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开放(三更合一)

作品:《带着城市穿七零

    铃铃铃

    徐莎掐着铃声, 跑进了教室。

    她的同桌对她努嘴,小声说“你又掐点。”

    徐莎“我没办法啊,我家崽一个腿一只, 抱着我不让走啊”

    徐莎这个没说谎, 她家娃娃最近哒哒哒的学走路,明明走不了几步, 但是却学会了抱大腿。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坏习惯, 最会堵在门口抱大腿, 她跟江枫两个一不小心就要被缠上。

    每天早上都要斗智斗勇。

    “噗你就胡说, 他们明明那么可爱”

    开学第一天报道的时候, 是徐莎的丈夫和孩子一起来送她的, 她也是他们所有同学之中唯一一个不住校的。大家可都看见的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娃娃了。

    长得一模一样,穿的一模一样,可讨人喜欢了。

    搁了徐莎的话就是,他们班全是妈粉,所以徐莎吐槽他家小不点,大家可不乐意。

    “下次你给他们领到学校来啊,我帮你照看。”

    “我也行啊。”

    徐莎“好啊, 不过你们跟他们凑在一起就知道他们多调皮了。”

    “才不会。”

    “就是”

    大家还在聊天, 就看到老师已经进门,年过花甲的老人家来到讲台, 咳嗽一声,大家立刻认真起来, 这已经是这已经是他们的下学期了,各个老师的脾性, 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这位虽然和蔼,但是在学习上是要求一丝不苟的。

    “这一节课, 我们讲一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所能带来的利与弊”

    新学期的开始,窗外还有这一年新生军训的训练声,但是课堂上却一点都不比外面的冷静,大家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一节课下来,徐莎都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随着下课的铃声响起,大家还在跟老师激烈的讨论。

    还有几个学生大胆的跟着老师往外走,边走边讨论。

    徐莎的同桌叫向晴,向晴问“徐莎,你是怎么想的”

    徐莎“我觉得早早晚晚,会放开市场的。”

    向晴“咦你这么想的吗”

    徐莎纠正“不是我这么想,是国家会这么想,我觉得,也就这两年吧,肯定有变化,不信你们看。”

    大家立刻就围了上来,有人说“不可能吧如果真的市场经济,不是要乱套了”

    “对啊,十几年没有变化了,如果突然变化肯定会引起很大的波动,如果”

    徐莎打断了他们的话“你们上课了吗”

    大家都懵逼。

    徐莎“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老师们讲的都是什么”

    大家微怔。

    徐莎再次认真说“你们想啊,总不可能,老师突然都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来了兴趣吧但是现在上课,不管是哪个科目,你们有没有觉得都会多少带出来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号。我觉得,应该是想要改变,所以才会有这些课程的变动。可能其他学校,其他的人对这方面感知不明显。但是我们不一样啊。我们的老师,他们基本都是国内这方面比较有权威的人,所以他们知道了政策,并且在学习和辩论中完善,不是很正常的我们本来就是学经济的,如果真的变动,我们可能就是第一批最明显能够感受到的人呢。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徐莎这么一说,大家还真都琢磨起来。

    有些聪明人一早就觉得哪里不太对,但是却没有大胆的往这方面联想,但是徐莎这么一说,好像就豁然开朗了。

    “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徐莎得意“我本来就很有道理,而且你们想,这事儿肯定不远了,如果还有好几年的筹备,老师会给我们漏信息吗那肯定是不能多说的,但是现在课堂上这么明显,这分明就是快了。”

    大家更加点头,赞成徐莎的话“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也有人说“我堂姐在首都科技大,她在首都那边,都没听到风吹草动啊。”这要是有什么变化,肯定是首都更明显啊。

    徐莎不赞成了,她摇头继续说“这个事儿不是这么算的。虽然我们的学校可能不如一些其他的学校牛逼。但是我们学经济的,本来在这方面就比其他人多了优势啊。而且咱们的老师各个都是经济学的专家。你堂姐是在科技大,可是他们是搞研究的,不是研究经济的啊。所以可能还没有我们学校的老师知道的多。咱们也有咱们的优势。”

