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37 章 大秦日常:病
作品:《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人生就是如此,总会慢慢送走身边的所有人。
往好处想,能送走别人而不是被别人送走,至少证明自己长寿。
始皇帝的脆弱只有那一夜,白日朝阳升起后,他依然是那个强大无畏的秦皇陛下。
甚至还能反过来安慰丧父的王贲别太难过,老将军只是去了黄泉地府,并没有当真离开他们。
王贲我本来是进宫来安慰陛下别伤心的。
他爹年纪大了,这个岁数离开算是喜丧。况且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已经提前悲伤过一轮,不像陛下是突然收到的消息。
不过既然陛下如此关心他,王贲还是很受用地接下了这份好意。他没有煞风景地说自己不怎么难过,而是提起另一件事。
之前他没报名去西域是因为要陪伴父亲的最后一程,如今父亲已经去了,他自然也不用继续留在咸阳。
昨日父亲同他说了一些体己话,劝他不要为了替自己守孝就枉顾国家大事。既然陛下需要他们去西域效力,那他就去吧。
其实王翦是知道儿子想出去打仗的,大秦也不缺王贲一个武将。他这么说只是想帮儿子铺路,免得他为了孝道委屈自己。
有了王老将军的遗言在,旁人也不好说什么。
始皇自然是要满足老将军遗愿的。
于是待王翦的丧礼举办完毕,王贲就麻衣素裳、外披铠甲地出发去了西域,打仗并不影响他为父亲守孝。
年后王离也按照祖父的遗命回了边郡。
作为边关守将,原本过年他是不一定会回京的。是父亲私底下给他传了消息,才让他能陪伴祖父度过最后一个新年。
他比同龄人年纪都大些,已经当爹了。这次回京也带上了妻儿,小兔崽子很得王老将军的喜欢。
这会儿小崽子还在闹腾
“我要留在咸阳给曾祖父守孝”
王离一巴掌呼到他脑袋上
“别闹,京中没有长辈,哪有让你独自留下的道理”
王家小崽王元却说
“让阿娘陪我留下就行了而且京中还有祖母在呢”
王离却不为所动
“你娘离不开我的,她要陪我回边关。”
臭小子还想霸占他媳妇儿,做梦去吧。
王元大声指责他爹
“守孝呢你还想和妻子待在一块你不孝顺”
话说到一半被他娘眼疾手快地捂住嘴巴,警告他不许胡说八道。
王离的夫人是军中管后勤事务的女将,她随夫君回边塞可不是为了谈情说爱的,是有正事要办。
其实王夫人以前也只是闺阁贵女,还是和王离成婚后眼见大秦女官越来越多,才起了出来闯荡的心思。
王离十分支持夫人的想法,于是帮她联络了杨明舒。杨明舒组建了一支女子军,招人的条件也相对宽松。
后来妻子在
军中立了一些军功,发现比起上战场,自己可能更适合当军需官坐镇后方。所以又调回了王离这边,与他配合。
夫妻俩都忙,管教孩子的时间便很少。
王夫人蹙眉说道
“不能再让他这么没规矩下去了,什么都敢乱说。不如就让他留在京中,由婆母教养。”
王离有点犹豫
“母亲年纪大了,恐精力不济。”
王夫人却笑了笑
“前些日子明舒来信同我说,她已将她的孩子送回京中。听闻京中即将开设教导幼儿的学府,白日里就让他们去上学,也不需要婆母费什么心神。”
自秦王宫幼儿园开办,至今已经有三四年了。始皇帝觉得这种模式不错,于是推广到了官僚阶层。
目前只有咸阳有幼儿园,暂时不区文官武将。毕竟孩子太小也看不出他们日后的天赋,武将世家不也出过蒙毅这样的文臣好苗子吗
更何况,孩子从小还是接受文武俱全的教育比较好。等基础都打牢固了,再针对性钻研一个方向。
文武分得太开的话,唯恐日后文武官员对立,以致朝堂失衡。
