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5. 第 155 章 晋国君让太监们学杂耍……

作品:《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此时正值正月, 国都的街道十分的热闹。

    街道两旁不仅有摆摊的小贩还有玩杂耍的街头手艺人。

    大郡主和小苹果这些孩子们对这些杂耍很感兴趣,想让马车停下来在这里看一会儿杂耍。

    王元元却顾及着独自留在家里的阿金。

    她和孩子们商量“今天有些晚了, 我们先回家。后天我让八福把这些人请到府里专给你们表演。”

    孩子们现在都很讲道理, 也知道自家母亲只要答应自己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因此,她们虽然还是有些不舍,可却很痛苦的答应了王元元。

    回到王府后, 王元元一面吩咐宫人们带着孩子们去换衣服,一面去寻阿金。

    阿金午睡刚刚醒来, 正被奶嬷嬷抱着在花厅看宫人们逗狗狗吉祥玩球。

    宫人把球一抛,吉祥就会撒欢儿似的去追球。

    它追到球之后,就会叼起球跑到阿金身边。

    阿金很喜欢这个游戏,每天都要看吉祥玩球。

    刚刚他醒来后,发现自家母妃不在,就瘪着嘴哭了两声。

    宫人们见状就把阿金抱进来,和它一块玩球逗阿金笑。

    阿金这才没哭了。

    “阿金。”王元元进门后就感觉到一阵暖意扑面而来, 她将披风递给百梅后, 就笑眯眯的走到了阿金的身边。

    阿金现在六个月了,已经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了。

    听到王元元喊他,他就扭头。

    待到看到站在自己身后的母亲后,阿金咧嘴一笑。

    他的笑容可爱极了,王元元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阿金作势要母亲抱。

    王元元却觉得自己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有灰尘。

    她就想想去里间换身干净衣服后再回来抱阿金。

    好在阿金不是个闹腾的孩子,他再度被吉祥吸引了注意力。

    等到王元元换好衣服从里间出来, 大郡主她们也已经换好衣服过来了。

    大郡主正和阿其一道哄阿金玩。

    阿圆则和小苹果一道在丢沙包。

    两个小宫女站在两侧,往阿圆和小苹果的方向丢沙包。

    阿圆和小苹果若是被砸中了,就算是输了。

    她们玩的很开心。

    阿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她们给吸引了。

    他不再看大郡主和阿其而是转头去看阿圆和小苹果丢沙包。

    大郡主和阿其见了,也加入到了她们的游戏中。

    王元元见孩子们自己玩的高兴,也不去打扰她们。

    她出去对海生道“晚上熬些白粥就可以了, 再弄些小菜。”

    她们这两天都吃的有些油腻,晚上就想吃的清淡些。

    海生闻言连忙应了,转身就要去膳房叫膳。

    “等等。”王元元却又叫住了海生。

    海生连忙立住脚,听王元元吩咐。

    “再让膳房烙几个发面饼,再烤几个烤包子。”王元元想了想对海生道。

    如果是她自己的话,晚上差不多喝点大米粥就可以了。

    可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担心她们到了睡觉的时候饿,就又加了一些面食。

    这两样面食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

    大郡主和阿其都喜欢吃发面烙的饼。

    阿圆和小苹果则喜欢吃烤包子。

    海生离开后,王元元原想进去看孩子们玩,哪成想春红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这是怎么了”王元元见状就立住脚问她。

    春红走到廊下立住后,对王元元道“纯王府派了几个嬷嬷过来。”

    好端端的纯王府为什么要派人过来。

    并且她白天的时候不刚和纯王妃见过面吗

    有什么话不能在那个时候说

    难道是

    想到京兆尹和纯王妃娘家的关系,王元元心里大致有了个谱。

    她让春红把那几位嬷嬷请到了花厅。

    那几个嬷嬷果然是为了白天那一对老夫妻来的。

    她们说自己是奉了纯王的命令过来的。

    那这就有意思了,明明是纯王妃的嬷嬷,却又奉了纯王的命令过来。

    王元元很想知道纯王府在打什么哑谜,便不动声色,想要看看那几个嬷嬷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领头的那个嬷嬷见恒王妃听自己说话时面色一直不变,眸中闪过一道微光。

