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0.170 一更
作品:《我在八零搞运输》 小小的饭馆瞬间被人挤满, 挡住了门窗,正在抽旱烟的包老汉察觉到光线暗了,漫不经心瞥过去, 嗬, 他吓的差点坐翻了凳子。
一窝汉子里面穿的衣服比他家抹布还破, 大冷的天穿着草鞋, 外边却穿了一件崭新的棉大衣。
他低头飞速转眼珠子,心想难不成他们是葛升亮新招的手下, 领头人要53份羊肉泡馍,不是他们这边的口音。
听到婆娘和儿媳说话的声音, 包老汉手脚慌乱跑到后门,打开一个缝隙, 一边摆手, 一边朝两人挤眉弄眼, 他关上后门,想了想不放心,他锁上后门, 转身脸上的褶子笑得堆在一起朝他们走去“店里的羊肉汤不够了,你们往县城里面走, 走百米,就能看到比咱家店大的羊肉汤馆,他家羊肉汤比咱家羊肉汤正宗。”
林北把包放桌子上,扯下尼龙手套,从兜里掏出一封介绍信递给包老汉,包老汉不敢接,林北递了递信,包老汉一边观察林北脸色, 一边哆嗦接信。
别看包老汉六十多了,人家五四年上过两年扫盲班,用他的话说,如果当年他参加高考,凭他的学历,已经做官做到中央了。这么多年不碰书,他还认识壹到拾、毛、党、政府,这让包老汉十分自豪。
一封介绍信,他认识的字巴掌能数的过来。
包老汉不愿意让人小瞧他,装模作样看介绍信,目光落在印章上,五角星图案正,xxx政府确实像那么回事。
林北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抽一张大团圆、三张两元面额的钱放桌子上。
“介绍信没问题。”包老汉把信还给林北,拿起钱,指着纸币背面卖弄道,“这两个字是拾圆,这两个字是贰圆。”
收获无数震惊的目光,包老汉找林北一毛钱,平时抽抽旱烟,收拾碗筷的老汉亲自给他们弄饭。
柜台旁边有一个炉子,炉子上放了一个水壶,甭管水开不开,大家拿着茶缸过去倒水。
水壶空了,他们还贴心灌了一水壶凉水放炉子上。
窗户台上放了一排碗,冒着热腾腾的烟,大家过去端饭,先嗦粉,再撕饼放里面泡,这顿饭大家吃的心满意足。
外边的天暗了下来,林北带大家找招待所,了解到整个后齐只有一家招待所。
胡翔和林北、桑超英住一间屋。
桑超英躺床上,脚放盆里泡脚,眼睛空洞望着屋顶。
本来躺下的林北脑子里闪过展销会、唯一的招待所,他爬起来,穿上棉大衣,戴上手套“胡翔,你跟我到楼下一趟。”
躺床上正在回味羊肉泡馍的胡翔“好。”
他们不曾拥有过搪瓷茶缸,想象不出羊肉汤的味道,现在他们不仅拥有了茶缸,还知道羊肉泡馍的吃法。
胡翔嘴巴快咧到后脑勺跟着老板出门。
桑超英凭毅力爬起来擦脚,插上门闩,扑到床上,扯被子盖身上的力气都没了。
到了楼下,林北让胡翔找个凳子坐,他出门买了一袋炒南瓜子回来。
他把南瓜子放柜台上,推南瓜子让接待员吃,顺手抓一把南瓜子给胡翔,边嗑南瓜子边跟接待员闲聊。
林北买的是十斤装的南瓜子。
昨天下了暴雪,公交车停运了,来后齐参加展销会没来得及走的人暂时住在招待所,他们今天聚集到县委,让县委无论如何给他们弄一辆公交车过来,他们要乘坐公交车到小林场,乘坐火车离开,一刻也不想待在后齐。
县委不组织百姓铲雪,铲出一条通往小林场的路,他们对后齐的印象差极了。
一群穿着考究的人回到招待所,阴沉着脸让招待员给他们房间送一瓶开水,余光瞥见柜台上有一袋南瓜子,他们让招待员给他们倒一杯开水,抓一把南瓜子,围着炉子聊天。
“唐医生,2月1号过年,再不回去,我们赶不上新年了。”
“当地政府怨我坏了他们的好事,连累了大家,抱歉。”
“唐医生,你没说错,人工种植的枸杞毫无价值,后齐政府邀请我们参加展销会,拿我们当木仓使,欺骗广大消费者,我们这群高知识分子,宁死不做他们手中的木仓。”
“唐医生,我昨晚打电话告诉主编这里的情况,主编震惊后齐政府明知道人工种植的枸杞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却举办展销会销售枸杞,他们为了钱把老百姓当傻子骗,我们主编说了,一定会揭露后齐的枸杞骗局。”
