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3. 笋衣烧肉 每片笋衣均匀地裹着油脂,润……

作品:《开卤味店后,我暴富了

    吃了点蒸水芋头垫垫肚, 颜烟回到院里,和黄秀兰一起帮忙。

    水芋头的汁液不小心弄到手背,奇痒难耐, 大伯母递来两双橡胶手套。

    她返身拿一只瓷碗,往里抓进一把干货, 以热水泡开。

    颜国华和黄秀兰带来的一扇排骨, 一半放瓦罐里炖着,另一半排骨跟水芋头一起上锅蒸熟。

    处理完水芋头,见大伯带着铁锹和背篓往屋后走, 说是挖点冬笋,下午给她们尝尝鲜。

    冬笋, 只在立冬前后才有的特殊食材。

    竹笋味甘, 笋肉鲜嫩, 是一道充满了时节色彩的美食。

    冬笋佐以腊肉, 可以冬笋焖肉, 或是油焖冬笋光是想一想, 令人流口水。

    颜烟一听,立马来了极大的兴趣。

    她拿到小铲子, 屁颠屁颠跟过去。

    上半年, 颜烟和嫂嫂宋锦一起挖过春笋,积累到了经验,只需目光一扫, 瞄见平整处出现小鼓包或是裂缝, 便知泥巴里埋着好东西。

    一铲子下去, 扒开泥土,果然叫她瞧见泥土里褐黄色的笋子,几乎鱼泥土的颜色融为一体, 不仔细瞧,发现不了它。

    因为未接触过阳光,它的幼笋肥嫩,鲜美厚实,斜斜躺在泥巴里,娇憨可人。

    她刨出的笋子,个头较大,被颜国栋扫见,他掂量掂量“运气不错 挺沉,得有半斤重。”

    颜烟有点高兴,市场里卖的冬笋可贵了,十多块钱一斤,撇去外面厚重的笋衣,里面不剩多少肉,挖到这么大的冬笋,跟白捡钱似的。

    又刨出几个,二伯和颜国华来了,看女儿面朝黄土,背朝天,刨泥巴刨得哼哧哼哧起劲儿,于是劝她“歇息喘口气。”

    颜烟拒绝“我不累啊。”

    挖笋子太好玩啦。

    一刨一个,成就感满满。

    又刨出一个肥硕的冬笋,颜烟笑得两眼弯弯,问爸爸和二伯“这个大不大”

    她高兴就好,颜国华“大。”

    “挺大。”顿了顿,颜国梁丝毫不客气说“你多挖些,一会儿给我也带点回去。”

    颜烟“好。”

    正要挖下一个,听见后门传来黄秀兰的声音,喊她们开饭了。

    在大伯父的要求下,二伯帮忙拿背篓,颜烟直起腰来,才感觉到疲惫,也毫不客气把铁铲子交给二伯。

    他嘀嘀咕咕“你们就知道欺负我。”

    颜烟“我挖的冬笋,二伯还想不想吃了。”

    颜国梁一噎,又不甘说“我也挖了莲藕。”

    颜烟哦一声“好像是哦,那铁铲子给我吧”

    颜国梁大度说“算了算了,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一个小孩子计较。”

    已经毕业了一年的小孩子,颜烟“”

    回到院子,颜烟用刷子把鞋底刷得白白的,这才洗把手,来到堂屋的饭桌。

    上午刚从藕塘里挖出的莲藕,此刻已经被主人端上餐桌。

    成熟后的莲藕,适合煲汤,可谓一绝。

    大伯母盛了一碗莲藕排骨汤,递给她,碗里足足的肋排骨,只有少量的藕块说“你们买的排骨好新鲜,烟烟多吃点,好好补补身体。”

    看着碗里堆得满满的排骨,颜烟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好吧,大伯母的爱沉甸甸,她只能接受。