    她顿了一下后,继续道“王爷说京兆尹是我们王妃的亲戚,他从中转圜一下也比较方便,所以就让奴婢们过来问一问王妃,可否愿意让我们的人帮那一对老夫妻打官司。”

    王元元闻言就笑道“自然是可以的。我们王爷到底不在国都,我行事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纯王愿意帮忙,我再是愿意不过了。”

    那嬷嬷见她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此事,先是愣了一下,但也只是一瞬,下一秒,她就笑着说起了恭维王元元的话。

    纯王府的嬷嬷离开后,王元元就坐在原地沉思了起来。

    纯王肯定是觉得京兆尹或者这件事情有些不妥,才会把揽过了这一对老夫妻的事情。

    而她之所以那么爽快的就同意把人给交给纯王,是因为她知道纯王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在皇后和太子他们面前过了明路。

    说不得,再过几日,连晋国君都会知道此事。

    有这几个人盯着,纯王一定不敢随意处置那一对老夫妻。

    他最终肯定会压着京兆尹给那对老夫妻一个公道。

    既如此,那那对迫害了这对老夫妻女儿的人家,估计也保不住了。

    这里面的事情太复杂,恒王现在又不在京里。

    她在这个时候抽身出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花厅又坐了一会儿后,百梨就过来说要摆膳了。

    王元元起身出了花厅。

    孩子们虽然白天吃了许多东西,可他们动的也多。

    到了吃晚膳的时候,不仅一人喝了一碗浓浓稠稠的大米粥,还各自捧着发面饼和烤包子吃了起来。

    特别是小苹果和阿圆,他们吃的烤包子是羊肉馅的,外皮酥脆、内里香浓,看起来可口诱人极了。

    王元元原本只想喝点清粥的,可看到这烤包子看起来这么好吃,她也忍不住又和大郡主一道分了一个烤包子吃。

    她们在那里吃的津津有味的,只能喝米汤的阿金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他推开嬷嬷的手,指着阿圆手里的烤包子,啊啊叫了起来。

    “阿金乖呀,我们现在还不能吃这个,你先吃米汤吧。”大郡主见状就笑着对阿金说。

    阿金继续伸手啊啊。

    王元元见状就对奶嬷嬷道“你抱着公子去外面转转吧。”

    那不然还能怎么办呢,阿金想吃,她们又不能给他吃。

    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也只能让奶嬷嬷把他抱走了。

    阿金被奶嬷嬷抱走后,小苹果的表情明显开心了一些。

    但王元元却没有注意到。

    再说八福那边,他听到自家王妃要请杂耍的要求后,在心内叫苦不迭。

    这些玩杂耍的也不知道都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人。

    他肯定不能把一些来路不明的人领到府里,不然,主子们要是出了点意外,他这个脑袋就别要了。

    可主子的命令比天大,王妃既然答应了小主子们要请这些玩杂耍的进府。

    那他就得在那天把人给请到府上。

    八福卷起袖子,带着太监们一道去寻那身家相对清白的手艺人。

    如此忙了个昏天黑地,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大郡主她们看到了她们想看的杂耍。

    当然,八福把玩杂耍的场地安排在了恒王府用来看戏的院子里,又把府内那些会功夫的太监们也安排在了这个院子里。

    小苹果和大郡主他们坐着的地方也都用屏风挡着,这样一来,那些玩杂耍的人也看不到府里的主子们。

    又因为距离比较远,纵是他们有个坏心思,那些太监们也能反应过来。

    王元元没有和孩子们一道看杂耍。

    她这几日一点也不清闲。

    已经过完年了,五公主的婚期也快近了。

    她虽然不用帮忙操持婚礼,但到时肯定是要提前几天去宫里帮忙的。

    这是其一。

    其一就是,百梅和百梨的婚事也该办了。

    她年前的时候,就想把她们的婚事给办了的。

    可她们两个都说年前正是忙的时候,并且阿金还小,她们要等等再出嫁。

    这么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王元元她们等到天气暖和一点之后,就要被吴七护送着去草原了。

