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9. 第 39 章 周氏和傅蓉的变化【55……

作品:《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赚钱了

    傅文钰愣了一下, 才回过神来,“是不是绒花生意的钱”周氏和傅蓉之前跟李家合伙做生意,按时间应该是要分钱了。

    果然两人都点头。

    周氏喜不自禁, 拿出一个匣子摆在了桌上, “今早李娘子和李姑娘来家里了,跟我们算了之前生意的账目。这次啊一共赚了五百多两银子, 我们一家一半,还完李娘子之前给的钱后还剩下了一百多两。”

    “一百多两, 真是太好了。”傅文钰也为她们感到高兴。

    这一笔钱,加上之前佃农们送过来的田租, 再加上傅文钰自己写话本挣的那些, 那他们家今年的收入就超过六百两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接下来傅文钰还从两人的话语里得知,别看绒花的规模不大, 但销量却不错。特别是冬天这段时间, 因为百花凋零,那些爱俏的大小娘子们特别青睐绒花。尤其是她们做的绒花样式新颖价格不贵, 大的需要几十文,但小的只需要文或者十几文。所以之前来拿货的那些商人们,卖完之后又回来追加了单子。

    “不过李姑娘说也就是这两个月才会如此。”

    周氏叹息道“等到了三四月,外头的桃花、杏花都开了的时候, 我们的绒花就卖不出去这么多了。而且那个时候,估计别人也学会了。”

    这倒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傅文钰暗暗点头。

    对于李歆在生意上的敏锐程度, 他还是认同的。毕竟上次的见面让他印象深刻,觉得对方是那种很擅长做生意的人。

    饭后, 周氏跟傅文钰说起生意的后续。

    “这次我们家分了一百多两,因为打算继续做这门生意,所以我把其中的一百五十两又给了李娘子, 当做是买线、买铜丝的钱。”

    “上回的料钱是她们家出的,我们家当时没钱那是没有办法。但现在有钱了,总不好不闻不问,这不是做生意的道理。”

    傅文钰认同,“娘你做得对。”

    周氏的做法他是赞同的,别说李家对自家有恩,就是没有恩情,也没有一家一直帮着另外一家的说法,有来有往才是相处之道。

    然后周氏又道“娘想过了。”

    “如今天气冷,我跟蓉儿也不好天天进城,没得把身子骨冻坏了。但一直让李娘子管着那些绣娘,也不是个法子。”

    “所以我打算在村里再找一些人。”

    周氏盘算着,“这样一来,她们在城里做一批,我们在村里做一批。村里姑娘手拙,可能做不来什么精细的活计,但可以做那些简单的绒毛棒子。”

    “这样绒花也能做得更快一些。”

    “若是能赶在过年前再出几批货,那还能再挣些。”

    “在村里找”

    傅文钰这回是真的惊讶了,他上下打量着周氏。然后发现半年过去,他在古代的这个母亲真的是大变样了。记得他刚刚醒来的时候,周氏不但身形单薄,而且还头发干枯、脸色蜡黄无神,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疲惫的感觉。

    但如今她坐姿笔直,脸颊上也有了肉。而且因为她平时不怎么出门,皮肤也变得白皙光滑了,再搭配上蓝色绸缎衣裳,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许多。

    关键是那股气质。

    没有了愁苦、没有了担忧害怕、也没有了顾虑重重。整个人如脱胎换骨了一般,更靠近了记忆里傅青山没死,一家人还在城里住的时候。

    不,她的状态比那时候还要更好一些。

    或许这就是事业的魅力。

    接着他将目光移到旁边,看到了妹妹傅蓉。

    傅蓉也变了许多。

    几个月过去,常吃蛋奶的她不但同样长了肉,不再像之前那样瘦,脸色也更健康更好看了。就是周身的气质,也隐隐与春花等乡下姑娘不同,更靠近李歆李姑娘那种城里的女子。现在见他望过来,傅蓉还回以疑惑的目光。

    “哥,娘的主意不好吗”

    “我觉得挺好的啊。”

    “不,娘的主意很好。”傅文钰肯定点头,“就这样办吧,唔,我们可以找村长帮忙,找那些好相处的人家和人,村长的话,她们不会不听的。”

    周氏点头,“是应该找村长帮忙。”

