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 野猪皮驾鹤西去 皇太极鸡飞蛋打(求追订月票)
作品:《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赫图阿拉是一座典型的山城,落于台地之上,南靠羊鼻子山,北临苏子河,遥望呼兰哈达山。
该城横亘于群山拱卫之间,由内、外两城组成。方圆十里,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筑的城垣。
其中外城东西南北长约1300余米,周长约5200米,城高4米多。
望着远处的赫图阿拉城,王化贞难免生出了一些鄙夷之色。
他大笑着说道“区区1丈多高的城墙,鞑子的都城也不过如此,我军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众将虽然表面上附和王巡抚的说法,不过他们心里很清楚,赫图阿拉坚固无比。
建州的城池虽然城本身不高,可都是借助了周围的山势。
又不是平原地区的城池,需要依靠高大的城墙守护。
就拿乌鸡关来说,只是在山顶上用石头随意堆砌的一个小要塞。
若没有臼炮的帮忙,就算将三千人马全部搭上也未必能够拿的下关口。
罗一贯说道“赫图阿拉依山傍水而建,城中尚有鞑子的数万主力,末将建议我军立即北上同宁远伯一同南北夹击马尔墩寨。”
“如此一来我南北两路大军会师后,便可集中兵力攻破赫图阿拉。”
罗一贯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广宁总兵刘渠、虎皮驿总兵朱万良等人赞同。
如今他们孤军深入赫图阿拉,兵力单薄,先会同北路军一同攻克马尔墩寨才是上策。
王化贞心想这群武夫果然是一点都不懂政治。
自己若是会同李献忠拿下马尔墩寨后,李献忠再以辽东经略副使的身份指挥大军一同攻破赫图阿拉,那他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此灭国大功,岂可拱手送人
他说道“攻克赫图阿拉城后,建州之乱就彻底平定了,如此大功,纵使封爵亦不过分。诸位难道就不想自己建功立业,将来封妻荫子”
王化贞此言一出,众将果然没有再说北上之事。
他一看有戏,于是趁热打铁说道“出征前内阁首辅叶向高曾对本抚说过,谁第一个攻破赫图阿拉,或者擒杀贼酋努尔哈赤,他定然在陛下面前为其请封爵位。”
一听可以获封爵位,众将立刻两眼放光。
大明武将的地位低下,但是唯一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凭借军功封爵。
而且重大军功获取的爵位基本都是世袭罔替的,并非是流爵。
李成梁的宁远伯,传到李献忠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谁不羡慕
当然想要封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平定建州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真要错过了这次可能他们一辈子再也碰不上这种封爵的良机了。
几位将领一商议还是决定跟着王巡抚干。
不过赫图阿拉城却不是这么好打的,不然当初李献忠也不会三次兵临城下都不尝试攻城就撤了。
罗一贯说道“建虏城中兵力众多,依靠我军目前的兵力进行强攻恐怕拿不下城池,末将之前是依靠了宁远伯留下的臼炮才攻克了乌鸡关。”
“此炮乃是破城的利器,不过如今炮弹却已经打完了,还是得请阎总督让宁远伯再调拨一些炮弹前来才行。”
很快王化贞就派出使者向蓟辽总督阎鸣泰请求继续臼炮的炮弹。
此外他还令人从鸦鹘关将三十门佛郎机火炮运来赫图阿拉以作为破城之用。
不过在火炮和炮弹没有到位之前,王化贞还是决定先在城西的高坡上安营扎寨。
很快阎鸣泰就将王化贞请求臼炮炮弹的消息传递给了李献忠。
李三顺说道“这王化贞还真是异想天开,居然问我们讨要臼炮的炮弹,我们怎么可能助他攻克赫图阿拉”
李献忠则是笑咪咪地说道“为啥不给他炮弹赫图阿拉还有不少鞑子,让他先替我们打头阵消耗下鞑子的的实力,不是挺好的。”
王化贞的举动早就在李献忠的意料之中了。
如果他真的不想给王化贞炮弹,当初压根就不会给他臼炮,让他攻克乌鸡关。
没有这门臼炮王化贞就一点都看不到破城的希望,那么他很可能会选择北上同自己一起夹击马尔墩寨。
这才是李献忠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再利用马尔墩寨来拖延时间了。
