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 第 196 章 有足够的耐心博弈(一……

作品:《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王元元和孩子们都站起来迎接恒王。

    “你们在做什么”恒王走到上首坐下后, 问她们。

    王元元和孩子们也依着次序坐了下来,听到恒王问话,王元元就笑道“也没什么,只是孩子们说也想排个戏。”

    “这样倒也可以, 不过于你们来说,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学业, 切不可因为这个耽误了学业额。”恒王喝了口茶后, 抬头语重心长的叮嘱孩子们。

    孩子们连忙应了。

    大郡主和阿亨年龄最大, 就带头跟恒王表态说她们不仅会管住自己, 还会管住弟弟妹妹们。

    孩子们又留在这里陪父母说了会儿话之后, 就识趣的退下了。

    这里面阿亨和大郡主是真的识趣,但阿圆, 小苹果和阿金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玩。

    孩子们走后, 恒王也起身走到王元元面前。

    看到恒王走过来,王元元也跟着起身。

    “我们出去走走吧。”恒王牵着王元元的手对她道。

    王元元点了了点头,换了身衣服后,就随着恒王一道出了帐篷。

    临近傍晚的草原的天空,永远是绚丽多彩的。

    她们走在草地上能明显闻到泥土的芬芳味道。

    两人就这么手牵手走到了一个小小的湖泊前。

    随从们远远的跟在了她们身后, 这样既不至于打扰到她们, 也能随时注意到这里的情况。

    走到湖泊前站住后, 恒王开口跟王元元说起了正题。

    “父皇想要问一问你, 那个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说到这里的时候,恒王的眼眸深沉。

    他只知道王妃排了出戏,但却没看到过那出戏的戏本。

    其余有心思看戏的人基本都是女眷, 她们看到这个科举也没当回事。

    所以这戏排了这么长时间,还真没人发现里面这个科举制度极有价值。

    要不是父皇心血来潮想要看一看戏本,这个对他们皇室极有价值, 可以约束贵族世家的制度,就要被束之高阁了。

    而王元元这边听完恒王的话后,脸色就是一变。

    完了,她想剧情想的太嗨了,倒忘了这个科举制度在现在好像还没推行。

    国君为什么要问她关于科举制度的事情呢,她该不会惹了什么麻烦吧。

    想到这里,王元元的脸上就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恒王过来问王元元科举制度的事情,其本意不过是想要更了解这个制度。他一点都没有像王元元兴师问罪的意思。

    因此,看到自家王妃脸上露出了害怕的表情,恒王的心中就是一紧。

    他略有些后悔的对王元元道“都怪我没有说清楚,父皇说这个什么科举考试跟我们这边的取仕考试有些相似,只是这个考试选拔人才的范围很广,所以父皇想要问一问这个制度的具体细节。”

    王元元听恒王说完这一番话后觉得极为忐忑。

    晋国君该不会要在现在推行科举考试吧。

    她记得她们那个时空的科举考试可是到隋唐那会儿才开始推行,就这样,推行起来还有些困难呢。

    但无论如何,晋国君和恒王好似根本都不在意她是怎么想出这个科举考试的。

    想到这里,王元元倒稍微放心了一些。

    可随后,她又为难了起来。

    因为她对科举制度真的没有深入研究过,她所知道的关于科举的一切都是从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看的。

    并且她知道的所有细节都让人写到那个戏本里了。

    “可是我想出来的都写到戏本里了,到现在还真的想不出来什么别的细节了。”王元元为难的对恒王道。

    恒王闻言就笑了起来。

    她其实也知道自家王妃肯定是随兴想出来的,既是随兴的话,那么她对于这个制度的构筑肯定就没有那么缜密。

    恒王不过是多嘴问一句,也不是真的想从王元元这里知道更多的细节

    他听王元元说她不知道更多的细节之后,便温言安抚了她几句。

    稍后,他便回到了主帐篷里,斟酌着要把实情写到折子上。

    但在写折子的适合,恒王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如果把他放到父皇那个位置上,他很能理解父皇想要削弱世家力量的想法。

    因为对于这些世家来说,谁做国君都无所谓。

    只要做国君的那个人能让他们得到利益就行了。

    至于百姓的死活,那些世家们是不会管的。

    而为了让自家的利益得到扩张,他们必定会伤害到百姓的利益。

    因为蛋糕就这么多,世家分的蛋糕多了,百姓分的蛋糕就少了。

    这是那些世家的立场,他们只管家族的势力是否能够得到扩张。

    而为了能让家族凌驾于其他人之上,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垄断一些资源,从而让那些没法获得资源的绝大部分普通百姓为他们这些世家服务。

    但对于父皇来说,他想要坐稳这个国君的位置,就一定要想办法维护百姓的利益。

    因为如果纵容那些世家任意扩张,让他们逼的百姓活不下去了,那么父皇这个国君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所以父皇才会在前些年顶着压力重新丈量划分土地,就是想给百姓一条活路。

    但要想维护百姓的利益,不是光出一张嘴说一说就可以的了。

    说实话,晋国的那些世家们绵延千百年,认真算起来,他们家族延续的历史比晋国的历史还要久远。

    这些家族之间虽然各有恩怨,可在维护自身利益这一块,他们的立场都是一致的。

    父皇想过无数办法想要分化他们,但仍旧无法动摇到他们的根本利益。

    这个科举制现在看着不显,但随着寒门子弟在朝堂上越来越有分量,那些世家的势力自然会随之衰退。

    这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解决父皇忧患的制度,但它也有缺陷。

    不说别的,如果这个科举制度要实施的话,那么那些寒门子弟总要能在考试中胜过那些世家出身的子弟吧。

    可现在的纸张那么贵,出身寒门的子弟别说读书了,他们连买书的钱都没有。

    如果不解决掉纸张和书本的问题,科举制度只能成为贵族世家之间新一轮划分势力的游戏。

    写完最后一个字后,恒王放下了毛笔。

    他再度品读了一遍自己的折子,确认没有问题后,便将折子交给了八福。

    随后,他就站起来,透过屏风往外看。

    他能想到的事情,父皇肯定也能想到。

    所以他猜父皇这几年绝不会推行这个科举制度。

    但现在推行不了没关系,父皇这一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他们这一代来解决。

    他们这一代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下一代来解决。

    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那些世家们博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