    她肯定要在走之前把这两个丫鬟的婚事给办了的。

    更何况,她们两个跟了她那么多年,她也不想委屈了她们。

    百梅那边还好说一些,她要嫁的人是齐师傅的堂弟齐三。

    齐三本就在恒王身边做事。

    原本他是要跟恒王一道先行去草原的,可恒王觉得他还要和百梅成婚,就把他留在了京城。

    这样一来,齐三也可以和其他亲卫们一道保护王元元他们。

    也是因为齐三还要跟着王元元一道去草原,所以百梅纵然成婚了,也还是会和齐三还有王元元一道去草原的。

    所以百梅一点都没有将要嫁人的难过。

    可百梨就不一样了。

    她要嫁的刘公子,家就在国都。

    刘公子家的生意也都在国都。

    百梨不可能和王元元她们一道去草原。

    想到自己嫁人之后,可能几年都看不到自家主子,百梨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她想到要离开自家主子就觉得很害怕,在私底下哭了好几次。

    但也只是在私下罢了。

    无论如何,百梅和百梨都知道,她们的婚事必须要办了。

    因为再耽误下去,可能会误了自家主子的行程。

    主子们必须在夏天来临之前赶到草原,不然的话,小主子们受不了路上的炎热。

    王元元虽然把百梨和百梅的婚事交给了金嬷嬷操办,可她到底是重视这两个丫鬟的。

    纵然现在已经很忙了,她还是会抽出时间问一问婚事的进度。

    金嬷嬷刚一离开,春红就进来报说云老夫人派人过来了。

    百梅和百梨自从确定要出嫁后,就开始培养起了春红和秋儿。

    现在王元元身边的大小事务,这两人也都能上手了。

    王元元连忙让人请来人进来。

    来人正是文嬷嬷。

    文嬷嬷过来跟她请安,主要是想跟她说云老夫人遇到的一件烦心事儿。

    之前余夫人说有个姓张的人家要上门提亲,云老夫人不是很满意这桩婚事,但她到底不是余姑娘的亲生父母,便只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至于要不要结这门亲事,那就不归她老人家管了。

    余夫人回家后,不知道怎么想的,最终还是要同意这门婚事。

    结果余姑娘听说这户人家有些势力,怎么也不肯答应。

    她见自己说服不了余夫人,就派人过来跟云老夫人求救,说是想请云老夫人劝一劝余夫人。

    原本云老夫人不打算再管这桩婚事了,可余姑娘既然上门求助了,那她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可她到底不是余夫人的亲姑母,余夫人也只是她的侄儿媳妇。

    她担心自己管的太多了,会让余夫人反感,就把余老爷叫过来,问了问余老爷的意见。

    结果余老爷只知道有一户姓张的人家上门来提婚事,却不知道张家嫌贫爱富的事情。

    很明显,余夫人担心余老爷不肯同意这桩婚事,所以隐瞒了一部分事实。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余老爷本就是个正直的人,他既然知道了张家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再同张家结亲。

