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13 章 113
作品:《细腰藏春》    步煜并不打算原谅他。
    他也不愿再看那些书,将其扔至一边儿,别过头去。
    卞玉送来的甜汤很甜,是他一贯喜欢的味道。夜色昏昏,少年天子垂下眼去,看着面前这一碗甜汤,却是怎么都提不起来胃口。
    见他兴致恹恹,戚卞玉缓缓走上前。她是在宫中长大的,除了跟着他一同念书,还要与他一同习武练剑。少女虽身形纤瘦,可那一双手却极为有力量。她素手纤纤,捧过搁置在桌案边的汤碗,问道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可是又遇见什么烦心事了
    戚卞玉知晓,这些天以来因为湘南水灾的事,君上在前朝与那些老臣们吵得不可开交。她是与君上一同长大的,甚至还比君上年长了几岁。如今看着眼前这个衣衫清瘦的少年,因为苛杂的朝政之事忙得如此焦头烂额,戚卞玉也是说不上来的心急。
    她拢了拢衣衫,走上前,舀了一勺甜汤。
    步煜本没有什么胃口。
    他方欲拒绝,迎面而来的却是卞玉那双素手。少年抬眸望去,正巧望入对方那一双笑意盈盈的双眸。在步煜的印象里,他的卞玉一贯都是这样她温柔而坚韧,无论自己遇见了什么事、甚至犯了什么错,她都会安静温柔地陪伴着自己,渡过这一道道难关。
    看着卞玉的眼睛。
    鬼使神差地,他竟张开了嘴巴,将甜汤一口一口地咽了下去。
    甜汤是卞玉亲手做的,清甜爽口,并不腻人。不过少时,满满一整碗就这般见了底。回想起今早朝堂上发生的事,他忽然伸出手,将少女纤白的手腕紧紧握住。
    “卞玉。”
    “陛下,臣在。”
    他柔声,道“明日陪朕出宫一趟,朕想去看看宫外的难民。”
    戚卞玉点头,“好。”
    那些难民都是自湘南水灾过后,逃往京都的。
    那一场洪灾,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步煜一袭紫色的常服,走下马车。
    他的身侧,亭亭玉立着一名同样身着紫衣的少女。二人甫一下马车,便看见眼前这等令人扼腕叹息的场景。
    那些背井离乡的、长途跋涉的难民,男男女女、老老小小,皆是面黄肌瘦、身形嶙峋。
    只看一眼,步煜便禁不住掩面。
    诚然,眼前场景之凄惨,无论何人见状,都免不了一番动容,更何况自幼在宫中锦衣玉食惯了的步煜。也就是见到眼前这样一幕,步煜忽然明白了,他光想着如何去防洪,却全然忘记了,这些因水灾背井离乡的贫苦百姓们。
    少年面上浮现许多愧疚的神色来。
    他攥了攥腰际的流苏穗子。
    见他这般,一侧的戚卞玉也走上前,轻声唤了句,君上。
    她的声音极低,低到唯有这风声,和他们二人才可以听见。金善寺山脚下已搭建了简易的难民棚,一间草棚内,已横
    置着两口硕大的铁锅。
    左边的锅里满是白花花的大馒头,另一个锅中则是那热气腾腾的汤羹。
    接下来的这几天,除了日常处理政务之外,步煜一得了空便来到此处,亲自为难民们施粥。
    每每当他施粥之时,身后总会雷打不动地跟着那名衣衫清瘦的少女。日影煦煦而落,山脚下吹涌起阵阵微风。山风就如此穿过二人的袖摆,粥香中和着花香,向着步煜面上拂来。
    少男少女,淡紫色的衣衫交织在一起。
    步煜为难民们一勺勺舀着热粥,也不知有没有注意到身侧的动静。
    戚卞玉半披着乌发,一边替难民分发着干粮,一边微微侧首,朝身侧的男人面上望去。
    晚霞翻起红晕,不知落在何人的脸颊上,一片金灿灿的光影里,少女纤长的鸦睫轻轻颤动着,迎风送来适才在马车里,她轻柔的声息。
    “陛下,卞玉会在您身后,永远陪着您。”
    这一回施完粥,天色尚早。
    太阳还未落山,抬眼之处天际一碧如洗。步煜思忖少时,让卞玉随着其余人先回宫。
    “那陛下呢”
    戚卞玉问。
    即便与她分外亲昵,但他还是觉得,不应当将卞玉也牵扯进来。
    他没有告诉对方,步瞻还活在世上的消息,只道“你先回宫,我还有旁的事要处理。”
    见他不愿说,戚卞玉也没有追问,点点头,乖巧地应了声是。
    步煜理了理衣摆,朝步宅的方向走去。
    有了上一回的指引,这一次步煜愈发“轻车熟路”。
    甫一推开院门,他便看见庭院之内,那一双相互依偎的身影。
    见到煜儿,姜泠喜出望外。
    这些天,心中思忖着季徵会因水盈盈的病情忙得不可开交,姜泠也不好意思去那处私宅打搅他们,于是便成日在这老宅子里面腻歪着。她也时常会想,现如今要不要进宫去找煜儿,可一想到煜儿与步瞻之间那尴尬的父子关系,姜泠却有些不敢带着步瞻进宫去了。
