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30 章

作品:《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范仲淹麻。

    好消息他老人家今年都五十有四了,还没见到那个叫纯粹的儿子,证明他宝刀未老,之后还能再得一个孩子。

    坏消息这儿子也支持弃边让地。

    老范虽然戍边多年,身体被大西北的水土和战争锻炼得还算康健,然而接连两个不肖子干出来的破事,还是成功破了他的防,让他跟着论述被气得眼前一黑。

    “范卿范卿”

    他这一气,最慌乱的当然还是指望着他帮着变法做事的赵祯。

    向来脾气称得上柔和的仁宗皇帝都急了眼,连着喊了好几声,焦虑地望望左右,如若不是天幕之事事关重大,不宜再添外人,他估计早让人赐座,让自家新鲜出炉的参知政事好歹有个着力的地方了。

    范仲淹强忍着心头那股说不出来的忿怒,对着皇帝拱了拱手“臣并无大碍,劳官家费心了。”

    与其自个生闷气,不如回家教育儿子

    把还没出生的范纯粹的教育重任直接加码到范纯仁头上,老范平复下自己的心绪,面无表情

    小儿子估计是生的太晚了,才没被自己教好。那就让二儿子多加努力,未来记得背负起帮他把小儿子一起教好的责任吧。

    比起范仲淹预备回家教子的痛苦,赵顼才是真的整个人都麻了的无力。

    他看着朝堂上齐刷刷一片跪下的官员,终于深刻意识到了旧党这个名词的含金量,意识到了一件被未来时间线搅乱很久的,发现后难免让人绝望的事情

    元佑弃边不过是在他去世之后发生的事情,那时能做到有名有姓的官员,有不少此时已然成功入仕,在他手底下混了。

    如果后世人再讲下去,他怀疑他会看到一个因为还没开始贬黜保守派大半壁江山都是旧党的朝堂。

    盯着这群人低下头颅上的官帽,赵顼第一次清晰直面了所谓变法将遭到的阻力。

    你能顶得住吗

    他终于认真,开始对着自己的内心询问起这个,此前出于皇帝身份的自信,不曾深究的问题。

    他以为未来的自己是年纪渐长,失去了初心和原有的魄力,以为是变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天幕作保的皇帝,最终失去了对宰相的信任。

    于是他信心满满,他轻松洒脱,满以为这一次下来,有了天幕作为信心的后盾,他不会重蹈覆辙,他能够一心信任,将重任交托在王安石的手上。

    但,变法从来不是他想象的,那么轻松的一件事。

    赵顼终于睁开了眼,面对着他未来注定要踏遍的荆棘满路。

    这个时候的司马光,被曾经在陕西任职过的孙路上了堂地理课。被扫盲后的他,终于松口,表示可以不弃熙河,只弃四寨,并且西夏要用永乐城俘虏的军民来换。

    他作为旧党的领袖,只要意见不是离谱到要把地全给弃了这种,大部分旧党党人看在他的威望

    上,也就同意了这个折中的意见。

    然后地还没来得及弃,司马光就死了,西夏当时的国主李秉常也死了。

    这两个人的死,使得北宋和西夏内部的局势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北宋是之前我们提到的,苏轼遇上的旧党分裂事件,蜀洛朔党争。

    什,什么

    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停滞在弃边这样丧权辱国的大事之上,没来得及转过弯来,就被这个本就不算熟悉,只出现过一次的名词给绕晕了。

    过了好半天,他们才想起来所谓旧党三派的划分,但弄清楚来龙去脉后,对后世人忍不住又是一阵无语

    不是,后世人你这跑题功底是真的让人惊叹啊恼

    可再恼火他们也无力改变后世人的话题,只能任由它继续再跑偏的路上一路狂飙。

    蜀洛朔党争的导火索,说起来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离谱。

    是司马光死后,很多朝臣想借着朝贺大赦的机会去吊唁他。

    结果当时已经成为洛党代表的程颐站了出来,表示不可,说孔子当初在为人吊丧这一天哭泣过,那他在这一天里就不唱歌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吊唁是一件很郑重的事情。