    大家听徐莎这么说,一个个都真心实意的笑了出来。没有人愿意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学校跟科技大比起来确实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们也是希望自己学校好的。这听徐莎说起自己学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不是就高兴了起来

    其实徐莎的话也不是妄自菲薄,她原来就是想来这边,和江枫在一起,所以挑选了这个学校。但是真的考上了大学进了学校才知道,其实他们学校还真是不差的。

    而且,徐莎觉得,国家做事情,真的不是一拍头就做出了决定,想来是经过很久的论证了。

    因为她们学校虽然不是什么有名气的学校,配备的老师竟然都很牛逼,她现在都怀疑,国家早就有将这边当做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的试点。所以才会安排这么多能人在这边教经济。

    如果他们还在老家,可能就会真情实感的等待七九年末的政策,但是身在这个漩涡里,虽然他们在广州不是在深圳,但是却已经在这个七八年的秋天感受到了即将变化的浪潮。

    徐莎陷入了沉思,而其他人也是一样。

    好半天,还是向晴最先开口“如果,如果真的改革开放,你们会怎么样”

    徐莎“我当然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啊,如果真的政策有变化,我毕业之后就不用分配,自己创业。”

    这话一出来,所有人都震惊的看着她,简直像是看一个怪物。

    徐莎鼓鼓脸蛋儿,说“你们这样看我,好像我长了翅膀一样。”

    大家笑了起来,向晴说“你也太大胆了。”

    徐莎认真“我相信政策啊,而且,我觉得国家给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配备这么好的老师,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学多用多了解,能够在变化的时候最早的理解与相应。国家这么缺少人才。既然是政策需要,那么我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其实我也想实践一下,自己学到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实实在在的用在创业上。我可不想做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哦。”

    “你说的对”

    “对”

    徐莎其实也没有说很多,但是却莫名的鼓舞了大家,老教授本来还站在门口跟几个同学讨论,后来他们几个人倒是都不讨论了,都听着屋里的交流,站在他对面的三四个男生悄悄的看着老师的表情,见他微笑点了点头。

    一个个立刻明白,徐莎分析的没有错。

    如果说错了,老师不会是这个表情。

    这分明就很欣慰了。

    有了他们的佐证,这下子,几乎他们班几乎各个儿都心里有数儿了。

    再后来,这事儿又成了他们系默认的。

    事实证明,徐莎不知道,自己今天这一番话,其实是影响了很多人的。以至于,后来改革开放最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好多人都是他们这同一届的校友。

    而徐莎他们班更是七成以上都经商,且有名气,他们班被后来的学生称为豪华百亿俱乐部。

    徐莎这个猜想也没有错,果然,就在第二年的秋天,也就是七九年的秋天,他们学习的第二年度下半年,学校就通知,本学期学习结束,他们这一届的同学,可以申请自主创业实习。

    自主创业实习,这是一个新鲜词儿。

    班主任也晓得这些孩子不懂,其实他们都没有想过的,不过还是认真解释“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有个人创业的意愿,剩下两年,可以不来上课。当然,这也不是你们嘴上说一说就可以,要准备相关材料报批的。必须证明你们真的是要创业才可以。至于没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还是继续上课。”

    这样的话题如果换一个学校,怕是要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在他们学校竟然很平稳的落地了。

    就像是,大家终于感觉到了这一只靴子落了地。

    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等待这个靴子落地,一年下来,老师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课程越来越密集,好像是恨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重要科目都给他们讲完。现在终于得到了结果。

    果不其然。

    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晓得,这个政策,马上就要变了。

    最起码,他们下学期是一定赶得上的,不然也不会有下学期就可以自主创业的实习。

    当然啦,这种事儿也不是立刻就可以考虑的好的,毕竟这除了个人的意愿,还涉及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钱。

    所以大家还是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做出选择和考虑。

    “创业不论大小,不管是大是小,都算在内的。另外,学校会设立创业基金,一共是三十个名额,分为一千两千和三千三个档次。如果同学们有想法,可以来咨询我。”