    她安慰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慢慢来,他们父子和解,不急于一时。
    谁知,这厢还正为此事发愁呢,煜儿竟主动来找他们了。
    少年未穿龙袍,一身紫衫清瘦,腰际佩着昔日姜泠送他的白玉坠子。
    他如同往常一般,在老宅用了晚膳。
    待入寝时,姜泠走上前,同他道。
    不知他今夜回不回宫,若是想住在步宅里这些天他们已将其他院子都打扫干净,他大可以挑一处喜欢的院子宿下。
    姜泠话音方落。
    少年竟侧了侧首,指着步瞻道
    “母亲,孩儿想与他睡在一起。”
    姜泠一愣。
    她身后的谈钊一愣。
    就连步瞻本人,闻言,也是一怔神。
    清风拂于男人清瘦的面容之上,他放下手中茶杯,将
    信将疑地用口型比了个我
    步煜目光笃定是你。
    似乎怕众人误会,少年又放沉了目光,他转过头,同姜泠小声嘀咕道
    “我就是不想看见您与他睡在一起。”
    既然无法阻止。
    那就只好牺牲自己了
    小皇帝的神色有几分义愤填膺。
    见状,姜泠也不大好去拦,只好由着他来,心里头想着,这总归也一是两个人交流交流感情的机会。
    内卧的房门被人从内关上。
    “吱呀”一声,隔绝了姜泠满是好奇的目光。
    房门虽隔,仍然有日影自门窗的缝隙间投照入户,暖煦的光晕笼罩在男人白皙的面容上,步瞻走上前一步。
    “说吧,这次又遇见什么难题了。”
    “”
    姜泠发觉,近来煜儿愈发奇怪。
    他似乎很喜欢在入夜前来到步府,并与步瞻同宿一屋。
    她曾忍不住,偷听过二人墙角。
    每至入夜之时,他们那间屋的灯虽暗着,可仍旧有絮絮的低语之声自房门另一头传过来。姜泠不禁趴近了些,将整只耳朵都贴在门框上,也只能听见几个模糊不清的字眼。
    譬如,臣子、水患、兵部侍郎、户部尚书
    姜泠明了这是步瞻在教煜儿,如何处理那些棘手的朝堂政事。
    这等小心思,步瞻又怎能不知
    他看着身前比自己矮上许多、眉眼却与自己十分相似的少年,佯作并未看出对方的想法,自顾自地说起来。
    从内廷,到朝堂,再到京城之外。
    步煜沉思良久,始终未将那件压在心底里的事说出来。
    近日朝堂众臣,一直在张罗他选妃立后的事。
    先帝子嗣单薄,独有他这一个儿子。为了不“重蹈覆辙”,群臣联名上书,请求幼帝早日选妃立后,为大魏开枝散叶。
    可是他
    也不想要什么妃子。
    床榻之上,少年发出一声叹息。
    这些天,煜儿一直来步府找步瞻。
    姜泠在一边瞧着,心中终于有几分欣慰。
    看着男人侧首,温声言语,她头一次感受到一个父亲引导孩子、教他为人处世的感觉。
    昨夜一场大雨,下到黄昏才停歇。
    步煜是淌着水来步府的。
    步瞻正坐在院内那张石桌旁,手里捧着本书,似是已等待许久。姜泠正好端着与喜珊新做好的糕点走过来,甫一迈入庭院,便瞧见男人面上的神色。
    期待,欢喜,温柔。
    他同样也期待着,每天入夜之时,与自己孩子的见面。
    金粉色的霞光落在男人鬓角边的银丝上。
    再迈入庭院时,这一双父子已面对面坐在石桌两侧,竟下起围棋起来。
    少年执白棋,男人执黑棋。
    相比于煜儿面上的紧张与小心,步瞻明显轻松许多。
    他游刃有余地落子。
    谈钊跟在姜泠身后,走进来。
    听着脚步声,她朝后望了望,再欲收回眼神之际忽尔瞥见谈钊眼角的泪花看着眼前这等“父慈子孝”的场景,身高八尺的大男人竟然还哭了。瞧见姜泠转过头,谈钊又赶忙拭了拭眼角的泪,有些结巴地道
    “我、我方才在街上买了只烤鸭,拿过去给陛下吃。”
    谈钊也是看着步煜长大的。
    说这话时,他的声音中还带了几分宠溺。
    姜泠点点头。
    也不知是步瞻放了水,还是煜儿的棋艺大有进步,这一局二人竟下到了傍晚。待下完这一局,天色已然黑了下来。煜儿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与母亲谈心。这些天,姜泠能明显感觉到这孩子有心事。
    是何事
    他并未明说。
    但她隐约觉得,这应该不是朝堂上的政事。
    从姜泠房间出来时,已经很晚了。
    步煜抬头望了眼天上的星星,循着路,朝另一条路走去。
    月光铺满小径。
    步煜兀自念着心中的事。
    他不想纳妃,不想立后,不想开后宫。
    他不想迎娶别的女人。
    正思量着,眼前横上一道门,少年想也不想,推门而入。
    门内一片幽黑。
    忽然,他听到有瓷器摔落的声音。
    韫枝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