    那么怎么可以“贺赦才了”

    就去吊祭这是不合礼制的啊

    额,就很符合大家对于理学迂腐的刻板印象,真不愧是你程颐捏。

    程颐

    他已经听到周围有人窃窃私语,甚至在偷偷嘲笑他的理念了。

    北宋中期的学术氛围,是一个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后难得同样多元且繁盛的时期。尽管大多学派依旧以儒术为宗,然而各家吸取的佛道杂家因素不同,对于经史子集的解读也不相同,于是主体思想也就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对于程颐这样的想法,也就有着不少青睐更为灵活些学派的官员,不吝惜于自己的不解和内涵之意了。

    而当时已经荣登中央的苏轼大苏学士那张嘴是个德行,大家懂的都懂。他又是个什么样的脾气,也是众所皆知。

    这样讽刺老古板的事情,完全没想起来自己身上还背着个蜀党精神领袖的担子,他当然是一马当先,讥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跟孔夫子压根没什么关系。

    瞧瞧,瞧瞧。大苏学士这不仅仅是在嘲讽程颐迂腐古板了,直接内涵他学艺不精,将来还指不定落得个枉死的下场了。

    您的语言艺术也是真的,令人叹服鼓掌

    饶是还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听候发落的苏辙,这个时候也还是不免心塞。如果上首皇帝没有端坐在那,一眼就能看见他的小动作,指不定手都要熟练地摁上额角或是胃部。

    哥,您这张嘴,可真不愧是我亲哥啊

    学习了一下亲哥苦中作乐的精神,苏辙苦哈哈地在心里自嘲起来他被后世人讽刺为旧党金牌嘴炮选手,专门文学性攻击政敌。他哥就文学性到处讽刺看不惯的人呗。

    也就突然明白,为什么蜀党只能把他哥当精神领袖来看,政治路线那是真不敢全部跟着走啊

    比起未来犯了事,所以只能心中抓狂的苏辙,章惇无语起来,那话自然是当面冲着脸皮没厚到一种程度,正对着怒目而视的程颐尴尬回笑的苏轼本人去的。

    “可不是嘛,你这张嘴真能耐。”

    “乌台诗案,和我断交,现在再加上个程颐”

    “提前给自己树敌的感觉如何啊,大苏学士”

    苏轼

    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他这么一说,还挺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反正在场不少人都跟着哄然笑了起来那可不把程颐得罪惨了啊。

    于是以程颐弟子为首的洛党,就指责苏轼在策问中污蔑仁宗不如汉文帝,神宗不如汉宣帝,应予治罪。

    啊这,这说的不是实话吗大怂别太给自己脸上贴金就算赵祯脾气确实不错,赵顼放在宋朝皇帝里面矮子拔高个确实励精图治,那也不是能越级碰瓷刘恒刘询的

    赵祯a赵顼

    那我不要面子的吗后世人你说的有必要这么直白且过分吗

    赵顼更是萎靡你光夸我励精图治就可以了,真的不要加上前面那个修饰语,谢谢。

    更何况苏轼本人也没无耻到拿这两位去直接碰瓷大苏还是稍微有点数的。

    你说他指出了赵祯赵顼两个人的缺点前者脾气太软所以官吏偷惰不振,后者急功近利所以官吏流于苛刻;因此扣他个说了大实话冒犯两位先帝名望的帽子,那还差不多。

    所以蜀党自然站了出来为苏轼冲锋陷阵,表示这是你们洛党出于私情的污蔑掀起了两方的大战。

    最后成功闹得苏轼离开了政府,程颐也罢崇政殿说书,两党两败俱伤,朔党渔翁得利控制了政权。

    脾气太软,所以偷惰不振

    赵祯一懵,他向来是因为脾气好这点被夸仁厚的存在,突然冷不丁有个人说脾气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一时之间不能适应不能接受当然是站了上风。