别的不说,像太守那样的职位最好还是能文能武的人才来担任为妙。
虽说如今大秦四海升平没有叛乱,可未来的事情都是说不准的。保不齐哪天突然有反贼冒头了,光指望郡尉领兵还是不够保险,太守也要有能耐带兵平叛才好。
王离细细打听过权二代专属幼儿园的情况之后,到底还是把儿子留下了。
他少年时期也是跟一群小伙伴一起吵吵闹闹长大的,他觉得这样很不错。既然是陛下推行的新政,他们自然得配合。
王元如愿以偿地留下给他敬爱的曾祖父守孝了虽然每天光顾着去幼儿园和小伙伴玩耍,完全没想起来要保持忧伤和哀思这件事。
一同被留下的还有他弟弟王威。
不过王威年纪还小,不到去幼儿园的时候。每日只能留在祖母身边,眼巴巴看着兄长得意洋洋地炫耀幼儿园有多好玩。
王贲的夫人点了点王元的鼻子
“不是让你去进学的你倒只知道玩。”
王元望天忘地找着借口
“先生带我们玩的,我也不想的。”
隔日王老夫人就收到了先生打来的小报告,说他家元郎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尝试偷溜出幼儿园,想去集市上看热闹。
王老夫人
一大把年纪还要赶去幼儿园替孙子接受先生的批判教育,老夫人总算知道儿子和儿媳为什么像丢烫手山芋一样把孩子都丢给她管了。
回府后,她就同陪嫁的老仆抱怨起来
“小年轻就是靠不住,阿离那臭小子连个孩子都教不好。”
老仆干咳一声忍下笑意
“夫人莫恼,今日不还有杨将军陪您一起接受批评吗”
倒霉的杨端和出发前往西域迟了一点,正好撞见
他外孙闯祸。如果早两天离开,今天被叫去幼儿园开会的就是他老妻而不是他了。
杨将军丢了个大脸,郁闷不已。回去就匆匆收拾行李,再不敢拖延。
家里的小祖宗是不能怪的,老妻会护着,也不能怪老妻把他推出去应付先生。怪先生管太多吧,他又没那个脸。
到最后也只能自认倒霉这样子。
所以杨端和选择去信把不靠谱的女婿训了一顿,说他女儿忙着军务脱不开身,他怎么也不知道教教孩子。
杨家女婿
杨明舒问他怎么了,父亲信里写了什么。
女婿无奈摇头。
老丈人是他以前的顶头长官,他从前是杨端和手下的小将。又是长官又是岳丈,根本惹不起。
想当初为了娶到明舒他就被狠狠为难过一顿,也不怪岳父逮到机会就要训他。
杨明舒同情地拍拍他肩膀
“就这一次了,我爹这回去了西域,以后估计没法轻易和我们传信。左右小麻烦已经甩出去了,只是挨一顿骂很值。”
她夫君深以为然,还道
“就生这一个,可不能再生了。”
小孩子都是混世魔王,生多了他觉得自己要折寿。况且夫人还要上战场,根本没空怀孕生子。
之前要不是长辈们催得急,他们也不至于这么早要孩子。
夫妻俩赶紧完成生崽的任务,以后就不用被长辈们盯着了
幼儿园落成是在年后,正是大一统十二年的春季。
这一年,也是前世始皇帝驾崩的那年。
后世总说始皇帝一统天下十一年就驾崩了,其实是没算上公元前221年这年。若是算上的话,应该是十二年。
不过这不是整年,毕竟首年和末年都不完整。按整年算,确实差不多是十一年整。
大秦因为改元改得早些,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的交替之时就改了。所以到了秦王政三十七年,便是大一统十二年了。
扶苏从年初就开始提心吊胆。
因为这个特殊的年份,之前第三次巡游时一路上他都没敢耽误行程。在十二年翻年之前就和父亲回到了咸阳,生怕再来一次巡游途中驾崩的事故。
回到咸阳之后,他也没放松警惕。
自从冬季出宫看过一次王老将军后,扶苏就不许父亲再出去了。他看哪儿都觉得危险得很,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再筛查一遍宫中人手。
