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章 魏忠贤渐占上风,李献忠未雨绸缪(求追订月票)

作品:《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大明终于迎来了天启元年1621,正月初五这天紫禁城内张灯结彩

    皇后张嫣三天前就已经斋戒沐浴,而礼部官员也已经提前祭拜了天地及宗庙。

    一切备好后,负责册封的使者,敲响三次钟鼓。

    身穿冕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同百官一起进入皇极殿原奉天殿。

    礼部官员为皇帝奉上册封的册封书以及皇后宝玺放于事先备好的案桌,百官随即按庭仪时候的站位,到殿上站在各自的位置。

    随后,奏乐起,君臣四拜,百官起身后,音乐止。

    然后正式开始册封仪式

    承制官宣读制命册封张氏为皇后,命你等持节展礼

    经过一堆繁琐的礼仪之后皇帝起身,百官退却。

    掌节官封装节令,奉册官员持笏板立于存放册书等的龙亭旁,仪仗队以及奏乐队伍在前引路,到中宫门外,奏乐起。

    皇后张嫣戴九龙四凤冠,出祭礼服,走出阁楼,站立居所大殿中,朝南站立。

    开始接受皇后的册书以及宝玺。

    随后朱由校领着张嫣去皇极殿拜谒祭祀祖先。

    完成祭祀朱由校端坐在皇极殿的宝座之上,皇后张嫣举行谢恩礼,完成八拜之后,大礼终于结束了。

    此时整个紫禁城最为失落的人恐怕就是“奉圣夫人”客印月了。

    备受冷落的她仿佛一下子被打入了冷宫,而她那幽怨的眼神似乎要将张嫣生吞活剥了一般。

    那不争气的泪水更是已经在自己的眼眶中打转了。

    在客印月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魏忠贤出现在了她的身旁。

    客氏立刻依偎在了魏忠贤的怀中,撒娇的喊了一声“魏哥”

    魏忠贤则是轻声安抚道“陛下就是图个新鲜,他还是离不开你的。”

    而朱由校早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交泰殿,这座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宫殿成为了他们的新房。

    张嫣在天上人间时早就被教授了许多取悦陛下的方法。

    朱由校虽然缺少教育,不过对于房事并不陌生。

    尝到了鱼水之欢的朱由校突然觉得木匠活不香了,一连几天宠幸皇后。

    这可急坏了魏忠贤同客氏二人,虽然他们希望朱由校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理政务。

    但若是独宠皇后,客氏就没有存在感了

    对于魏公公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魏忠贤为了吸引陛下的注意力,增加了操练的兵种,骑兵同火铳出现在了操练的项目中。

    他还从禁军各卫中挑选了数十名教官训练宫中的武太监,并把内操的人数扩大到了2000人。

    这种大规模的操练果然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力,很显然这又重新点燃了他对内操的兴趣。

    火铳射击的声响,以及骑兵对战的厮杀声,让他身陷金戈铁马之中。

    而禁卫的战力也比之前那些宫女同太监强的多。

    朱由校亲自上马厮杀,吓得对面那些骑兵不敢轻举妄动

    很快魏忠贤率领的马队就败下阵来,让朱由校直呼过瘾

    此外魏公公还开始关心起皇帝的身体来了。

    由于当初嘉靖皇帝曾经被宫女刺杀过,所以如今皇帝的寝殿外都安排了专门的太监负责监听。

    一方面随时伺候,万一有人图谋不轨也能进去救驾。

    如今只要半个时辰后陛下还有动静,门外的太监就会高喊道“请陛下保重龙体,注意节制”

    只要天启帝不停止,他们就会一直喊下去。

    这样一来虽然限制了天启帝房事的时间,但依然阻止不了帝后二人如胶似漆

    气得客氏直跳脚,甚至埋怨道“陛下可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奶娘”

    终于几天之后皇后张嫣的月经来了,朱由校总算消停下来了。

    不过没了皇后,陛下还有王良妃同段纯妃。好在朱由校对这两个妃子的兴趣不大,各临幸了她们一次就不再召见了

    客氏说道“看来陛下还是对张嫣情有独钟,原本以为皇后是个贤良淑德之人,没想到居然也是一个狐媚惑主之辈”

    “要是她的月经能一直来就好了”

    这个要求属实有些过分,不过他们搞不定,不代表别人没有办法

    陛下大婚后,天下大赦

    原本要流放到海南儋州的王化贞,于是被无罪释放了。

    魏公公将其安排在太医院担任正五品的太医院院使,这样一来王神医便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很快这个难题被摆到了王化贞的面前。

