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作品:《我真没想火葬场啊[快穿]》 时鹤春那天没吃着点心。
马车回了秦王府。
车夫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上去的,看见秦照尘匆匆将人抱下来,吓得拿不住马鞭“时,时大人”
秦照尘沉声打断,叫他不准声张,去请大夫。
车夫仓促套上马车,戴上斗笠蓑衣,脚还没沾地,就又转去医馆。
大理寺卿也忙得脚不沾地,叫人弄热水、准备热粥热饭、烫热酒,用粗布装了粗盐用火烘着。
时鹤春靠在他肩上,时昏时醒,睁开眼睛就看见忙成陀螺滴溜溜转的秦大人,幸灾乐祸扬眉吐气“活该。”
多新鲜,抄家抄回来个病秧子。
这下好了,堂堂大理寺卿改做照顾人的小厮,还得亲手伺候一个病人。
“是我活该。”秦照尘不跟他争,抱着怀里这一捧冰,小心翼翼放进热气升腾的木桶里,“好些吗难受就和我说。”
时鹤春早已无所谓难受不难受。
这副身体没有好受的时候,时鹤春不提,不管它们,就像没这回事。
冻木了的躯干四肢泡进热水,又麻又痒刺痛难当,其实不好受秦照尘知道。可时鹤春只是闭着眼,神色轻松哼着小曲,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大奸佞看起来颇享受,泡在热水里靠着浴桶,懒洋洋支使他“酒。”
“等会儿再喝酒。”秦照尘轻声说,“先喝些粥,我叫人去熬了。”
时鹤春就猜到他要这么说。
每次来了秦王府就要被这人管着,时鹤春很不满地睁开眼睛,不高兴地看着他。
秦照尘被他看得五脏六腑无一不痛。
做到这一步,秦照尘宁可时鹤春恨他、厌恶他,宁可时鹤春自此跟他割袍断义反目成仇也不想看见这种眼神。
不想看见这个刚被他抄了家的奸佞,一十年来从没变过的一双眼睛,清凌凌黑白分明,不高兴的唯一缘故是堂堂秦王殿下不给他喝酒,非得等一碗破粥。
这种轻飘飘赌气似的不高兴,让秦照尘生出错觉,仿佛时鹤春就坐在那棵梅树下。
就坐在那,懒洋洋、完全不设防地张着胳膊,任凭他一刀一刀捅上去,如血的花瓣落满衣襟。
这样的失魂落魄,很轻易就叫时鹤春看出来。
鉴貌辨色是官场最基础的本事,时鹤春能走到这一步,就不会看不出他的脸色“怎么了”
秦照尘晃了晃,身体脱力,撑住温热浴桶。
时鹤春仰头看他,眼睛里收了调侃、收了胡闹似的赌气,微蹙了眉,反倒换成正色。
“朝堂上这么糟心”
时鹤春不刺激他,好言好语“那你陪我喝两杯,酒能消愁,别熬你那破粥了”
这种好言好语要将大理寺卿活活凌迟。
朝堂之上的茫然恍惚全涌上来,秦照尘说不出话,他实在再攒不出半分力气,无声跌在
地上。
抄了七家、弹劾了十一个官员的大理寺卿,颓然跪伏在浴桶旁,肩膀被压得抬不动,手里紧攥着本想给时鹤春擦头发的棉布。
aohoora提醒您我真没想火葬场啊快穿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难受什么。”时鹤春一点一点挪过去,趴在浴桶边,摸摸大理寺卿的下巴,“吓唬你的没跟你生气。”
“不就是抄个家。”时鹤春说,“多大点事,我的脾气你还不知道”
他连命都无所谓要不要,一个府邸能有什么的,既然秦照尘要了有用,那就拿走。
秦照尘又不是拿去乱用,是去救灾灾情严重到这个地步,他也没想到。
若是早知道,时鹤春就再多敛些财、搜刮些银子。
时鹤春也不喜欢死人。
时鹤春不喜欢死人,不喜欢见人受苦,这些会让他想起浸透了青石板的血这念头放在一个奸佞身上多少有些矫情了。
所以时鹤春从不承认。
反正秦照尘活该,敢抄他的家,这个锅得扣在大理寺卿身上。
活该,不早跟他商量。
早商量多好,他再去吓唬几个贪官污吏,多弄回来点钱,救灾的银子不就能再多些。
榆木脑袋一辈子算了。