始皇被他弄得十分无奈,用了不少法子也没让太子安下心来,只能任由他折腾。
冬春两季还算好的,待到了夏季,扶苏越发寝食难安。临江宫肯定是去不得了,始皇也怕把儿子吓出个好歹来。
所幸玄宸宫横跨渭水,引了渭水入宫中造景。不必跑去临江宫,直接在乾元宫便能借水力纳凉。
侍者们搭建好了乾元宫的夏季限定消暑“皮肤”清凉殿,宫殿四周水幕一落,暑气尽散。
连
带着四海归一殿也有了降暑设施,群臣上早朝时也舒坦不少。毕竟关中偶尔夏日太盛的时候,一大早就叫人热得受不了了。
始皇自凉榻上起来,偏头看了一眼睡在旁侧的儿子。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
入夏后,扶苏就不肯回自己的殿中休息了。整日紧盯着父亲,连夜间就寝时也难以安心。
往年为叫太子少受些暑气侵袭,都是将整个乾元宫的殿宇和廊桥都以水幕笼罩。三个大殿来往行走也不会受热,还在寝殿区域给太子留了个住所。
而后无论太子是去上朝还是去正殿处理政务,亦或者回后殿就寝,都能来去自如。
只是今年他格外担忧,便是睡在父亲隔壁的房间都会因噩梦惊醒。
始皇看不下去,便让儿子与他同榻休息。
如此一来,哪怕扶苏半夜惊醒,睁眼也能瞧见父亲就在身侧。不必匆匆披衣起身,跑来隔壁看一眼父亲是否还安好。
始皇见儿子还没醒,就知道他定是半夜又梦魇了。
见爱子眼底略有青黑,面色也看起来十分憔悴,他不由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翻身下榻,没有惊动对方。
去到外间,他才低声叮嘱道
“一会儿太子惊醒,你便告诉他朕去上朝了,不必担忧。让太子多睡一会儿,再叫夏太医夜里换一个安神的汤药。”
扶苏从年初喝安神汤喝到现在,好些方子都没什么药效了。
所有人都知道药喝多了不好,但不喝药他就能一夜惊醒四五次。始皇只能安慰自己就这半年多,过了夏季就好了。
幸而扶苏这几年身子骨养得不错,还能撑得住。
始皇走后,扶苏在床榻外侧又睡了小半个时辰。猛然睁开眼不见身边有人,抽了口气,因太急促呛咳起来。
侍者连忙上前安抚
“陛下去上朝了,想来很快就会回来。殿下您可还好要不要再休息一会儿”
侍者其实不太明白太子今年是怎么了,为何总是忧心忡忡。
他们忖度着太子手下情报机构很厉害,猜想可能得到了有人要行刺陛下的消息,这才不敢叫陛下离开视线。
侍者也没敢多问,只默默听候调遣。
扶苏摆摆手,好半晌才平复呼吸
“孤不困,为孤更衣。”
顿了顿又道
“速度快些。”
他要去前殿看一看,看父亲是否安好。
没多久,扶苏就匆匆出门去了。侍者端着一盘点心追过去,请他好歹吃点东西。
一直追到了四海归一殿的后门处,才见太子停下。
这里进去有一堵墙,将大殿分了前厅和后厅。陛下和殿下寻常都是从后门绕过高墙进入前厅的,后厅这边放了不少早朝要用的东西,有侍者随时取了送去前头。
见太子来了,大家见怪不怪。
这半年多来太子每个月总有几日会错过早朝,而后便来这里等陛下下朝。朝臣都听说太子似乎
生病了,一直没怎么养好,早朝没见到人也不会多问。
其实太子就在后厅这里,只是因为迟到了不好出面。陛下也不让他劳神,还让人在这里安置了桌椅甚至是小榻,供太子休息。
桌椅和小榻都放在最能听清君上声音的位置,这样扶苏便不必见到父亲的面,即可确认父亲安然无恙。
侍者引着太子坐下,很快就有人绕去前厅,给陛下打手势。
始皇见状,知道儿子来了。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群臣于是纷纷安静下来,知道陛下是有话要说。
