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1. 第 171 章 父母计远
作品:《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刘三妮儿同志, 刘三妮儿同志,听到喇叭立刻带老年妇女同志们到大队部来”
“重复一遍,刘三妮儿同志,刘三妮儿同志”
大队部院儿里
牛小强的小组织成员们列了两列, 老老实实地排队罚站。
牛小强和莫浩在第一排, 牛小强生闷气, 莫浩一脸懊恼。
他们前面, 一个木桶孤零零地立着。
两人身后, 是硬挤到第二排不挪窝的余岳和刘小宝。
刘小宝看敌人一样瞪余岳“都怪你这个讨厌鬼要不是你, 我们怎么会被抓到”
余岳不服气, “是你笨,跟我有啥关系”
才来赵村儿大队几天,他就腌上了赵村儿大队的味儿,时不时蹦出几个乡土方言。
刘小宝愤愤, “要不是你突然叫唤,我们抓好的泥鳅咋会撒一地”
余岳心虚又嘴硬, “谁让你们老说蚂蟥吓我, 我以为你们抓了蚂蟥根本不怪我”
“就怪你我们根本不欢迎你你干什么非要插进来”
余岳不高兴,“你别插鸡毛装老鹰了, 你也是个外人好吗”
刘小宝毛炸开,激烈地反驳“我在考察期,了有用的消息,你才是外来的”
“你是”
“你是”
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脸红脖子粗,发展到伸手揪住对方的衣服,下一步就要动手。
其他孩子怕被打到,稍稍退开, 罚站的队列就有些凌乱。
“站好了”
办公室房檐下,赵柯忽然喝斥了一声。
余岳和刘小宝立马松手,手贴裤线,站得笔直。
其他孩子也赶紧重新排好队。
牛小强没回头,很不高兴地说“事儿都发生了,有啥好埋怨的”
余岳和刘小宝瞪视彼此,重重地“哼”完,扭开头,后脑瓜相对。
刘小宝传消息后,牛小强有心参与到对敌作战中,带着他们辛辛苦苦抓了一桶底的泥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因为余岳捣乱,撞翻了桶,泥鳅跑一地,大家抓了半天,才没赶上突击战。
没赶上不说,刚跑到砖窑前面的路口,就被返回来的大人们逮个正着。
其他小孩儿都一脸心虚,牛小强再怎么淡定地解释他们是“抓泥鳅玩儿,听到冲锋号,才跑过来”,也骗不过赵柯都,直接把他们全都拎到赵村儿大队来罚站。
牛小强很郁闷。
要是做成了大事儿,挨罚也就算了,他们啥都没来得及干,还要罚站
太失败了
大喇叭广播的十几分钟后,一群老太太拖拖拉拉地出现在大队部。
牛小强本着“冤有头债有主,谁高调谁倒霉”的甩锅精神,正义凛然地大义灭亲“奶大队长和赵主任让自觉罚站”
小弟们佩服的看着他,要不牛小强当大哥呢,大哥就是勇
牛奶奶忍不住抬手招呼他,“你又干啥了”
牛小强咬死“我们挖泥鳅玩儿,听到冲锋号,跑到半道撞上大队长和赵主任,他们以为我们要作祸”
话里话外,他们是无辜的,都是被她们牵连的。
牛奶奶怀疑。
牛小强眼神正气的仿佛戴上了红领巾。
赵二奶不满的声音打阻止了祖孙感情的进一步破裂,“我们是长辈,他们俩敢罚我们站不尊老”
魏老太瞪向房檐下的赵柯和赵新山,一副“敢罚站试试”的表情。
赵柯和赵新山面无表情地回视。
山雨欲来似的。
魏老太先怂了,看向刘三妮儿。
刘三妮儿胸前还挂着冲锋号,满不在乎“敢上战场就不怕死,站站有啥”
但让老太太们像那一群娃一样,排队站,那不可能。
于是,老的站一边,松松散散,小的站一边,整整齐齐。
房檐下,赵柯和赵新山却没有表现得那么厉害。
赵新山坐在门槛上,没有表情地点起一根烟,吧嗒吧嗒抽。
赵柯双手环胸,询问“大伯”
赵新山眉头死死揪在一起,夹烟的手挥了挥,“你知道度,你去说。”
赵柯抽抽嘴角“”
朱大娘看见粪被霍霍,叫嚣着“没完”,一听说是村儿里这群惹不起的老太太干得,都尴尬地憋回去了。
她知道个啥度
主要这群散兵老太太集合起来作祸,干得是解气的事儿,轻不得重不得,不能给整服了,她们指定要闹。
赵柯问“那严厉批评啊”
“批评。”赵新山肯定地说完,顿了顿,“也别太批评。”
得,这跟没说没什么区别。
