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2. 第四十二章 无

作品:《学渣被逼考科举

    程箴与崔素娘得知闻山长收下程子安做弟子, 震惊之余,掩饰不住的高兴。

    崔素娘连晚饭都顾不得吃,忙着张罗束脩拜师礼“那可是闻山长, 哎哟,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定不能失了礼数。”

    别说一条腊肉, 崔素娘将老张秦婶庆川云朵几人指挥得团团转, 瞧她的架势与阵仗, 仿佛要准备几头猪。

    程箴赶紧拦住了她, 笑道“素娘,闻山长家中只有他与陈老夫人两人, 加上两三个老仆下人, 哪吃得下这些。闻山长平时习惯吃几口酒,我准备几坛酒, 再拿些补品给陈老夫人。”

    崔素娘一想也是,道“我再去给闻山长与陈老夫人备身衣衫鞋袜。云朵,云朵”

    云朵跑了进屋, 崔素娘拉着她说了一堆, 两人一同急急走了出去。

    程箴想说先吃饭,看到她激动兴奋的模样,插不上话,只能随了她去。

    程子安在一旁看到两人摆出的阵仗, 眨了眨眼睛道“阿爹, 可要去祖宗坟前一趟”

    程箴道“这点功绩,莫要去打扰祖宗了。等你考中功名之后,再去告祭祖宗知晓也不迟。”

    程子安一本正经地道“阿爹,不是啊, 我想去瞧瞧祖宗的坟墓,可有开裂冒青烟。”

    “嘿,你这小子”程箴瞪他,简直又气又想笑。

    玩闹归玩闹,程箴严肃地道“既然闻山长收下了你,你以后就得好生学习,别给闻山长丢脸。”

    程子安哦了声,道“阿爹的意思是,我以后一定要比老师有出息才行,学生都必须比先生厉害。”

    程箴噎了下,半晌后放弃了。

    闻山长收下程子安做弟子,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先生如父,以后让闻山长收拾他去。

    程箴问起了细节“你的歪理太多,我就不与你争辩了。只是,闻山长如何收了你,你说来我听听。”

    程子安哪能说真话,道“我也不知道啊,估计老师是看到我长得俊美,与众不同吧”

    程箴“”

    他与崔素娘都是端方内敛之人,如何能生出这么个厚脸皮的儿子

    程箴问不下去了,他去送束脩拜师礼的时候,再问闻山长就是。

    这时崔素娘撩起门帘急步进了屋,“哎哟,我都忘了,还未曾用饭呢。等下晚饭都凉了。”

    秦婶提着食盒进屋摆好晚饭,锅子里的冬笋煮腌肉还在咕咕沸腾,香气扑鼻。

    程子安舀了勺雪白的汤浇在米饭上,埋头吃得香甜无比。

    崔素娘见程子安吃得欢快,笑着劝他“吃慢一些,冬笋还有呢,明日再煮给你吃。先前下午柱子来的时候,送来了一筐子,说是莫草儿去竹林中挖了回家,知道你喜欢吃,特意给你送了来。”

    冬笋能卖钱,刚冒出尖,就被村子里的人挖走了。莫草儿能挖一筐子,定是费了不少力气。

    莫二牛老实忠厚,一得了空闲,就帮着老张喂牛喂驴,收拾牲畜棚。帮完忙之后,无论如何都不肯进屋歇一歇。

    “没事没事,就搭把手,搭把手。”莫二牛很是局促道。

    做好事虽不求回报,能被人记在心里,程子安还是感到无比的欣慰。

    莫草儿能记住他的一点善,兴许,她也能将这点善传下去。

    程箴望着程子安,温声道“村里送礼来的人家,你阿娘都全部回了礼。莫家另外多添了些。”

    崔素娘这时眉头微皱,道“莫草儿到了年纪,得快些选夫君。媒人听到莫二牛的条件之后,没人敢接这个活计。莫家有两个儿子,哪还有女儿不嫁出去,反倒要招上门女婿的。村子的人知晓后,成日闲话不断。”

    估计是得了莫二牛叮嘱,程家最近事情多,免得惹他心烦,莫柱子提家里的事情少了些。

    程子安还是第一次听到此事,闻言,他从饭碗里抬起了头,道“前朝有女帝,女帝招皇夫,公主养面首。真是少见多怪。”

    程箴斜乜了程子安几眼,吸了口气,最终忍住了。

    崔素娘见程箴没出言训斥,她乐得当没听见。

    若是能选择,她也想招程箴上门。嫁进陌生家中做新妇,哪怕夫君是程箴,也比不过在自己家舒服自在。

    程子安说道“大周户婚律规定,除了因守孝耽搁,姑娘年满十五岁,必须定亲,在二十岁之前,须得成亲,否则要增收赋税。律法并无规定,姑娘成亲,是嫁进男方家中,还是女方招上门夫婿。他们这是明显违反律法,要与朝廷对着干了”

    程箴叹了口气,道“律法归律法,法不责众,律法不外乎人情。”

    程子安道“能保护他们那点可怜的律法,他们都不当回事,还急于朝着自己人下手,真是一群蠢货啊”

    程箴楞在了那里,凝神仔细一琢磨,明白了程子安话里的意思,不禁深深看了他几眼。

    嘴动了动,程箴想说些什么,却最终什么都说不出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周律的律法,对权贵诸多保护,对平明百姓全是约束与制衡。