始皇这才开口,顺着他们争论的话题提点了几句。扶苏隔着墙听见父亲中气十足的声音,提起的心才缓缓落下。
他也不想太过大惊小怪的。
可是前世他才收到父亲勇猛异常地射杀大鲛这一消息,第二日就听说父亲驾崩了。
虽然后来得知父亲身体早就开始衰老,但当时他一直以为父亲还算强健。哪怕生了白发也很正常,这个年纪的人谁还没个白头发
于是在扶苏的视角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爹分明身强体壮,好端端的突然就没了”。
始皇现在也健康得很,扶苏难免代入前世的措手不及。
追着太子一路过来的侍者这时才能把手中的碟子奉上,低声劝殿下用一点。
扶苏勉强吃了些。
甜食似乎也难以抚慰他的不安。
好在得知儿子来后,始皇不再和之前一般缄口不言。他变得话多了不少,积极参与政事讨论。
群臣对陛下这多变的画风各有猜测,不过一直没人猜到真相上去。
扶苏原还坐在座位上,听着听着泛起困来。侍者趁机将他扶去了小榻,他才伴着父亲的声音沉沉睡去。
始皇下朝绕来后厅,果然见到一个乖乖窝在小榻上补觉的太子。
他走过去摸了摸爱子的脸颊
“有些热了,明日再换个薄些的毯子。”
侍者轻声应下。
他又问太子这个月是第几次睡迟了,侍者答第四次。比上个月多了一次,且本月还未过半。
始皇知道这是为什么。
下个月就是前世他驾崩的那月了,也是暑热最盛的时候。扶苏本就怕热,又碰见这个问题,今年夏季着实难捱。
始皇陪着儿子就待在后厅也没离开,这里有桌椅,批阅奏折虽然没那么方便,却也不是不能批。
他一直等到扶苏睡醒,才牵着精神头不怎么好的儿子回了正殿。盯着他吃了迟来的早膳,然后放他在旁边玩。
桥松也很乖巧懂事地把父亲那份奏折都拿去自己处理了,没有对他爹最近一点正事都不干表达什么异议。
扶苏觉得没那个必要
“我可以自己批。”
前世他撑着病体和父亲离世的打击都能独自处理好政务,今生哪至于比当初还要娇气
但始皇不许他劳累,还问他
“你昨夜醒了多久”
扶苏就不说话了。
他惊醒后盯着父亲看了很长时间,反复确认人没事。要不是怕闹醒父亲,他还要隔三差五伸手去探鼻息的。
不过没探鼻息不代表他什么都没做,他一直握着父亲的手腕,感受脉搏还在跳动。
醒了多久他也不知道,他又没计时,看累了就睡过去了。
始皇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扶苏,你这样下去不行,身子骨会垮掉的。”
扶苏安静地依偎在父亲身边。
他知道的,但他控制不了自己。
桥松有点着急
“安神汤为什么没效果”
始皇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小半个月,在京中隐隐传出太子是不是生了怪病的消息时,夏太医终于紧赶慢赶地拿出了他新制的药丸。
这晚,扶苏总算睡了个好觉。
不过夏太医提醒道
“此药吃多了容易上瘾,殿下还是要早些解开心结才是。”
扶苏没给回应。
他仗着自己休息好了,重新开始按时上朝和处理政务。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正常,正常得让始皇反而感到不安。
太子这样就好像不知道父亲前世的死劫临近一般,别是那药吃了会有损记忆吧
反复询问过夏太医,才确定没这回事。
始皇只好谨慎地措辞,试探着询问儿子这是怎么了,有心事不要憋着不说。
扶苏倒很淡定
“我之前太紧张了,失了分寸。如今已经想通,父亲不必担忧。”
