农村太苦,我们自小有没有做惯农活。自然吃不消,还有各种生活条件也跟不上。很快就有了怨念,其实,就是适应不了。

    我来之前就想好了,干一行就爱一行,要不然咱们以后万一一辈子不能回城,难道就要在思想上煎熬一辈子一辈子不甘啊。

    不能,咱们都是好歹读过高中的,虽然没有读过大学,可咱们既然下乡了,就把这农业大学好好学学。没事的时候自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事的时候在田地里实践,用心的耕耘。

    把经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我想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平时喊口号,说理想,不能只喊不实践。我想你们几个也一起学习,万一我们要在农村待一辈子或者十几二十年,我想我们应该不抱怨不诉苦,努力的完善自我。

    让自己成为在咱们在火车上喊的那样,为理想奋斗,建设好新农村。

    来了农村,怎么建设农村,大家想过没有,农村要怎么建设我们都是普通高中生,没有任何的技能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怎么建设

    我有想过,不能光喊口号,而不深思。在我看来,建设农村,可不是简单的来做做农活,而是要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学好各种专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或者多研究一些新的什么出来。”

    许媛媛越说,脑海中的规划更完善。

    几人也很动容,是啊,他们把下乡想的太简单了。还有想想他们之前的那些理想有些幼稚有些可笑,凭着喊口号,让自己热血沸腾,那有什么用。

    还是得落实到实际上去。

    几人沉默许久,一一抬头表态,“媛媛,我们跟你一样学农业,没事学农业理论知识,上工的时候用心的做事,虚心请教老把式。

    学以致用,以后争取为农村做出实际的建设。”

    许媛媛伸出一只手,放在几人中间,几人见,忙伸出自己的手,六只右手搭在一起,重重叠叠。环顾一周其余几人,“好,以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实践。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此刻,六人才算真正的想明白,也寻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许媛媛把昨晚买的书籍拿出来一些基础的分给大家轮流学习。

    第一个半年的知青生涯,在教徒弟覃雷,覃英,及学习中度过。

    猫冬结束,各屯子忙碌起来。春耕大军全部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

    地里,许媛媛他们在耕耘过后地里,重新整垄,收拾。

    在他们隔壁的地里是去年秋收过后来的那批成分不好的人。

    一共十几人,有一家子还有单着的老头,以及一对对的老夫妻。

    快二十人的队伍,看起来蛮庞大的。

    他们也跟着一起做事,男女都不会做农活,许媛媛与金强做他们的师傅,教他们做农活。

    去年因为兵团的顾阳,许媛媛与他们早就认识了。顾阳找借口来了几次,来干嘛她明白,只是不戳穿他而已。

    顾阳用卓勇当借口,跑来红旗屯还找机会与那边院的人认识,她都看在眼里,只是不说而已。

    能行方便,就行方便,那些人也不是坏人。

    许媛媛教完他们做事,回来与知青在一起做事,偶尔还是会过去瞧瞧他们做的活。

    这点,就像当初教他们的老把式一样,即便被人看到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下工以后,几人顾不上吃晚饭,趁着天色还早,去自留地里忙。

    许媛媛要培育前段时间去市里被一位不认识的人忽悠买下来的什么高产种子。

    知青院的人当时都在场,都是看着许媛媛被人忽悠还糊里糊涂的买了下来用大麻袋装的各种不知名的种子。

    什么所谓的新种子,绝对是好种子,还有什么返古的种子,绝对是世人都没有见过的种子。

    反正那人一顿忽悠,走火入魔要钻研农业的米媛媛同学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虽然是不可以私下交易买卖,可米媛媛同学一听到种子,就顾不上了。一定要买,他们几个拦都不拦住。

    唉,没办法,现在都陪着一起帮忙培育,育苗。

    屯子里没有种水稻,六分自留地他们开了三分试钟一种写着蝴蝶兰稻的稻种,听听,蝴蝶兰稻,多美的名字,哪里有这种稻谷名字。摆明就是忽悠人的。

    可惜米媛媛走火入魔了,还找到支书叔,大队长他们特意申请了此事。自留地是归了知青,可一半改成水田,标新立异,还是得与生产大队说说。

    说完以后 ,支书叔他们都不看好,但也没有反对,还勉励了他们一番,说他们有想法是好的,试试也好。

    这不,从春回大地开始,米媛媛同学就开始用蝴蝶兰稻种分批的小量的育苗。

    每种种子育苗的方法其实都有些小小的差异。更别说一种不认识的稻种,谁知道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都是第一次育苗,没办法,只能小小的试着用他们所知道的方法育苗。

    用了很多方法 ,加上是提前育苗,才育苗成功,每一种每一次每一天的情况,都有记录。

    最后育苗成功的反而是米媛媛同学不小心弄错的一次。虽然是不小心弄错的,可当时边上还有郑海燕,李萍,记得米媛媛是怎么弄错的。

    把步骤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一种经验。

    他们两男的,已经把那三分田整好,还在边缘搞了宽宽的田埂,没占那三分田的地方。嘿嘿

    田里也已经整好垄,灌好水,全是他们俩一担一担的挑过来的水。

    金强,褚正亚,还想养稻花鱼,可惜,不能试,屯子里没有水田,不能大规模的养稻花鱼,为此他们也不能试。

    都没有这个基础,试完以后,可能会被人攻击,留下把柄。

    “金强,褚正亚,辛苦了。”站在水田边,看着整的像模像样的三分水田,许媛媛对着两位男同学道谢。

    屯子里没有水田,也没有人会种植水稻,他们不懂这些。

    两位男同学就翻书,翻专业的农业书籍,然后两人自己试着搞,前前后后三分田搞了一个多月。

    现在的成果出来了,不但搞成了,还搞的特别的好。

    几人今天要把秧苗插下去。

    “不辛苦,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褚正亚,金强两人憨憨的摸摸脑袋,欢喜的笑道。

    “晚上,我给大家做腊肉吃,咱先干活,六个人应该很快的。”