    一下子,教室里成了苍蝇馆子,嗡嗡嗡个不停了。

    他们一个月的补助是十二,而最低的基金就是一千块,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了。更不要说,还有更可怕的三千块钱。这怎么不让这些学生震惊

    别看都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好多年纪大的也在,但是所谓的年纪大,最大也不过三十几。要说四十五十,那是夸张了,根本不存在的。

    像是徐莎班,当年入学最大的是二十八。

    今年也不过是二十九。

    大家也许成家了,但是要说见到这么多钱,那是没有的。

    向晴更是一把抓住徐莎的胳膊,抖得像是筛子“老、老师说多少钱”

    徐莎“一千两千三千。”

    向晴更筛子了,她吞咽了一下口水,说“我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徐莎笑了,说“你这一辈子还长着呢。现在没见过,说不定以后你买一双鞋一千都不够。”

    向晴“这咋可能呢”这根本还是天方夜谭好吗

    不管徐莎说什么,她依旧哆嗦,好半天,说“你申请吗”

    徐莎摇头“我不了,我手里还有点钱,我觉得如果真的创业,是够了的。既然我可以,就不要抢其他同学的机会了。再说,我成绩也不算是最优秀那一拨儿的,我估计我申请也够呛。”

    其实这话徐莎是说错了,其实学校一早就已经分析过了,如果徐莎申请,那一定会通过的。这跟学习没有关系,而是徐莎很多的想法很先进,很能跟得上政策,而且,她是最早一批看透并且坚定响应的人。

    所以她如果申请,概率比其他人高。

    不过徐莎没有申请,也不算是特别出人意料之外,徐莎条件很好,这一点大家多少都知道的。也许学生之中不是很清楚,但是徐莎的档案在学校,所以学校是晓得的。

    徐莎的父亲是西南军区一个师的师长,她母亲是烈士。至于徐莎的丈夫还是大学老师,她自己本人也做过好几年的妇联工作,说句实在的,他们都是领工资的人,而且不是矜矜业业攒一点钱的农民兄弟。

    所以这些年能攒下来钱,不意外。

    徐莎自己不觉得自己有竞争力,但其实除了学校,其他同学也认可徐莎其实还是有竞争力的,一个人优不优秀,又不是仅仅体现在有没有考第一名。

    所以当徐莎放弃申请这笔创业基金之后,大家还是松了一口气的。

    同时徐莎也觉得,自己在班级里人缘儿更好了。

    她是最早一批提交了创业实习的人,很快的,他们班级又有其他人提交了申请。

    很多事情啊,都是一个潜移默化,如果突然间就有这么一个政策,肯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学校已经铺垫这么久了,大家都等着呢。

    而且毫不怀疑的说,大家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正是因此,同学们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决定了。

    徐莎原本看很多,的主角八十年代下海经商,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都觉得个体户靠不住。但是实际自己经历了才晓得,其实很多事儿,远跟你想的不一样,像是她的这些同学,不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点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所出的环境和位置不一样。

    徐莎因为想创业的事情,最近也是早出晚归,她下学期要离开学校,那么这学期的课程就会更加的密集,江枫看她小脸儿都累瘦了,变着法儿的给她熬汤。

    虽然才来这边不到两年,但是江枫已经入乡随俗的爱上了煲汤。

    倒是徐婆子心疼徐莎“你说你一个姑娘家家的,顺顺当当毕业去坐个办公室多好何必现在累成这样。”

    徐莎没抬头,继续学习,嘴上却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再说,我辛辛苦苦学了两年,也想看看自己学的是不是真的有用。不然我都对不起我付出的努力和我的学习。”

    徐莎不算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所以被老师不断的抨击之后,她愿意去学体育,因为那是她努力了就能看到效果的地方。她在体校,人人都说她很有天分。