    “其实今天李姑娘听了我的主意后,还建议我找村里和蓉儿差不多年岁的小娘子们来帮忙,说是这些小娘子们离嫁人还早得很,找她们帮忙那方子一时半会的也传不出去。如今我们的绒花生意,最要紧的还是要保密。”

    “我觉得这样也好。”

    她转头看向了傅文钰,道“文钰你毕竟还在家里住着,若是找一些年轻的媳妇来家里面干活,来来往往的到底不好。”

    “小娘子们就不一样了,都是你的妹妹呢。”

    傅文钰“”

    这话他不知道该怎么接,只好点头,“娘你说得对,都听你的。”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第二天傅文钰就陪同周氏去找族长傅文成商量了这件事。说他们家准备在村里找七个十岁到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来家里帮忙干活。至于干什么活,则是分线、理线、做小绒毛棒子等。

    从早上到下午,中午还能回家吃饭。

    月钱不高,最开始只有三百文。但以后熟练了再加,或者采用提成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后面这个薪酬制度是傅文钰制定的。

    他考虑到自己之前跟傅大石说帮开元书坊抄书的时候,一个月八百文都让傅大石很是欢喜。而这些小娘子们才十一二岁,月钱肯定是不能比他高的,不然他们家就要变成村人眼里的冤大头了,还会以为他们挣了很多钱。

    当然也的确挣了很多钱。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反正等她们熟练之后,一个月最少也能拿五六百文。有天赋、能插手真正绒花制作的就是拿一两、二两都不是问题。

    傅文钰自问不管是母亲还是自己,都不是苛刻的人。

    但他没想到的是,即便是三百文这个他眼中的低价,也让傅文成惊讶了。

    “三百文,七个人每个人三百文”

    “对,”傅文钰道“若是以后她们做得好,还会再加。我娘想找一些嘴严、又勤快的小娘子。她们来我们家,是做一些类似针线活的活计。”

    周氏补充,“得是我们族里的才好,外姓的就算了。文钰现在天天待在家里,外姓的小娘子们常在我们家进进出出,到底不方便。”

    虽然找的小娘子们年纪都很小,但周氏并不是打算只让她们做三两个月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娘子们总会长大,到时候再避讳就来不及了。她可不想因为一时不慎,而让儿子出现不好的名声。

    而族里的便不一样了。

    族里的小娘子们跟儿子是兄妹关系,而且又有她这个做娘的在,不会有不好的名声。大不了以后等她们来家里做活的时候,就让文钰到前院书房待着。

    傅文成也想到了这一层,点头道“这是件好事,族里是支持的。”

    “但族里男的我认识不少,小娘子们却不熟悉。这样吧,我让你嫂子去找找。”他侧头对傅文钰道“多找一些,到时候让你和青山婶挑。”

    他笑了起来,“一个月三百文,我想没有哪家是不愿意的。”

    毕竟如今的世道,家中男子若不出去找活干,一个月还挣不到三百文呢。这些被青山婶和文钰选中的小娘子们,哪怕以后要把月钱交给家里,但等她们将来出嫁的时候,也会有比旁人更为丰厚的嫁妆,更好的亲事。

    至于那些苛责、薄待女儿的人家,他会嘱咐媳妇,不会将她们带过去的。也不要怪他无情,而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谁都懂得。他可不想好好的一件事,最后却被一些愚昧的族人折腾得办不成。

    从族长家出来之后,两人又去了六婶家。

    六婶姓田,她嫁的男人叫做傅春丰。事实上六婶夫妇比傅青山及周氏还要大一些,但因为在他们那一房是排行第六的,所以大家便叫六婶。

    他们是去找六婶打听村里情况的。

    六婶田氏因为包揽了他们家的菜,之前还有新鲜菜的时候每天都会新摘了送来,哪怕现在没新鲜菜了,也经常给他们家送腌菜、送菜干、送鸡蛋等。并且之前建房子的时候还来帮忙做过饭,所以两家交情算是比较深的。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六婶家因为经常去城里卖菜,自家菜不够的时候还会从村里面收。不但收青菜豆子,更收鸡蛋,所以她对各家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哪家不省心、哪家嘴不严、哪家的小娘子不勤快爱偷懒等等,她都门儿清。

    本着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想法,两人便决定来问问六婶,免得到时候招进来一个不安分的,影响家里的生意。

    六婶听周氏说完后,吃了一惊。

    “三,三百文”

    “就只需要做一些理线、挑线的活,连缝补都不要”