时鹤春腹诽他,又冥思苦想了半天,大理寺卿莫非是担忧靠他养着的工坊街饿死那条街里全是家里没人的残退老兵、灾荒流民,的确值得一忧。
但也用不着忧,时鹤春伸出手,拍拍秦大人“放心吧,我早安排好了。”
他早知道得有这么一天,本来也没打算一直养着这些叫忧国忧民的秦大人牵肠挂肚的人之所以弄了条工坊街,就是为了叫这些人学手艺。
有了手艺就饿不死人,这世上永远不少要打的铁、要锔的瓷,只要有人活着,就要穿衣穿鞋,就用得着织布纳底。
“饿不死的。”
时鹤春说“手艺在那,还怕活不成再说我还留了几万两”
这话说到一半,就被狡兔三窟的奸佞及时刹住,没全供认给铁面无私的大理寺卿。
但秦照尘魂不守舍、神情恍惚,似乎也并没听清他说的“什么”
时鹤春奇了一声“你不是担心工坊”
秦照尘攥着手中棉布,愣愣看着他,半晌吃力苦笑了下,低头伏在发着抖的手臂上。
他不知该说什么。
他半个字、半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时鹤春那天没吃着点心。
秦照尘将他安置妥当,给他留了热粥热酒,匆匆赶去时府。
大理寺卿徇私枉法,在抄家之前赶进去翻出了小酒壶,收拾了所有时鹤春常用的东西,甚至在停不下的雨里,一手泥泞地小心翼翼挖出了那株梅树。
这些事折腾到很晚,等秦照尘匆忙再赶去点心铺,铺子全都已经关门打烊。
最便宜的点心也没买到。
没买着点心,像是丢了魂的大理寺
卿坐在石阶上,看着被勉强移栽下去、不知能不能活的梅树,没力气进门。
最后还是时鹤春披着件衣裳,拉开门将人薅进去“想什么呢”
叫大夫诊了脉、行了针、喝了一大碗药的时鹤春,看起来气色稍微好了些,住的地方也被收拾得不错。
奸佞就是奸佞,哪怕在一贫如洗的寒酸秦王府,也是逍遥的放肆做派,叫人把房间弄得相当舒服。
时鹤春有了小酒壶,就挺高兴,主动安慰秦大人“没事,活不了也不怪你。”
这雨下得离谱,浇死了不知多少草木庄稼,何况一棵瘦到嶙峋的梅树。
说不定,秦照尘去之前,梅树就已经活不成了。
时鹤春揣着酒壶,耐心地把这道理讲给只会读书报国,多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秦大人“别伤心了,陪我喝酒。”
秦照尘被他拽得踉跄,跌进一室暖光,看见桌上铺着的不少纸张。
纸上笔墨尚新,时鹤春在写东西。
本该手都抬不起来、路也走不动的人,是怎么忽然有了精神秦照尘把传记写到这里,才终于醒悟,这不是件好事。
当时的他以为时鹤春是好些了,忍不住生出些希望,心里终于稍微妥帖“在写什么”
“给你的。”时鹤春扫了一眼,随口道,“你不是要整肃朝堂。”
总不能两眼一抹黑整肃。
大理寺要知道的所有东西,都装在时鹤春这个奸佞的肚子里,所有的秘辛,所有的隐晦暗流,时鹤春全了如指掌。
有了这些东西,大理寺卿如虎添翼,从今往后,没人再拦得了秦照尘。
“照尘,照尘。”
时鹤春一副老先生派头,溜达到桌前,也低头看那些纸“挺不错,这回这名字不枉了。”
秦照尘抬头,盯着他,看着那双灯下柔和的黑眼睛。
时鹤春叫他这么看,先笑了,随手将那些纸推开,拉着秦照尘“今夜不谈这个,你坐下,陪我喝酒。”
秦照尘坐下,陪他喝酒,不谈那些纸。
时鹤春喝酒像喝水,酒意浸润到眼睛里,那双眼睛变得像春风,潇洒恣意。
秦照尘想起时鹤春十七岁,十七岁的探花郎,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时鹤春不看靡靡红袖,不理阵阵香风,将花抛进街边的秦王世子怀里,眼睛亮晶晶地得意,像只振翅冲天的灵鹤。
那是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后来时鹤春一头扎进浮华场,他们日渐分道,不是没吵过,吵得最厉害的几次,甚至差一点就割袍断义。
这些争吵不休的日子,一晃竟也过去十年了。
