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17 章 现代番外(3)

作品:《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早晨九点博物馆刚刚开门,游客还没有来得及进场,四周一片寂静。

    换好正装的江玉珣拿着耳机走出更衣室,脚步声一遍遍回荡在空无一人的贵宾厅之中。

    华国博物馆的贵宾厅有五层楼高,四壁贴满了大理石。

    独自站在开满冷气的大厅里的江玉珣不知道怎么的竟然紧张了起来。

    他一边调整耳机线,一边在心中默默复习着早就滚瓜烂熟的讲词。

    “小江准备好了”主任抱着茶杯走出休息室,看到他后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年轻人啊,就是有精神啊”

    江玉珣昨晚虽然熬到半夜,但是早上起来脸上竟连个黑眼圈都没有长。

    负责宣传的同事看到他后也眼前一亮“可惜今天活动不对外宣传,不然我一定先拍个九图。”

    他话语里的遗憾,半点也没有掺假。

    自从江玉珣入职以后,博物馆凡是有宣传活动,总喜欢让他上镜。

    没过多长时间,常常看华国博物馆官方账号的粉丝都知道了他的存在,甚至在后台询问起了他的身份。

    “就是”站在大厅门口的安保也凑热闹道,“小江老师今天看上去格外帅,像是来领证的一样”

    领证

    想到今天要接待的贵宾是谁后

    正在调整耳机线的江玉珣动作一乱,差点将手指缠了进去。

    “你别说,”又有人跟着凑起热闹,“的确有那个感觉”

    “哈哈哈哈是吧只差个红色背景了。”

    明明知道同事这是在和自己开玩笑,缓解紧张的情绪,可江玉珣却没来由地心虚了一下。

    担心被人发现,他立刻低头整理耳机线,藏起了略有些古怪的神情。

    似乎是为了给馆里工作人员和大众一个惊喜。

    口风严密的主任至今都没有说应长川到底要捐什么,也没有告诉江玉珣他的身份。

    博物馆周一例行闭馆,华国博物馆虽然在暑期取消了这一制度。

    但周一的放票量依旧比平日少很多,博物馆也会尽可能地将贵宾接待任务安排在这一天。

    然而应长川却完全不按套路来。

    据同事说应长川既神秘又低调。

    他前天上午临时到馆,走到门口时才通知馆长,直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进馆后更是完全没有接待走流程,随便找了个有空工作人员就进了展厅。

    接着便遇到了江玉珣被游客撞倒的事。

    随着游客入馆,江玉珣的耳边逐渐变得嘈杂起来。

    他正低头猜应长川究竟要捐什么。

    熟悉的声音便在他耳畔响了起来“抱歉,久等了。”

    “应先生”江玉珣连忙转身朝应长川伸手,“哪有,您来得正好。”

    两人的手在此刻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江

    玉珣也看清了对方今天的样子。

    应长川换了一身打扮。

    黑色的t恤裁剪宽松,上面没有任何的图案。

    但是手臂肌肉的线条却清清楚楚地展示在了江玉珣的面前。

    格外有力,格外危险。

    江玉珣看了一眼立刻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办般移走了视线。

    今天的工作开始之前主任反复交代江玉珣一切从简,力求低调。

    因此两人只在贵宾室简单打了个招呼,便一起走向展厅。

    暑期的华国博物馆到处都是游客。

    刚到展厅门口,江玉珣的耳边就传来一阵喧闹声。

    江玉珣在这里停下脚步“应先生这是您的耳机,馆内人流量很大声音嘈杂,必须戴耳麦讲解。”

    话音落下之后,就将整好的耳机轻轻递到了应长川的手中。

    现在大部分博物馆已经换成了无线耳机。

    但华国博物馆里的游客实在太多,为防止耳机掉落被人踩碎,馆内用的依旧是挂耳式有线耳机。

    应长川似乎没用这样复古的东西。

    见他好像不知道怎么用这类耳机,已经戴好装备的江玉珣非常自然地转过身,微微踮起脚尖将那只耳机戴在了应长川的耳朵上,同时顺手为他理线。

    自江玉珣发梢传来的淡淡清香,毫无预兆地传到了应长川的鼻间。

    不等他反应过来,耳边又生出一阵痒意。

    江玉珣的呼吸像羽毛一样,从应长川的耳朵旁扫了过去。

    又在站定的同时抬手撩起耳机线,令它蹭过应长川的胸膛。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动作有多么危险