    可是虽然在这方面她还算是有信心,但是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学渣,是不行的。

    毕竟谁家孩子不考高中呢

    她那个时候,高中都要普及了,不念公立好高中,念个私立的也可以啊肯定多少都要奔着考大学去的,但是徐莎偏偏就是没有的。她去了体校。

    可是现在呢

    江枫说她可以,而她每次努力之后也发现自己真的不是那么笨,她努力,还是有效果的。徐莎对于自己,对于自信,又多了很多很多。

    她努力了,就可以考上大学。

    她努力了,在大学成绩就不差,甚至是中等偏上游。

    那么她继续努力,是不是也能更好更好

    再说,她不动作,怎么能把江海市的东西名正言顺的拿出来呢她经商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契机。

    退一万步讲,就算她失败了都没有关系的,毕竟,她还有江海市兜底。

    别人没有她这样的“后盾”,都敢拼搏。

    她为什么不敢

    徐莎坚定“姥,我行的。”

    徐婆子眼看徐莎眼中的坚定,也没在劝,只说“行吧,只要你高兴就好,不过也得注意身体。”

    徐莎笑眯眯“我知道的。”

    她回头,叫“江枫,江枫”

    徐婆子赶紧捂住她的嘴,说“我的小姑奶奶,你可别给木木水水叫醒啊。这俩好不容易才睡了呢。”

    徐莎眨巴大眼睛,点了点头。

    徐婆子深深的吁了一口气,徐莎“江枫呢”

    “我在这儿,给你熬了花旗参老鸭汤,你喝一碗。”

    徐莎拉住江枫的手,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我最喜欢江枫了。”

    江枫嘴角噙着笑意“我也喜欢你。”

    他侧头“姥,我给您也盛了一碗放在客厅,您去尝一尝。”

    徐婆子也没打扰他们,说“成。”

    徐婆子一走,江枫就拉过椅子坐了下来,徐莎顺势倚在他身上,虽然还是个懒骨头样儿,但是声音倒是清脆的,她说“我写了一个计划书,你帮我看一看”

    虽然江枫也不是搞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会比她多。

    但是,徐莎还是乐意和江枫分享,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

    “你打算开服装厂”

    江枫低头一看,就好奇的问了起来,徐莎点头“对,服装厂。”

    她其实也知道,多少年之后,房产肯定还是更值钱的,但是徐莎更知道,房产的腾飞是九十年代末了。如果她想靠着这个赚钱,在八十年代初是不现实的。

    毕竟,衣食住行。

    衣和食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虽然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但是让人拿出多少钱来买房子,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大家缺房子吗还是缺的。

    那是特别缺。

    可是买房子的人多吗买得起房子的人多吗

    那肯定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想要赚钱,房子绝对不是首选。

    甚至可以说,在十几年的时间内,都不会是首选。

    毕竟,现在还是一个会分房的时代,甚至国企都不差,就连国企改革的阵痛都没有过去,房产腾飞更是下一步的事儿了。但是服装就不同了。

    而江枫虽然也是有外挂的人。

    但是他接触的是“沉默的江海市”,所以他对房产可能会有的上涨一无所知。正是因为一无所知,他这个土著反而是觉得徐莎现在的计划更好。

    “我觉得不错,现在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穿最重要。如果你要做服装厂,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你可以逐渐把江海市的东西倒腾出来,很多东西,放在那里确实很可惜了。”

    他们都没有想过这个东西能不能永久的存在,也许会永久存在,可是徐莎终有不在的一天。

    那么,这些东西也终将消失。

    这种实在的浪费,是他们都不想看见的。

    徐莎“我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不过现在谈起来都为时尚早,我们必须走正常的路子,先给摊子支撑起来。”

    江枫点头“你说得对。”

    徐莎“我们学校虽然有创业基金,但是我琢磨过了,别看这钱乍一看多,但其实就算是三千也撑不起一个厂子的。所以学校可能也没指望我们能搞得太大,还是希望稳扎稳打。既然他们都不搞大,我就搞大。”

    江枫看着徐莎神采飞扬,翘起了嘴角。

    别看徐莎总是嚣张跋扈的小模样儿,但其实作为她的丈夫,他是晓得,徐莎骨子里不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江枫还是感觉的出来。