赵柯不动,擎等着大队长发话,反正她绝对不一个人儿冲一群。
赵新山无奈地开口“批评是一定要批评的,但也不能打击社员们的正义心,影响大队的团结,你说是吧”
赵柯点头。
赵新山抽了一口烟,道“表面功夫得做,万一人家找来,咱们大队已经严厉批评过这群老太太的个人行为,跟咱们集体的作风没有关系。”
赵柯得了话,拿着鸡毛当令箭,板着脸走向院子里的两伙人。
她没立马说话,双手环胸,在他们面前走过来走过去。
老太太们和小孩儿们头也跟着她转过来转过去。
赵二奶憋不住事儿,“转啥转,有话就说,我还要回家照看娃呢”
赵柯冷着脸,睨她一眼。
赵二奶讪讪,随即又不乐意地说“本来就是,俺们干啥了,值当你们这么拿不住事儿以后还咋带领大队”
“知道大队不同意,还人为给我们增加难度”
赵二奶理直气壮,“俺们是锻炼你们”
赵柯无语“可消停些吧。”
不想再听歪理。
擒贼先擒王。
赵柯点名“刘三妮儿同志你身为前妇女队长,没有自我约束,作出表率,仗着法不责众就犯错误,我代表大队严厉批评你”
她摆明了只讲道理不讲人情,刘三妮儿便也不当她是孙女,回道“俺们一群老太太没素质,关大队啥事儿”
还挺有理。
赵柯都要绷不住笑了,硬是板着脸批评“冲锋号是能随便儿吹的吗老周家爷爷心脏病都要犯了颤颤巍巍地提着锄头跑出来,出点儿啥事儿,谁负责”
刘三妮儿不说话了。
她们也才回来,还不知道村儿里都发生了啥。
刘三妮儿现在不是妇女主任了,村子里有赵新山和赵柯,啥事儿都不用操心,一高兴,就有些放飞。
她光想着大队不能干的事儿,她们这些老家伙可以出头
赵柯知道她姥这个领头人有分寸,稍稍缓和语气,低声道“主要是,怎么能这么大张旗鼓地冲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刘三妮儿一琢磨,认了,“我考虑地还不够周全。”
牛小强他们一群孩子竖起耳朵偷听,身体都有些倾斜。
赵柯瞪过去,“立正”
一群孩子倏地回正,好像刚才的歪七扭八没有发生。
赵柯清了清嗓子,重新对一群老太太们道“这个事情,大队必须得作出惩罚,从今天起,未来一个月,每天扫整个村子,发现脏乱,就多罚一天”
赵二奶立刻反对“凭啥”
刘三妮儿却应下来,“行。”
赵二奶着急,“不行”
刘三妮儿冲她卡巴一下眼睛。
赵二奶误以为她有啥主意,熄火儿。
刘三妮儿领着老太太们离开。
赵柯又转向牛小强他们,二话不说,直接惩罚“后天就开学了,罚你们打扫整个小学一周的卫生,回头我就跟顾校长说。”
孩子们一听,怨声载道
“赵主任,我们啥也没干啊”
“这不公平凭啥罚我们一周啊。”
“抓泥鳅玩儿有啥错”
赵柯“两周。”
其他孩子瞬间哽住,生怕再狡辩就要继续加时。
牛小强不服软,依然不认“我们没干的事儿,凭什么罚我们你得拿出证据,不然我们不服”
其他孩子瞬间又支棱起来,“对说我们犯错得有证据,不然我们不服”
赵柯笑了。
规规矩矩的乖孩子有什么好。
很多长辈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要求孩子乖顺,走出去,会受欺负不说,还会局限在养成的框架里。
牛小强他们这样儿,有勇气对抗,未来才不受限。
赵柯爽快地道歉“我确实没有证据也没抓现行,我道歉,惩罚取消。”
孩子们有些呆愣,互相对视,不知所措。
这还是第一个会跟他们道歉的大人
赵柯又看了一眼泥鳅桶,道“我差点儿委屈你们,这样,这点儿泥鳅我帮你们处理了,钱给你们。”
还能换钱
孩子们欣喜。
“先别急着高兴,我还没说完。”
赵柯认真地教育“有正义感很好,但是不能肆无忌惮啊,你们要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相信集体知道吗”
一群孩子眼睛亮晶晶地点头,“知道知道。”
“走吧。”
赵柯目送他们跑跑跳跳地离开,回到赵新山跟前,才有些嘚瑟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浇粪这事儿,我姥就不如我阴,李村儿大队就算怀疑咱们,也指定不了咱们。”
赵新山脚下全是烟灰,抬头无语地看她。