始皇你这样朕怎么可能不担忧
父子俩深入交谈了一番,始皇才终于搞明白儿子为何会反常。
其实就是之前没睡好,人睡不好的时候精神衰弱的症状会更加严重,于是越发疑神疑鬼。
能睡好后,其他症状渐渐也跟着缓和了。
扶苏睡了几天好觉,重新恢复了冷静。他控制着自己不要过分焦虑,又发现处理政务能让他投入心神,暂时忘却别的烦恼。
心态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放任不管就会越来越糟糕。一旦有余力扭转过来,迈开了第一步,后续改善就简单了。
尤其扶苏心态放平后,不靠药物,睡眠也能好起来。刚开始还要吃一点,过了十来天就不用吃药了。
始皇还记得夏太医说过这药丸吃多了会产生药物依赖,见儿子不吃了这才放心。
虽然夜里依旧需要睡在儿子身边,方便他随时检查自己还有没有脉搏,不过现在这状态比起之前已经好了太多。
始皇也不贪心,只要夏季过去之前能维持现状即可。
倒是扶苏,好像心态扭转得太好了些。
这日夜里父子俩还未睡着,便躺在床上聊了会儿天。
扶苏就说
“父亲定
然舍不得抛下我,还会和前世一样魂魄守着我不离开。”
始皇心道这个他可控制不了。
但儿子既然靠着这个自我安慰支撑了下来,他当然不能去拆台。还要点头赞同,保证一定守着他不走。
扶苏放心了,临睡前又说
“说不准我们还能再重生一回呢,就是不知道父亲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会不会腻。每次死后再睁开眼,就看见六国又冒出来了,实在糟心。”
始皇你还是赶紧睡吧。
臭小子可比六国让他糟心多了,他宁愿多灭几次六国,也不想再来一回今年夏天的提心吊胆了。
夏季走到末尾的那日,下了一场大雨。
雨水似乎冲刷掉了一切阴霾,扶苏坐在廊檐下看了许久。
他伸手去接了一捧水,却被父亲给抓到了。被教训了半晌不许淋雨,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往日的鸡飞狗跳。
太子殿下彻底恢复健康,除却前半年留下的消瘦让人还能窥见一丝生病的影子外,再看不出任何端倪来。
而且太子恢复的速度也极快,让人不由感叹年轻人就是生命力顽强。
扶苏之前几年好不容易长壮实一点,这次又瘦回去了。始皇有些不太满意,短时间内却喂不胖儿子。
甚至就连原本那嗜甜的毛病都改了。
因为太子“病”中没胃口,众人想着他爱甜食,便上了许多甜食想哄他多吃一些。夏太医说殿下身体消瘦,确实该多补充一点糖分,也就没拦着。
结果那段时间没胃口还要强行吃东西,扶苏就有点吃伤了。
虽然依旧爱甜食,却再不如往日那么嗜甜,知道适可而止了,也不晓得算不算是因祸得福。
反正始皇陛下是很不满意的
“太子至今还是没什么胃口,每日用膳吃的还不如往年一半多。”
御厨们非常头疼,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让太子胃口大开。偏偏陛下盯着,每日思考这顿做什么菜都很困扰。
太子何时才能像以往那么胃口大开呢
这个难题直到某日席上端出了一道加了茱萸的菜。
茱萸是古时的辣味调料,略带苦味,不如辣椒辣得纯粹。因为这个苦味的存在,后来才被辣椒顺利取而代之。
先秦时期没有辣椒,只能用茱萸代替。
不过茱萸原产地在百越和楚南,朝鲜扶桑也有。中原地区不多见,尤其是做调料用的那类茱萸。
最近太子胃口不好,厨子们就搜罗了各地美食,换着花样试图勾起太子的食欲,今日这道加了茱萸的菜正是楚南风味。
而且由于担心太子吃不得太辣,还有太子一向怕苦这个顾虑在,菜里茱萸没敢多加。