    炖了快两个小时,炖得排骨的骨头都快酥了,一扯皮肉,立马脱骨。

    骨头里的骨髓,也被她嘬出来,油汪汪,比肉还香。

    啃了一碗排骨,啃得有点腻味。

    她夹起碗里唯一一块莲藕,怀疑这块是漏网之鱼,不小心被大伯母放进来的。

    现挖的莲藕是糯的,能拉出藕丝,没有洪乡莲藕吃起来粉糯糯,绵绵沙沙的口感。

    藕汤鲜甜,喝下后,胃里暖意融融。

    老藕做汤,新藕被切成片,做成一道酸辣藕片,十分开胃。

    新藕脆爽,几乎没有藕丝,咀嚼间,回味是一阵莲藕的甘甜。

    刚吃下几片脆藕,大伯母把排骨蒸水芋头挪到她面前“这个吃着香,烟烟你多吃点。”

    颜烟生怕大伯母热情给她堆一个满碗,赶紧说“我自己来。”

    排骨蒸水芋头,排骨和芋头都被拌了米粉,加了各种调料搅拌均匀,水芋头在下,上面用排骨一层层铺开。

    当热气上来后,排骨表皮的肉质受热,蒸出的汤汁和骨髓,缓缓流泻,落到水芋头上,滋润了寡淡的水芋头,一点不浪费。

    如果说藕塘里的排骨,味道稍淡,更注重原滋原味。

    粉蒸排骨则是用食盐提前腌制过,蒸熟的过程中,盐分和调味料沁入到肉里,咸香适宜。

    撕扯一块排骨,它的肉质在口腔里鲜嫩多汁,不干不柴,风味绝佳。

    一扯,骨肉分离,骨头上缓缓流动着油花花的肉汁儿,一口嘬掉汤汁,她扔掉骨头,又拿起一块品尝。

    大口吃肉,大口啃排骨,嘴巴里包着一汪鲜嫩的肉肉,太满足啦

    粉蒸水芋头,软烂到筷子都不好夹起来,必须用勺子去舀。

    排骨的汤汁和油脂包裹住水芋头,保存了芋头里水分,使得它吃起来入口即化。

    芋头蛋小而软糯,油润润,像是冰淇淋一样,在舌尖绵绵融化开来。

    不由得,叫颜烟想起饭前吃的糖蘸水芋头。

    连皮上锅蒸的水芋头,蘸白糖吃,甜甜软软,香香糯糯。

    排骨蒸水芋头,口感咸香,因为被大量的油脂包裹,偏水嫩些,芋头肉软嫩无筋。

    粉蒸芋头淋上一点点香醋,醋香绵绵,更是勾魂。

    芋头两吃,各有风味。

    一碗排骨莲藕汤下肚,啃了许多粉蒸排骨和芋头,吃得饱饱,正准备放下筷子,桌上的另一道菜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好像是干笋衣烧肉,这个不多见。

    笋衣,顾名思义,以春笋的外衣壳为原料,选用鲜嫩部分,经过蒸煮、晾晒后,成为了干笋衣。

    不管吃得多饱,她也得尝一筷子,让自己知道是个什么味儿

    不然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这茬,想起没有吃到的笋衣烧肉,又馋又饿,又后悔自己当时怎么不多吃一筷子。

    今天吃肉吃得多,犯了腻味,她只夹了一筷子笋衣。

    淡黄色的笋衣干,泡发后,黄里透着浅白,用干煸后的五花肉一起烧好,每片笋衣均匀地裹着油脂,润润的。

    笋衣薄到几近透明,看着很脆嫩的样子。

    入口是收干汤汁后,五花肉独有的油润,初时很一般,当牙齿切割到笋衣时,它的脆嫩,让人惊讶。

    味蕾天翻地覆,肥油的滋润,肉香与笋衣的清香交织,让笋衣的口感脆嫩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笋衣的口感,不比笋子差,因为薄薄的片装,更易吸收汤汁里的油香肉香。

