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3.第 253 章

作品:《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原来是上供了。”赵大宝恍然模样, 那长了些皱纹的手一拿筷子,重新又夹了一筷子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 将肉往嘴巴里丢了丢。

    嚼了嚼,点头,“恩,还是很香”

    “欸”潘垚的手都伸出一半了。

    瞧到这一幕她还能说啥, 嘴角的弧度往上弯了弯, 瞧着赵大宝的眼里都是无奈。

    抓回伸出的手, 拍了一记脆响。

    好吧, 她早就知道了, 大宝仙就不是个讲究的主儿

    钱家婶子的手艺是不错, 赵大宝买回来的卤煮里, 两道荤菜都是上供过的, 素菜倒是没有上过供,赵大宝吃得很香,谢予安是一口都不沾。

    他不单单自己不吃, 还拉着潘垚的手,不让她动筷子, 坐在长凳上,身子板直,脑袋往旁边一别。

    只见眉头微微蹙着,难得的透出些脾气。

    潘垚

    “你们不吃呀”赵大宝呵呵笑着,又夹了一筷子的卤脆藕, 咬得是嘎吱响,山羊胡跟着翘了翘。

    他瞧了潘垚和谢予安一眼,对两人不动筷子倒是不生气, 反而得意自己能多吃些卤菜。

    “不要紧,喝粥喝粥,你们多喝些粥,这粥是自家煮的,味道不是太好,不过有一个大优点,那就是干净”

    外头买的东西,就别想太多了。

    正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上过供的肉有啥,吃了还能保平安呢。

    身为现场唯一的人,赵大宝看得可开了。

    潘垚瞧着他有些贼兮兮的乐呵样,莫名想起了老仙儿。

    说实话,要不是瞧过里小庙历代守庙人的记录,知道每一个守庙人都是清修之人,无儿无女,徒儿也只是荒年里捡的乞丐小子养大,或是拿了半袋米和爹妈换回

    潘垚都要以为,她家老仙儿祖上和这赵大宝是有血脉关系了

    “上供的肉”潘垚想着自己进城后瞧到的事。

    那时,街上好几户都供了清香,烧了纸钱,风一吹,纸灰打着旋扬空,她有些意外,此时不是年节时候,离十月寒衣也还有些日子,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家在祭拜

    “是同一个祖宗不成”

    “不是祭鬼,是拜神。”赵大宝应了一句。

    他话里有了些许愁绪,夹在筷子中的卤煮都不香了,索性搁了筷子,给自己斟了一瓷碗的酒,一口咕噜个干净,哈出酒气,也哈出了愁绪。

    “拜神”潘垚有些好奇。

    “对,拜神。”赵大宝点了点头,又咬了块卤煮,囫囵应道,“听说颇为灵验,因此这香火也颇为旺盛,还有不少人请了神像进宅。”

    就因为这,他近来的生意都清冷了许多,接的生意也多是给小娃儿起名,再瞧个生辰八字瞧忌讳,算算命里是不是带了什么关卡。

    可哪里有这么多小儿出生哟。

    就算有,也不是哪一个爹娘都上心,特特给孩子算了算,孩子生得多了,多是一口饭,一碗汤,家里添一双筷子,养着鸭子畜生一样养大。

    生意不好,索性早早便收了摊。

    赵大宝叹气。

    再这样下去,只怕他得换个地方讨生活了。

    赵大宝筷子指着桌上的肉,努了努嘴。

    “喏,这肉估计便是钱婶从拜神的人家那儿收的,这才沾了香灰味儿,我之前有听人说过一嘴儿,也没放心上,阿妹你说了肉上有香灰味儿,我这才想起了这茬子事儿。”

