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6. 晋江独家连载 生辰

作品:《躺平后我被迫登基了

    先前, 无论他们怎么教,霍宣喊人的时候就是不带排序,四个兄长全是“哥”。

    刚开始大家都想给啊纠正过来, 只是霍宣虽然年纪小却异常固执,直到昨日,他还坚持着原来的喊法。

    有时候四位皇子聚在一起, 霍宣喊一声“哥”,他们都要转头询问“何事”,那场面谁看了都觉得乐呵。

    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无他,四位皇子都太忙了。

    尤其这两年,除了霍四, 还坚持来宸熙宫看霍宣, 逮着他念叨两句“我是四哥”,其余三人, 几月几月见不着面都算是正常情况。

    霍瑜和霍解早已能够独当一面,很多事情只有交给他们, 霍大成才能放心, 当然这是由他们的能力朕决定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事情,也只能他们去做。

    像是去年,云南王嫡长孙成亲, 喜帖直接送到了锦京城, 霍大成当然不可能亲自过去, 代替他去的便是大皇子霍瑜。

    那趟行程不算轻松,霍瑜出发半年才回到锦京,人生生瘦了一圈,万幸没有受伤。

    霍大成十分心疼, 霍宣也觉得霍瑜此行吃了不少苦,在云南的时候自不必说,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回路上风餐露宿,定也十分折磨人。

    只是处在这个位置上,这是他的责任所在。再说这件事也只能交给霍瑜,身份合适,能力也有,他能毫发无伤的回来已经说明一切。

    是以,霍宣常常感叹时运不齐,这样风华霁月的人,怎么能没人继承他的基因呢霍宣真心觉得霍瑜要是能生孩子,昭朝起码要稳固三分,首先大家都不用担心继承者这个问题了。

    霍瑜忙得脚不沾地,二皇子霍解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小鹊儿十天半月见不到爹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小鹊儿,大名霍喜,霍宣的大侄儿。

    比起老大老二,霍三霍四就要轻松很多。

    霍三及冠之后,就在户部领了差事,有时候忙起来,连静妃那里都没时间去。不过他还在锦京城,日常想见就能见着。

    不过有个人却不这么想,静妃因此专门把他叫到跟前教育了几回。后来被霍大成知道,逮着静妃呵斥了一顿,这件事情才没再发生了。

    作为把事情透露给霍大成的罪魁祸首,也就是霍宣深藏功与名,从不邀功。

    霍四现在还在茁勤宫读书,不过也抽出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习武。霍宣偶尔看到过他的功课,深觉比起读书行文,他确实更合适走武将这条路。

    大家日常都忙,霍宣的六岁生辰,就是文皇后也没指望一家人能聚齐,却没成想大家这日凑巧都在京中,于是便有了这回聚餐。

    正巧今年过年那会,霍瑜和霍解都不在京中,一家人都没吃上团圆饭,霍大成还一直为此觉得遗憾来着,这次正好趁着幺儿生辰全都补回来了。

    文皇后还把原来的六十六道菜,改成了八十八道。

    来到古代之后,霍宣大席吃过不少,但是这么大规模的还是第一次。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每道菜都尝尝,所以从晌午开始就控制饮食。

    午时将至,宾客接连来到宸熙宫,眼瞅着开席有望,再加上收到了喜欢的礼物觉得高兴,霍宣多少有些得意忘形,这一声“四哥”就脱口而出。

    不过喊就喊了。

    “大哥,大嫂,”霍宣笑眯眯的看向进门的这对璧人,不管是外貌还是脾气,他们都很般配,宫里霍宣最磕这对c,现在他只求不塌房。

    “哟,还真是改口了。”就算是调侃,霍瑜的语气也是温和的。

    “五弟这是怕过会上席,他喊一声哥,你们一起扭头看他,届时他手上那筷子菜给谁都不是了。”施氏笑着说道。

    这样的事情之前确实发生过,霍宣当时是为了抱负霍四,那筷子菜里面加了辣椒和大蒜,谁知道他兴冲冲一声“哥”喊出去,他们四各全都回头看。

    那筷子菜最后被离他最近的霍三吃了,几息之后,霍三就憋得满脸通红,咳嗽不止。就这他还记得替霍宣开脱呢,弄得霍宣挺不好意思的还。

    “嘿嘿。”

