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2. 第七十二章 寸步不离 护驾有功,特封……

作品:《别救我!我要回家!

    长宣殿外的金吾卫在听见呼救之际立即便提剑冲进殿里。

    可此时殿中仍有半数未散的官眷, 惊慌间乱作一团,待金吾卫好不容易穿过人群之时,便见孙皇后已被宫女护着从后殿廊道里往外撤。

    与此同时, 廊道中的白苏拔下鬓间银簪,抬脚便往外追。

    主人吩咐过,定要在长宣殿官眷将散未散之际杀了皇后,给玄元帝送一份大礼。

    原本此事再容易不过,都怪这不长眼的念玉县主突然冒出来坏事。

    只不过眼下时间紧迫,无暇取其性命,待了结孙皇后之后, 她定要带这蠢人陪她一起上黄泉。

    这般想着,白苏狠瞪崔英一眼,忍着腰骨疼痛急急追往前殿。

    岂料她正要走过这昏昏欲倒的蠢人之际, 脚下却突遭横扫, 狼狈趴地。

    白苏顿时怒火中烧, 刚要撑臂爬起,后背竟被人猛力压住她心下一惊, 登时攥着银簪反刺崔氏,这蠢人既不要命,她便送她一程

    这招数于崔英而言实在是再熟悉不过。

    几乎在白苏反刺的瞬间,她就循着本能利落夺下其手中银簪, 飞快扔到远处,又用最后的气力死死反锁住其双臂, 欺身压制。

    金吾卫赶进后殿廊道之时看见的便是这副刺客被擒的场景。

    领队之人乃是金吾卫副使,见状眸中讶色一闪而逝,迅速下令命手下从崔英手中押过刺客。

    眼见后殿廊道之间的情形终于得到控制,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色苍白的孙皇后心神一松, 用仅剩的最后一丝气力道“春杏,你去照顾县主。”

    话落再也支撑不住,双眼一阖,直直倒在另一个宫女春月的身上。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

    “快御医快传御医”

    春杏春月顿时又是一阵惊呼。

    崔英双唇泛白,有气无力地抬眼望了眼孙皇后,没说话,只单手撑着地,慢腾腾地挪到墙边靠着。

    她还在强撑,哪怕视线已经恍惚,哪怕大脑意识已经混沌到不能再混沌,双眼眼睁睁地看着金吾卫副使的嘴巴一张一合却半个字都听不清,她也没有阖上双眼。

    耳朵里响起断断续续地低鸣。

    崔英抵着墙壁,难受地堵了堵耳朵。

    金吾卫指副使有序指挥着手下,四人护送宫女和皇后娘娘回后殿寝房,两人押解刺客,待前殿官眷都离去之后再将其拉去大牢,另有两人留在廊道之中看顾念玉县主。

    在询问多遍都没听到念玉县主应声之后,金吾卫副使便放弃了与她沟通的想法,又派一下属去皇后寝殿外寻宫女春杏。

    方才他听得清楚,皇后娘娘在晕倒前让春杏照顾念玉县主,如今春杏因皇后娘娘晕倒而一时失了方寸,他身为金吾卫副使却必须要尽提醒之责。

    片刻后,许是安顿好皇后娘娘后得到了金吾卫提醒,也许是忽然想起了皇后娘娘昏迷前对她的吩咐,春杏终于迈着急切的步伐回到廊道处寻人。

    与此同时,前殿中也忽然传来一阵极轻却又极紧的脚步声。

    金吾卫副使双耳一动,立即吩咐属下戒严,以防刺客同党。

    然而待来人身形出现在眼前,副使一怔,旋即将剑归鞘。

    此时靠着廊墙的崔英意识早已昏沉,呼吸也微弱的不像话,只有一双眼睛静静望着前殿,似乎是在看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看。

    其实她根本望不清来人是谁,只觉得那人身影极快,像飞似地扑来了她身边。

    是他。

    是裴君慎。

    闻着来人身上熟悉的气息,崔英眼皮瞬间重如千斤,再也无力眨动,紧紧闭成了线。

    “阿英阿英阿英你醒醒”

    裴君慎顿时慌了,心里又空又怕,不管不顾地抱起崔英就往后殿冲。

    “裴大人您不能进去”

    金吾卫副使想拦,长宣殿乃是皇后寝殿,裴大人这般横冲直撞不合规矩。

    幸而李玄贞紧随其后赶到了长宣殿,见状及时吩咐莫公公道“去给阿慎领路,带他与念玉县主去侧殿寝房。”

    莫公公领命,一路小跑地追着裴君慎,他这辈子自打入了宫就没这般失仪过,可谁让裴大人是最受圣上宠爱的臣子

    哪怕在小的面前丢了颜面,他也得办好这躺差事,不能让裴大人在那些个言官口中落下话柄。

    好在如今长宣殿中并不缺御医,方才刘大人家的小女儿晕倒,除了曾医令外还来了三个御医陪诊。

    本是害怕殿中再有人身体不适,曾医令一人会忙不过来。

    不想这会儿竟正好派上用场,刚刚为那小姑娘下好了药、施好了针,转头便听见皇后娘娘遇刺的骇闻。

    诊到一半,外头又传来念玉县主为救皇后娘娘受伤的消息,圣上下令,命御医过去为其治伤。

    曾医令走不开,只能在三人中挑了位医术稍好的齐御医过去。

    一直到看着宫女为孙皇后服下药,孙皇后的气息也慢慢恢复平稳之后,他才敢分出些许心力去侧殿看了一眼。

    没想到这一看就发现,齐御医竟成了打下手的,为念玉县主拔刀止血、包扎伤口的人全是裴君慎。

    曾医令见状不由抚了抚胡子,慨叹着摇了摇头。

    阿慎这孩子聪慧至极,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要比旁人好上一大截,虽只跟他学了三年医,却是他一众弟子中最得他真传之人。

