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7. 荆轲刺秦王但秦王刺荆轲 荆轲:预判我……

作品:《今天也在为历史意难平努力

    “有人和我说, 你既然自毁长城,那便去修长城好了。”

    他本意是要流放赵迁到深山老林之中,叫他历尽苦楚。可尚谨一句话倒是说得对, 只是失去赵王的位子变成平民实在便宜他。

    不如去服苦役,还能为边防做一一贡献。

    他本就有等统一六国后连接长城的想法, 此时虽还不能进行,可秦长城总是要时不时维护的。

    让赵迁去修长城, 实在讽刺。

    公元前230年,咸阳。

    王离跟尚谨并肩走在路上,途经蒙家附近。

    王离很是不解“谨,最近干嘛每次回去都要绕道从蒙家这边走啊”

    自从他祖父和辛胜将军率秦军奔赴燕国边境,尚谨天天晚上回家都要经过蒙家。

    “你怕看见蒙颖”尚谨调侃道。

    “谁怕他了”王离撇撇嘴, “再说了, 这不是中庶子蒙嘉他们家吗又不是蒙恬将军家。”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 父子兄弟之间成年后是要分家的。王离他们家也不例外, 只不过一墙之隔, 其实分不分都差不多。

    蒙家也是如此。蒙嘉是蒙骜的弟弟, 都快七十了。因着蒙骜的关系,蒙嘉一直颇受信任。

    虽说绕点路没什么, 可是王离实在不明白尚谨要做什么。虽说尚谨说了可以不用跟着他绕路, 可是最近先生有事, 王离怎么会让尚谨一个人回去

    尚谨附到压低声音,“这样和你说吧,如今秦军兵临边境, 燕国恐怕要做些什么。那燕丹你可还记得”

    “逃跑的那个燕太子我都不明白,为何君上不派人把他追回来”王离苦思冥想,也不理解为何就这么让一个质子跑了。

    “君上的心思, 谁又能明白呢”尚谨也猜不透,“不过实在不能不谨慎。”

    王离也知道燕丹对君上有敌意。

    “可这和蒙嘉有什么关系”

    “君上的近臣,如今有几位在咸阳又有谁最可能受燕国的礼”

    王离略一思索,冷哼一声,那可确实是蒙嘉最可能。

    如今在咸阳的,先生和李斯姚贾不可能拎不清,他们估计转头就把事情告诉君上了。几个武将可能性就更小了,阿父更没可能,有人来贿赂他肯定知道。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蒙嘉,他是中庶子,是君上的侍从之臣。相比起他的侄子,蒙嘉可就不好说了。

    “那我们这样经过也发现不了什么啊”他俩都快走过了,也没瞧出来异样。

    “我只是想,突然有人带着大批财宝前来,或许能发现些端倪。”尚谨总不能冲进去查看,他和蒙嘉不熟,也没有拜访的机会。

    “要不我去和阿父说或许有法子。”王离首先想到的是告诉王贲。

    “那就说好了,不过最好先别告诉君上,毕竟只是猜测,君上够累了,不必让他为此忧心。”

    蒙嘉颇得信任,贸然说这些反而让祖龙疑心,他还不想和祖龙的近臣对着干,也不想把王家和蒙家放到对立面。

    王离点了点头,等到回家,奔着王贲那儿去了,一进门行了礼就喊“阿父”

    “回来了今日怎么又回来的晚了些。”王贲过不了多少时日又要走,这几天对王离格外关心。

    “这不是和谨一起走的吗自然慢些。”

    “你还怕他被拐不成”

    还没几个人敢在咸阳拐孩子,不然怕不是刚拐回去就被举报了。

    王离发现今天的王贲好像格外暴躁“阿父,你今天火气真大。”

    “你倒是开心,我倒是受气”王贲抱怨了一句,不过也不是抱怨王离。

    “阿父你被祖父训了”看阿父这模样,王离就知道肯定和祖父有关,憋着笑。

    “你祖父的意思是,不该让你入宫。”

    这事情倒不是最近才发生的,去年攻打赵国时,他见到王翦,那是被好生训斥了一顿。

    今年回来了,听到王离提起尚谨,就想到此事,免不得心里窝气。

    本来这事也是他赞成的,更不可能生王离的气,那只能气自己了。

    “为什么”王离瞪大了眼睛。

    王贲叹了口气“你祖父一向谨慎,怕你入宫得罪人,也怕我们家三代为将,功高震主。”

    “君上并非那样的人。”王离只相信自己看见的。

    “君心难测这话不是随便说说。我们王家的根基并不稳妥。单说这次离间计,是君上特意瞒着了的。若是此计一成,李牧一死,恐怕你祖父还要受人非议。”

    “那祖父的意思是要我”王离抿着唇,显然不情愿。

    王贲摆摆手“瞧你那副表情,让你回来你还不得闹起来只是让你平日里说话注意分寸,你和尚谨关系那么要好,不如和他学学。”

    要是王翦强行让王离远离咸阳宫,那去年早就这么做了,还能等到今年

    “没那个天分。”王离松了口气,又提起路上的事情,“阿父,我回来的晚,是因为去蒙嘉家附近晃了一圈。”

    “为何”王贲可记得自己儿子最不喜欢蒙家人。

    “谨怀疑燕国可能有间谍潜入,或许通过君上的近臣对君上不利。”

    “这话可不能乱说。”王贲蹙眉提醒王离,“祸从口出。”

    “所以他和我说,只能和你说,不能直接跟君上说。”王离点点头。

    王贲叹道“他当真谨慎,合他的名。”

    “谨慎阿父,你眼里,尚谨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离疑惑地问,怎么感觉好像除了他和大公子,一个比一个觉得尚谨是个谨慎的人啊