对他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毕竟天启帝登基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目前东林党同魏公公的争斗还没有进入白热化,叶向高等人还有精力来对付自己。
按照原来的设想,自己利用建州之战来拖延时间,叶向高等人看到自己在同建虏拼命自然不会动自己。
时不时的给他们送去一些惊喜,比如攻克马尔墩寨,贼酋努尔哈赤暴毙。
只要坚持到魏公公掌握了朝政大局,自己自然就安全了。
到时候自己再攻克赫图阿拉,替大明解决心腹大患,没准还可以继续加官进爵。
然后故意让鞑子的主力转移到宽甸以及朝鲜,保留一定的实力。
那么自己就可以继续利用鞑子刷军功了。
没想到叶向高居然整出一个王化贞来抢功,既然王巡抚如此立功心切,那么自己索性就帮他一把。
当然了,宽甸堡肯定还是要控制在鞑子手里的,不然赫图阿拉就真成瓮中之鳖了。
王化贞也果然没有让李献忠失望,一举攻克乌鸡关,直接兵临赫图阿拉城下了。
当然了为了坚定王巡抚攻取赫图阿拉的决心,李献忠在给他炮弹的同时,也要求王化贞赶紧进兵马尔墩寨,同他一起围歼此处的鞑子主力,而后再一同攻破赫图阿拉
王化贞在看到李献忠的要求后,更加坚定了其攻破赫图阿拉的决心。
暂时明军还没有能力将臼炮推进到赫图阿拉城下,只得手中的三十门佛郎机火炮先对赫图阿拉进行炮击。
明军已经开始炮轰赫图阿拉了,可此时城内的八旗兵却依然没有任何动作。
因为此时所有的贝勒、旗主以及文武官员都跪在努尔哈赤的寝殿之外。
而刘郎中正在紧急的替大汗进行救治。
被这背后的创伤折磨了数个月后,曾经身体强壮的努尔哈赤,如今却变得消瘦无比。
七八日前大汗就已经无法吞咽食物了,全靠人参汤强撑着。
在场的人都明白,大汗已经大限将至了。
刚才他又再一次昏迷过去了,能不能苏醒过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自从代善的储君之位被废除后,大汗并没有指定新的储君。
虽然目前赫图阿拉的一切都是四贝勒皇太极在主持,不过毕竟他还不是名正言顺的汗位继承人。
这也给汗位的继承带了来一些变数。
不久后满头大汗的刘郎中,从寝殿中走了出来。
他轻声说道“大汗已经苏醒了,传何和礼同安费扬古两人觐见。”
大汗在最后关头召见的居然是大臣而不是儿子,这着实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范文寀赶紧将刘郎中拉到一边,说道“大汗的身体究竟怎么样了”
刘郎中摇了摇头,说道:“肯定是过不了今晚了,你们还得早做准备”
不久之后皇太极、阿济格二也被一同召进了寝殿。
皇太极也已经有些日子没有看到大汗了,此时的努尔哈赤脸颊深陷,双目无光,显然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努尔哈赤已经说不出话了,他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于是何和礼说道“大汗有旨,将正黄旗的十个牛录调给镶黄旗,由阿济格接任镶黄旗固山额真”
听到这里阿济格十分兴奋,因为此前努尔哈赤已经将其擢升为贝勒了,他目前手握镶蓝镶黄两旗,难道大汗是要传位于自己
不过很快就证明是他自己想多了。
何和礼继续说道“由四贝勒皇太极接任正黄旗固山额真,并暂时执掌赫图阿拉的一切事务。”
听到接掌正黄旗的时候皇太极显得十分兴奋。
因为目前正黄旗乃是保持最完整的一个旗,足有1万1千多人,就算少了十个牛录,也比自己那半残的正白旗要强的多。
拿下正黄旗后,自己终于成为了实权派。
但是“暂时执掌赫图阿拉的一切事务”,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都这个时候了自己的父汗还占着大汗的位置不愿意传给自己吗
即使他还没咽气,不愿意传位,那至少也要将自己封为储君吧
别说是皇太极了,就阿济格也感到奇怪,他终究还是没有忍住,问道“父汗究竟将汗位传给了何人”
何和礼看了一眼努尔哈赤,在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后,他说道“大汗之位将会传给大贝勒代善,并恢复阿巴亥的大妃之位,将多尔衮同多铎交由代善抚养”
起初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震惊,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
自己父汗让代善继承大汗的目的是想结束代善自立的状态,让大金重新回到统一中来。
难怪他会将镶黄旗交给阿济格,原来他还以为大妃阿巴亥同多尔衮和多铎在代善手里。
他如此安排等于是让阿济格手中的镶黄镶蓝两旗也听命于代善。