    看似油水足,吃着不腻,脆生生,好下饭

    她用五花肉裹着笋衣,一起送来,五花肉的油滋滋,和笋衣的脆嫩交缠,口感好丰富。

    饭后,歇了会儿。

    大伯母给院子里晾晒的疙瘩茎块翻个面,让两面都晒得蔫巴些。

    颜烟也跟过来帮忙,拿起一个瞧瞧“这是洋姜吗”

    大伯母嗯一声“晾了四五天,今天晒一晒,差不多可以腌制放坛子里。”

    洋姜,又叫菊芋,鬼子姜,它开的花黄艳艳,每年十月份底,或是十一月初是收获季节。

    它跟黄精一样,收获的果实,都是埋在土壤里的根茎块。

    颜国华每年会特意从老家带一些回去,颜烟回忆了下,它的口感甜脆,拌着辣椒油,酸酸辣辣,贼下饭。

    大伯母用凉白开化开食盐和白糖,把蔫巴的洋姜放到坛子里浸泡,据她说,过半个月可以开坛吃。

    见颜烟还想再去挖冬笋,大伯母一把挽着她的胳膊“挖笋子累,让他们去,你跟我田里捡水芋头,还有甘蔗吃。”

    听到甘蔗,颜烟犹豫下,果断放弃冬笋。

    难得碰见一次冬笋,可是甘蔗似乎更诱人啊

    家里的男人都去竹林找冬笋,她和黄秀兰跟着大伯母去田里,帮忙捡水芋头。

    到了地方,芋头还没开始捡,大伯母先砍下一根甘蔗,递给颜烟。

    甘蔗的叶片窄薄,极为锋利,大伯母一面嘱咐小心划伤手,一面又在甘蔗堆里挑挑拣拣,找到一根肥壮的,手起刀落,轻松砍掉。

    握着甘蔗,颜烟盯着它表皮的灰黑色物质,知道这是甘蔗的糖霜,跟葡萄上的糖霜一样,代表着甘蔗非常新鲜。

    小心翼翼扒掉甘蔗结的叶子,大伯母家种的绿甘蔗,比紫皮色甘蔗的节间长。

    紫皮甘蔗,粗粗壮壮。

    绿皮甘蔗,细细长长。

    眨眼间,大伯母用刀锋刮去甘蔗表面的糖霜浮沫,刮干净后,砍成段,递给黄秀兰和颜烟一截。

    吃得有点饱,可是甘蔗要吐渣,吃点糖水,又不占肚子。

    颜烟接过,意外发现绿甘蔗皮很脆,不像买的紫皮甘蔗结实难咬,需要用工具分离外面的甘蔗皮。

    这个就很好啃,甘蔗鲜脆,一啃一条长长的甘蔗皮,被颜烟在手里攥着。

    大伯母见了“这里不像你们城里,不能乱扔垃圾,我们村里直接扔田里,腐烂后成了肥料,对庄稼好。”

    她点点头,把手里攥的甘蔗皮全扔到地里,努力啃掉外面的甘蔗皮。

    看它外皮凝结一层糖霜,就知道糖分很高。

    啃完外面的甘蔗皮,终于可以品尝到里面的甘蔗肉。

    风中卷来甘蔗的甜香,诱得人口腔里疯狂分泌口水。

    黄秀兰率先一步品尝到,咬着甘蔗肉“清甜脆口,还好不是很硬,不然我这口牙啊,肯定咬不动。”

    大伯母笑“我也是啊,牙齿都松动好几颗,啃不了太硬的甘蔗。”

    听到妈妈的评价,颜烟更馋了。

    她一口咬下,果然脆生生,甜津津,好充沛的汁水啊

    一口下去,甘蔗爆着汁,超甜的

    呜呜,自家种的甘蔗真甜,真好吃耶,比外面卖的甜

    她有点想来村里种田。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