    也许小时候在部队家属院儿那几年被人排挤,总归是给她养成不自信的性格了吧

    她的不自信,是包裹在嚣张的外表之下的。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很厌恶那些无知妇女。

    不过现在眼看徐莎提到这个事儿格外的灿烂,江枫就觉得,这样很好。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徐莎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我们手里现在有多少现金”

    徐莎“一万四。”

    江枫“如果办厂,首先要有土地,其次还要加盖厂房,再加上机器和原材料,我们这些钱恐怕不够。”

    徐莎点头“我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也没想一步到位,如果开始,我就打算先租厂房,这样成本就会降低很多,那肯定是够了的。”

    虽然徐莎也能从江海市往外倒腾东西,但是她还是有点理智的。

    最起码开始的时候,她不能这么干。

    “我们暂且租房,赚了钱再买地。”徐莎说“买地是一定要买的,不过我们一步步来。”

    江枫点头“可以。”

    江枫“既然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在鹏城,我们放假的时候,过去看一看,先选址。”

    他说“我有几个同事都是鹏城那边过来的,他们对当地应该是清楚的。我们选一个合适的地方。”

    他虽然也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但是却很有条理“这是我们首先要定下来的,其次就是服装厂的机器。”

    徐莎“这个我有办法,我有个老师的爱人是机械厂的领导,现在学校大力鼓动我们创业,我想他应该会帮忙。”

    江枫笑了出来“那看起来,也不是很很复杂,咱们一步步来。”

    徐莎点头。

    两个人分头行动,各自的忙碌起来。

    果然,就在本年的十二月,首都传来了以鹏城为改革开放试点城市的消息。而这个时候,他们本地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人,早就多多少少的知道了这些。

    不过,大概是前些年的关系,倒是让一些人束手束脚,虽然有了这样的消息,但是也不太放的开,反而是观望。而这个时候,徐莎果断的就办理了提前实习,她和江枫一起踏上了鹏城。

    如果是旁人,或者这个时候还是一头懵,但是江枫和徐莎都没有,他们提前准备了很久,早就再等政策了。现在政策出台,徐莎自然是一点都不耽误,很快的就来到鹏城。

    江枫他们虽然在这边也两年了,但是对鹏城倒是不算了解,好在他们身边了解的人很多。江枫他们选址的厂房,就是江枫的同事介绍的,这是一所废弃的小学。

    这里建国前是一所武馆,后来改建成了小学,但是别看是小学,其实房舍已经十分陈旧,真是称得上是前三年后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典型。

    要说这里的基础建筑,那还是建国前,现在看来几十年的历史了,没有倒塌,完全是靠着不断的修补。

    而现在国家比以前好了,学生整合,这里十分不安全,自然也就慢慢的废弃下来。原本江枫是不怎么看得上这个地方的。这里房子特别陈旧是一个,另外一个原因是,这里还算是有点点偏的。

    可是徐莎倒是觉得这里位置不错,她虽然上辈子没有来过深圳,但是因为选址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深圳一抹黑,所以也去江海市的图书馆翻了很多资料。倒是晓得,这里很快会发展起来,虽然现在这里还是十分破败的城中村,但是几年之后也算是深圳的中心区域之一了。

    而且,这里除了位置不错,徐莎也看中,他周围没有住宅,除了这个学校,旁边也是一块空闲的土地,那是村里的打谷场。再往旁边是村委会。虽然也不是说就觉得自己很行一定能成功,但是徐莎还是憧憬,如果自己干起来,就算是想要往周围扩充,也是有地方的。

    正是因此,政策一下来,徐莎夫妻就来到了鹏城,与他们同行的是他们学校一个老师,他就是这个村子的人,在江枫打听厂房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自己村子。