如今的时鹤春不再和他吵了,倒是仍旧很得意,抱着小酒壶,晃悠悠在躺椅里摇“你看,我当大奸佞,是不是有好处”
秦照尘偷走他的杯子,把里面换成甜酒酿“是。”
没有时鹤春这个大奸佞,他受朝臣排挤孤立,无处下手,根
本不可能摸清这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没有时鹤春这个大奸佞,南直隶并五省灾情,无人能赈,无粮可放今晚他才知道,时府早已将第一批钱粮运过去了。
早运过去了,数不清的人在靠这个活命。
在门外石阶跌坐,看着那株瘦梅时秦照尘甚至在想,是不是时鹤春做得才是对的。
“乱想什么。”有人拿小甜枣砸他,“秦大人,这世道逼你这么想,这世道就已经不对了。”
秦照尘悸颤了下,抬起头,看着眼前向来荒唐放肆的奸佞。
他看着干干净净的时鹤春。
“我享我的福,你受你的苦,我这条路好走。”时鹤春不知是醉是醒,抱着酒壶看他,“你要慢慢熬,熬一辈子照尘。”
时鹤春轻声说“你要是改了这世道,下一个我,或许就是跟你并称的清流,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我小时候想当将军的。”时鹤春说,“你别不信,我小时候身手很好,不是废人。”
秦照尘再听不下去,咬紧了牙关,将他抱进怀里。
时鹤春还是醉了,每天号称要花天酒地的奸佞,酒量其实不好,几杯就会醉,喝到一半换甜酒酿也来不及。
几杯就会醉的奸佞,抱着小酒壶,靠在清正端方的大理寺卿肩上。
时鹤春微垂着头,看自己的手,低声说“我小时候身手很好的,心地也好。”
“我信。”秦照尘低声说,“时鹤春,你现在的心地也好你现在也不是废人。”
秦照尘对他说“你现在也是清流,你知不知道自己救了多少人,我去生死簿上给你数。”
时鹤春没想到榆木也会讲笑话,被他哄笑了,醉着笑了一会儿,闭上眼睛。
他不用秦照尘帮忙,摇了摇头“我自己去数你去忙你的事吧。”
“你有数不清的事要忙。”时鹤春说,“别急,一件一件办,这里面复杂,不清楚的就来问我。”
秦照尘攥着那颗松脆爽甜的干枣,揽着时鹤春,把甜枣子喂给他。
时鹤春不吃,他一身全叫药灌满,吃不下什么东西了“给你的,我要睡一会儿。”
秦照尘沉默了一会儿,收起那颗枣子,抱着时鹤春,小心地将人放在榻上。
“慢些写。”秦照尘说,“你的手不好。”
时鹤春在写的是朝堂秘辛、是隐私勾结,是数不清能掉脑袋的勾当,无数条暗线,尽头全牵扯着本朝最大的奸佞。
时鹤春亲手写下来的东西,每一条都能索时鹤春自己的命,都能让时鹤春万劫不复,在史册上恶名昭彰。
时鹤春并没听见他的话。
一沾枕头,病骨支离的奸佞就力竭昏睡过去。
秦照尘替他将被子掩好,吹熄了灯,起身离开,去忙那些“数不清的事”。
他的身体和魂魄在这一夜分成两个。
大理寺卿没有睡意,也
没有睡觉的工夫,离开时鹤春的卧房,就回去继续片刻不停地忙碌朝中诸事。
属于时鹤春的秦照尘还留在那个房间里,留在时鹤春的榻边,求他别写了。
别写了,一个字都别写了,写过的也烧掉。
趁他一个字都没看。
这话大理寺卿说不出,灾民靠朝堂赈济,朝堂靠大理寺整肃,世道层层叠叠压下来,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法号“照尘”的小和尚,跪在时小施主身边,怕得发抖也疼得发抖,哀求时鹤春别写了,什么都别再管,回去当花里胡哨的漂亮小仙鹤。
照尘小和尚每次攥着笤帚,抬头看桃树上的人,都这么想。
怎么会有人生来就清白干净得像是只鹤,时鹤春就是该被锦衣玉食好好养着、该自在该逍遥的。
一只鹤就该这么活,不该被掰断翅膀和腿,弄得浑身是伤,再拽进泥淖里最后孤零零死成一捧骨头。
时鹤春的母亲过世的时候,秦照尘找他找疯了,找了三天三夜,一路找到当初那个寺庙,才从早已荒败的佛塔底下,把醉得手软脚软的佞臣抱起来