“展销会开了一个星期,那些营养专家和医生没有一个敢提出质疑,只有唐医生敢提出质疑,实在可笑。”
“不愧是海外归来的医生,敢说国内权威人士不敢说的话。”
“昨天那些营养专家和医生抨击唐医生哗众取宠,今天他们纷纷改了口风,当真可笑。”
“还得想办法让后齐百姓给我们清出一条路。”
“他们把我们骗来的,他们得负责把我们送到火车站。”
他们口中的唐医生叫唐善华,六十年代初期出国,三个月前回国,刚四十岁,一回到国内,就被各大医院争相聘用,他没有给予回复。近日他演讲的“人工枸杞无价值论”在小圈子内引起了轰动,等到他回去,轰动会扩大到整个市,整个省,或许还会凭借这个闯入京圈,毕竟他是海归,国内九成医生、营养学家的履历不如他,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被唐善华请来的记者、医学生为了攀上明日之星,以唐善华马首是瞻。
他们丢下一地的南瓜子碎屑,提醒招待员给他们房间送一瓶开水,恭维着唐善华上楼。
招待员白眼快翻到天上。水没开,他把水灌进暖瓶里,嘀咕“一群畜牲,喝鸟的水。”
他笑着把暖瓶送进他们房间,拉长脸下楼,见胡翔在扫地,他笑着跑下楼“你是客人,扫啥地,快放下,我来扫。”
“咱厂里的地归我扫,旁的不敢说,扫地我最拿手。”胡翔把垃圾扫撮箕里,将扫帚、撮箕放角落里。
“对了,介绍信上说你们到咱这里采购原材料,你们收购啥”招待员好奇问。
胡翔挠头看老板。
“枸杞。”林北平静说。
却把招待员炸的脑瓜子嗡嗡响。
他们今天才到后齐,如果他们没见过那帮人,或许能忽悠他们收购枸杞,可恨这位老板碰上了那帮人。
天要亡后齐。
招待员抱着头跺脚,嘴里嘀咕都怨他。
“我们人是从猿人进化来的,所有的粮食、蔬菜都是野生的,后来才被人工种植,谁敢说它们毫无价值。”林北又说,“猪牛羊鸡也是野生的,后来被人圈养,人生病了,医生说喝鸡汤补身体,证明饲养的鸡有营养。”
“所以他们是伪科学。”林北拍了拍招待员的肩膀上楼。
前有人工枸杞无用论,后有伪科学,招待员私以为后者更高级,尽管他不知道啥是伪科学。
学到一个新的词汇,招待员和同事换了班,跟朋友、亲戚炫耀新学到的词,重点跟他们说林北说的那番话。
人工枸杞无用论被唐善华提出来,人工枸杞成了猪都嫌弃的东西。
参加展销会的商人当场改变了主意,签好的合同也成了一张废纸,老百姓主动降价,就差把枸杞送给他们,也没让他们回心转意,他们冒着大雪离开,少数人因为没抢到座位,留下来坐下班车,结果车开不进来了,他们留了下来。
有人回到家里把枸杞全倒了,有人支开家人,在屋里喝农药。
林北说的那番话像风一样刮遍整个后齐,不少人跑到沟里捞枸杞,连夜用炕烘烤枸杞,喝农药的人离卫生院远,送卫生院肯定赶不及,家里人用土方法救他,得庆幸家家户户穷,这人存着留着农药除虫的心思,没敢喝多,被家人不停的灌黄金汤,吐了整整一天,人倒是救回来了,听到林北说的那番话,被人打趣,他又哭又笑说以后不寻死了。
早晨,林北带人下楼吃饭,门口堵满了人。
招待员看到林北,眼睛一亮,跑上前一把抓住林北,拉着林北走上前“他,是他来咱们后齐收购枸杞。”
他们怕大老板消失,走夜路到招待所门口,在门口等了半宿,脸都冻青紫了,乌紫的嘴唇哆嗦道“老板,你真的收购枸杞”
“对。”林北拎起包,“我钱都带来了。”
“收购我家的,我家枸杞好。”他们争先恐后往门里挤,生怕抢不到名额。
“你们有多少,我收多少,只要你们愿意把枸杞卖给我。”林北喊道。
“真的”他们不信。
林北指一脸懵的桑超英“他是我们厂另外一个厂长,铁路大院子弟,给厂里申请到两节货列,在1月2号下午三点前,你们运多少枸杞到小林场,我收多少枸杞。”
今天是30号,离2号不到四天,他们背着枸杞到小林场,平均一个人一天能运两趟,如果用架车运,多人在后面推,肯定比人运的多,如果用畜牲拉,速度就更快了。
众人心里有了计较。
林北拉着桑超英到旁边商量给他们什么价格。
在淮市,基本上只能在药房见到枸杞,一般老师、干部们才舍得用枸杞泡茶,普通家庭只会在熬鸡汤的时候放两三粒枸杞。