没想到扶苏不仅多吃了几口,还说感觉不够辣。
始皇很是惊奇,仔细问了献上菜方的那个楚国厨子才知道,原来辣味的菜肴比较开胃。厨子还想着太子生母是楚人,或许天生就能吃辣呢。
晚间再用茱萸做菜时,就额外做了好几道。都是不同的辣度,试探太子喜欢哪个程度的。
其实扶苏生母是楚国宗室女,常年生活在楚都寿春。寿春是后世安徽的淮南市,位处楚北,不在楚南。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
楚南该是湖南和江西,这两个茱萸原产地确实也是后世的吃辣大省。不过抛开楚人血脉这条不谈,关中老陕也挺能吃辣的。
始皇见爱子终于胃口大开,多用了点饭食,心中大慰。跟着吃了几口那新菜色,好奇是什么味道才叫儿子有了食欲。
于是自那之后,宫中就开始常备茱萸了。
厨子有些纳闷
“陛下居然也爱吃辣吗”
学徒试图解答其中原因
“是不是因为陛下爱喝酒酒不也是辣的”
厨子白了他一眼,酒的辛辣和茱萸的辛辣是一个味道吗那个差别类似于生姜的辛辣、葱蒜的辛辣、辣椒的辛辣之间的鸿沟。
不过厨子还是琢磨起来,怎么把苦味去掉。太子吃是爱吃,但依旧嫌苦,要是有一种调味料有辣味却不苦就好了。
厨子捣鼓了许多年,也没捣鼓出来去除茱萸苦味的办法。
好在不要紧,四年后箕子侯国归顺大秦,大秦东北再无隐患。陛下派了人往东北之外遥远的地方探寻过去,试图寻找更多的新作物。
那支队伍一去就是好几年。
大家都以为他们折在外头回不来了,没想到后来有一天突然听说队伍归国了。确实带了不少新物种回来,里头就有个叫辣椒的东西。
队伍的头领说,当初他们沿着海岸线一直往东北方向走,走到了最东边。那是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似乎往外再无大陆。
于是他们就决定乘船探寻一下周围有没有大型的海岛,万一又找到个像扶桑、琉球那样的岛屿呢。
船只也是大秦准备的,之前跟随着他们一起沿海岸前行。本来就是为了探岛做的准备,现在果真用上了。
结果岛屿没找到多少,倒是穿过白令海峡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原本他们还不知道那是一片广袤的大陆,以为是个巨大的岛屿。直到在那里沿着那边的海岸线行了许久的船,才意识到这岛大得过分。
先秦还没有地球学说,大家自然不会猜测这会不会是欧洲的西海岸。就算有大地是个球体的学说在,没在那头看见白人也会意识到这是个新大陆。
总之,队伍在那片大陆稍微探索了一番。
由于他们之前为了试探“岛屿”大小乘船沿着海岸行驶了许多天,所以决定下船去深入查探的时候,其实已经行驶到了接近后世美国的地方。
这里距离墨西哥也很近了,玉米的先祖就出自墨西哥。千百年来一直往北美扩散,因而队伍顺利在这里发现了野生玉米。
同样,辣椒也是从墨西哥扩散出来的。
这次队伍带回来的最重要的两个作物就是它们俩,别的还要继续找。担心拖得太久队伍没敢
耽误,先回来了一趟。
回来的目的除了向陛下禀告收货之外,也是请求增派人手。
首领还道
“按照星辰定位,那片大陆其实可以从大秦横跨海洋过去。但那样风险太大了,还是沿海岸前行比较安全。”
“可东北之外还有个朝南延伸的大型半岛,船只绕过去会非常耽误时间。半岛中是高山,也难以徒步翻越。”
所以这个绕道在所难免,除非他们能在中间找到水路横穿过去,才能节省行程。
可惜秦人对那边不太了解,也不清楚河流走向。以后若能开发过去,或许还能在那边修几段运河解决问题。
始皇闻言并不在意
“无妨,慢慢来便是。”