    王神医开出了一个可以使得张嫣经期混乱的药方,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啥用,因为张嫣没病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吃药。

    魏公公虽说在内廷只手遮天,总也不能令人把药强行给张嫣灌下。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在张嫣每天的食物中动手脚,终于使得这位皇后娘娘大出血,经期变得异常混乱。

    不过客氏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东林党人很快就将矛头对准了她。

    礼部侍郎孙如游上书如今陛下已然大婚,客氏身为乳母再居宫中,甚为不妥,建议让客氏搬出乾清宫,到宫外居住。

    孙如游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众多文官的支持,首辅叶向高以及刘一景等七位阁臣全部赞同。

    此时投效魏公公的文官并不多,且大多是品阶不高的小官,他们在朝堂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而勋贵们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朱由校虽说前些日子对客氏有些疏远,但你真要他离开客氏,他还是心有不舍的。

    他委屈的说道“朕已经习惯了奉圣夫人的照顾,虽说如今有了皇后,可皇后自己年纪也不大,朕还是离不开她的照顾”

    刘一景说道“奉圣夫人如今再住在陛下的寝宫十分不妥,臣等只是要求其出宫。若是陛下需要还是可以随时召其入宫的”

    刘一景的目的很简单,先将客氏搞出宫再说。

    最终在大臣们的坚持之下,客氏被迫回到了自己在宫外的住宅。

    东林党人开始庆祝这次重大的胜利,只要客氏不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魏阉一个人的能量有限。

    这也向朝廷上下证明了,东林党并不惧怕魏阉。

    客氏离宫后,朱由校也十分不适应,尤其是皇后张嫣最近身体不佳他们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同房了。

    魏忠贤趁机进言道“陛下若是想念奉圣夫人不妨让其一同上朝,这样陛下每次上朝时就能见到她了。”

    朱由校觉得魏忠贤的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便应允了。

    东林党很快就发现陛下对客氏的恩宠并未衰减半分。

    其每次出宫回宅,随行护卫达数百人,宫中内侍要跪叩迎送。

    出宫后,换乘八抬大轿,街上还要戒严禁行。回宫时,更俨然诰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监,掌了大红纱灯引导,远远望去,和御驾一样。

    仪仗之后,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兰晶灯。

    当时荷兰已与明朝结交,献晶灯百盏。熹宗专门赐予客氏二十盏,备夜来进出宫闱之需。

    把那条铺着黄缎的御道,照耀得如同白昼。

    最后便是灯晶彩羽,流苏玉坠的一辆高毂绣帘的凤辇,辇上端坐着客氏。

    他们这俨然是搞出了一个“皇太后”啊

    朱由校上了宝座,御案旁设着一个凤座,就是奉圣夫人客氏坐的。

    天启帝退朝,客氏也随着銮辇回宫。

    甚至有一些投靠了魏忠贤同客氏的官员,直接跪迎客氏。

    很显然东林党此举并未打击到魏忠贤,反而使得这些人的气焰愈发嚣张。

    而魏忠贤的势力则进一步强大了。

    天启元年三月初三,在王神医的治疗下,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的肺疾发作,只得无奈请辞。

    在“奉圣夫人”客氏的进言下,田尔耕如愿接掌锦衣卫指挥使,全面掌控了“北镇抚司”。

    彻底掌握了厂卫系统的魏公公势头更是如日中天,不少文臣武将都改换门庭,投到了魏阉的门下。

    而受到东林党打击的“齐、楚、浙”三党,为求自保也纷纷开始投靠魏忠贤。

    河南道御史崔成秀、吏部主事李夔龙、西安兵备佥事吴淳夫、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等犯事的官员为求自保,皆主动投靠到魏忠贤的门下,认其为义父。

    当然此时魏公公在朝中的力量还很弱小,不要说是阁臣就连六部的正副主官都没有投靠他的。

    但他也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厂卫”体系和司礼监同东林党人分庭抗礼了。

    虽然此时魏忠贤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前朝,不过其对内廷的掌控依然强大。

    得知张嫣被魏忠贤在膳食中做了手脚后,情报司一直想安排自己在宫内的人担任坤宁宫的管事太监。

    可魏忠贤对坤宁宫把控甚严,而情报司送进宫内的太监毕竟入宫时间尚短,并没有能够身居高位的太监。

    无奈之下,茅元仪只得让崔文升想办法往宫里送人。

    崔文升如今身为南京的守备太监,自然是混的风生水起,不过毕竟他当初走的是魏忠贤的路子,所以都会定期向魏忠贤送银子,以感谢魏公公的再造之恩。

    当然了想直接谋得坤宁宫管事太监是不可能的,魏公公不是傻子,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直接交给崔文升推荐的人。