这个奸佞居然还委屈,还理直气壮地不满意,怪他来得慢“你不知道我走不动”
“我知道,怪我笨。”他把人背起来,沿着杂草丛生的路往家走,“别伤心了。”
时鹤春趴在他背上,很不高兴,低声反驳“我不伤心我伤心什么。”
“母亲都说了,我已经死了,一个死人伤心什么。”
时鹤春趴在这个榆木疙瘩的背上,念念叨叨“母亲说她不认得我,她儿子不是这样的她儿子是一等一的少年郎,画凌烟,上甘泉,曾许人间第一流。”
不是一个手脚都不听使唤的废人,不是一个只能不择手段往上爬,叫人戳着脊梁指摘的奸佞。
被那些太过痛苦和压抑的绝望折磨了一生在离世之前,长公主不肯再承认那场噩梦。
长公主坚信,他的儿子和鹤家几百余口人一样,死在了那些青石板上,没再受后面的折磨。
那噩梦太长太苦了,长公主不忍心他的儿子受那样残酷的折磨。
于是这些折磨造就的时鹤春,就也一起没了娘亲,变成孤零零的小白鹤,奄奄一息趴在照尘小师父背上。
“放了我吧。”时鹤春对秦照尘说,“我都死了。”
秦照尘训他“说什么胡话。”
时鹤春继续说胡话“你就放了我吧,红尘难熬,我活得不高兴。秦大人,我不陪你了,我要回天上。”
秦大人的脊背都是僵硬的,发誓绝不准这奸佞再这么喝酒,死死攥着他的衣袖“不行”
不行。
他不放,他是个自私透顶的人,刚正不阿、端方尽忠的大理寺卿是个自私透顶的人,死死拖着他的小仙鹤。
他拖着时鹤春,把时鹤春拖在红尘里,拖到无可转圜的最后一刻,拖到一切都来不及。
有些路,要彻底走上去才知道,究竟有多煎熬。
秦照尘把俸禄全攒下来。
他知道他的俸禄不够,全加起来也没多少,还不够给时鹤春买点心。
可他还是攒着,心里想要送时鹤春去江南。
这俸禄是寒酸,但省着些花也能做路费,到时他再想办法借些或者再变卖些东西。
他把三魂七魄剖成两个活,站在大理寺,看倦鸟归巢,白鹤掠过山峦。
他忍不住去找,他想那里应当会有时鹤春,他想知道哪只鹤是时鹤春,时鹤春要回哪座山。
找不见,他也只能这么站一阵,就要回去做他的大理寺卿。
白日里,大理寺卿用时鹤春写给他的那些东西,半点不留情地向朝中下手执法秉公、铁面无私,午门前杀不完的除恶务尽。
作为秦照尘的他,又夜夜翻阅律法,条条剖开,只想找到个能撕出的口子,将时鹤春流放,送去个能过安稳日子的好地方。
这样的煎熬很快就把人熬垮,大理寺卿病倒在衙门里,高烧不退,第三碗硬灌下去的药也被吐出来,终于换了个新的郎中。
他端着药碗,胸口吃力起伏,看清眼前的人影,就错愕睁圆了眼睛。
“什么表情。”时鹤春也不想打扮成郎中谁叫大理寺卿快病死了,他这个奸佞头子如今又彻底恶名昭著,叫人喊打喊杀。
冒名顶替的郎中走过来,仔细看了看秦大人“我看看,怎么弄成这样。”
“没什么事。”秦照尘低声说,“你怎么出来你身子好些了”
“没好,命在旦夕,剩下一口气来看看你。”
时鹤春坐到他身边,摸摸他的脑袋,烫得甩了甩手“秦大人想给我殉葬”
这话本是开玩笑,却又叫秦照尘气息凝滞,说不出话。
时鹤春也觉得这玩笑开得不很妥当,替他顺了顺后背,将板正的公服解开“我胡说的,你别当真。”
秦照尘没办法不当真。
案子查到这一步,再查下去,要斩的就是时鹤春了。
他没办法再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这么病着他宁可这么病着。
他浑浑噩噩躺着,隔了一会儿,发顶慢慢覆上些力道。
时鹤春的手在揉他的头。
这动作只在他们小时候只那时候,时鹤春对庙里的照尘小师父做。
小时候的时鹤春,摸着小师父光溜溜的脑袋,对即将还俗的照尘小师父说,自己要带母亲出趟远门。
或许一年半载再回来,或许不回来。
离开寺庙回府的马车上,秦照尘听说山里着了场火,一大片林木烧焦了听说可能死了人。
可能死了人,也可能没有,说不清。
秦照尘不知道这跟时鹤春有没有关系。他想去山里看,可他并不清楚那座山在哪,他想去找时鹤春,可时鹤春并没说去什么地