    明明尚谨平日里比他还活泼些,难道是因为尚谨在其他人面前表现的不一样

    王贲如此评价“超脱年纪的沉稳智慧。”

    “那么冒险也叫稳重啊”

    “那也比你稳重,人家那叫艺高人胆大。”王贲还不知道尚谨和王离扶苏在一起时有多放得开。

    他平日里要么在外打仗要么进宫议事,没有亲自见过王离怎么学的,只知道他学的不错,也就放心了。

    “蒙嘉怎么办”

    “我会留意。”若是蒙嘉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君上的事情,那可以以死谢罪了。

    咸阳宫。

    “你们可发现什么了”扶苏自然也知道了尚谨在观察蒙嘉,只不过他不能随意出宫,只能在宫中等着,颇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觉,真是糟糕。

    “没发现什么,不过蒙嘉这几日心情倒好。”很难不让尚谨怀疑是不是荆轲已经来了。

    “他真的会背叛阿父吗”

    “未必是背叛,或许只是一时昏了头,再加上贪财妄为,信了燕人的鬼话。”尚谨也很无奈,“我倒是想直接拜访探查,可蒙嘉这些时日除去议事,压根不出门也不见人。我总不能跑到蒙将军那说他叔父要做坏事,毕竟只是猜测。”

    说实话,蒙嘉一个快作古的人,他本来是想救一救的,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

    史书里他似乎只是轻信了荆轲外加贪财,若是刚好在荆轲到来贿赂时揭露此事,既能阻止危险的发生,又能让祖龙知道蒙嘉不可信。

    这样的事有一次之后,祖龙就不会信他了,以后他对祖龙的影响会变低,顺便还能卖蒙家一个人情。

    可惜,果然还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是救不了了,按秦律,差点把国君害死,已经可以五马分尸了。

    连蒙恬蒙毅都可能受到牵连,不过按蒙恬蒙毅在祖龙心中的分量来说,他们应该不会有事。

    算了,他本就有罪,受贿这一点就活该。

    “越说越可疑了。”扶苏皱了皱眉,据他所知,蒙嘉平日里那是宾客满堂,门庭若市。

    “叔父已经以言语提醒,不过他多半不会听,毕竟叔父于他而言是晚辈,恐怕他不大瞧得起叔父。”

    几人站在武堂中,挑选宝剑。

    “听阿父说,燕国要像韩魏一样,献上城池以求和,使者即将来了。”扶苏联系先前得到的消息,已经察觉到来者不善了,“那使者叫荆轲,这消息是蒙嘉说的。”

    “嗯,姜姓,庆氏,不过去了燕国后,那边人管他叫荆轲,荆和庆读起来像。”尚谨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蒙嘉偏偏不会听。

    “谨的消息真灵通。”王离现在看蒙嘉越发不顺眼了,这蒙嘉恐怕真的要晚节不保了。

    “我担心正是此人有诈。”尚谨现在开始思索时间的提前会不会导致异变。

    比如万一荆轲的带了个更强力的助手或者夏无且砸不中怎么办,这回肯定没有秦舞阳跟着了,毕竟这时候秦舞阳应该还没因为“杀人”出名。

    “阿父很是高兴,过几日便要接见。”扶苏在考虑要不直接说算了,就算这个荆轲真的没做什么,阿父应该也不会太生他的气。

    扫了阿父的兴,总比看阿父陷入险境好。

    “听说今日君上要来看公子习武”

    第一套方案失败了,尚谨拿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方案“秦王速拔长剑反刺荆轲”。

    再不行还有第三套方案“神射手夏无且和一一三四个神射手官员”,他要见夏无且还比较容易,或者让先生或者叔父也带个什么东西砸一下

    实在不行他还有第四套方案“秦王用西方袖剑与荆轲近身搏斗”,就是不太好实现且有点奇怪,毕竟他就算把袖剑献给祖龙,且不说祖龙会不会带着,就算带着,近身搏斗风险太大了。

    [湮灭小谨你别说了我有画面感了我政哥形象要没了。]

    [行简还是第一套方案吧。]

    [庖丁解鸽近身搏斗太过好笑了,而且确实危险。]

    想象了一下第四套方案的场面嗯,果然是不成熟的构想,立刻扔掉第四套方案。

    “嗯,大约过一会儿就来了吧。”扶苏伸手选了一把长度适宜的剑。

    王离选的剑要比扶苏的长一些。

    他们俩一扭头就看见尚谨拿了一把极长的剑。

    扶苏无奈地问“你选的剑,是不是太长了点”

    “你不觉得这把长剑带着更显霸气吗”尚谨振振有词,其实是他故意选的,要知道祖龙那把剑多长啊。

    如果忽略他现在连一米五都没有的话,这把一米的剑是挺帅的。

    连武师都哭笑不得,看他们几个争辩到底剑长还是剑短好,准备开口让尚谨换一把剑。

    “好难拔啊”尚谨最后还是把这把剑戴上了,用武师的话说,他总要试试,就知道该选什么剑了。

    “这个璏也太麻烦了吧”尚谨恨不得把这个璏扣下来,祖龙拔不出剑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璏式佩剑法。

    “是用来固定的,你选了这么长一把剑,肯定要好好固定,不然容易出事。”王离解释道。

    好处是很稳固,坏处是动起来太难用了。

    “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嬴政来的时候,扶苏和王离正在给尚谨演示如何拔剑,劝他换一把短点的剑。

    “单耳的倒是好戴,只是容易脱落。”

    秦国长剑是出了名的,原先的戴法很容易导致长剑脱落。

    “那为什么不用双耳呢”尚谨提出了一个很多很多年后的佩剑法。

    好家伙,宿主,这是五世纪才从外国传进来的,你现在就整出来了

    「一切都是为了方便。」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