    “好了,”整理完耳机线之后,江玉珣笑着后退一步,他轻轻地朝对方眨眼说,“频道我已经调好了,我们进展吧”

    每个讲解员手中的讲解器都有一个不同的频道,同处一个频道里的人才能听到他的声音。

    而今天,江玉珣的频道里只有他和应长川两个人。

    “好。”想到这一点,应长川的唇边莫名多了一丝笑意。

    他跟在江玉珣背后向前而去,并在将要进展前那一刻开口问“阿珣经常这样给游客调整耳机吗”

    他的语气分外随意,然而目光却不失话语那般轻松。

    应长川的声音透过耳麦传到了江玉珣的耳边。

    或许是受到电流声影响,江玉珣忽然觉得对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奇怪的酸意

    我这是在胡思乱想什么

    江玉珣连忙将这乱七八糟的念头在脑海中甩了出去。

    “嗯”他下意识转过身,并摇头对应长川说,“那倒不会,大部分人在游客中心调试设备,进展的时候耳机已经能够正常使用了。”

    “我知道了。”应长川的脸上随之浮现出笑意。

    只有个别小孩喜欢乱动耳机线,到了展内仍需要自己不断调整。

    江玉珣看了一眼心情不错的应先生,并没有告诉他这个真相。

    博物馆内灯光昏暗,必须格外注意脚下。

    开馆没过多久,已是人挤人人挨人。

    前几天刚被游客撞倒在展厅里的江玉珣不由放缓了脚步。

    “应先生这边走,”江玉珣的声音透过耳机传到了应长川的耳边,轻得好像梦呓,“前方展柜所陈列的文物同样来自周朝,是该朝尚书令府宅内的瓦当。”

    有了讲解器做辅助,江玉珣也不用再大声说话。

    为防声音刺耳,他甚至已习惯了压低声音对游客讲解。

    江玉珣的语气变得比平常更加轻柔“瓦当又叫称瓦头,覆盖在建筑物檐头的遮挡物,和流行于后世的文字瓦当不同,大周建筑物上用的大多是图案瓦当。”

    进了馆后,江玉珣的气质瞬间变了个样。

    青涩的学生气消失得一干二净,目光也变得格外明亮。

    他的神情非常专注,似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诉身旁的人。

    瓦当这东西并不起眼,一般来说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

    简单讲过之后,江玉珣便想将应长川带向下一个展柜,没想到对方却在这个时候停下了脚步。

    应长川隔着玻璃展柜轻抚着柜里的东西,停顿几秒后突然转过身问江玉珣“这是江尚书家的”

    展厅内的灯光将应长川的眼眸照得格外温柔。

    江玉珣竟然从他的眼底看到了几丝原本不该存在的怀念。

    “怦怦”江玉珣的心随之重重地跳了两下。

    “对,”见应长川这个瓦当感兴趣,江玉珣立刻停下脚步为他仔细讲起了这个不起眼展品,“瓦当上的图案为龙纹,这在当时只有皇宫能用。因此我们常说眼前这片瓦当是逾制的产物。”

    华国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基本不会这样认真地分析瓦当。

    见江玉珣停在这里,又有游客跟着聚向前来,想要听听他在说什么。

    应长川则笑着点头看向江玉珣,并随口问道“小江老师觉得这块瓦当为什么会出现逾制的现象”

    江玉珣莫名觉得应长川的语气有些熟悉。

    对方这样一问,他差点就将心里话说了出来,但最后还是强忍着严谨道“这个官方暂时也没有定论。”

    “什么没有定论”江玉珣的声音刚落下,就有一个蹭讲解的中年游客突然凑上来,“江尚书和皇帝是一对呗,这还用猜”

