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35 章 大秦日常:生辰礼物
作品:《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始皇在思考一件事。
别人家的父亲会给孩子亲手刻章,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就会拿出来进行攀比。因为舜华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她才会跑来找太子要章。
那他家太子小时候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脑补一个小太子羡慕地看着别的小伙伴都有父亲亲手刻的印章,但是他没有。而且因为父亲太过忙碌,他很懂事地没有和父亲提过这件事。
始皇默默拿起玉石和刻刀,决定给儿子补一个。
虽然现在儿子大了,不可能再拿着印章去和别人攀比。可这不妨碍什么,毕竟光是父亲送东西给自己,就能叫扶苏很开心了。
始皇刻得很慢。
既是因为他独自一人待着的空闲时间不多,大部分时候扶苏都在身边。作为惊喜,自然不能当着扶苏的面刻,只能慢慢来了。
还有一点则是他想雕琢得精细一些,要刻得比别人家父亲刻的更好。
所以二天下来,还是只刻了一点点。
不过始皇并不着急。
这天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意识到太子小时候大约是没有被人炫耀过印章的。所以他不会由于羡慕别人而暗自神伤,不曾受过这个委屈。
可这也并非什么好事。
毕竟太子没被人炫耀过的原因,是太子他从小就没什么朋友。没有朋友,自然就没人找他炫耀这个。
听起来比被人炫耀过还惨。
始皇叹了口气,问蒙毅
“太子幼时,朕是不是太亏待他了”
扶苏这么不负责任,都能想起来给儿子准备伴读。桥松这一世小的时候身边各种文武玩伴都不缺,哪怕没有伴读时也有和他同龄的叔叔和姑姑相伴。
莫非扶苏就是因为自己从小没有朋友,才会格外在意这个,于是决定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蒙毅嘴角微抽
“陛下多虑了,臣瞧着太子仿佛不觉得自己被亏待过。”
陛下为何突然自我反省起来了就他们太子那个样子,像是被亏待过吗
蒙毅以前还没到陛下身边随身侍奉,倒是不太清楚他们父子往昔的相处模式,这种事情估计也就只有宫中伺候很多年的侍者知晓了。
但光看如今太子那股嚣张劲就知道,这家伙绝对是从小被宠溺大的。
不受宠的孩子哪个敢在亲爹跟前随心所欲瞧瞧其他一年都见不着父亲几面的公子是什么模样就该心里有数了。
始皇却说
“太子一向擅长委屈自己,也很知足。便是被亏待了他也不会说的,还整日高高兴兴的。”
始皇想起儿子小时候就是开心果,每天都精力充沛,几乎没有伤心难过的时候。
装哭不算。
蒙毅
蒙毅麻木地听着陛下张口一句“太子擅长委屈自己”,闭口一句“太子受了亏待也不说”。
他怀疑陛下认识的太子和他认识的不是同一个人。
就算是亲爹,这个滤镜也过分了。
蒙毅发誓,他就没见太子当真吃过亏。从来没有太子受委屈的时候,太子只会让别人受委屈。
可是面对顶头上司,蒙毅也只能昧着良心附和陛下。
他煞有介事地点头
“陛下说的也是,不知陛下觉得您在何处亏待了太子”
陛下道理是哪里来的这种稀奇古怪的感慨,他要仔细听听。
始皇于是提起儿子幼时没有玩伴
“他只能与弟妹们作伴,但他们总是玩不到一起去。”
阴嫚还好些,别的弟妹扶苏其实并不爱和他们来往。他和弟妹们培养出感情来,还是这辈子的事情,是继承这里这个扶苏的记忆后才建立起来的亲情。
以前的扶苏心里只有父亲一个人,他宁愿天天和父亲腻在一起,也不想去找其他同龄人玩耍。
直到十几岁开始入朝参事了,才在始皇的鼓励下和王离等人有所来往。可那不是交朋友,是像少年秦王政结交蒙恬蒙毅那样的政治行为。
始皇现在回想起来,后悔他应该在扶苏小的时候就把臣子家的孩子召入宫中,陪伴儿子一起长大的。
蒙毅
什么叫太子不喜欢和弟妹玩,所以没有同龄的伙伴这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吗这还能算陛下亏待太子
蒙毅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儿控没什么好聊的。
陛下连太子“不喜欢弟妹”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别人家的父母要是听说这种事情还会责备孩子不懂友爱手足呢,陛下实在是太纵容太子殿下了。