    随后霍解夫妻,霍三霍四相继来到,锦盼锦慧两位公主也携家眷前来。

    今日乃是霍宣生辰,礼物自然是都备好了,不过心意厚薄另当别论。

    霍宣不大在意这个,他正苦大仇恨看着面前这碗长寿面,母鸡汤,手擀面条,上面葱花点缀,看着就很有食欲。

    只是他今早已经吃过长寿面,怎么完全要来一份漂亮娘安排了八十八道美食,为什么他还非得吃这碗面条子

    霍宣眼珠转了转,抬头看向坐在小圆桌周围的孩子们。

    虽说男女不分席,但是大人小孩却分在两桌。霍宣这些小孩独开一席,面前已经摆上了碗筷,过会便由嬷嬷和侍女从大人席那边给他们夹菜盛汤,防止他们在饭桌上没规矩,吃饱后也能早早离席,后面他们还有节目呢。

    他们现在正在啃那盘掉渣渣的点心,就这也挡不住他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吵得很。

    唯一看着比较乖巧的就是霍宣的小侄儿,这是当然的,他可是把漂亮娘准备八十八道菜这件事和他通过气,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该如何取舍。

    霍宣意思意思吃了口长寿面,接着就吩咐幸兰把剩下的分给外甥们尝尝。

    “这是我爹吩咐御膳房的大师傅做的,小麦粉是平州特产,用来擀手擀面最是筋道。汤底是熬煮了八个时辰的老母鸡汤,鲜香鲜香的,寻常你们想吃都吃不到,这回跟着我可沾光了。谁让我是长辈呢,当然要分给你们尝尝鲜。”

    分食之前,霍宣强调了一番自己的大度友好。

    “小舅舅,这面条真有这么好吃”锦慧公主的儿子今年已经七岁,是个贪吃的小胖墩儿,他本来想听娘亲的不搭理霍宣,但是听他形容的美味,立刻便被勾起了馋虫。

    “当然了,不信你尝尝”霍宣指指他碗里分到的长寿面,他是吃过了才不耐吃这些,但是这面确实不难吃的。

    “小叔叔,我也要,我也要”后头的霍喜嗷嗷待哺。

    霍喜这个名字是霍大成取的,单是听就知道老爹当时确实很高兴。“小鹊儿”则是霍宣给起的小名,出自“喜鹊”二字,刚开始只有他自己这么叫,后来大家觉得有趣便都这么叫。

    二皇子妃甚至还专门给霍宣送了取名礼。

    叔侄两个,相差不到两岁,不过因为霍宣长的比同龄孩子高大,霍喜比同龄孩子矮小,看着倒像是差了四五岁似的。

    不过感情好是真的,宫中无聊,霍宣这些年已经学会了给自己找乐子,他这里跑那里跳没有个消停,很多时候霍喜就跟他的小尾巴似的,走哪儿跟哪儿。

    “小鹊儿,不能这么没礼貌,前几日小叔是不是给你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你现在就是弟弟,说说你要怎么做”霍宣循循诱导,待会这么多菜堵还不住嘴,竟然眼馋一碗面条子。

    “那小叔叔多给哥哥们盛,我只尝尝味道就行了,我年纪小,合该吃少点。”小孩懂事的表示。

    “小鹊儿真是个乖孩子,”霍宣拍拍侄子的脑袋夸奖,转头示意幸兰继续给外甥们分长寿面。

    “都多吃点儿,来宫里做客就当是自己家,你们可不要客气,吃饱再回家啊。”霍宣笑眯眯的叮嘱。

    这碗长寿面确实好吃,几个小孩狼吞虎咽,一会儿就吸溜进肚了。

    分到霍喜,将将就剩下一口。

    “今日就先尝尝味,要是还想吃,明儿让你娘亲跟御膳房说一声,待会儿有好些菜呢,都好吃的”霍宣小小声安慰失落的侄子,虽说知道孔融让梨的道理,但是看到别人吃得香喷喷,小孩难免有些失落。