后来队伍又去了几趟,发现其实从扶桑直接往那个半岛的南端行驶可以省很多事,不用继续从海湾里绕。而且扶桑和半岛之间有一串岛屿相连,他们只要顺着行驶过去即可。
唯一的问题是扶桑多灾多难,被大秦置郡之后才过去十来年,已经发生很多次地龙翻身和海啸了。
所以要从这里借道,得提前规避海啸容易出现的季节。哪怕不能次次都避开,也比没有准备要好。
且不提大秦对美洲的开发。
大秦有了辣椒,于是有了油泼辣子。太子殿下终于不用忍受苦味的茱萸了,就是吃多了辣椒容易上火。
每逢太子上火,没上火的陛下也要为了哄儿子跟着一起吃点清热去火的药丸。直到夏太医研究出给药丸外头裹糖衣的法子,幼稚的太子才终于可以独立吃药了。
真不容易,四十多岁了,太子能独自吃药了
扶苏面对夏太医的嘲讽
“孤再给你一次组织语言的机会。”
夏太医如今功劳越发大了,嘲讽脸开始无差别扫射,陛下除外。所以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也能挺直腰板说点夹枪带棒的话。
扶苏还我以前贴心的夏爱卿
太子殿下很不高兴,接替亲爹新鲜上任的小史史官淡定地记录了一笔,替自己老爹和太子一起谴责夏太医目中无人。
长辈的旧怨,还得他来帮忙报仇,唉。
扶苏看向小史史官
“小史爱卿。”
小史史官这个称呼听着真奇怪。
他准备回去和他爹商量一下,既然觉得史这个姓氏不好听,能不能考虑一下从“起居郎”里选个字当新的姓氏。
起有点怪,居也不合适,不能体现他们家以前是干起居郎的。但是可以选郎啊,郎爱卿听着就很不错。
郎可是官职常用字,和卿一样体面。
扶苏没有在意小史的奇怪表情
“你爹最近有没有更新他的随笔拿来给孤看看。”
小史史官我就知道殿下要问这个。
每次殿下叫他爱卿,就是为了这种事。不然殿下才不会这么客气,还喊他爱卿。
小史
史官也很迅速的反问
“家父昨日还问过臣,殿下可有撰写新的野史故事,他也想看。”
前段时间太子闲得无聊,便用表字作为笔名,写了点他知道的陈年旧事。
这些事情是史官不知道的,许多都是扶苏手下的探子打探来的内幕。史官顶多记载一下咸阳群臣的二三事,扶苏却能写写各部族的小八卦。
比如箕子侯国内乱啊,西羌各部互掐啊,西域诸国打架啊。
史官拿这个当故事看,他和扶苏说好了互相看对方的大作。不过扶苏最近有点犯懒,已经偷偷断更很久了。
小史史官问这话,就是在提醒殿下您该更新了。回回都是您来拿新的随笔看,自己却不产出,我爹已经开始有意见了。
扶苏心虚地别开视线
在写了,在写了。╳”
他决定把二儿子抓来帮他代笔,反正故事就那些,情节发展都是提前探听好的,谁写都一样。
扶苏甚至直接把探子送来的信丢给了琼琚,让他自己归纳总结一下故事梗概,然后扩写。他懒得口述一遍了,琼琚自己看吧。
琼琚
琼琚坚定拒绝了父亲这个过分的要求,自己开的坑自己填。反正就算他不填,史官也不能拿太子怎么样,休想奴役儿子。
扶苏试图讨价还价
“就写一篇,你的文采全家最好。”
琼琚不吃这套
“父亲前不久才让我整理文章,好方便您给晚辈们取名字。若是您再胡闹,我就不整理了。”
言下之意老爹你别太过分,前一个诉求他还没做完呢,又给他派新活,信不信他当场罢工
扶苏只好唉声叹气地拿回去自己写了。
早知道就不给史官看了,这样就没人会催更。
史官一定是因为现在致仕在家,整日闲着没事干,才会盯着他填坑。
真是叫人羡慕,他也想致仕。
可惜父亲是个工作狂,父亲不退休,他就更不可能退休了。而且有父亲盯着,哪怕以后父亲驾崩,他也休想直接退位去当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