    潘垚这才有些了然。

    做生意嘛,都得精打细算才行,小钱不赚,大钱便捞不着,最为忌讳的便是眼高手低的主儿。

    减少成本支出,便是赚钱。

    显然,钱婶的生意经就打得颇响。

    城外的小观请了座新神,听说颇为灵验。

    有人请愿,就得还愿,骗谁都不能骗神,会去请愿的人本就相信这些。

    或是三牲、或是五牲,许的愿再大一些的,甚至还有七牲、九牲。

    扁担挑着箩筐,里头装了滚水烫过的肥鸡肥鸭和大猪头。

    供了神后,许多人瞅着这肉,舍不得吃了,眼里犯了难。

    留着自己人吃吧

    这么多的肉,吃起来嘴巴是痛快了,可心里却难受了。

    这哪是吃肉,这是吃铜板啊

    眼下虽然入秋,可天气还热着。天热,肉食便不耐放,就算是做成咸肉也得费盐,而盐,它也贵着。

    奢侈肥鸡肥鸭大猪头,吃到肚里太奢侈了

    钱婶做熟食生意的,平时就需要采买荤食,她的手艺好,尤其是大酱有着自己独门的调料。

    听说,她有一口瓮的老卤。

    这老卤也不平凡,是钱婶阿娘的时候就传下来了,比她自个儿的年纪都大,再传到她闺女儿那一辈,以后都能打出百年老卤的招牌了

    钱婶搬家的时候,丢了啥都不能丢了那老卤。

    生意好,肉食方面的需求就大。

    也不知道哪一次时候,她做生意和客人絮叨,听客人犯难的说了这话,眼睛一亮,顿时脑子里就有了主意。

    拜神的肉好啊

    有人帮着料理过了,毛也拣得干净,她收了这肉做生意,自己省事了,还能压一压价。

    另外,舍不得吃的人也能回一些本,这不是妥妥的双赢吗

    至于肉供过神

    嗐,这事儿有啥要紧的

    供过神的肉才好呢神仙吃剩下的,自己再吃了,这是保平安的事儿。

    “钱婶也没瞒着,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没事儿,我们不介意。”赵大宝又夹了一筷子的卤煮五花肉,以实际行动表明,他是真的不介意。

    潘垚

    也确实是,她和府君是因着本就是元神,瞧的是食物原本的精炁,这才介意。

    “府君,咱们吃荔枝。”潘垚推了一串的荔枝过去,瞧着谢予安的眉眼弯了弯,声音轻快,“肉有啥好吃的,吃了会胖胖了可不好看”

    谢予安顿了顿,过了片刻才抬手,黑袍上赤凤的纹路漾过红光,衬得那骨节愈发的修长。

    接过了那一串的荔枝,他也没有吃,只视线落在上头,不知在想着什么。

    要是潘垚这会儿使一个同心术,就能知道,谢予安是这段日子在野外吃伤了荔枝实在吃不下了。

    赵大宝瞧着这两人,暗暗撇了撇嘴。

    肉哪里不好吃了

    就嘴硬吧,吃不着葡萄说着葡萄酸。

    “真这样灵验吗”潘垚好奇,手支着下巴,又问起了城外小观新请的那一尊神像。

    “灵,怎么不灵了”

    与此同时,场外的小道上,季茹娘坐在牛车上,怀中抱着从小观中请的神像。

    只见红布包裹着神像,神像不大,只成人一掌高。

    此时牛蹄得哒,车轮磷磷,正一步一甩尾地往家的方向前进。

    随着日头落入山的另一边,夜色渐黯,不知不觉间,天色从将黑未黑成了一片的漆黑。

    月亮还未升起,云厚,星光都朦胧,天色暗得像一口许久未刮灰的黑锅,黑得让人心惊。

    秋风卷起枯叶,树木沙沙作响,像是有恶鬼呼啸而过,在耳边呢喃低笑。

    季茹娘有些慌,环看了下周围,仔细地去辨认这儿离家还有多远,手不自觉地抱紧了怀中的神像。

    早知道就不逛这么久了,季茹娘心中懊恼。

    她应该早些时候回去,不该因着进城一趟不容易,又去市集上买了些东西,忘了近来秋分已过,日头渐短,夜间渐长,天色也黑得也愈发的早。

    “牛叔,这到咱们村子还有多远的路啊”季茹娘忍不住问道。

    “哈哈,小赵媳妇这是胆子小,走夜路怕了”

    赶车的牛叔还未应话,牛车上,同村的婶子就笑着调侃了两句。

    她一瞥季茹娘怀中抱着的红布,不忘揶揄,道。

    “没事,你今儿请了神,就是真遇到什么东西了,咱们有什么事,小赵媳妇你也不会有事。”

    “瞎咧咧什么”赶车的牛叔眉头一皱,低声喝了一声。

    “对呀对呀,大晚上的,春喜你瞎说什么,害得我心口砰砰地乱跳,吓人得紧。”

    另一个婶子也数落先前开口的婶子,嫌她嘴上没门,心里没数。

    没瞧到天色这样黑么,风呼呼刮来,那树影摇啊摇的,瞧过去就像鬼要抓人一样。

    真是七月半的鸭子,不知道死活,还在那儿嘎嘎嘎地乱叫。

    “怕啥。”春喜讨了些没趣,撇了撇嘴,“俗话都说了,咬处有虱,怕处有鬼,咱们胆子就得大一些,心里越怕,越是招这些东西,心里不怕,鬼东西都怕咱们呢”