    他们这次的目标是信王朱由检。

    天启帝继位后,很快就将自己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检封为信王。

    但朱由检并未立即出宫,而是住在紫禁城慈庆宫后面的勖勤宫。

    而情报司这次送进宫中的太监乃是曹化淳,三十多岁的曹化淳已经入宫二十年了,从小就聪明好学的他精通诗文书画,乃是前任司礼监掌印王安的亲信。

    因为受到王安的牵连被贬到了南京。

    很快曹化淳就在崔文升的牵线搭桥下加入了情报司。

    由于他曾经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勖勤宫的管事太监。

    十一岁的的信王朱由检对曹化淳也颇有好感。

    而已经在情报司接受了七多个月训练的多尔衮,这次也跟随曹化淳来到了勖勤宫。

    由于年龄相仿,多尔衮很快就成为了朱由检的贴身小太监。

    多这个姓虽然比较冷门,但也是中华的传统姓氏,起源于商代。

    此时并没有人知道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只当他是一个汉人。

    虽然朱由检是天启帝朱由校唯一的弟弟,朱由校对他也很关心。

    可由于魏忠贤的阻挠,朱由检很难见到自己的皇兄,即使见到也几乎说不上话。

    受到魏忠贤的影响,宫中的太监都不把这位信王爷放在眼里。

    一日信王朱由检在御花园中同皇后张嫣不期而遇。

    看到朱由检面容消瘦,张嫣难免多问了两句。

    结果翊坤宫的管事太监卢安生仗着自己是魏忠贤亲信太监李永贞的干儿子,竟然直接打断了张嫣,说道“皇后娘娘,您身体不好,外面风大还请速速回宫吧。”

    然后不由分说的就指使手下叫朱由检让路,甚至还出现了推搡。

    这时一旁的多尔衮可就不乐意了,他说道“主子们在说话,哪有你们这些奴婢插嘴的道理。”

    边说边将朱由检护在了自己身后。

    卢安生一看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太监,于是赶紧招呼身边两个身高马大的太监上前教训这小子。

    多尔衮虽说没有上过战场,可自小也算是弓马娴熟,对付两个太监还是不再话下的。

    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小巧身形,在两个太监之间穿梭,灵活地躲过他们的攻击。

    最终,他成功地用他的小拳头击中了两人的腹部。两个太监痛苦地弯下腰,“哎哟哎哟”地叫唤着

    看到自己的贴身太监如此忠勇护主,朱由检很是欣慰

    卢安生没想到这个小太监如此难缠,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最后他撂下了一句“你给我等着”

    在宫中横行霸道的卢安生啥时候吃过这个亏,不久后他就从内操的武太监中挑选了十几名好手直接打上了勖勤宫。

    提前收到了风声的曹化淳立刻派人给张嫣送信。

    张嫣很在曹化淳送来的信上居然看到了“情报司”的暗号。

    自从她入宫以来这还是情报司第一次派人联络自己。

    张嫣很快就找到了正在干木匠活的朱由校,一听说有奴婢敢打自己的皇弟,朱由校大怒,赶紧来到了勖勤宫。

    正好碰上闯宫的卢安生等人。

    朱由校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卢安生杖毙,等到魏忠贤赶来的时候木已成舟。

    而天启皇帝也根据张嫣的意思将曹化淳改任为坤宁宫管事太监。

    提拔王承恩为勖勤宫管事。

    经此一役后朱由检对多尔衮更加信任了,直接让他作为自己的伴读太监

    曹化淳接管了坤宁宫后很快就对人员做出了调整,将不少情报司的人调入了坤宁宫,确保皇后张嫣的安全。

    张嫣何其聪慧,早就猜出了自己的月经混乱乃是魏忠贤等人搞的鬼,可她一个人势单力孤。自己虽然贵为皇后,但宫中之事都是魏忠贤同客氏在做主,对此她也无可奈何。

    她好奇地问道“组织上有何指令”

    曹化淳说道“咱家的任务就是前来保护皇后娘娘,组织上让娘娘暂且忍耐,尽量同魏忠贤搞好关系,必要时可以在陛下面前说一些魏忠贤的好话,让他对娘娘放松警惕。”

    张嫣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虽然她也不止一次劝说天启皇帝朱由校不要玩物丧志,可惜一点用也没有

    曹化淳说道“如今后宫尽在魏忠贤的掌控之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自保,主动放低姿态与其修好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来日方长吗