大的没正形,小的不学好。
就说他咋出头教训吧
赵新山就是个板板正正的大队长,处理大队的事儿都直接粗暴,像他们干这些事儿,他不管、偶尔配合已经很不错了,让他主动,他绝对干不出。
这些社员,以后是越来越难管理了
赵新山忍不住又卷起一根烟,为这甜蜜的负担。
郑美珠在赵村儿大队坐月子,郑母舍得花钱,直说有什么有营养的,她都买,然后托李荷花和曲茜茜做。
赵柯拿那点儿泥鳅跟郑母交换。
郑母道谢,然后问她“我听曲同志说,你们后天一早要送孩子去公社上学,方便捎我吗我想给家里打个电话,美珠他爹还不知道她生了。”
“我们开拖拉机去,有位置。”
九月一号,六点钟,赵小草、余岁他们八个初中生到晒场集合,等郑母出现后,赵柯开拖拉机带着他们进公社。
一行人到公社后,赵柯得先安排几个孩子去宿舍。
郑母没让她带路,问清楚邮局的位置,便一个人过去。
她拨通了丈夫办公室的电话,揪心道“女儿受刺激,在赵村儿大队生了个女孩儿,她要和宋明杰离婚了,两个孩子归咱们家。”
电话里,郑父沉默了很久,问“美珠没有大碍吧”
郑母叹道“有惊无险,母女平安。赵村儿大队的接生员还算专业,就是临时产房卫生环境稍微差些。”
郑父再次沉默。
郑母心疼道“小卓哭得不行,我都不忍心带过去,但他一个孩子也离不开大人。”
就连郑美珠,他们都不想她拖着个大肚子,长途奔波,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两夫妻得恨死宋明杰。
当然,现在他们也恨不得撕了宋明杰。
郑父道“她不亲眼过去看看,怎么能断得了万一心软,又被宋明杰哄回去,心里还是要扎一根刺,以后肯定有没完没了的麻烦。”
郑母忍不住埋怨“你就庆幸吧,女儿生产没出啥大事儿,要不然我跟你后半辈子都过不安生。”
“那能怎么办生产在哪儿都不容易,你不让她去,她在家也有可能憋个好歹,还不如顺了她的心,也能彻底看清那宋明杰的人品。”
郑父冷静地说“咱们不是带她去医院检查了吗,她胎养得好,身体也健康,而且,咱们不是打听过了,赵村儿大队的接生员都经过一年的正规接生培训,还有稳定成功的接生经验,发生危险的概率不比硬拦着她在家生产大。”
一次疏忽,第二次不可能再疏忽。
郑美珠在家的那几天,郑父并不是单单为了劝她,他费了好些人脉,辗转找到一个近期实地采访过赵村儿大队的记者同志,仔细打听过赵村儿大队的情况。
夫妻俩暗地里仔细衡量过之后,才最终决定由郑母带着郑美珠和宋卓一起过来,不给宋明杰留一丝一毫遮掩的可能。
郑美珠的预产期没到,夫妻俩有心理准备,她有可能会生在赵村儿大队或者路上。
郑母想起赵村儿大队发生的种种,感叹道“我没想到,赵村儿大队的人竟然劝美珠别逞一时爽快,咱们想把孩子拉拢过来,表面上就不能做得太绝,外人劝,比我们两个亲自说,更好”
郑父道“回来就给两个孩子改姓重上户口。”
郑母有些高兴,“好”
夫妻俩在电话里又说了几句话,才挂断。
郑母付了钱,一转身,看到门外的人,惊讶后,坦然道“赵同志,你什么时候过来的。”丝毫没有被听到电话的慌张。
赵柯若无其事地道“也是刚来。”
郑母走出来,主动提及“我们做父母的,疼爱孩子,有时候别不过她,还不如顺着,让她自个儿看清楚。”
赵柯点头,“郑同志拎得清,孩子见到父亲不堪的一面,又知道你们没对父亲做绝,以后不会可怜父亲,肯定是对你们更亲近。”
宋明杰自作聪明,他在这边没有任何能够串通一气的人,所以郑家一定会达成目的
一点儿风险,换女儿拎清楚,外孙也改姓郑,不亏。
郑母见她理解,和气道“我们家老郑,不会让宋明杰好过,也不会再让孩子们跟他们家走近,不过宋文瑞那个孩子,跟我们小卓到底是血脉兄弟,我觉得,如果你们大队不介意,可以让他们走近一些,以后可以互相帮扶。”
郑母说着又是一叹“我们家小卓,到底还是娇惯了些,不如那孩子坚韧。”
赵柯并没有替宋文瑞答应,“顺其自然吧。”
郑母认同,“是,看孩子们自己吧。”
赵柯笑了笑。
这样的岳家,该说是眼光好还是眼光差。
总之,为宋明杰点蜡。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