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9章 轰动

作品:《在年代文里吃瓜

    第159章 轰动

    “你别怕,妈带你见姥姥姥爷,以后咱们就不回村里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 心跳不由都有些加速起来。

    五岁的大学生

    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跟古代五岁中状元有啥区别,人家甘罗十二岁才拜相呢,他们家小楼神童岂不是比甘罗还牛逼

    “那什么我家小楼是不是有些年纪太小了。”

    虽然心里得意地都快飞起来了, 面上却还是十分谦虚地说道“之前我和她妈妈其实就听说过国家科技大学招收少年班的事, 倒是没想过跟小楼能扯上关系。”

    “我们也是经人推荐才得知还有这样一位聪明孩子。”

    周辛勤其实挺想说小神童来着。

    毕竟苏小楼的年纪是真的太小, 但学识却是一点都不差,刚才回答他们问题的时候,也是侃侃而谈,看的出来,她是真的懂,也是真的会。

    “我听方老师说,你们都是在上学的大学生”

    “对,我是学文学的, 反倒是我妻子, 她是学理的, 以前我们在厂里的时候,她也是技术部的,差点就去研究所当研究员了, 不过她更喜欢当大夫,便考出来了, 现在在医学院的培训基地里上课,等医药大学复学后,她就会直接入学。”

    苏卫清开始为苏小楼的学识描补起来。

    毕竟一对普通的父母, 没有那么多书籍的话,就算生了聪明孩子, 也不一定能培养成苏小楼这样。

    苏卫清深知, 苏小楼之所以这么聪明, 肯定跟系统分不开关系的,苏卫清甚至怀疑系统背着他给苏小楼喂了那什么基因改造液,可系统却赌咒发誓,说它没有,系统是个秘密,决不能让别人发现,尤其发生过贺堂这样利用系统害人的事件来,他更是要将这个秘密死死的埋在心底。

    所以苏卫清只能给黎善戴高帽,将苏小楼的能力归咎于黎善的培养,而他这个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文学系父亲,则是给予苏小楼性格培养很大影响的存在。

    “原来两位也是高材生。”

    那也就难怪了。

    只有父母对知识有所渴望,才能影响到孩子。

    周辛勤看了眼杜冀民,又看了眼屋子里的另外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是学校推送的,只是依旧达不到他们招生的标准,而苏小楼则是不负盛名,虽说目前的学习进度比不上已经入学的几个大孩子,但就这个年纪来说,已经优秀太多太多了。

    更甚至,这还是在苏小楼父母没有刻意培养之下所达成的成就。

    这下子周辛勤看向苏小楼的眼神更热烈了。

    这样的好苗子,他实在舍不得,若是带回去好好培养,绝对又是国家的一枚栋梁之材。

    “老杜你怎么说”周辛勤看向杜冀民。

    杜冀民心说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这孩子才五岁

    让人家远离父母去上学可能么

    “我不要跟爸爸妈妈分开”苏小楼立刻拉住爸爸妈妈的手,还没等杜冀民说话,她就先嚷嚷开了,刚刚周辛勤和校长说话的时候,有说过少年班要住校的事,学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照顾他们。

    可如今少年班的孩子,最小的都十一岁了,照顾自己没问题,苏小楼呢

    才五岁

    周辛勤实在不甘心放弃这个孩子。

    “周老师,您看,咱们做父母的每天去学校接送孩子能行吗”苏卫清凑过去问道“小楼聪明,我们当爹妈的也不想耽搁她。”

    苏卫清看的出来,周辛勤和杜冀民肯定对苏小楼特别满意,所以才会这么为难。

    所以就更有谈判的余地了。

    “你们俩都有自己的学业,能天天来接么”周辛勤还是觉得苏小楼住校比较好“到时候我们专门调一个生活老师照顾她,你们觉得怎么样”

    他们觉得不怎么样

    “生活老师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孩子这么小,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和她爸爸两个人辛苦一点也是愿意的。”

    黎善也舍不得跟孩子分开,赶紧走过来说道“若我俩实在没时间,到时候我会请我婆母或者娘家人来帮忙接送的,总归叫孩子天天能瞧见我们。”

    周辛勤一听说黎善打算让婆婆来帮忙,也觉得这事儿可行。

    于是又回头看杜冀民,指望他开口说句话。

    杜冀民没理会他,只站起来走到苏卫清和黎善面前,朝他们伸出手“我们真诚欢迎苏琬琰同学来少年班就读,至于走读的事,只要你们父母方便,我们自然愿意,孩子嘛,还是跟着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好的。”

    至于为什么少年班那些孩子就得住校

    嗐,那不是因为人家父母都不在京城嘛。

    苏卫清心下一松,连忙伸手握住杜冀民的手摇了摇“那就麻烦杜老师以后多多照顾小楼了。”

    苏小楼看看杜冀民,又看看苏卫清,抬手抓住黎善的裤子“妈妈”

    “别怕,妈妈和爸爸以后还天天接你放学。”

    苏小楼眼睛一亮“真哒”

    “真的。”黎善捏了捏苏小楼的鼻子。

    苏小楼顿时高兴了,她对于去哪里上学很无所谓,而且刚刚周爷爷和杜爷爷问的问题很有趣,她虽然只回答了几个,但已经打定主意回去让系统哥哥多找几本这方面的书给她看了。

    “以后就麻烦老师们了。”安慰完了苏小楼,那边苏卫清已经跟周辛勤还有杜冀民敲定了去报道的时间,黎善也赶紧过去跟两位老师打招呼。

    完美完成任务的周辛勤跟黎善笑道“你们两口子优秀,生的孩子也优秀。”