蒙毅没有感情地附和了陛下几句,充分满足了陛下想找人聊天的情感需求。
始皇聊完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回去继续刻章了。
精雕细琢的印章刻好后也没有直接送出去,而是等到了扶苏生辰的那天。印章被看似随意地放在了扶苏桌案上的泥印旁边,看起来和他往常使用的私印并无不同。
印章的雕刻都是大秦常见的祥瑞图案,扶苏批阅奏折之后拿起来随手沾了印泥,就盖在奏折上面。
他正要把印章放回去,忽然发现今日印出的文字与往常并不相同。
这次印出的字是「梓桑」,而非扶苏。
扶苏微微一愣。
他倒转印章看了一眼,手里印章的刻字确实是梓桑无遗。再仔细打量雕工,就能察觉到虽然精细,却不如工匠做得那么完美无瑕。
这枚印章应该是一个不常雕玉之人悉心打磨出来的,虽不完美,却很用心。
扶苏爱不释手地把玩了一会儿。
直到始皇帝装作不经意地从殿外走进来,看了一眼儿子的反应。
扶苏心下好笑。
难怪父亲今日一大早散朝后拉着李斯在亭中闲聊,还让他先回来处理奏折。原来是给他准备了礼物,
想叫他自己发现。
扶苏举着那枚小印问父亲
“这是阿父亲手给我刻的吗”
始皇微微颔首
不错。17”
甚至都没有问儿子喜不喜欢,一看就是心中在意,但不好意思问。
扶苏没有拆父亲的台,而是仔仔细细将印章清洗擦干,挂在了腰间。
这么珍贵的印章,当然不能随便使用。
他还将刚刚盖了印的奏折拿到了一边,让人收起来。左右只是一份汇报政策成果的折子,不下发回去也不要紧。
扶苏单独写了一张字条,让人拿去回给那名臣子。只说之前的奏折不小心被弄脏污了,所以不曾发回。
其实直接发回去也不要紧。
奏折下发之后,待臣子看过还会再送回来,放置到专门储存过往奏折的宫室里妥善保存。扶苏把那封拿走,也是送去同样的地方放好。
只不过这个印章毕竟刻的不是大家熟知的太子大名,而是他们不怎么熟悉的表字。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发下去为妙。
往年王绾能因为一封奏折换了二个笔迹就想入非非,谁知道剩下的臣子里有没有和他一样脑回路奇特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桥松听到父亲和祖父的对话,才发现新印章的存在。之前他都在埋头处理自己面前的政务,根本没察觉他爹的动静。
闻言他探头过来
“什么印章给我也看看。”
他心里有点羡慕,祖父只给父亲刻了章没给他刻,也不知道以后他有没有机会要到一枚。
然而扶苏小气吧啦地捂住了腰侧
“不给你看。”
桥松
桥松立刻丢下笔扑过来,去掰他爹的手。父子俩闹了片刻,终究还是让太孙殿下看见了那枚印章的模样。
看完桥松就撇嘴
“祖父雕刻的比父亲之前雕的精美太多了,父亲是不是偷懒了”
扶苏敲他脑袋
“我愿意给你刻章就不错了,还挑二拣四。”
桥松迅速躲远,躲到祖父另一边去。两人中间隔着始皇,这下他爹可不能对他动手动脚了。
接着桥松问起另一个很傻的问题
“父亲的印章里怎么刻的是梓桑啊”
他好像没见过这个词,是父亲的小名吗不对啊,他爹小名不是阿苏么
扶苏好气又好笑
“你是我亲儿子吗你爹表字什么你都不知道”
桥松一拍脑袋
“啊对,这个一看就是表字。”
扶苏是一种乔木的名称,一说是高大繁茂的桑树,另一说则是落叶小乔木唐棣。
始皇帝给儿子起名时取的是前者,和诗经后半阙的桥松对应。是希望儿子以后能长得健康茁壮,风雨无畏。
虽然现在看来扶苏可能朝着唐棣那个
方向发展了。
而在取表字的时候,以补充解释为取字原则,自然该取个和桑树相关的词。所以即便其中不带“桑”字,也要展现出他起名时对儿子的期许。
梓桑,梓为梓树,桑为桑树。
这二者都是比较高大的乔木,常常一同提起。在意象上,二者都有子嗣繁茂、健康茁壮的共同点。
且“梓”在诗经中还常被赋予长寿的含义。
始皇给他起这个表字,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能康健长寿。因为扶苏已经很优秀了,不必再在事业上对他有更多的苛求。
不过梓这种乔木,本身也不寻常。
古代君王常用梓木制作棺材,因此有单独的词语“梓棺”或“梓宫”用来指代帝王棺椁,寻常人不可用梓这个词。
虽然现代有些人觉得梓和棺材有关系,用来起名似乎不吉利,可实际上古人并不忌讳这个。
还根据这点衍生出了一个“梓潼”这个称谓,是唐宋时期皇帝对皇后的昵称,意为梓宫中的神女。
也有人认为这个称谓取自梓树多子,是希望皇后可以多生孩子。
桥松琢磨了一下这个表字。
很快他又不忿起来
“这个表字比父亲给我起的用心多了。”
果然,父亲是祖父亲生的,他是父亲捡来的。