    如今同东林党决战在即,魏忠贤也不愿意横生枝节。

    张嫣主动在朱由校面前夸奖魏忠贤勤于政务,对陛下忠心耿耿后。

    魏忠贤也就没有再追究卢安生之事。

    东林党同魏忠贤在朝中斗的你死我活,终于让辽东过了几个月的安生日子。

    李献忠很快就以清查空饷为借口,对辽东进行了大的整编。

    当然了此刻他已经是辽东经略自然不会再为朝廷省钱。

    一旦发现兵员出缺,直接就地招募。

    确保辽东镇的十万人马,处于满编状态。

    另外他将辽南地区的金州、复州、盖州、耀州组成了一个全新的营口路。

    调整后的辽东镇下辖十路

    开原路,总兵李三顺,驻军1万人。

    铁岭路,参将喻成名,驻军5千人。

    抚顺路,副将满桂,驻军1万5千人。

    清河路,总兵赵率教,驻军1万人。

    沈阳路,总兵朱梅,驻军1万人。

    辽阳路,副将毛文龙,驻军1万人。

    营口路,参将祖大寿,驻军1万千人。

    广宁路,副将罗一贯,驻军1万人。

    宁远路,参将马世龙,驻军5千人。

    山海关路,总兵李怀忠,驻军1万5千人。

    这十路主将中只有沈阳总兵朱梅、广宁副将罗一贯以及宁远参将马世龙三人不是李献忠的嫡系。

    此时辽东的兵马可谓尽在李献忠的掌控之中。

    当然了除了最早的开原、铁岭、抚顺三路人马装备比较好,其他各路并没有列装鲁密铳。

    根据战略位置,以及亲疏关系,李献忠决定先给清河、辽阳、营口、山海关这四路先换上部分的鲁密铳。

    然后在蓟辽总督阎鸣泰的支持下,整个辽东重新丈量了土地。

    整个辽东下辖的良田总共是380万亩,其中宁远伯李献忠名下的土地为90万亩。

    虽然去年旱灾严重,不过好在今年已经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了,土地缺少的状况基本得到了缓解。

    目前380万亩土地中复耕的土地已经达到了350万亩左右,仅有清河、抚顺两地有30万亩土地无人耕种。

    其中清河路是因为人口不足,而抚顺路是因为部分土地是刚从鞑子那里枪来的,暂时还没有人去耕种。

    目前辽东的粮价已经趋于平稳,其中番薯2钱1石,粟米8钱1石,大米1两一石。

    虽然还是要高于江南以及京师的水平,但是相较于去年的天价已经好了许多了。

    尤其是大量番薯投放到市场上之后,基本已经没有饿死的百姓了。

    而今年播种的350万亩土地中,粟米同番薯的比例大约是五五开。

    番薯虽然产量大,但这玩意储存的时间短,虽然饿不死人,但一直吃这东西人没有精气神,看上去就是面黄肌瘦的。

    所以李献忠还是限制了番薯的播种面积。

    种太多了吃不完全烂掉也是浪费。

    虽说这玩意已经被烘成了番薯干,当成干粮使用。

    但是明军对这种军粮不是太欢迎。

    最主要是蒙古人也不大能接受这玩意,番薯搞不了外销

    目前整个辽东地区的人口并不多,只有182万,其中还包含了6万朝鲜劳工。

    万历28年辽东地区的人就超过了250万,巅峰时期甚至一度达到了300万。

    20年过去了辽东的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3成以上,都是鞑子惹出来的祸事。

    如今鞑子的威胁已经小了许多,情报司也已经去一些灾荒严重的地区募集流民,不过大明百姓的乡土情结还是比较重的,故而收获不多。

    虽说今年辽东的气候还过的去,暂时没有出现啥大的灾害,但是今年的温度明显比往年要低一些,春天播种的时间也比往年要推迟了十来天。

    李献忠知道小冰河的气候会越来越异常。

    所以他必须要准备开发南面暖和一些的地盘了。

    不然万一老天来个颗粒无收,那么如今辽东的一切也都会化为乌有

    此时李献忠来到了刚刚建好的旅顺港,相较于营口这里才是真正的深水良港。

    营口造船厂的2艘800吨级的最新式的轻型盖伦船还要2个月才能下水。

    不过他决定不等了,直接派遣一直舰队前往海外。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皖北宋玉他哥”、“清风明月125”、“20220913222402604”、“yg2137”、“俞乐遥”、“20170517171631467”、“0暗夜01”、“zxc2818”、“frank316”、“20200401102947247”、“20220617233153218”的月票支持。

    又被审核了,的这个尺度真是无语了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