    “还在浑说”赶车的牛叔转头,用力瞪了瞪春喜,心中暗暗想着,下一次他不载这老妹儿了,忒听不懂人话

    突然,似是瞧到了什么,牛叔瞳孔缩了缩,整个人都僵了僵。

    牛儿甩着尾巴往前走,前头有两根竹竿,上头挂了灯笼,灯笼被风吹得摇动,这样大的风,灯笼本该撑不住,但里头的烛台,车把式牛叔花了巧思,做的是滚灯。

    怎么摇,滚灯里的烛台跟着晃动,一准儿熄不了

    因此,此时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这两盏灯是唯一的光源。

    灯照着前路,也氤氲着走过的路,不知什么时候,后头竟然跟了个影子。

    它瞧过去像是人的样子,有着四肢,贴着树影下头走过,头发好像是黑的,和夜色笼在一处,衣裳带几分死白五官好像罩了一层布,朦胧光亮中,让人瞧不清模样。

    风刮来,那道影子飘飘忽忽。

    像衣裳一样飘动内里好像没有骨肉。

    牛叔一窒,只觉得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砰砰砰”

    “砰砰砰”

    耳朵里像是装了一面大鼓一样,这会儿被人用力的擂动,他吓得手都发僵发凉了。

    好一会儿,他才僵着脖子,转过了头,鞭子一打牛儿,催促着牛儿继续走,走快一些。

    牛叔心里慌得厉害,也急得厉害,半点不敢吭声,就怕这东西听到声响了,就跟得更近了。

    只盼

    只盼他们和这鬼东西只是擦肩而过的缘分

    偏生,这春喜老妹儿张了口,就像是扯开了老太太的裹脚布,还没完没了

    “小赵媳妇,你怎么想着请一尊神回家了”

    季茹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见春喜婶子瞧着自己,显然在等着自己的回话,噎了噎,倒是不好不应话了。

    她的声音有些柔,“我听人说了,这小观里的神颇为灵验,明年秋闱,官人便要去赶考,我就想着请一尊神回家,日日三柱清香,到时也保佑官人出门平平安安,顺顺当当的。”

    “这样好。”方才撅了春喜婶子的梅子婶子附和了一句。

    她生了个四方脸,瞧过去有些严肃,头上包着块暗青色的布巾,但熟悉她的村里人都知道,她瞧着面凶,心眼却不坏。

    这会儿,她点了点头,看着季茹娘的脸上有赞许之色。

    “凡事不能临阵磨枪,这拜神也一样,虽然离小赵赶考还有些日子,不过,咱们早一些做准备,请个家仙镇宅,让神仙知道诚意,出门也能添一份平安。”

    一旁,春喜婶子不以为意。

    求神要是有用,那不是人人都能求了

    就只三柱清香的事儿多简单啊

    当然,要是人人都求,你许这个愿,我许那个愿,这神仙也忙不过来,忙不过来,那就更不搭理人了。

    “说来说去,过日子还是得靠自己,小赵读书也是一样,想要高中,得靠他勤学,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没用”

    “我呀,其实是不大信这些的。”

    春喜婶子开口,她素来腻味这些,平日里操持家务就算了,逢年过节,祖宗忌日生辰,都得烧一桌子的菜,忙的都是她

    也没见祖宗神仙保佑家里发财,日子还不是踏实的一日日过

    “春喜别说这话,茹娘请的这神像,听说挺灵验的。”几人插了话,纷纷说起了小观灵验的事迹。

    像什么哪一户的牛丢了,寻着小观里一问,就得了个方向,半信半疑地走了过去,一瞧,嘿,牛还真在那儿

    又或是哪一户人家求财,诚信诚意的,然后一扔,也得了个准许。

    “哈哈哈,也是神了”说起这事儿,说话的人都乐呵。

    “你道怎么发财那人回家的路上就踩了坨臭狗屎,还不待他说一声倒霉,脚下一个咯噔,像是踩着什么硬物了,他抬起脚底板一瞧,嘿,下头粘了一枚的铜板儿”

    原来啊,是一只狗不知从哪里吞了个铜板,吃了好些青草,又屙了好大一泡,可算是把这铜板屙出来了。

    一个铜板也是财。

    别管那踩了狗屎的人怎么想,最后都得一阵白脸,一阵青脸的去还愿。

    没办法,太灵了。

    才许愿发财,就真的送财来了。

    “不过,我今日还听说了一件事。”不知是谁压低了嗓子,呼呼夜风中,这声音被风吹得有些缥缈,有些阴森。

    “听说,这神心眼有些小,还有些邪是人从河底捡来的,是一尊旧神。”

    “小赵媳妇,你把它请回去了,可得小心一点儿。”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