枸杞的零售价五毛多。
林北算了一下,枸杞的收购价顶多一毛。
两人通过商量,把枸杞的收购价订在了一毛。
“我们现场付钱,一毛一斤,愿意把枸杞卖给我们,可以回去拉枸杞到小林场火车站,火车站最西边有一个仓库,你们到仓库找我们。”林北喊。这是桑超英爸和小林场的火车站沟通,给他们争取到的仓库。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居然没有压价,还给了他们正常的收购价,经历了之前的事,他们担心林北耍他们,即便林北真的耍他们,他们也要运一车枸杞到小林场试一试。他们在赌,万一他们撞上了心善的老板,没耍他们,他们就赌赢了。
众人跑着离开。
林北让桑超英带着30个人回小林场。
本来疲倦的桑超英眼里全是枸杞,他精神抖擞点了30个人,带他们吃了早饭,火速离开。
林北退了房,带其他人去吃早饭。
林北一边吃咸菜包子,一边拿铅笔在地图上画路线。
龙兴不用去了,倒是可以去崔南县,但是要到小林场乘坐火车,去崔南县的计划暂时搁浅。
正要拿旗帜带领大家离开的林北听到有人骂他,他扭头,看到昨天晚上的那群人。
林北昨晚趴柜台上和招待员聊天,见两人聊的那么火热,唐善华以为林北是当地人,看到林北,只是嫌弃的皱一下眉,很快收回视线,愤怒捶桌子“人工枸杞没有任何价值,黑心商人背着大家收购人工枸杞,没有一丁点道德底线。”
早晨,唐善华心情特别好打了领带,往头上抹了油,还喷了香水,理了理西装,穿上羊绒大衣,风度翩翩下楼,撞见一群人在一楼议论“伪科学”论,他气的打了一个喷嚏,跑楼上穿了一件军大衣下楼,又撞见一群人议论一位大老板收购了后齐的全部枸杞,唐善华气的身体颤抖。
一旦伪科学论和后齐的枸杞被一个大老板收购光的消息传了出去,他怎么扬名立万。
唐善华请一群人吃饭,鼓动他们找出商人,给商人拍照,再亮出记者的身份,一旦商人不停手,休怪他们把商人的照片刊登上报。
记者想要出名,学生无脑相信海归,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总之被唐善华调动了情绪,他们情绪特别激动,嚷嚷要逮到商人,公布商人的丑行。
林北还有事做,没打算浪费时间跟他们掰扯,他带着众人离开。
走了一段路,林北掏出旗帜带领大家下乡。
好多人住在坝坝上,不像他们住的那么密集。
上了坝坝,远远听到猪在惨叫,林北寻着声音走过去,看到一群汉子把一头黑毛猪吊起来。
“老板,猪咋是黑的,能吃吗”一头尖嘴黑猪嗷嗷的叫,冲击着胡翔的世界观。
不仅胡翔震惊,其他人也震惊。乖乖,这里的猪比他们那儿的猪嘴巴尖,一身乌黑的毛发堪比乌鸦,肉能好吃嘛
刮了毛的黑毛猪跟他们那儿的猪一个色,众人“”
林北走上前,递给一个大叔一根烟“叔,谁收猪”
林北一口外地口音,他们这么多人,会怕一个即便林北身后站了一群人,他们也不怕。
只抽过旱烟的张平不动声色把烟装兜里,林北又递给他一根烟,他才开口“自己家留半头猪,卖给亲戚朋友半头猪,用不着卖给收猪佬。”
“留半头猪”要不是林北见他们生活不咋滴,真以为这个村子人人是富豪。
“灌腊肠,晒腊肉,半头猪还不一定够呢,等亲戚家宰猪,我再弄半个猪头。”说话间,张平把烟装进了兜里。
“他幺爹,别唠嗑了,赶紧做杀猪菜。”把肉条铺在化肥口袋上的女人喊。
不敢跟婆娘顶嘴的张平围上围裙,端一盆猪血钻进了灶房。
又有人端一盆猪肉进了灶房。
林北理解不了他们对吃的执著,但是对张平口中的腊肠、腊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林北带人离开,考察这里的人是不是都灌腊肠、晒腊肉,经过他考察,证实了一件事,甭管他们穷成啥样,他们家里都会有腊肠、腊肉。
中午,林北花钱到一户人家吃饭,让他们做腊肠和腊肉。
这里的人用木桶蒸米饭,腊肠放米饭上蒸,用蒜苗炒腊肉。
林北是典型的淮市口味,他吃得惯腊肠、腊肉,淮市大部分人也能吃得惯它们,林北眼睛闪烁盯着腊肠、腊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