    可惜啊,他不愿走医道。

    “阿慎。”

    曾医令迈进侧殿,走到病榻旁接了裴君慎的手,继而道“你该走了,圣上两刻前便摆驾去了昭阳殿。”

    昭阳殿,历年宫宴举办之地。

    正式开宴时间乃酉时三刻,这会儿早已过了时辰。

    不过崔英是因救皇后娘娘才受得伤,故而裴君慎晚去些倒也无妨,但却不能不去。

    宫宴,亦是一处没有硝烟的战场。

    可崔英仍昏迷未醒,生死难料,裴君慎即便理智上知道自己该动身离开,双脚却像灌了铅,站在病榻前一动不动。

    宫女春杏在侧殿门外守着,齐御医亦在病榻前与曾医令一起忙前忙后。

    曾医令不能将话说得太明白,见裴君慎像没听见他话似地站着不动,便又道“伤口在右肩骨下两指处,未伤及要害,你夫人没有性命之忧,还是你不相信师父的医术”

    “弟子不敢。”裴君闻言慎薄唇紧抿,目光深沉而又眷恋地最后望了一眼崔英。

    病榻上的娘子面无血色,玉眉紧拧,方才拔刀时她痛吟出声,人却醒不过来,昏了又昏。

    裴君慎负在背后的拳头倏然涨起青筋,他要为娘子把债讨回来。

    伤了她的,皆要百倍奉还。

    “劳您费心,弟子告退。”

    裴君慎眸光深若寒潭,话落收回视线,敛着浑身戾气赶去了昭阳殿。

    玄元二年腊月二十六,晚,宫宴。

    玄元帝李玄贞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了两道旨。

    一是念玉县主护驾有功,特封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户,另赐郡主府一座,宅邸便选在太安坊;

    二是寿安长公主殿前失仪又偷瞒食方,致官眷昏迷,故撤长公主封号降为公主,同时闭府思过三月。

    次日清早,崔英醒来时人已经回到了静思院。

    她还不知道这两个好消息,刚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还没看清头顶床帐是什么颜色,耳边便传来裴君慎惊喜又后怕的忐忑声音“娘子娘子”

    崔英懵懵眨了眨眼,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缓缓转头望向裴君慎“夫夫君,我们、我们回府了吗”

    裴君慎忙不迭点头,小心翼翼地抬手抚了抚她苍白的脸颊,低低应声“嗯,回了。”

    两人没说两句话,房门便被人推开,同时还有一道熟悉的女声传来“裴大人,药熬好了,快给六娘服下”

    是荀女医,崔英怔怔瞧了好几眼来人,大脑很是反应了一会儿才弯唇浅浅笑了笑。

    荀芜荑原本正发愁这药该怎么喂才能不浪费,这会儿见人醒了过来顿时松口气“醒了就好,醒了就快些将药服下,如此身子才能快些好。”

    竟是半句寒暄的话都没有。

    不过这就是荀女医的性子,崔英早已见怪不怪,不仅不怪,甚至还见到熟人而终于体会到了劫后余生的实感,嘴角弯起的笑容弧度愈发深了些。

    这时裴君慎端起药碗,用玉汤匙舀起一勺汤药,待其热气散了散才送到自家娘子嘴边。

    崔英浑身都还酥痛着,手脚也没什么力气,便没有进行无畏的抵抗,老老实实地张口喝下他喂过来的药。

    荀芜荑在房中待了一会儿,原是想等崔英吃完药后再给她诊一诊脉,但眼下看见裴君慎这般慢腾腾的喂法,稍一思凝便转身走了,想着等三刻钟后再过来探诊。

    谢嬷嬷和簪秋她们都在廊下守着,知道崔英醒了本想进屋看看,但荀芜荑出门之后却交待她们崔英要静养,她们便只能将这心思敛了下去。

    卧房内,崔英一边喝着药,一边在脑子里慢慢回忆起昨日皇宫发生的事。

    她有许多事想问,可是身上始终攒不出来力气,而且喝完药后就又昏昏沉沉犯起了困,眼皮一阖便没什么意识的睡着了。

    裴君慎昨晚自从下了宫宴,随李玄贞回到长宣殿见到崔英,便一直寸步不离,再没让崔英离开过他的视线。

    这会儿崔英早已睡深,他却始终一动不动,就静静守在床榻前。

    荀女医过来为崔英诊脉时想劝其去隔壁耳房歇一歇,但没劝动,她也就不再多言,专心探脉。

    可崔英这般昏昏沉沉,一天之中最多清醒一个时辰的状态却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初三。

    待她终于恢复些许精神,可以好生生的与人说上几刻钟话时,裴君慎眼睑下已生出好几圈乌青,人也憔悴消瘦了许多。

    崔英这才知道,这些时日她昏迷不醒的时候裴君慎竟然一直在床榻边守着,几乎没怎么阖过眼。

    她心口缩紧,也不管外头是白天还是黑夜,又气又急的让他上榻赶紧睡觉,还强制性地抬手阖上他双眼。

    裴君慎连日来的不安在这一刻终于烟消云散,薄唇轻勾,老老实实地睡了过去。

    然而刚睡着不过两刻,门外却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裴淳匆匆推开卧房门,站在屏风外道“大人,大事不好,那宫女白苏在狱中自尽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