    然而老赵家祖传的多疑,使得他在茫然的同时,依旧敏锐捕捉到了在场一些人神色的变化天幕讲的事情,不少离他们算得上遥远。本来置身事外吃吃瓜,突然被牵扯其中,自然有人没控制好面部的表情。

    稍微眯起眼,赵祯突然就对后世人这个说法多了几分微妙的认可。

    赵顼

    别骂了别骂了。

    这样内部的动荡,就使得北宋对于边事处于一种不愿多管的烦躁;而西夏内部新君上台,自然想要大动干戈,又觉得没得到兰州和塞门寨心有不甘,于是就干脆进犯熙河路。

    但大怂虽然外战外行,认真想和西夏玩守城起来,西夏也是干不过的。双方文武数次交锋,掰扯到元佑四年的时候,西夏用四寨换兰州塞门的想法才最终破灭,宋朝把四寨割弃给了西夏。

    当然,你大怂又不是佛祖,没有割肉喂鹰的能耐,软弱的退步不过是敌方得寸进尺的借口。

    很快,针对双方划界问题,西夏又开始挑事,说兰州附近质孤、胜如二堡已经荒废,不能再当划界的依据,而北宋涉事方熙河路经略使范育兰州归属熙河路及兰州知州种谊当然表示没有,就应该按照二堡外延二十里划界,两方又闹起了矛盾。

    这就是元佑弃边第二波声势,司马光死了,这回就是苏辙领头要求弃地。

    他宁愿相信西夏人说的也不相信自己人,觉得二堡荒废了就荒废了,反对派不要找借口遮掩进而无端生事,万一惹恼西夏人打过来了,我们这边名不正言不顺,没办法抵御啊

    苏辙

    要不然,让他死了吧。

    他现在看了未来这些言论,都恨不得一头把自己撞死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地是没有割成的。

    众人

    谁

    谁成功阻止了苏辙脑子发抽啊

    在众人茫然带着点期待的目光中,天幕不慌不忙,把最后的结果说完了。

    毕竟前面光是一个司马光主持下的元佑弃边,都能拖个三四年。这把旧党甚至没有领袖,自己内部蜀洛朔三派先就割不割地吵一波。

    吵了好一会,西夏等不及了,自己大举入寇,逼得整个朝廷都不得不停止吵架,觉得西夏这事干的太不厚道,别说二堡不能给,直接开始干架。

    打着打着西夏觉得自己占不到便宜,于是就开始嚷嚷,说咱们还是继续谈判所以再重新开始谈划界和二堡等等地盘问题。

    掰扯来掰扯去,就拖到了元佑八年。

    赵煦冷笑了一声。

    高太后去世了。

    我们北宋最靓的崽,罕见头铁有骨气,让人觉得这朝代也许能玩个中兴救一救的宋哲宗赵煦,一位坚定不移的父控选手,在坐视旧党把神宗曾经的新政理想砸了个稀烂后,终于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短暂,但也值得后人为之叹息的亲政生涯。

    次年改元绍圣。

    绍,是继承;圣,是圣人,是赵煦心中天下的圣人皇帝,也就是神宗。

    章惇回朝拜相。

    当事人挑眉,含着笑意抬头望去。

    驱除旧党,问责元佑弃边的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范纯粹、赵卨等人。

    天幕好像终于没绷得住自己的情绪,笑出了声。

    绍圣二年,叫停与西夏划界,轰轰烈烈的哲宗反攻西夏开始了。

    他赶走了一帮旧党“君子”

    ,换上了一批新党“小人”

    ,却偏偏依靠着这些新党“小人”的指挥,北宋连打赢了两场平夏城战役,最后打得对方几乎覆灭,逼迫着西夏签下了城下之盟。

    北宋的西北,从此才真正迎来了“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