    “嗯,加紧干完,然后回家吃肉。”

    听到吃肉,都来了劲。

    三分田六人,确实干的很快,两个多小时,全部插完。

    回到家里,炉子里大灶里的热水早就烧开。在半个小时前,潘清还特意去加了一把火。

    此时,回到家里,除了许媛媛,几位女孩子都去用热水洗澡。

    房间里,许媛媛用取下一块腊肉,用热水丝瓜瓤刷的干干净净。

    反复清洗,两男知青在两厨房的大灶前再次烧热水。

    坐在铁炉子前,许媛媛已经开始做菜。

    早早就泡好的干豆角,已经洗好备在一边。

    还有土豆,以及大白菜。

    炒一个大白菜,再用一部分腊肉炖干豆角,一部分腊肉屯土豆。

    三个菜,六人够吃了。

    腊肉的香味在四周飘散,不远处的院子也闻到了,那一群人吞咽着口水。

    有一位老爷子坐在暖乎乎的炕上,说道,“知青院在做好吃的,腊肉。”

    “好久都没有吃到肉喽” 边上一位穿深蓝色外套的老爷子感叹道。

    “还吃肉,能活着就不错了。”一直耷拉着脑袋打瞌睡的老爷子插过来一刀。

    “唉,是啊,活着就不错喽。”炕上第四位老爷子也开口说道。

    “你们说是谁在做饭”有人开启美食新话题。

    “你闲的吧,猜这个”某位老爷子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无聊。

    “就是闲的啊你不闲啊”穿深蓝色外套的老爷子也鄙视刚才翻白眼的老头子,装什么装,你不闲啊。

    几人抬杠起来。

    就为了争论美食相关的问题 ,谁做的呀,腊肉炖的什么呀,味道咋样啊。

    他们也吃不到,但争的一塌糊涂。

    远在千里之外的香城,有一家小夫妻俩也做了腊肉。

    楼道里香的呢,不只是楼道里香 ,是整栋楼都能香的那个让人嘴馋。

    药厂新建的宿舍楼有几栋,每栋都是四层。还是以前的那种样式,横排,一排有整整九户人家,中间三户,两边各一个楼梯口,一边三户。

    一共九栋楼,有四栋楼的职工不需要花钱买房子,凭工龄分配,毛坯房自己装修。

    还有五栋是自己花钱买的,只要是正式职工,花钱就能买,房屋全部简单装修过。花钱没花钱的都一样的水电暖气进屋。

    米建国夫妻俩手中的存款加上借了些钱,买了一套边户边户大一些,虽然是边户,但价格差不多,多不了多少。

    两房两厅一厨一卫,变成了三房两厅一厨一卫,虽然有个房间小点,但也是能睡下一个成年人,也有个窗户,还不挡家里任何一丝阳光。

    这是隔出来的一间小房子。

    只能放下一张一米五的床,还有在角落里能放下一张小小的书桌,一把椅子。

    有了房子,米建国与王萍的心瞬间定了下来。

    小妹说的对,咬咬牙,过几年苦日子不怕,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切都有了。

    外面宽阔走廊上还有几个三个自来水池子,方便大家洗洗手,早上起来刷牙,洗洗拖把。

    总之是方便大家的。

    别看水电进了家,但是大部分人家都孩子多,早上水龙头忙不过来。

    这不,有些人家省水钱,不忙的时候也在外面洗菜啥的。

    有人闻到小王家里飘出来的腊肉香味。

    几人在一起洗菜,都在议论,“小王命好,遇到一个不错的小姑子,农村那么苦还记得给哥嫂寄腊肉腊鱼来。”

    蹲在一边的黄大姐个感慨,“是啊,瞅瞅我家的那个,下个乡,月月来信哭穷,不是要钱就是要票要吃的。真是不能比”

    “那怎么比,小姑娘那么一点点就没有了亲妈。在后妈手底下讨生活,白眼都不知道挨了多少。从小就知道日子苦,学会了体谅学会了自立,你家的孩子不说娇生惯养,至少没有像小姑娘那样吃过苦。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事,孩子太懂事的,大多数都是苦水里泡大的。那都是苦日子捱过来的。

    哪能比啊”

    “对,是这么个理儿。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好受多了。哪怕我家那混小子不懂事,一直嚷嚷着家给寄这样寄那样,但我还是希望他少吃苦。”

    几人呵呵乐呵着,坐在门口的男人们,各自唠嗑侃大山。

    米建国在客厅忙活着,今儿是妻子王萍的生日,王家人来吃饭。

    明天刚好周末休息,小夫妻俩商量就不去外面国营饭店吃饭,就在自家做。

    家里有小妹寄回来的腊肉腊肠腊鱼,过年的时候吃了两顿,大年三十一顿,还有招待王家人吃了一顿。

    过年前腊月二十三小年才搬进来的新家。

    消耗也不多。

    年后,夫妻两忍着一直没有把腊肉香肠腊鱼做来吃,就是因为王萍的生日要招待客人。

    米建国在忙,外面的门被敲响,是隔壁邻居,去邮局领包裹,顺带帮米建国也领个包裹。,,网址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