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阿巴亥失踪只是自己让他猜忌代善的一个手段而已。
很快父汗就能在黄泉路上同阿巴亥母子相会了。
尽管内心十分愤怒,不过表面上皇太极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自己的父汗错误的估计了形势,目前自己同代善、阿济格各掌两旗,而且自己还掌握着战力最强的正黄旗,以及赫图阿拉城。
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他还有机会,所以现在不能让何和礼等人看出任何端倪。
何和礼又问道“四贝勒,你对大汗的安排可有不满”
皇太极向着努尔哈赤恭敬地说道“大汗安排大贝勒继位,皆是为了我大金的统一。请大汗放心我一定会击退城外的明军,将大贝勒迎回赫图阿拉的。”
听到皇太极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努尔哈赤很是安慰,他的心事终于可以放下了。
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一代枭雄努尔哈赤病逝于赫图阿拉,终年62岁
皇太极与几人商议后,为了城内的士气,决定暂不发丧。
目前由四贝勒皇太极统御一切。
明军进攻前建州在赫图阿拉附近,仍然有五旗近4万人。
其中杜度正率领镶白旗全旗七千人以及镶黄旗两千人镇守马尔墩寨,额亦都率领三千镶黄旗镇守宽甸堡。
而正黄、正白、镶蓝三旗两万八千人则镇守在赫图阿拉。
虽说外围人马已经伤亡过半,但是赫图阿拉的这两万八千人还是完整的。
面对城外的两万明军他们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之所以没有主动出击,实在是因为明军的运气太好了,正巧这两天努尔哈赤随时会驾鹤西去。
毕竟现在大汗之位还没有确定,皇太极自然是无心理会明军。
只要明军不攻城,他就索性对明军直接无视了。
此刻赫图阿拉的西城之外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明军的三十门佛郎机火炮不断的向城上发射炮弹,虽然明军的实心弹同李献忠的开花弹威力相差甚远,但也有数十发炮弹打在了城墙上,给城上的八旗兵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明军的佛郎机由于连续发射导致炮管过热,此时他们只得停止开炮,让炮身逐渐降温。
这次没有直接当上大汗,皇太极本就心里不爽,焉能让城外的明军如此猖狂
满腔怒火正无处发泄的皇太极,直接将城外的明军当成了发泄的对象。
很快赫图阿拉的西门就打开了,只见两千身穿黄色铠甲的骑兵,径直朝着明军的火炮阵地杀奔而来。
明军的佛郎机火炮射程约为700米,对于骑兵来说只是一瞬间。
不过明军也并非没有防备,毕竟他们可都是九边精锐,并不缺少强悍的骑兵。
很了三千明军铁骑就迎着这些正黄旗的骑兵冲了过去。
只见两股骑兵犹如两道海浪一样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很快金属的撞击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就响彻了整个战场
两千正黄旗骑兵面对三千由宣府大同强悍边军组成的骑兵并没有形成啥优势。
大多数明军也都是穿着重型的布面甲,在装备上并不吃亏。
双方一经交战就陷入了僵持状态
一个八旗兵刚刺中了一个明军,很快又被周围的另一个明军给砍翻了。
毕竟也就几百米的距离,战马的冲击力并不强,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双方也只能纠缠在一起了。
明军一看所谓的正黄旗主力也不过如此,士气反而更加高涨了。
竟有反推之势
于是王化贞命令左右两翼的明军骑兵赶紧冲上去,好一举击溃建虏。
看到明军逐渐占据上风,在城上观战的皇太极不忧反喜。
他这两千骑兵中半数是汉军骑兵,如今面对数量占优的明军主力能够不落下风还是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当然了,他原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击溃正面明军,而是将明军侧面负责警戒的骑兵尽量吸引过来。
因为他已经命令阿济格以及安费扬古两人各率领五千骑兵从南北两门出击共同夹击明军。
当他看到又有两千明军骑兵进入战斗时,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正当王化贞摩拳擦掌,期待明军大破建虏骑兵时。