    但与此同时,他也生气余夫人不和她说实话。

    云老夫人已经跟他叮嘱过好几次,让他回去之后不要和余夫人吵架。

    可他还是没忍住。

    余夫人被余老爷骂了一通后,才知道张家的事情败露了。

    其实余夫人的想法很好理解。

    她肯定不是不爱女儿,只是她心里存着侥幸的心理,觉得只要有恒王府和余家在,自家女儿就不会被张家薄待。

    她看中的是张家的家境和张公子这个人。

    可余老爷和余姑娘都更为看重别人的人品。

    这也是他们不能理解余夫人的地方。

    眼看着自家夫婿因为这件事情搬到了书房去睡,自家儿女也责怪自己说自己只顾着别人的富贵云云。

    余夫人觉得十分的委屈,她带着婆子到云老夫人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在那里诉苦。

    云老夫人之前根本就没想到余老爷根本就不知道张家的这些事。

    眼看着余老爷夫妇因为自己的多嘴起了争执,云老夫人的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

    她肯定不想让余老爷夫妇夫妻失和,便打算把余老爷叫过来从中调和一下。

    可余老爷却是个犟脾气,觉得余夫人不和自己说实话,只看重别人家的富贵云云。

    云老夫人一向很关照余老爷这个侄子,余老爷对云老夫人也很尊重。

    他虽然当着云老夫人的面儿,答应了不和余夫人生气了。

    可回到家后,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为着这个事情,余夫人现在天天在家里哭。

    余姑娘一开始找云老夫人,是因为她和母亲争执了几次,都没法说服母亲推掉这门婚事。

    她是真的看不上张家人的行径,不愿与之为伍。

    有了余老爷的介入,张家这门婚事肯定是不成了。

    余姑娘也算是如愿以偿。

    可她却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父亲和母亲为着这个事情产生了嫌隙。

    家里父母起了争执,孩子们的心情自然也好不起来。

    云老夫人听到余家的嬷嬷们说,余家的大小主子现在心情都不甚好,心里就有些不自在。

    王元元听说自家外祖母为了她娘家的事情发愁,心里也着急。

    她担心自家外祖母会为此急坏了身子。

    “夫妻间的事情只能她们自己想通了,嬷嬷回去跟外祖母说,让她不要着急,横竖她们夫妻俩都在一起过了一辈子了,孩子也都大了,还能翻出花来不是。”王元元对文嬷嬷道。

    “您说的是,老夫人刚知道余家的事情的时候,那是着实担心。可她现在也想通了,觉得与其总是纠结怎么让余老爷和余夫人和好,还不如让余老爷赶紧把一姑娘的婚事定下来。”文嬷嬷笑着道。

    “外祖母为什么要让余老爷这个做父亲的去张罗小一的婚事”王元元诧异的问道。

    文嬷嬷闻言笑道“老夫人说余老爷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之所以不理解余夫人是因为给一姑娘寻亲事的人不是他。他也考虑不了那么多。等他自己亲自上手考察一下别人,或许他就能理解余夫人的心情了。”

    王元元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她外祖母想的这个法子着实好,也确实该让这些男人看看后宅女子的不易了。

    送走文嬷嬷后,王元元就问秋儿,孩子们现在在做什么

    秋儿闻言便道“回主子的话,小主子们还在看杂耍。”

    王元元不是很想去看杂耍,就起身去廊下走了两圈,随后,她再度回到房间去看账本。

    没办法,她必须在走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理清楚。

    如此紧张忙碌的日子过了几日后,王元元就得带着孩子们进宫去为五公主的婚事帮忙了。

    她其实也做不了别的什么,就是在那里帮五公主看看她的婚服,以及和来跟柔妃请安的人应酬。

    至于孩子们则被她送到了太子妃那里,和太子妃家的孩子玩。

    结果,她家的孩子们不知道和太子妃家的孩子怎么说的,太子妃家的几个孩子竟然也闹着要看杂耍。

    最离谱的是,晋国君听说孩子们要看杂耍之后,竟然说什么那民间的孩子不知道看过多少回杂耍,而他们家的孩子还没看过云云。

    他竟然让内务府的人选些太监去学杂耍,让他们回来之后,表演给这些皇子皇孙们看。

    王元元私下听说那些内务府的太监很是发愁,因为若是旁的东西,学起来还好说。

    可那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什么的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

    但事实证明,晋国的皇宫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想出头的人简直是数不胜数。

    晋国君是在五公主的婚礼前下令让太监们去学杂耍。

    等到五公主的婚礼过后不过十几日,那些太监们竟然把那些杂耍学的七七八八了。

    当然,内务府选出来的这些太监们本来都是练家子,所以学起来也很快。

    并且王元元听说,那些个太监为了能把杂耍演好,每日里从早练到晚,有个太监甚至夜里睡觉都不忘拉腿。

    这股努力劲儿让王元元觉得挺唏嘘的。

    她觉得这些个太监们要是放在现代,就不提做别的,只把这股劲头儿拿出来学习,清华北大绝对不是梦。

    可在这里,他们再努力也只能这样了。

    虽然她在古代的日子过的要舒服些,可她不得不承认,现代对普通人要比古代友好的多。

    在现代,哪怕你一开始拿到的是把烂牌,比如说因为家境或各方面的原因不得已去做些体力话。

    可只要你想学习,就能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提升学历。

    她在现代时就看到不少许多工厂出来的妹妹,自考专科本科什么的,有些厉害的甚至还读到了博士。

    但在古代,基本上就是龙生龙凤生凤了。

    这样看来,老天对她其实也不算太薄待。

    至少她到了古代不用去伺候人了。

    想到这里,王元元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又高了一些。

    她这些日子不过是多看了些账本罢了,有啥好觉得累的。

    大不了晚上多吃几个烤包子,犒劳一下自己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