    都是穷苦的可怜人,谁家没有女儿姐妹。朝廷女儿姐妹的丁点宽松,他们却急不可耐要扑上去绞杀掉。

    程子安自己是男人,他懂男人的心思,一是男人的脸面尊严,二是担心分薄家产,三是香火与传宗接代。

    男人的脸面与尊严,程子安后世看过一个姓氏的宗谱名人记录,其中就有一个做到了皇帝身边大总管的宦官,赫然列在最前面,后人引以为傲。

    英雄莫问来历出处,男人的脸面与尊严,弹性着实大了些。做不做真男人没关系,但不能屈居于妇人之下。

    至于分薄家产,程子安还能理解一二,钱财嘛,人人都爱,自然越多越好。

    香火与传宗接代,程子安前世没能弄明白,到了大周的时候,领悟得深刻了些。

    一方面,是因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低下,宗族乡绅势力过大。衙门的官员不作为,为了政绩,一旦出现案子,以和稀泥平息事态为主。

    朝廷允许女人立女户,结果却是女户得不到律法保护,家中若没男丁,护不住家产。

    项家与辛寄年太婆两姐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另外一方面,乃是对香火与传宗接代的执念,并非只是愚昧不懂遗传学能解释。后世科学发展水平那样高,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仍然要生儿子传家。

    程子安只能将其归纳为,都因男人的尊严,凌驾于女人之上得来莫名其妙的尊严。

    崔素娘眼神在父子身上来回打转,突然道“我觉着草儿做得对。”

    程箴马上笑着附和道“娘子说得是,草儿做得对。”

    崔素娘一反平时的温婉,认真地道“秦婶在外听得多,让老张问了莫二牛。莫二牛说是见说闲话的人多,担心莫草儿受不了闲言碎语。就劝说草儿,许诺替她找个好婆家,像别的姑娘那样嫁人。草儿这次坚定得很,说既然不得不成亲,可她死都不嫁进夫家。房屋自己盖,夫婿自己招,不占村里的地,不占村里的田,村里谁都管不着,管他们怎么说,她都不怕。”

    程箴讶异不已,他见过莫草儿几次,每次她都低着头,连说话都不敢大声,没想到她的主意那般大。

    崔素娘道“当时给了莫二牛十两银,里面就有给草儿招夫婿盖房子的钱,莫二牛到底不敢多劝,只能随了她去。花儿心疼姐姐,说她以后也不嫁人,同样要招上门女婿,家里由她说了算,还要将师傅接过来养老。莫贵子人小不懂事,莫柱子说只听姐姐们的。毛氏这次也难得改了主意,说她苦了一辈子,莫草儿不能招婿,还不如去庙里做姑子去。”

    女尼与坤道,并非只剃度就行,需要向朝廷取得度牒。

    程箴知道毛氏不懂这些,只是一时说说罢了。他诧异的是,上次毛氏还同意将莫草儿送去做妾,此次变化竟如此大。

    程箴不懂,崔素娘却懂。

    她眼神慈爱望着程子安,温柔地道“子安给了莫家十两银子,他们家好过了些,花儿柱子都有了出路,无需再卖儿卖女了。儿女都是从女人身上掉下来的肉,不是那大奸大恶之辈,谁舍得儿女受苦。嫁人嫁人,嫁人真万般好,男人为何不能嫁入女方家”

    程箴心中愧疚,当年他尽力护着崔素娘,不纳妾,不求开枝散叶,她还是在母亲面前吃了不少苦头,迄今都难以释怀。

    程母已经去世,程箴已经做得算好,崔素娘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朝他抿嘴一笑,道“我并非在说你的不是,只是感慨罢了。莫草儿能下定决心,我很是佩服,盼着她能达成所愿。”

    程子安嚼着甜滋滋的冬笋,他给莫草儿的那二两五钱银子,真给她带来了底气,对抗命运的底气。

    既然她能立起来,程子安要助她一程。

    要改变大周的户婚律,程子安没那么大的本事。

    大户人家一时难以改变,底下的穷苦百姓,朝廷勒令他们成亲,是为了人口增长,哪管他们谁嫁谁娶。

    招上门女婿,不一定能保证过好日子。

    父母能答应女儿招婿,至少疼爱女儿,有他们在一旁看着,成亲后无需困囿于婆媳纷争,在家中享有话语权。

    于生在穷苦百姓家中的女人来说,是她们逼仄的生存空间里,透进来一束微微的光。

    兴许,有了莫草儿的改变,以后有儿子的人家,女儿招上门女婿,能逐渐变成习以为常呢

    程子安思索之后,站起身,很是殷勤给程箴碗里舀了一勺冬笋,“程老爷,你多用些。”

    程箴一眼横去,笑骂道“少作怪。”

    程子安再替崔素娘舀了一勺,笑嘻嘻道“儿子这是孝顺爹娘,哪是作怪了。”

    程箴捡了片冬笋吃,程子安的孝顺,令他下意识打起了精神。

    果然,程子安笑眯眯给他派了差使“程老爷,你在村里最最有学问,最最有威严。程老爷,草儿姐姐的亲事,得劳烦程老爷出面了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