却听见哨骑来报“不好了,大量鞑子的骑兵从两翼杀过来了,我们警戒的骑兵抵挡不住他们。”
王化贞就算再傻也知道步兵在野外面对骑兵是没有胜算的,好在此时他们的大营就在附近。
为了防备鞑子骑兵偷袭,明军还是在营地以及火炮阵地的外围设置了好几道壕沟的。
很快明军的步兵就拼命的奔回了不远处的大营。
他这一撤退,火炮阵地上的两千明军步兵就成为了孤军。
太原参将王怀远大喊道“赶紧结阵,盾兵上前,长枪手居中,火铳手最后。”
他的话音刚落,一群蓝色铠甲的骑兵就出现在了他们的北面。
明军尚未完成结阵,鞑子的箭雨呼啸而至。
虽然前排的盾兵挡住了一部分弓箭,但是后排依旧有不少明军被鞑子的弓箭射中。
这使得原本就有些慌乱的阵型,变得更加混乱不堪了。
甚至部分火铳手由于过度紧张在敌人尚未进入射程内就开火了。
混乱的火铳并没有给鞑子造成多少伤亡。
零星的几个骑兵坠马后他们就来到而来明军阵前。
前排的盾手纷纷被建虏的马匹撞翻,而明军后排的长矛手也未能挡住敌人。
随着鞑子骑兵不断挥舞起自己的砍刀和长矛。
战场上到处都是明军步兵的惨叫声。
此时王怀远的脑袋中冒出了三个字“完蛋了”
不过他还是做出了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他歇斯底里地朝着火炮手高喊道“赶紧点燃火药桶同炮弹”
之后他就拿起一杆长枪朝着鞑子的骑兵冲了过去。
鞑子的骑兵很快就撕开了明军的步阵。
此时明军的壕沟都是对着城门方向挖的,后面并没有壕沟的阻挡。
就当他们要冲上明军的火炮阵地时,只听见一声巨响,一门臼炮像一条火龙般冲破空气的束缚,猛然升空。爆炸的威力将周围的尘土都卷起,形成一股巨大的烟柱。
火炮落下时直接将一个鞑子砸的血肉模糊。
然后又是接二连三的爆炸之声。
看到这一幕城上的皇太极更是咬牙切齿,重重的将握紧的拳头砸在了城墙之上。
终究还是晚了一步,这些大炮对大金太重要了,无论是用来炮轰明军的大营还是用来守卫赫图阿拉都是有着极大用处的。
而此时西门外的五千明军骑兵在遭到了建虏骑兵的几路夹击后也是伤亡惨重。
除了七八百骑从镶蓝旗的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逃出生天之外,其余尽数被建虏斩杀。
此战明军折损了两千多步兵同四千余骑兵。
还损失了所有的火炮,包括三十门佛郎机火炮同一门臼炮。
八旗兵也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大多是一开始在西门外用来引诱明军骑兵的正黄旗。
而剩下的一万三千明军则只能退守西门外的大营之中。
王化贞此时也是惊魂未定,幸亏自己当机立断,及时命令主力回营。
不然在野外同鞑子的骑兵交手明军可就要全军覆没了。
可此时他的处境并不乐观,首先自己携带的军粮并不多,大约只够十天。
又陷入了鞑子的重重包围之中。
一旁的罗一贯说道“幸亏我军及时点燃了火药同炮弹,不然这大营根本就无法坚守。”
但听到他这句话的王化贞却楞在了当场,脸色显得极其难看。
罗一贯忽略了一件事情,除了李献忠送来的臼炮炮弹外,其他明军的炮弹全是实心弹,根本就炸不掉。
此时阿济格兴奋地说道“四贝勒,太好了,经过我们查验后,明军大部分佛郎机火炮并没有被炸毁。”
经过重新组装后,明军的佛郎机火炮居然有二十门可以使用,而且明军只是烧掉了火药,还留下了好几百颗炮弹。
建州虽然不能制造火炮和炮弹,可火药是不缺的。
很快这些佛郎机火炮就被重新调整了位置,将炮口对准了明军的大营。
此时汉军中有部分人是当初跟随李永芳一起投降过来的明军,这些人还是会操作佛郎机火炮的。
最终经过了几轮调试后,这些炮弹终于落在了明军的大营之中。
也幸亏这些只是实心弹,如果是开花弹,这几百发炮弹打出去,王化贞手下的这一万多人就几乎没有活口了。
饶是如此,在挨了建虏的上百炮之后,原本就已经士气低落的明军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大营中有六七百被炮弹砸死的弟兄,到处都充斥着明军的惨叫声。
此时的王化贞,满脸绝望,甚至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准备抹脖子。
这时罗一贯死死握住了他的佩剑说道“王巡抚切莫寻短剑,宁远伯距离此地不过三十里,没准他现在已经突破了马尔墩寨,正朝这里赶来”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山顶贤人”、“老书虫一个000”的月票支持
这两天在外面玩,所以发的有点晚。明天回家了,尽量0点后发。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