    他是难得的村里走出去的读书人,而且在那个读书人艰难的年代,大家对他也很好,他下放到了外地,他的家人依旧在村里生活的安稳。

    这人知恩图报,所以可是十分热情的帮江枫夫妻引荐,希望他们能在这边投资。

    “你们看,我们村子这边虽然是村里,但是距离市里最繁华的街道,这坐车也就四五十分钟,超不过一个小时的。”他领着两个人来村子,立刻就遇到了等在村口的村里一行人,这个村子也有意思,搞了几个小孩子敲着锣,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老村长上前“欢迎欢迎,两位贵客快请。咱们村里先坐一会儿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咱们的学校。”

    徐莎干脆“不用的,我们直接去学校。”

    老村长“哦也、也行吧。”

    其实他是觉得,这个学校很拿不出手,不过要说谈生意,谁会呢

    事实上啊,他现在比上级领导来视察都紧张。毕竟,上级领导视察可不是给他们送钱。

    “咱们学校年代有点久了,如果真的要用,恐怕还是要修补一下”他擦着汗,领着人过来,学校距离村口不远,不过这一看,还真是一言难尽了。

    徐莎在他们村子,都没见过这么破败的房子。

    这真是怪不得都把学生整合到别的学校一起了,就这个学校,简直堪称现实版鬼屋,摇摇欲坠。小孩子在里面上课,再粗心大意的家长都要担心的,这不是分分钟就要掉下砖头砸人了

    她说“这个也太破了吧”

    村里几个人都有点尴尬,倒是江枫的同事顾老师很直白“我们这边虽然破,但是我们便宜啊而且,你想修补的话,我们村里有人;你想推到了重建,我们村里也有人。大家也不要什么钱,就管两顿饭就行。”

    他微笑“你看,这多合适”

    他也看出来,江枫他们家啊,是女同志当家,他主力攻徐莎,继续说“就我们村长他亲家的村子就有砖厂,你们要是想盖厂房,在那边就能买砖。而且我们绝对是很合适的价钱。”

    村长看着顾二,默默的擦汗,自家村子赚人家钱还不够,这都帮他亲家的村子拉拢上生意了

    不过,这个女同志能说的算吗

    “你要是想重新盖好一点,我让我媳妇儿给你设计,我媳妇儿在设计院工作的。咱不要钱。”

    他为了帮助家乡,真是把能用上的都用上了。

    徐莎笑了“那我这占你多少便宜啊。”

    顾老师“这话看怎么说,你们来村里盖厂,难道不是为了我们乡亲父老好咱们是两好并一好。我跟小江是同事,我肯定是不能坑你们的,这个你们放心。”

    徐莎想了想,问“那这个校舍,买是怎么个买法,租又是怎么个组法”

    其实她心里是想租的,买的话,他的钱不够,但是徐莎是不会这么说的。

    “那办公室谈。”

    徐莎边走边说“这边是多少平”

    “这边校舍加上操场,一共是两千八百平。”

    因为要卖,所以专门丈量过的。

    这块地方也不算小,不过村长还是说“如果你们买,我们稍微往旁边给你们移一点,给你们算整三千平。”

    村长说“我们村里先头儿开会商量过,如果你们有意向要买,村里的报价是五千块。”

    他们压根没想过徐莎会租,所以租的价格,他们还真是没考虑过。

    不过这价格一出来,徐莎也懵了一下,五千五千块

    这远远低于她的心理价位啊。

    她记得自己看过报道,八七年的时候深圳第一块住宅土地就拍卖了五百多万啊所以她才压根没敢想,可是这五千

    五千

    徐莎觉得自己脑子有点糊涂了。

    不过也就是一瞬间,徐莎恍然突然就懂了,虽然那个时候是五百多万,但是这几年,深圳是飞快腾飞的,一天天变化的速度快点让人追不上。

    所以八七年是那样一个价钱。

    但是现在,还是一切都没开始的阶段,是人人都不敢尝试的阶段。

    而且,现在村里卖地,其实说到底了,跟后期的国有土地出让还是有不同的。

    不过徐莎也不怕这个,因为现在就是这种形势,她买了这个,稍后只要再补办一些手续,也许需要再交一些钱,但是应该并不复杂。毕竟现在这个时期就是这样。

    这么一看,五千这个价钱,其实也还行

    不过,买东西哪有不讲价的

    徐莎打起精神,微笑“如果是五千块,我觉得就是你们村子没有诚意了,我相信你们应该晓得,虽然你们这面积不少,但是实际上房屋我用不上的。我如果想要盖厂房,肯定是要推到了重盖的,那这个价钱,是不是就高了”