    周氏点头,“对,我们做的不是荷包,也不是绣花,所以不需要她会缝补。不过女红好就更好了,这样的小娘子心灵手巧。”

    “那这简单啊,我”

    六婶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住了嘴。

    然后她道“那我跟你说一说我们族里的小娘子们,还别说,对她们啊,我比文成媳妇熟悉多了,保准你能选到称心如意的。”

    “我从大到小的跟你说,这第一个啊”

    傅家村一共有一百多户人家,大部分人都姓傅。

    在六婶的讲述里,傅文钰了解到村里适龄的小娘子们一共有三四十个,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合适。有的家中长辈难缠、有的自身不勤快,还有的则要忙家里的活计,比如带弟弟妹妹,做家务活等等。

    所以最后合适的也就十五六个。

    果然,几天后被带到傅家,给周氏挑选的只有十四个。

    不过傅文钰注意到,这十四个里面就有六婶的小女儿,一个跟傅蓉玩得不错的十一岁小姑娘,好像是叫做傅心荷。

    他想了想六婶家的情况,发现符合筛选条件。而且就凭傅心荷没有靠着交情走后门,而是被文成嫂带过来,显然六婶家是明理谨慎的。

    除了傅心荷之外,还有一人傅文钰也认识。

    那是租了他们家田地的,傅春田的二女儿二丫。想到被族长评价为老实的傅春田,以及最近半年来的相处经验,他们家也合适。

    最后周氏从里面挑了七个人,其中就有傅心荷和二丫,以及族长那一房的两个小姑娘。而除了这七个之外,周氏还去找了傅大石,把春花也带过来了。

    对此周氏是这么说的。

    “你二婶那人,眼界小、心眼也小。”

    “对钱财更是非常看中。”

    “你道她为什么会把文举送回娘家,学那什么木匠的活计”

    傅文钰疑惑,“为什么”

    这也是他穿过来之后很疑惑的一个地方,因为二房只有两个孩子,堂弟傅文举是唯一的男孩。一般情况下,家里唯一的男孩并不会送出门的,万一出意外了怎么办只有那些兄弟多的人家才会广撒网。

    周氏道“那是因为你二婶觉得,兄弟的孩子能跟着她爹学木匠活,为什么她的孩子不行她的孩子学不了,岂不是吃了大亏”

    “所以当年她很是闹了一阵子。”

    “后来刘家那边怕是被她闹怕了,于是便同样让文举过去。”

    傅文钰“”

    可以,这很傅二婶。

    最后周氏总结,“你二婶后面若是知道我们选了旁人,而没有选春花,那非得大闹一场不可。我们虽然不怕她闹,但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春花这个孩子,和蓉儿玩得也好。因为我们给她羊奶喝,所以每天都来帮忙放羊,更是把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

    “她娘虽然不好,但她是个好孩子。”

    然后她笑了笑,“而且我还跟你祖父说了,春花的工钱只给一半,另一半等她出门子的时候再给,你祖父同意了。而且现在二房的家务活,好些都是春花干的,等春花开始早出晚归,你二婶便不能这么清闲了。”

    “而且有工钱吊着,她以后见了我们,也得好好说话。”

    这办法

    高啊

    既帮助了春花,又整治了二婶。

    至于一半的工钱一百五十文,给就给了。毕竟春花是真真切切在帮他们家做事的,她做出来的东西,不知道值多少个一百五十文。

    所以她来一天,自家就赚一天。

    而且以后工钱涨不涨,不也是一句话的事实际上涨了,但跟二婶则说没涨,或者把涨的金额说少一些,积攒下的钱将来给春花做添妆。

    傅文钰给她竖大拇指,“娘,你真厉害。”

    与此同时,他也在心里感叹,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工作、有没有事业、以及她手里有没有钱,对人性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啊。

    换做半年前,周氏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那时候的她就连去族长家,都要考虑到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迟疑不前。但现在哪怕是坐在族长的对面,她也不会露怯了。

    这就是事业的力量。

    周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娘这是跟李娘子学的。”

    “我前阵子不是天天去她家里嘛,李娘子管家厉害,我便向她请教了。原想着按照家里现在的进项,过一两年怕是得请下人了,管不住人可不行。”

    “没想到先用在了你二婶身上。”

    不管是谁教的,有用就行。

    傅文钰再度给母亲竖起大拇指。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