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6. 黎平烦恼 中年书生:为啥我都没名……

作品:《漫画大触古代日常

    “白马书院安峤, 梅花书院柳长歌,广陵书院贺折云,我挑了他们三人各一首诗词。”

    荣叔闲把三章轻飘飘的纸放在梁聿面前。

    其实三个书院也不是只有这三人, 只不过是荣叔闲挑了最好的这三个人以外。

    “哎,没用柳长歌那首诗啊”

    二郎也探过脑袋来, 发现柳长歌之前做的那首更好的,没有放上来,虽然那首被白马书院的安峤挑了毛病, 但整体上来看是比他另外一首瞧着更加有灵气的。

    三郎看法却不同。

    “那首都被安峤挑了毛病,从根本上来说对上白马书院的安峤就已经落后一等了吧。”

    荣叔闲笑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又对着二郎说“思珪再作一首诗吧。”

    “再作一首之前的不够吗”二郎话虽然这么说, 但脑子已经转了起来, 此时他脑袋里就已经有了前二句诗的雏形了。

    三郎却迅速跟上了荣叔闲的思路。

    “二兄如果用之前在梅花书院做的诗,柳长歌几个就算再傻, 也能猜出那天过去踢馆的是我们甘泉书院了吧。”

    “没错。”荣叔闲笑的温润,和他肚子里的坏水一点都不搭。

    “那就用他们三人的这三首诗, 加上二郎的, 创刊号就暂定这四首。”梁聿最后拍板。

    “荣兄不写一首吗”三郎私下悄悄问荣叔闲,他觉得荣叔闲的诗并不比其他几个书院的才子差。

    在书院诗会上, 二兄也不是次次能拿到头筹,二兄失手的话,那头筹必然是属于荣兄的。

    他们二人在诗才上, 倒是压了全部甲舍学子。

    因为差距实在太大,倒是让甲舍先进学的同窗们,对他二人生不起怨怼之情。

    普通学生或许会对学霸拿第一感到不甘心,认为他一定是私下里多学了,面上装出风轻云淡的模样, 自己只要努力了,一定不比他差。

    可如果是学神,那就只剩下羡慕了。

    对方在学习上可是神啊他们这等凡人怎么比的上。

    现在二郎和荣叔闲就是甲子学舍里的这等学神,方方面面都很厉害,特别是二郎,明明才不过只是一个十岁孩童,可你永远猜不透他的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不管你说什么古籍经典,他都能接的上话。

    后来想想他爹是那个秀才及第的上上等状元梁勉,又觉得这事非常正常了,虎父无犬子嘛

    至于他的弟弟梁思璋,虽然没有梁思珪这般厉害,但人家也不差,文章在甲舍的水平是顶尖的,唯一能与他比肩的只有荣叔闲。

    这二人的策问是唯二夫子不挑毛病的。

    综合实力平均a的荣叔闲笑笑“我最近有些忙啊大郎,你阿兄交了不少任务给我,对了,思璋愿意来帮我的忙吗我觉得你非常适合来我这边。”

    三郎看着荣叔闲背后寒毛都立了起来,他现在看到荣兄笑的这么和善,总觉得他肚子里一定憋了什么坏水

    “阿兄给荣兄派了什么任务”但是三郎还是想要帮阿兄的忙,就算被荣兄利用也无所谓。

    荣叔闲“你跟我来。”

    荣叔闲成功捕捉优秀工具人一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便又是一旬时间。

    今日的扬州城,比起昨日,还是那般人来车往,无二般变化,可又悄然在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发生了改变。

    “报童,你手上的漫话小报我全要了”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拽住了蹲守在小茶摊旁穿着印有“漫画小报”四字服装的总角小童。

    “好嘞一共八份,诚惠十六文”小报童从肩膀上的褡裢里掏出八张四方折着的黄纸捏在手中,另一手摊起到中年书生面前,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呢

    十六文钱不值当什么,中年书生爽快地从荷包里数了十六个铜板出来放到报童手中。

    不过他嘴里还嘟囔着“怎么才八份我家里子侄众多,这才一半都分不够。”

    小报童点清铜钱放入褡裢内,听到中年书生嘟囔,随口应了一句“客官去文思街聚贤堂,那边要多少有多少,要嫌远的话,去附近的清风茶馆也可以,就是不知道那边的小报卖完没买完”

    “多谢了”中年书生一听眼睛都亮了,立即拔腿就往最近的清风茶馆方向跑去,生怕自己走慢一步,这漫话小报就卖完了。

    这人原来是小报童的回头客,之前在小报童这里买了一份报纸,才看了一点,回家就被儿子看见,缠着要了去。

    偏生书生自己才看完上面的离奇公案,想要看看别的栏目,可要这小报的又是他最宠的老六,自己生的儿子又能怎么样惯着呗。

    心想着老六才识得几个字,估计看完后面的图画就把这小报丢开手了,到时候他再捡回来看。

    结果中年书生等了一盏茶的时间,手上准备在本地诗会上一鸣惊人的踏青诗都润色完了,结果他家老六还抱着那张小报老老实实蹲着。

    这还是他那个屁股底下似生了刺,怎么都坐不住的儿子吗

    “你在干什么”中年书生好奇了,走过去想要瞧瞧儿子在干什么。

    “我在玩找茬呢”老六抬头,“这里有个叫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中年书生念书的时间长了,眼神有些不好使,有视近怯远之症,翻译成现代话语,就是说这中年书生是个近视眼。

    这近视眼的中年书生打眼一瞧儿子在玩的东西,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他眼睛就是一花。