    “这也不能这样说,虽然校舍破旧,其实咱们材料还能用的。”顾老师比村长会斡旋的。

    徐莎眨眼“可是事实上,大部分用不了啊。那您看,我花五千块钱买一块还得浪费人力拆掉的地方,我合适吗”

    “我们村子既然想卖,那肯定是希望能够”

    江枫这时开口“不如,各退一步”

    他说“一口价四千。”

    眼看顾老师和村长都睁大了眼睛,没想到他砍价这么多,不过又听他继续说“村里组织一个工程队,给我们拆房子盖房子,整个活儿包下来一千,我们不管饭。”

    村长“啊”

    虽然他们真心诚意的觉得江枫砍价厉害,但是他们本来也略微报高了一点,如果真是四千,也不是不可以。

    其实说句实在的,就是三千那天,他们也愿意的。

    他们是真心想卖,不然留着这个,又能作甚

    但是倒是没想到,峰回路转。

    徐莎侧眸看了一眼江枫,江枫笑着说“不过你们也别立刻答应,咱们得说清楚,厂房我们是要两层的。”

    “这有什么难的你们放心,保证给你们干的妥妥的。”

    江枫微笑“少不得我们还得联系买砖”

    “我立刻给你联系,这你就放心,你出去打听,保证是市面上最合适的价钱。”

    要是搁在十来年后,这话都不可信,但是这个时候人都淳朴。特别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初期,大家都是秉承着一股子热忱做事。双方谈妥了,这边也就立刻很快的动工起来。

    为了这个,徐莎还把徐山从老家找来帮忙了。

    毕竟,他们夫妻也不能总是在哪儿监工,就算是在,恐怕也未必看的出问题。

    短短两个月的功夫,这边就已经盖成了,整个三千平的厂房都套上了三米半的围墙,围墙上还搞了碎玻璃碴子,这是村里建议的,他们也是希望让这边多一点保障。这边多一点保障,别人看到他们这边治安好,是不是就更愿意来他们村买地了

    他们可是看到了卖地的实惠。

    而三千平的厂区内,已经盖了凹型二层厂房。

    一进大门左侧连带正中的一楼都是车间,而右侧则是食堂。

    而二楼的左右两侧都是仓库,正中则是办公室和会议室。

    整个厂房盖得倒是十分气派。不过,徐莎他们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缩水,一路下来,虽然一些小东西都是从江海市偷偷弄出来的,但是仍是花掉了八千多,将近九千。

    剩下的钱,他们还要买缝纫机,还要进布料,还要雇佣工人,算一算,那肯定是不够了。

    徐莎看别人做生意,总觉得好简单的,但是真的轮到自己才发现,即便是她跟江枫两个人,也有很多不足。

    她说“完了,你看哈,一太缝纫机,我就算是能拿到出厂价,也需要一百五,我们厂房需要至少一百台吧,这就一万五,我手里只剩下五千了”

    要说也不是徐莎完全没有计划,她开始的时候是打算从小作坊干起来的,想搞个三十台缝纫机,慢慢干起来。

    就这,已经比她同学更容易出发了。

    可是买地的事情太过顺利,加上既然要盖房子了,她就想一步到位,所以这就导致花销冒了。而他们厂房都干大了,自然就更想一步到位,来一百台机器。

    “我去跟缝纫机厂谈,价钱分开给,我相信我们有足够的抵押物,他们会愿意的。”

    徐莎“我们有什么足够的抵押物”

    江枫“房子,厂房。”

    徐莎“哎,对啊”

    果然,办法都是想出来的。

    一时间,徐莎又充满了斗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