    现在被小叔叔温声安慰,原本还情绪低落的霍喜,瞬间高兴起来了。

    霍宣觉得自己可真厉害,哄小孩,根本难不到五皇子。

    他们这桌的动静不小,主桌那边都看着呢。

    “小五这么小就知道谦让,这个小舅舅做的真不错,”霍瑜笑着说道。

    “你五弟自来大方,到他手的东西,你见他什么时候又对谁吝啬过”霍大成笑呵呵说道,只是一碗长寿面,就能让他们如此高兴,果然还是小孩子。

    年纪大了,霍大成就乐意看到子孙之间和乐融融,要是可以,他还真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简单和纯粹。

    旁边的文皇后嘴角抽了抽,她觉得臭宝只是不想吃那碗面,才要想着法儿要把它送出去。

    如果是原则性的错误,文皇后肯定要给他指出来,避免他以后再犯。不过这件事显然不是原则性错误,顶多只能算耍了点小聪明。

    他甚至还知道不浪费粮食,以合理的方式把这碗面送了出去。

    今日是孩子的生辰,文皇后觉得自己可以适当睁只眼闭只眼,就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责怪他了。

    “既然他们爱吃面,要不然让御膳房”

    眼瞅着皇帝意犹未尽,还想让人端碗面上来,文皇后赶紧阻止,“皇上,让孩子们开膳前垫垫肚就行了,晚膳丰盛,到时候让他们多用一些。”

    霍大成突然想到一件事,他家幺儿莫不是空着肚子等晚膳呢那孩子打小胃口就好,无肉不欢,也不知道小小人儿怎么就这么能吃。

    不不不,肯定是他想过了。

    “你说的有理”霍大成回答文皇后。

    察觉到有人看自己,霍宣回头看到亲爹,下意识咧嘴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爹,怎么了”

    “没事儿,你玩去吧。”眼看着霍宣毫不留恋转过头去,霍大成失笑,他怎么能这么想幺儿呢宣宝肯定是想和外甥侄子分享才把长寿面分给他们的。

    肯定是这样

    霍宣不知道他老子在想什么,他只知道他对这顿晚膳很满意,尤其那道梅菜扣肉,做的忒正宗,他觉得以后可以经常出现在餐桌上。

    不过虽然饭菜可口,霍宣也只是比平常多夹了几筷子,并未吃撑。

    他旁边的霍喜就没有这个自制力了,他吃的肚儿滚圆,下地只能抱着肚子挪步,一摇一晃的,别说还挺可爱。

    就这比起其他几个孩子,还算是好的。

    小孩胃口本就有限,面条又压饿,等开席后,才上几个菜他们就撑到嗓子眼了。

    对小孩子最残忍的事情便是,只能看着别人吃。

    尤其霍宣和霍喜这对叔侄胃口一个比一个好,也不知道他们的小身体怎么装下这么多食物的

    他们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一时间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一直到霍宣搁筷,领他们去院里看灯放烟花,一群孩子才重新高兴起来。他们勾肩搭背走出大殿,到底还是小孩,只要有的吃有得玩,他们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

    就算父母暗地里有点不和睦,他们这个年纪也想不明白其中关卡,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是实在亲戚,谁都不能明着隔开他们。

    见面机会多了,怎么都能混个脸熟。

    霍宣的六岁生辰,虽然简单,却都玩的十分尽兴。尤其孩子们,到最后都舍不得走,原本预计酉时就能结束,结果挨到了戌时才散场。

    送走客人,文皇后亲自送霍宣回寝殿,路上告诉他一件事“时间过得可真快,宣宝今日就满六岁了,明日就该和阮霂哥哥一块去茁勤院上课了。”

    “”

    第二日,霍宣就病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