扶苏并不搭理这小子。
他就是嫉妒始皇更疼太子,所以抓住一切机会发表抗议。作为既得利益者,扶苏只要自己一个人高兴就好了。
不做人的臭爹嘚瑟了一整天,桥松考虑到今日是父亲的生辰,不好和他计较,这才维持住了岌岌可危的父子之情。
夜间父子俩分开之际,扶苏忽然想起一件事。
他对儿子说道
“为父今日生辰,你还没有送我贺礼,不过我不和你一个孩子计较。这样好了,你弟妹二人的表字都由你来替我取好,算做你孝顺父亲了。”
桥松人干事
你自己懒得想就直说,扯什么孝顺父亲的借口呢,哪有这样当爹的。
桥松坚决不肯
“取字这事唯有长辈可以胜任,我和弟妹是平辈,哪能越俎代庖实在不妥”
扶苏和他讨价还价
“这样,琼琚的表字我来取,舜华的你来。我们一人一个,谁也不吃亏。”
桥松知道这件事他应该是拒绝不了了,只能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
说什么不吃亏,明明两个表字都该父亲起的,他起一个都算吃亏好不好。
算了算了,他和妹妹关系好,不计较这个。
扶苏把儿子忽悠走,扭头就见父亲缓步走出来。显然是听见了方才的对话,只是之前给他面子才没有打断。
始皇无奈地看向他
“你啊”
琼琚上一世就起过表字了,并不需要扶苏再费脑筋。舜华前世却是幼年夭折
,没来得及取字,如今得现想一个。
这样的事情也推给孩子去办,真是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扶苏轻轻一笑
“舜华和她哥哥关系好,同我却不甚亲近。让她喜欢的阿兄来替她取字,她才会高兴呢。”
始皇闻言无话可说。
片刻后,他叹道
“也罢,或许你我父子都是一样的,天生便亲缘淡薄。他们都有他们各自亲近的眷属,这样也不错。”
他是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扶苏是自幼情感缺失,哪怕如今补上了神魂也难以与旁人亲近。
他们父子互相慰藉也不错。
始皇朝儿子伸出手
“来,随阿父去看看星子。”
今日夜景不错,他想去玄宸宫中最高的观星楼上赏赏星辰月影。
又是一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星辰变换。不知千年后大秦又会变成什么模样,惟愿岁岁如今朝,国祚长存。
扶苏上前两步牵住父亲的手,像儿时那般被他牵着一步步走上高台。
他起了点童心,低头数着脚下的台阶,数到四十九阶时登了顶。他抬头一看,果然见到星河灿烂,明月长辉。
扶苏仰望着夜空,星图倒印在他眼底,仿佛还是当年那个眼眸纯质透亮的幼童。
扶苏感慨道
“真好看”
始皇耳边同时回响起记忆里儿子那稚嫩的小奶音,与现实中的声音重叠
“真好看阿父”
扶苏扭头唤道
“阿父”
始皇慢半拍回神
“嗯”
却见扶苏从袖子里掏出一包糕点,问他要不要一边吃点心一边赏月。
唯美的气氛顿时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始皇费解不是刚刚才用完晚膳吗为什么身上还揣了一包点心你小子方才到底想去干什么
还有,他家太子是不是太能吃了一点
扶病美男人设岌岌可危苏毫无所觉地拆开纸包和父亲分起糕点来。
他小声嘀咕
“我最近长胖了一点,夏太医说我再胖下去就没办法装病弱美男子了,还容易因为吃太甜而生病。他叫人扣了我的甜食,这是我好不容易私藏下来的。”
其实扶苏这也不叫胖,就是从身形偏单薄变得更健康壮硕一些。属于普通壮年男子的范畴,但这个程度显然和病弱背道而驰。
夏太医当然是希望殿下的身材可以健康一点的,前提不是靠的吃甜食达成。他可以吃肉吃菜吃饭来长胖,而不是靠吃海量的糖来长胖。
始皇危险地眯了眯眼。
太子最近好像确实吃太多甜食了
而后他毫不留情地伸手,没收了这包糕点。
“既然是太医叮嘱的,你就别吃了。”
扶苏一呆。
片刻后他反应过来,今日和他分糕点的不是与他狼狈为奸的史官,而是父亲。史官会帮他打掩护,父亲只会跟着太医一起盯着他不许多吃糖。
唉,都怪刚刚一不留神说顺嘴了。
他平时和史官分点心的时候都会顺道抱怨两句夏太医的苛刻,习惯了就忘了管住嘴巴。平时史官因为和夏太医积怨已深,会跟着他一起吐槽来着。
扶苏心痛地看着糕点离他而去,被父亲一口一个地就要吃个干净。
还剩最后一个的时候,扶苏伸手去扯父亲的衣袖。
他眼巴巴地撒娇
“阿父,就给我一块。”
始皇却冷酷地丢进了嘴里
“一块也没有。”
不仅如此,还伸手去搜儿子的袖袋,果不其然从里面又搜了两包出来。
扶苏
始皇下令道
“以后朕让人盯着你,你休想再藏糕点。”
扶苏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