    “这有什么好玩的一模一样两张图”他不能理解。

    老六噘嘴,觉得自家阿爹一点都不识货“怎么不好了还有谁说这两张图一模一样了”

    他用小手指着旁边的注释和游戏玩法“上面可说了,这两张图一共有二十处不同的地方我已经找到了十八处了,还差两处如果全部找到的话,还可以凭着小报,去聚贤堂领取一份精美小礼品,不过只有一千份,上面说了先到先得。”

    老六骄傲仰着小脑袋“我马上就能找全了,一千份这么多,到时候我肯定能拿到精美小礼品”

    中年书生凑近了一瞧,还真看到了旁边写着这么几行字,再看他家老六,放在小报旁边的纸上已经歪歪扭扭写了十八列丑字。

    要不是他是老六亲爹,这糊成一团的字,他都认不出来写的是什么。

    再仔细瞧瞧这漫话小报上的两张图,他这会儿离得近了,也看出了几处不同来。

    “还真是不同的。”

    前头十八处,中年书生和儿子老六一般,很快就找了出来,最后那两处,老六找了好久,死活就是找不到了。

    中年书生把二十处都找到了,他家老六还是没有找到。

    为此老六认为一定是阿爹待在这里影响了他的发挥,推着他家阿爹的胸膛开始赶人“阿爹不要在这里打扰我玩了,我还要快点找到最后两处,去领那精美小礼品呢”

    可怜老爹惨遭儿子驱逐,但是还是那句话,自个亲生的,宠着吧

    中年书生回到书房做自己的事去了,没一会儿老六前面几个兄长也从私塾放学回家了。

    呼啦啦一群人,堂兄弟带着表兄弟,孩子多了起来,安静的家也瞬间热闹了起来。

    中年书生没了清净,诗也写不下去了,不过孩子吵吵嚷嚷对他来说也是常事,他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继续看着,他来年打算下场考进士,只要考中,就能把如今这芝麻点大的官职再往上升一升了。

    他家儿子多,侄子外甥们又都还过来扎堆玩,所以每日便都是如此,伴随着孩子吵闹声学习看书,倒也把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能力锻炼了出来,随那群皮猴子们怎么吵,他都可以不为所动。

    “啊”这声尖叫,不用猜,就是他家老六的,前院玩的一群孩子他年纪最小,嗓门最大。

    “阿爹阿娘”不用说,还是老六,估计又是打不过前边打的兄长了,又准备叫救兵了。

    “就你会叫老六你不听话,阿爹阿娘来了,没准还揍你一顿”这是他的长子三郎,说的没错,他虽然最疼老六,不过老六也是挨竹笋炒肉挨的最多的,皮嘛

    “啊”老六的尖叫声持续。

    中年书生伴着这特殊的伴奏,继续沉迷书中。

    突然某一刻,他感觉四周都清净了下来,整个家安静的不像话。

    俗话说的好,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家里有这么多皮小子的中年书生也深谙这个道理,于是他放下书本,去到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堂屋。

    然后就看到他买回来的那张小报被撕成两半扔在地上,左边外甥右边侄子,两拨男孩都鼻青脸肿地和对方对峙着,看这样子就知道又是打架了。

    这种事在他家中可太常见了,为了一个玩具,一支笔,上一秒还勾肩搭背,下一秒就能抢的头破血流打起来。

    不过也没有隔夜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都忘记了。

    “这是干嘛”虽然知道会和好,但是打架的时候他作为长辈还是要训斥,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

    “阿爹”他家老六被三郎钳制在怀里,五郎捂着这小皮猴的嘴巴不让他喊,看到阿爹来了,就好像看到了救星,立马挣脱两个兄长四只手,扑到阿爹身旁,抱着阿爹腰哭,“阿爹四兄和阳表哥把你给我的小报撕了”

    “呜呜呜他们好坏,我的精美小礼品,呜呜呜”老六在哭他再也得不到的精美小礼品。

    中年书生眼神扫过去,犯事的侄子和外甥都梗着脖子不愿认错。

    “说好了我先看的,邹世阳过来抢才弄破的”侄子冷着脸,怒瞪对面不守规矩的外甥。

    “才不是”外甥也不甘示弱,“每个人只能看一会儿,黎赋文你都看了多久了我们每个人都催了你好久了”

    “前面三兄看这么久你怎么不说,你偏说我,我才拿到多长时间”侄子反驳。

    这孩子们的官司,中年书生是理不清的,于是才出现了后面他四处奔走找报童买小报的一幕。

    若只有这几个子侄也就罢了,偏偏他家十三岁的大女儿,瞧见那张破的稀碎的皱巴巴小报,在她快出门前,也领着小姐妹期期艾艾过来同他讲“阿爹能给女儿也带一份吗女儿瞧着这画上女子衣裳、荷包、络子都精致的紧”

    快出阁的女儿娇羞的很,平时都甚少和他这个阿爹说话了,如今好不容易求他这做爹的一回,如何能不应

    况且这还是他头一个孩子,连调皮的老六都比不上,至今他都还记得见到那个小小婴儿时候初次当爹的喜悦。

    应,如何能不应

    然后就听到后面几双生得几乎都一样的眼睛“舅舅”“叔父”“伯父”“姨夫”“姑夫”

    “我知道了。”中年书生闭了闭眼,好在这小报不过二文一份,再来几十个侄儿他也买的起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中年书生还不知道,自己能为了这一张二文钱的小报,快跑遍几条街找当初买小报的报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