    他身材偏胖,一脸“我什么都懂”的自信气质。

    接着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小女生跟着点起了头“对对对我看周史记载说周太祖虽然送了府宅给他,但尚书大人一年也难在家里住一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羽阳宫里。”

    说完还低头神秘兮兮地笑了一下。

    江玉珣“”

    周史

    的确有这样的记载,但那只有短短十个字并且说得非常隐晦

    藏在足有百万字之多的史书之中,实在是不起眼到了极点,眼前这名游客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有了这两个人起头,周围游客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凑上前来分享起了自己的见解。

    “一个权臣,还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整天待在皇宫里不出来不对劲吧我看这很不对劲啊”

    “皇帝不但不怕他功高震主,甚至还不断封赏,这两个人的关系绝对不一般,”说着,那游客还不忘看向江玉珣,并从他这里寻求起了肯定,“我说得有道理吧,讲解员老师”

    “我觉得”

    江玉珣差点将“有道理”二个字脱口而出。

    意识到不对后,他这才赶忙摇头说“这件事史学界暂未有定论,严谨起见我们不能下肯定的结论。”

    周太祖和江尚书的关系是史学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通过以周史为代表史书以及文物猜测着两人的关系。

    直到今天,仍有一大批游客孜孜不倦地向讲解员问着类似问题。

    虽然入职才两个月,但江玉珣也不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了

    华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然不能凭主观臆断。

    时间久了他们也形成一套官方的回答话术。

    江玉珣的答案显然没能让游客们满意

    “没劲”

    “要是能挖点什么东西出来证实一下就好了。”

    感慨完后,他们不再问江玉珣这个“专业人士”而是聚众讲起了自己知道的野史。

    原本没什么人注意的瓦当,竟然成了这个展厅的焦点文物。

    有游客眉飞色舞地对着展柜不断比画“龙可是龙啊,哪个皇帝会随便送人龙”

    另有人默默搭腔“别说龙了,周剑都送人了”

    这些事明明早过去了千八百年,更和江玉珣完全没有关系。

    但听着听着,他耳朵却莫名其妙地红了起来。

    眼看着周围人变得越来越多,江玉珣压了压耳机对应长川说“应先生,这里游客聚集的有些多,我们不如先到别的展柜附近参观”

    说着便低头看路,想要趁这个时候退出人群。

    谁知声音落下后,余光却见站在他身边的应长川轻轻摇了摇头“不着急。”

    进展以后一直将周围游客当空气的应长川,竟然津津有味地听起了他们聊野史

    “据说啊,江尚书的日常穿戴和俸禄都是比肩甚至超过亲王的甚至昭市城郊那个燕衔岛,都是皇帝特意为他修的,两个人但凡没事就要上岛休息。”

    “可不是吗那岛上都是温泉。”说完那游客还不忘“嘿嘿”一笑。

    “哦,还有周代太祖之后的第二个皇帝,据说他当太子的时候名字都是江尚书给改的”

    那些游客越聊越离谱,野史就算了他们竟然把后世话本里的内容都扯了出来。

    周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周太祖从家族旁支中挑出的后辈。

    被封太子的同时,还顺带着改了个响亮的名字。

    周史没说这名字是谁给他起的,但后世人却坚定不移地将这件事放在了江尚书的头上。

    哪有大臣随随便便给太子起名的

    这件事绝对不能轻易下结论。

    担心应长川被周围的人误导,江玉珣连忙朝他解释“游客说的部分内容,是后世人根据当时民间传闻整理出来的野史,甚至杜撰的话本和现代网友的猜测,不能完全当真。”

    说完之后便打算带应长川去下一个展柜。

    在他开口的同时,应长川终于将视线落了回来。

    眼前的人神情非常专注,目光格外认真。

    能给博物馆捐赠文物并得到贵宾待遇的人,必然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江玉珣原以为应长川会选择严谨看待这个问题。

    没有想到的是应长川深深地看向他眼底,停顿几秒后竟然再次笑着摇头对他说“我觉得后世网友的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

    末了微微挑眉,学着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朝江玉珣问“你觉得呢,小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