    “我们就这一个女儿,以后也不打算再给他添弟弟妹妹啥的,可不就得好好培养这孩子嘛。”

    刚刚周辛勤玩笑间让苏卫清不要浪费基因,加紧时间再生两个孩子,不然以后参加工作了,就不好生了,苏卫清就意识到了政策恐怕有了变化,这会儿这话也算是回应了。

    “这么好的孩子,好好培养才不辜负她的天赋。”

    黎善“”

    这是打什么机锋呢。

    又寒暄了几句,周辛勤和杜冀民就起身告辞了,夫妻俩带着苏小楼,出门就看见满脸哀怨的方老师。

    “苏琬琰同学以后要去上少年班了吧。”

    “是啊。”苏卫清笑着点点头“感谢方老师和各科老师的教导。”

    方老师抿了抿嘴,心情更加郁闷。

    学校里出了个小神童去上少年班,对学校来说是件大好事,可对于他来说,可算不上好事,毕竟他还指望着苏小楼以后考学扬名,他这个班主任跟着沾沾光呢。

    现在呢,人家去上少年班是人家聪明,跟他这个班主任可没半点儿关系。

    哎

    方老师心情郁闷的不行。

    但这会儿也只能给于苏卫清祝贺了,好歹也算是教导过神童的人了,方老师觉得自己可比那些什么都捞不着的人好多了。

    等出了学校门,黎善才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这方老师的表情可真好玩。”

    “他虽然有些小九九,但心不坏,你就别笑了。”

    黎善一边捂嘴笑一边点头,连忙转移了话题“咱们赶紧打电话回去告诉爸妈吧,也叫他们高兴高兴。”

    “这少年班我还以为跟我家没关系呢。”

    苏卫清想到这件事就忍不住的咋舌感叹。

    黎善则表示“我怎么没听你说过呢”

    “这事又不是什么秘密,马大姐都知道。”

    黎善“”

    那看来是她太过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夫妻俩带着苏小楼先给苏家老两口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老两口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了,等挂了电话后,又赶紧给张逐日办公室打了个电话。

    而张逐日刚一听清楚,整个人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说啥小楼被选中上少年班了”

    少年班三个字一出来,办公室里面的其他人也噌的一下直起腰,抬起头,竖起耳朵仔细听,前些时候宁省也选走了一个孩子去京城上少年班呢。

    那孩子据说极其聪明,才十二岁呢,就能做特别难得数学题了。

    “哎哟喂,小楼才五岁就要上大学,可不得把孩子累坏了,你们夫妻俩也真是的,老逼孩子干啥呀。”跟别人的关注点不同,张逐日更关心孩子累不累。

    当然,他的嗓门也是又大又亮,那架势,只恨不得嘴边有个大喇叭,声音能传遍全厂区呢。

    “今年过年回来,我叫你舅妈多灌点儿肉肠,你明年带到京城去吃去,给孩子多多补充营养,这用脑子的活儿多累啊。”

    又叮嘱几句照顾好苏小楼的话,张逐日这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早就听到消息的机械厂厂长见他挂了电话,立刻走过来恭喜道“老张啊,我怎么听说你家善善的闺女被选中少年班了”

    “可不是嘛,据说是科技大学的招生老师听说小楼特别聪明,特意去机关小学亲自考核的呢,这不是我外甥女两口子都是大学生嘛,人家一看,说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小神童,当时就收下了。”

    厂长越听越羡慕,心说自家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啊,怎么生的孙子就那么笨呢

    “厂长,我跟你申请请个假,得亲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孩子姥爷去。”

    “这是好事啊,你得假我批了。”

    张逐日立刻连连道谢,收拾好桌子就准备下楼推自行车,结果刚到楼下就看见疾步匆匆而来的张新民,一看就知道听到风声了。

    “大哥,是不是小楼上少年班了”

    “是啊,才接的电话,我正准备去告诉爸呢。”

    “那你赶快去,我去告诉红梅去。”张新民跟着张逐日一起往车棚走。

    张逐日诧异“你不上班啦。”

    “我们主任批了我假了,我正好到安国那边给二哥打个电话。”

    张新民想要嘚瑟的心情都快溢于言表了。

    果然家里孩子出息了,比什么都叫他们激动。

    兄弟二人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出了厂门就分道扬镳,脚下踩的格外用力。

    这一天,机械厂和药厂都因为这个事轰动了,大约到了傍晚,这事就开始慢慢扩散,最后传到了纺织厂,纺织厂里早就在黎善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后悔了一波,觉得当初黎善要是不离开纺织厂,就是纺织厂的大学生了,如今又听说黎善的孩子去了少年班,顿时就更后悔了。

    当然,领导层面后悔,下面的工人们却是聚在一起笑话起灰溜溜滚回老家的黎红军。

    与此同时,从公交车上走下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农妇,她下了公交车就直奔纺织厂,苍白憔悴的脸上满是焦急。

    “妈”孩子虚弱的声音从农妇怀里响起。

    农妇拍拍孩子的背“你别怕,妈带你见姥姥姥爷,以后咱们就不回村里了。”

    128226作者有话说

    黎珠回来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