方。
他不能问任何人,时鹤春的存在只有他和那棵桃树、那把笤帚知道。
他也不能和任何人讲,连庙里的师父也不能说秦照尘不信庙里的师父,师父说那山里罪孽深重。
没有罪孽深重,那山里是一只无人知晓的小鹤,衔着春色飞出来玩。
秦照尘被马车带走,一路都在看连绵的山,想知道哪一座里有一个时鹤春。
这件似真似假的传闻,让少言寡语的秦王世子做了几个月的噩梦。
梦见时鹤春在火里,叫他照尘小师父。
梦见他使劲浑身解数救不了时鹤春。
但这噩梦不久,不久,时鹤春就回来了。
神秘兮兮,一支金黄的桂花探进窗户,接着就钻进来一个人影“照尘小师父”
他从梦魇中惊醒,看见活着的时鹤春,一把将人用力拖住你去什么地方了还走吗,能不能留下来”
“不走了,我现在是良家子,就住你家后街。”
回来的人不急着走,反握住他发着抖的手,笑吟吟回答“以后你就能跟人说,你认识时鹤春了。”
时鹤春瘦了很多,但眼睛很亮,很不见外地盘着腿,坐在他的暖榻上“快,让我摸摸脑袋。”
小师父的脑瓜不锃光瓦亮了,秦王世子重新蓄了发,已经还俗。
时鹤春倒是不在乎这些,尽情摸了一会儿,一头倒在他的榻上,舒舒服服伸直双腿“你这床榻舒服。”
他被挤得险些掉下去,不敢乱动,看了一会儿逍遥躺着的人,把棉被替时鹤春小心盖上“天凉了你穿多些。”
八月桂花开,京城的秋短冬长,夜里已经下霜了。
时鹤春本来就单薄,这次回来连衣服都打晃,借着熹微月色,秦照尘看见他领口掩着新鲜伤痕。
时鹤春身上的伤没断过,是他母亲下的手,没个深浅轻重照尘小师父慢慢习惯了替他上药,有极少的时候,枕着胳膊的时鹤春会轻声念叨,倘见玉皇先跪奏。
这是句临死前的绝命词,不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学堂里不教,是他们偷跑出去听戏,在戏班子练嗓的时候听见的。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倘见玉皇先跪奏
那时候的秦照尘听不懂,后来听懂了,又想不通。
现在想通了,秦照尘想不通的是这世道。
这世道为什么逼着他杀时鹤春。
秦照尘是这世上最不想时鹤春死的人。
这些念头时鹤春不知道。
时鹤春想装作若无其事的时候,总是仿佛很逍遥地哼小曲,以为他听不出那是什么调子。
他知道那调子,戏班子把前人的词谱成曲,西皮流水,婉转断人肠。
时鹤春慢悠悠地含混着唱,倘见玉皇先跪奏。
跪奏,跪奏。
他生永不落红尘。
“照尘。”时鹤春叫他。
这声音把他惊醒,秦照尘在那双黑眼睛里看见自己,失魂落魄狼狈透顶,像个断了筋骨的废人。
时鹤春认真地看着他,这样的认真叫他的小仙鹤露出些少年气,仿佛一十年倏忽一梦,他们还在桃树上。
“别这样。”时鹤春说,“你这样,我不放心死了。”
他这么说了一句,看了秦照尘一会儿,发现的确没法放心,就有些惆怅地轻叹了口气。
恶名昭著的奸佞抬手,将大理寺卿揽到肩头,轻声说“你去请把尚方宝剑做钦差吧,下去放粮。”
秦照尘脊背颤了下,扯住他的袖子,抬起头。
“我跟你下去。”时鹤春知道他想问什么,时鹤春知道照尘小师父想放了他,可断了翅膀的鹤飞不动的。
只不过这件事没必要说了。
这世道磋磨人,磋磨死一个就足够,不能再赔上一个。
他还得再陪秦照尘走一段也不知道这么走下去,还能不能漂漂亮亮抱着银子,美滋滋地死。
罪大恶极、千夫所指的奸佞,有点向往地琢磨了一会儿,那该是多舒服的死法。
可惜。
谁叫大理寺卿不肯放他走。
他不想让秦照尘也被磋磨废掉秦照尘想要个好世道,他也想要,可别想叫他承认。
哪有奸佞想要个好世道的。
大理寺卿活该背这一锅。
“我陪你走一段。”
时鹤春说“我陪你去滚红尘。”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